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 第四十章 庐江太守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第四十章 庐江太守

作者:卜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15:22:13 来源:9书院

庐江郡位于扬州西部,今安徽湖北一带。

刘基是走巢湖水系到舒县的,也就是周昕和朱桓偷袭孙策的那条桃溪。

当刘基到达舒县,时间已经来到了五月十日。

抵达舒县后,庐江太守陆康带领郡吏出来迎接。

陆康年过古稀,去岁一场大战后伤了元气,近日来头发都快掉光,身型也日渐佝偻。

刘基下马上前拜见:“侄刘基拜见陆府君!”

陆康拉住刘基的手,声音干哑地说:“你就是幼麟啊!不错不错,是个俊后生。”

刘基:“府君谬赞!”

陆康缓缓摆手,看向刘基身后的解烦卫,点点头:“此真王师也,若当初吾有此军,何愁不破孙策?”

刘基寒暄道:“这是侄精心调教的解烦卫,历阳之战,家父曾派他们抢夺滩头。”

陆康呵呵笑着,笑声有点渗人,像破门被不停开关:“咯——咯——咯——,我闻此战袁术被打得丢盔弃甲,原本不信,但看见这支军队,老夫我信了!”

然后陆康带着刘基会见郡中诸吏,之后将朝廷印绶文书一并转交给刘基,完成交接。

交接结束后,刘基亲自送陆康返回家宅,以示对前任郡守的尊重。

而陆康则将太守府旁一座五进宅院的地契交给刘基。

服侍陆康的陆氏家老说:“此是我陆氏的一点心意,还望府君收下。”

刘基没有拒绝,自己确实需要一个住处,堂堂州牧之子,庐江太守,总不能一直住在官署里。那样连会客都不方便,更不好办个人私事。

接过地契,刘基微笑着说:“长者赠,不可辞。吾收下了!”

上任太守后,刘基也开始称“吾”。只是他尚年幼,说“吾”让人觉得有些怪异。

不过在场的陆氏子弟不会傻到笑出来。

最后陆康说:“贤侄日后若有所需,尽管吩咐我陆氏。”

刘基谦虚地说:“大善,基正有一事想求陆公!”

陆康:“哦——,请说。”

刘基笑眯眯地说:“吾在曲阿时,曾见到令郎陆绩,印象深刻,而今想请陆公接绩哥儿来舒县,与吾作伴!”

陆康听后,原本因体虚而无神的双眼一亮,绽放睛光,大喜道:“好!好!府君有意栽培愚子,老夫自无不从!”

说完此事,刘基也不再多叨扰,向陆康告辞。

让陆康的儿子陆绩来舒县,自然是刘基交好世家的又一举措。

而且陆绩在历史上就有异才,“语惊四座”这个成语便因陆绩而诞生。

如此人才,刘基自然要留在身边培养,将来帮自己处理政务。同时也相当于质子,可以让江东四姓的陆氏更加听话。

当刘基回到官署时,已经是深夜,他召来先生高岱,询问舒县事宜。

原来刘基随陆康去做客时,让高岱到舒县城内视察情况。

刘基亲自为高岱倒了碗茶汤:“有劳先生!”

高岱端起碗,豪迈地仰头喝下,茶汤从嘴角溢出。

刘基感觉好笑,高岱是南佬,但性格却与北人内心刻板印象中的温和内敛不同,高岱性格内敛,但举手投足间却常透露出洒脱。

“呵呵,先生慢些,莫噎着。”

高岱畅快地喝完:“哈——!公子,舒县我已有初步了解,且听我道来。”

然后正襟危坐道:“我翻阅县志,光和元年,舒县有民5万户,有口25万人。然而,今日所见之舒县却远远达不到5万户民。”

“我询问街老,有一不惑之年的老翁告知我,自光和七年黄巾之乱始,北人南渡,舒县曾一度繁华。但袁术入主淮南后,遣孙策攻打舒县,陆季宁为国守节,民人惧怕袁术纷纷上城协助守军,多有死伤。围城一年,城内发生瘟疫,又病死无数。现在在册之民恐怕不足光和年间一半。”

刘基听后说:“我知道了,先生,《尚书·五子歌》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舒县人口凋敝,我带阿爷治理庐江,这个问题确实要重视!”

高岱亦点头:“民生之事,非积年累月不能竞功。国不宁,则民无定,府君若要改善民生,还需安定内外才是。”

刘基:“先生此言在理。我明日即书信庐江各县,让他们上报民册户籍,陈述民情。袁术祸乱淮扬,恐怕庐江北部多有盗贼生事,我会派于麋、太史慈、董袭三人率军平定。”

高岱道:“善!除此以外,府君还需稳定邦交,传书江夏黄祖和荆州刘表,以结盟好,互通商贸往来,于民生有裨益。”

刘基:“是了是了,我闻刘表与长沙太守张羡交恶,襄阳与荆南关系紧张。想必他也不愿多生事端,明日我便书信一封,还请先生到时斧正!”

高岱拱手:“诺!”

决定了军事与邦交,刘基又与高岱商议民政。

刘基道:“先生,舒县为庐江郡治,现在却户少民寡。我有一策可快速充实民力,还请先生为我参详!”

高岱疑惑:“莫非府君想行抑制豪强,编户齐民之事?此事不妥。”

刘基听高岱以为自己要靠打压豪强,让世家还僮客、家奴自由身来编户齐民,不禁笑道:“非也非也!先生所虑,我岂能不知?”

“我随阿爷下扬州以来,对地方豪右多有依赖之处,不然哪里能有今日?不过先生之言,吾亦有决断。”

高岱面色严肃,世家可不是那么好收拾的,历代君主都知道世家侵公田、蓄家奴以肥私。但却都结好世家,那些想要打压豪强,有所作为者如更始王莽及桓灵二帝,最终都闹得天下鼎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怕刘基脑子一热,那就糟了!

刘基道:“世家于帝王而言,虽甜如蜜糖,亦毒若砒霜。若我为盛世帝王,一定会打压豪强均田地,如此方可延长国祚。然而当今天下大乱,天子困于长安,诸侯各自为战,若要匡扶汉室,定鼎天下,非得民心者不可为之。”

“先生放心,吾知轻重缓急!”

高岱闻言放下心,但又开始疑惑。既然刘基不靠胁迫豪强,还籍于民,那他又怎么充实民力呢?

“府君可是又有什么奇思妙想,请明言于高岱!”

刘基狡黠地说:“哈哈,也有先生想不到的事!”

高岱听刘基调侃,捧腹道:“公子啊公子,我非圣人,又如何能料尽天下事。还请快把你的妙计说出来吧!”

刘基嘴里冒出一个词:“百越!”

高岱一听,如遭电击:“莫非!”

刘基点头:“正是!”

高岱略加思索,表情渐渐严肃:“此时非同小可,可谓前无古人,府君当如何做?”

刘基也正色道:“我欲让祖郎迁百越于舒县,把百越夷人编户齐民!”

高岱道:“府君,如果百越叛乱,聚众而起,该当如何?”

刘基点头:“这就是我所担忧的。我意让护百越校尉祖郎持刘氏糖、盐、粮草、吴锦、南海珠等物,与百越豪酋交易,换取夷奴。”

高岱道:“如此做,百越确实不会叛乱,但成效如何还需时日。”

刘基也知道:“我明日即书信祖郎,让他操办此事。即使收效甚微,总比无所作为好!”

高岱被刘基的乐观打动,笑道:“府君此言大善!事在人为!”

二人就如何治理庐江一事,一直商议到天明。

然后刘基和高岱不做休息,直接在官署面见群吏。

陆康离任后,识趣地带走了许多自己的门生故吏,以便刘基安插自己的人手。所以目前庐江太守的许多要职都空缺人手。

于是刘基当着众吏的面,任命高岱为主簿,主掌审计、文书及书记,辅佐刘基处理政务。俸禄百石,铜印黄绶。

于麋为庐江都尉,比二千石,银印青绶;任先登校尉太史慈为督邮,俸禄百石,铜印黄绶。二人负责巡察安抚各县,若有叛逆,即刻讨之。

命中郎将董袭为门下督,护卫刘基安全。俸禄百石,铜印黄绶。

这三人是跟在刘基身边的亲随,立即就能上任。

然后刘基任命顾雍为功曹掾,掌郡府官员赏罚任免,兼辅佐太守之任。俸禄百石,铜印黄绶。

调无锡长张允为居巢县令,六百石,铜印黑绶,替刘基牧民。

又命阚泽为水曹掾兼田曹掾,治水疏淤,劝课农桑。俸禄二百石,铜印黄绶。

刘繇已经答应刘基调这几人来庐江,估计月末就会到。现在则由原来的官员留任,直到新官到任。

其余空缺职务,刘基派人召回离任的官员,让他们官复原职。

而不愿复职的,就通知陆氏,让他们安排家中子弟上位。

可能有人会说用陆氏子弟会助长世家气焰,但这也是封建王朝统治者的无奈。百姓受教育的比例很低,尤其是秦汉春秋。能识字会处理公务的,大多都出身世家豪族。

如此,庐江郡的官员任免方才处理完毕,至于官府政策变更之事,刘基下令:

“一切事宜照前任府君制定的规定法律行事!”

萧规曹随——空降领导的明智之举!

之后数日,刘基都待在舒县,阅读和熟悉太守府中存有的各种本郡律法、民册等。以求做到深刻了解庐江郡的时政民情。

喜欢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