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 第四十二章 博弈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第四十二章 博弈

作者:卜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15:22:13 来源:9书院

六安县原六安侯府,现孙策府邸,周瑜与孙策坐谈。

在让孙策打消掉南下攻取舒县的念头后,周瑜被孙策请进六安,奉为上宾。

周瑜亦给孙策分析当下处境,并谋划霸业。

周瑜侃侃而谈:“伯符而今占据六安,终于有了举事的基石。”

“但刘繇击败袁术后,庐江即为刘繇所有。刘繇乃朝廷任命的扬州牧,其已在江东站稳脚跟,而今有席卷淮南。有精兵数万,战将百员,文有孙劭、是仪,武有吕岱、张英,已成霸业之基!”

“其子刘基号‘幼麟’,常有匡扶汉室之志,广结士人,深得民心,我观其为‘隐龙’!刘繇有子如此,政局稳若磐石,不可撼动也!”

“伯符你缺兵少粮,即使占据庐江,与刘繇为敌不过螳臂当车,非英雄之所为!此乃我阻你南下的原因。”

孙策面色凝重:“公瑾所言不虚,现在我如果和刘繇交战,无异于以卵击石。我明白了!”

周瑜宽慰道:“北上,则要容易许多!袁术大败于历阳,逃回寿春时身边不过百人,大势已去。伯符若领兵攻汝南,必定马到功成!”

孙策是袁术旧将,清楚袁术在汝南仍然留有军队,控制着平舆、汝阴等大县。

于是他提醒周瑜:“公瑾,袁术虽败,困于寿春。但汝南是袁氏祖地,长史杨弘与大将张勋留守汝南,恐怕不好攻取吧。”

周瑜闻言笑道:“杨弘、张勋,此皆碌碌之辈而,非你我二人敌手!况且袁术残暴荒淫,荼毒乡梓。汝南苦袁氏已久,伯符可派人联络当地豪族、黔首、甚至豫州黄巾,必然群起响应!”

周瑜话讲到这,见孙策眼神明亮,已经扬起斗志,就起身在茶房里踱步,语气激昂地说:

“汝南经袁氏先祖经营,鼎盛时户口有二百万之巨!虽经袁术祸害,但估计仍有民百万。袁术昏聩残暴,空据宝地而不自知,我早料定他将败亡。”

周瑜看向孙策!

“而伯符你不同!你乃故乌程侯之子,我知你素有大志,又有统兵将将之才。虽然一时寄人篱下若潜龙在渊,但上苍一旦降下甘霖,便会腾飞而起……兴云——吐雾!”

孙策听自己好友如此赞赏自己,不禁眼眶湿润,深受感动!

周瑜继续道:“现今曹操与吕布混战于兖州,袁绍围公孙瓒于幽州,刘繇又新复淮南需要修养,此辈诸侯皆无暇他顾。你我二人正可趁此良机谋取汝南,之后再以汝南百万黎庶为根基,掌控豫州!”

“到时,北上可攻兖州,西出可占宛洛,东进可夺徐州,南下可谋江北!得其任意一地,则霸业可定!”

孙策起身,激动地握住周瑜的手:“吾得公瑾相助,纵不成霸业,亦不枉此生!”

周瑜见孙策将他看的比江山社稷还重要,一时感动,热泪盈眶。

“伯符!”

二人赤目相对,久久不能言语。

最后还是孙策先收拾好情绪,对周瑜道:“公瑾既出六安策,那我该如何实施?”

周瑜也调整好状态,对孙策娓娓道来自己的计划。

“伯符现在占据六安,当立刻出兵北上,趁刘繇还没反应过来,占据安风、阳泉二县。沿途招募勇士,最后整兵阳泉。”

孙策点头:“那我这就带人即刻出兵!”

周瑜制止他:“伯符莫急,还有一事需要办。”

孙策问:“何事?”

周瑜笑道:“待伯符占据芦北三县后,可派一支偏师进驻大别山的,占据潜县。”

孙策眨眼:“此是为何?”

周瑜狡黠地说:“兵者,虚实之道也。我让伯符在阳泉整兵,即是麻痹刘繇派来接收庐江的郡守,让他以为我等欲渡江击袁术。”

孙策疑惑:“难道我们不是吗?”

周瑜哈哈一笑:“击袁术当然是真,若能顺势取庐江,又何尝不美?”

孙策拉着周瑜坐下:“公瑾有何良策?快快说与我听!”

周瑜用手蘸水,在案几上点出两个水滴:“此是潜县,在大别山中。山中有道,可直通龙舒县。若刘繇派来的新任庐江太守是无能之辈,他见你我在阳泉整兵,必然大意。到时肯定会直接从舒县出兵攻六安。”

周瑜又在案几上点出两个水滴,代表舒县和六安。

然后他将代表潜县和龙舒县的两个水滴一连!

“届时我军可袭取龙舒,威胁舒县后方的居巢、皖县等地。”

“如果此人不顾后方安危猛攻六安,则尚还算有些本事。你我二人就直接渡江,全力攻汝南!”

孙策心有疑问,难道不应该趁机图谋庐江南部吗?

周瑜一眼就看穿孙策的疑惑,笑着解释道:“伯符,你这是贪心了。我军兵少,又如何能同时攻汝南和庐江两地?”

孙策恍然大悟:“公瑾所言甚是!”

然后他又问:“若此人回救后方呢?”

周瑜冷笑,挥手抹去案几上水渍:“那此人确乃无能之辈!伯符当让六安守军衔尾追击,阻挠其归途。同时兵出大别山,前后夹击,其必败!”

孙策拍手喝彩:“好!不愧是周公瑾!那我就依此行事!”

于是二人集结兵力攻打安风和阳泉,终于在四月底彻底占据庐江北部三县。

到五月初,当他们得知是刘基来接替陆康后,周瑜对保有庐江北部已经不抱太大希望,不过孙策倒是兴致勃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公瑾,那刘基不过一小儿,有何惧哉?”

周瑜只道:“伯符且依计行事,莫轻举妄动。”

孙策拍着胸脯道:“我明白,大业为重,公瑾你就放心吧!”

……

且说于麋这边,他受刘基之命,携解烦卫右部左曲的五百剑盾材官到龙舒县。

之后亲自领着二百人沿大山小心探索,果不其然,在靠近潜县的山道上发现了孙策军修筑的临时堰堡!

堰堡尝尝是军队在山间修筑的要塞,简单的就是用石头木料搭建一道矮墙,再在墙后搭建一个平台就成。复杂的可以用木料、石块筑成完整的堡垒。

连绵的堰堡再配合城关和狭窄的山道,构建起一整套的防御工事,此所谓一夫当光,万夫莫开也!

这里山道狭窄,并排只能通过五六人。所以于麋先派一个屯(五十人)上去试探。

这个屯的屯长领人举着盾猫着腰,小心翼翼地靠近堰堡。

走到还有五十步时,堰堡里的人张弓搭箭,一小片箭雨落在解烦卫头顶!

还好众人都举着盾牌,穿戴着盔甲,并无一人受伤。

然后他们继续顶着孙策军的弓箭推进,很快就到达堰堡的矮墙下。堰堡上的守军用长戟、木棍在矮墙上攻击他们,解烦卫们手里拿的是3—4尺的环首刀,根本够不着上面的守军,只能举着盾牌防御。

攻打堰堡的屯长见状,灵机一动,对士兵们吩咐:“四队五队,准备投矛!”

解烦卫右部是刘基按照西方罗马军团的样式打造的,每个士兵除了短剑和盾牌,还装备两根投矛。

但其实这种配装军队的方式大汉也有,西凉马氏麾下的羌人义从也常随身携带投矛。

马超助曹操攻打袁绍时能够大破袁军,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冀州兵不熟悉羌兵的战法。

(另外马氏是正儿八经的汉人世家,某新三国里马超披发左衽的胡人形象真的辣眼睛!)

说回投矛,这东西真的是既好用又便宜,制作简单,杀伤也可观,很适合冶铁技术落后的蛮夷部落。

攻打堰堡的解烦卫后排,有二十人取下背后的投矛,握在手里。

屯长一声令下:“投矛!”

二十名解烦卫对准堰堡墙头掷出短矛!

墙头守军见到投矛飞来,反应快的马上卧倒在地。反应慢的就倒霉了,直接被投矛贯穿躯体,眼看是活不成了。

但其实这一轮投矛并没有杀死多少守军,只有两个倒霉蛋被射中。

因为投矛的精准度低下,要完美的击中目标非常难。

而且投矛的二十名解烦卫顾忌前方的友军,所以瞄得比较高,大部分投矛都射鸟去了。

不过屯长让士兵投矛的目的不是杀伤守军,而是为前排的将士争取爬上堰堡的机会!

最前排的五名解烦卫立刻放下盾牌,开始爬墙!身后的袍泽也用力推他们的脚和屁股,众人齐心协力,立刻有三人爬上墙头。

放眼望去,堰堡后竟然同样有数十人!!!

狭路相逢勇者胜!

爬上堰堡的三人鼓起勇气,跳入堰堡,其中一人更是不要命的直接用身体扑向堰堡里的守军,瞬间砸倒一片,但他也马上被一拥而上的守军用环首刀刺杀。

另外两人挥舞环首刀,不要命的冲杀,身上的铁甲为他们当下无数袭来的长戟和剑刃。

然而敌兵势重,他二人也很快倒下,血流不止……

但就在他们倒下的同时,源源不断的有解烦卫爬上墙头,然后不要命的冲向敌军。

原来于麋在看到己方士卒爬上堰堡后,直接下令全军押上,剩下一百五十人也加入战斗。

守卫堰堡的孙策军很多都是新入军的流民和游侠儿,并不是孙策麾下最精锐的孙坚旧部。

他们被解烦卫悍不畏死的表现所惊骇,丢下十多具尸体后全部逃走了。

于麋没有追击,他的任务是确保大别山的各处山道无碍,还需要去其他地方侦查。

他留下一屯士兵,带兵折返。

第二天,刘基和孙策都收到了己方部队送来的报表。

刘基在得知孙策确实派人进入大别山后,惊出一身冷汗!如果让孙策再占了龙舒,自己恐怕要损失惨重!

他随后提醒于麋注意抚恤将士,然后在众臣面前表扬高岱。

而孙策这边在得知自己在大别山的三百偏师被发现后,暗叹一声可惜!

周瑜正色道:“看来如我所料,这个刘基确实不凡。伯符,咱们还是专心攻打汝南吧!”

孙策无奈道:“只能如此,公瑾,我心有不甘啊!”

周瑜安抚他说:“诶,我知道。但是现在形势所迫,我们应该顺天而行。况且袁术同样与你有深仇大恨,攻汝南也是为了雪耻!”

孙策点头:“我今日就领兵渡过淮水!公瑾可愿与我同行?”

周瑜哈哈一笑:“固所愿,吾往矣!”

孙策豪迈地大笑:“好!哈哈哈!”

喜欢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