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 第四十四章 张昭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第四十四章 张昭

作者:卜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15:22:13 来源:9书院

四月秀罗,五月鸣蜩。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虽说夏季最热的时候还未至,但六月初的庐江已是燥热难耐。

士绅豪右自然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但黔首百姓却仍需头顶艳阳天,在地里田间耕作。

随着刘基在居巢田野间念诵《观刈麦》一诗,旬日间,此诗已是传唱芦南各县,与此同时,刘基的名声头一次在黔首百姓间传开!

刘基在居巢停留数日,接见了现任居巢长陆遥。陆遥年过四旬,是陆氏子弟,被陆康任命为居巢长。

而今正是农忙时节,居巢百姓在陆遥的带领下倾心农事。

刘基赐予他“刘氏糖”三十两以作嘉奖。

并且让张允跟随他熟悉居巢事务,以便农忙结束后能够完美接任。

这期间,刘基诗兴大发,又背了几首后世中小学生语文课必背的农事诗。随行的陆绩将这些诗收录下来,编成一本诗集,命名为《庐江太守基悯农集》,帮刘基再次扬名。

刘基疯狂背诗不止是为了扬名,没有那么简单!

如果只是为了扬名,刘基早在吴郡时就可以乱背一通,唐诗三百首刘基虽然背不完,但随便背个几十首还是基本操作。

而且不止唐诗,如今还未问世的乐府诗,陶渊明等大拿的诗赋刘基都可信手拈来,而且还更符合汉朝人的审美。

但没有必要,刘基虽好虚名,但没下贱到随意剽窃后世诗人的名作。

刘基背农事诗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民心,让基层百姓拥护他的统治。

其实普通百姓根本就不关心谁统治他们,这个人姓刘还是姓赵都无所谓。只需要统治者关心民生,以民为重,那老百姓就会拥护他。这也是为什么刘备、孙策这样的人能够成就霸业的原因。

刘基背农事诗这种行为用今天的话概括——那就是“凹人设”!

他要给底层百姓留下一个爱民的形象,这样不仅在和平时期百姓会拥戴自己,一到战时,老百姓也会愿意为刘基而战。

想一想嘛,你如果是老百姓,刘基和袁术两个人你选谁?

一个是写了很多关心农民疾苦的诗歌。

另一个连年征战,强征徭役。

傻子都知道怎么选,好吧?

但刘基目前能做的也只有写写诗,到处走一走这点事。

不能想某些网文穿越者一样,一穿越就要搞各种新政、变法、改革之类的骚操作。

这是很不现实的!

当刘基真正成为庐江太守后,他发现自己目前能够做的事情真的不多。

因为没有客观条件和基础!

统治者的任何政策都必须符合时代需求,在汉末乱世,保证庐江凋敝的民生稳步恢复生产是现在唯一需要做的、也是唯一能做的事情!

《荀子·王制》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馀食也。

古代社会生产力不发达,顺应天时施政尤为重要!特别是战乱频繁、天灾频发的汉末!

五六月是农忙时节,照顾田里的庄稼乃邦国之头等大事。如果按照周礼,刘基甚至都不应该派兵出征。

所以此时刘基不能急着搞骚操作,比如穿越者常用的发展商贸。秦汉两晋南北朝,农税才是国家财政的基石,这时社会生产力不发达,没有大力推进商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穿越前的刘基每每看网文看到在三国时期搞什么商贸、甚至还有搞工业的,那真的只有大大的无语……

汉末三国老百姓因为战乱连地都没得种,饭都吃不饱只能易子相食。你穿越过去搞到一块地盘不老老实实种地屯粮,反而花费民力去搞其他有的没的,简直离大谱!

就算要搞新政策,刘基也得等到七八月,等农忙时节过了再干。

而刘基其实也已经想好一个大计划,那就是发动妇女的力量,在官府组织的织造坊里养蚕缫丝!

不过这个政策还是等农忙结束再细说吧。

刘基在居巢停留的时候,忽然想起一个名人——鲁肃!

历史上周瑜担任居巢长的时候,曾向鲁肃借粮。

鲁肃的才能,应该不用介绍了吧!

然而当刘基在居巢四处打听的时候,意外的发现居巢竟然没有叫鲁肃的人!准确说是没有叫鲁肃的豪族!

刘基打听到第一个名字叫鲁肃的人时,喜出望外地去拜访,结果发现是个家徒四壁的老翁……

之后几日,刘基都没有找到家里粮多到能够给周瑜这个县长借粮的鲁肃。

无奈之下,刘基只好去信刘繇和许劭,让他们帮自己打听。另外刘基还写了好几个人的名字,都是他能想到的东吴名臣。比如吕范、陈武、严畯、程秉等人。

然而就在刘基准备动身离开居巢,继续前往皖县视察时,有贵客临门!

张昭!

张昭,字子布,徐州彭城(徐州)人也。

陈寿评价他说:张昭受遗辅佐,功勋克举,忠謇方直,动不为己;而以严见惮,以高见外,既不处宰相,又不登师保,从容闾巷,养老而已,以此明权之不及策也。

孙策也将张昭比作自己的管仲:昔管仲相齐,一则仲父,二则仲父,而桓公为霸者宗。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

孙策被刺客刺杀,卧榻崩亡后,孙权能够坐稳江东,张昭可谓是居功至伟。

然而这位孙吴仲父万年的下场,不可谓不屈辱。

由于赤壁之战时主降,孙权在称帝后,将所有的功劳都归于周瑜,并羞辱张昭道:“如果我当初听了您的话,现在恐怕已经在乞讨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完全不顾张昭当初拥护他的功劳,还有多年为孙吴总领政务的苦劳。之后张昭乞骸骨,孙权准允。

后来孙权在召见季汉使节时,季汉使节夸赞季汉的德行,孙吴众臣不能辩驳,孙权感叹张昭不在身边,又让人请回张昭。

然而辽东公孙渊结好孙权时,张昭劝孙权不要和公孙渊结好,气得孙权拿刀按在桌子上驳斥他。张昭毫不畏惧,流着泪说当初吴太后死前拉着自己的手把孙权托付给自己。孙权只能和张昭对泣,但还是派人远洋结好公孙渊。

此事一出,张昭退朝居家不出,孙权愤恨地让人用土石封闭张昭的家门。

后来孙权果然被公孙渊欺骗,人财两失!于是又后悔地让人把张昭家门口的土石清理,请张昭出来。

张昭是个硬骨头,死都不出来,孙权于是放火烧张昭的家。张昭还是不出来,孙权没有办法,只好让人灭火,自己站在门口久久不离去。最后张昭的儿子扶着张昭出来和孙权和解。

但三年后,张昭就病逝了。

因为诸如此类事件实在太多,所以刘基向来觉得,刘备、曹操、孙权三人中,最不似人君者,就是孙权!

刘基转念一想,自己让刘繇把张昭请出山来辅佐自己,不正像是孙策把孙权托付给张昭一样吗?

虽然张昭“赤壁主降”是他一生的污点,但刘基觉得在自己麾下,张昭永远也没有机会犯这个错误。他只会一直是个忠言直谏,擅理政事的名臣!

听说张昭来后,刘基亲自出城十里相迎,这可谓是目前刘基给予过待遇最隆重的人。

刘基见到张昭,感觉和自己印象里东吴老臣的形象一点也对不上!

这个张昭,须发浓黑,长髯森森,显然是个正值壮年的人。而且张昭长着剑眉鹰目,颧骨高耸,外貌非常严肃,一看就是个勇于刚正面的猛男!

张昭正值壮年是当然的,因为现在才是兴平二年,张昭明年才满四十岁。哪里又会是须发洁白的老头子呢?

张昭见到刘基,惊讶于刘基完全继承刘繇优秀基因的英俊相貌,同时又被刘基亲自出城十里相迎的做法所打动,于是赞叹道:

“府君年少有为,俊朗超人,不愧为‘幼麟’!”

刘基拱手:“子布先生谬赞!”

张昭道:“府君不必谦虚,张昭向来直言不讳,从不恭维人。”

刘基听他这么一说,反而更高兴了,谁说直臣就不会讨帝王欢心呢?明显是帝王不够优秀嘛!像我刘基这么出色的人,张昭都会夸我!哈哈!

刘基嘴上说:“子布先生名传四海,刘基能得先生辅佐,喜悦难以言表,愿拜先生为长史!还望先生应允!”

张昭是个直肠子,也不拒绝,直接说:“少主出城十里相迎,昭万分感动,哪里会有拒绝的道理,愿为长史,竭力辅佐!”

刘基大喜:“刘基得先生辅佐,哪里还会担心不能匡扶汉室,完成心中志向呢?”

张昭听刘基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大志,更加郑重地对待刘基,他说道:“少主,臣有一事还需向少主秉明。”

刘基疑惑:“子布先生请讲!”

张昭正色道:“昭性格刚直,常令人不喜。少主还不及弱冠,少年郎常有举止乖张之时,昭恐常有谏言,还望少主届时担待!”

刘基明白,这是把丑话说在前头了,但刘基觉得自己应该没有什么会被张昭斥责的地方,而且他内心其实是成年人,一般不会动怒……除非真的忍不住。

刘基握住张昭的手说:“本朝隐士王符曾在《潜夫论》中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子布先生若真能直言不讳,吾亦会从善如流!”

张昭第一次露出笑容,让他严肃的面容缓和许多:“如此,昭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请少主受昭一拜!”

喜欢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