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 第四十八章 织造、牛耕、官铁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第四十八章 织造、牛耕、官铁

作者:卜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15:22:13 来源:9书院

七月二十日,刘基返回舒县。

而今已是到了水稻收获的季节,田间地里一片澄黄,今年是丰收!

自己上任后第一个秋收能迎来丰收,刘基异常高兴,在舒县城外大宴宾客,还邀来各地乡老士绅,一起庆祝丰收!

在宴席上,刘基公布了自己的第一个新政——庐江女子织造局!

刘基一回舒县,就和张昭商议官办女子织造局的事宜。汉代女子还比较自由,刘基的政策虽然有点新奇,但是张昭觉得并没有违背礼法的地方。

官办女子织造局当然行得通,季汉诸葛臣相治蜀的其中一项政策就是让官府组织妇女织造蜀锦。

封建社会,锦帛长期作为一般等价物,作用和铜钱是一样的,现代一般把这种东西叫做“实物货币”。

相比官府铸造的钱币,锦帛对于百姓来说是更可靠的货币。

因为你拿不准皇帝今年铸的新币里掺了多少铁,含铜量究竟是多少。

季汉先主刘备铸造的“直百钱”,还有孙大帝的“大泉当千”和丧心病狂的“大泉五千”,都是通过劣币搜刮国内财富的典范。

诸葛亮推扬蜀锦,刘基推测应该是为了弥补“直百钱”的影响和国内财力不足的情况。

而刘基想做的,就是学习诸葛臣相,大力织造锦帛,以富国力!

而且这项政策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损耗民力。

汉代女子虽然在中国历史各朝代女性里相对自由,但耕田做官这些与政治经济生产等活动,基本都是男子来做。

刘基发动妇女,相当于让社会上凭空多出许多人口。

而且锦帛是生活必需品,多生产一些可以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多的也能卖给其他诸侯或者少数民族,充实本国!

比如隔壁刘荆州,其治下百姓生活相对稳定,就是很好的倾销地。

还有百越土人,拿吴锦去换他们的人口。

或者去交州,换奇珍异宝和粮食,都是不错的买卖。

在庆祝丰收的宴会上,刘基公布自己将命人在舒县太守府旁专门建造一座官办的织造局。

到时会聘请各郡内善女红的妇人婆子担任教习,各乡各县的百姓家中女君若想赚个闲钱补贴家用的,都可以在本地长吏处报名,由官府专门互送到舒县。

织造局内包食宿,每月给假七天,方便女工探亲。

总之就是让士绅百姓们多多支持。

因为刘基前期不断努力打造亲民爱民的“人设”,同时结好各地豪右,在江东和淮扬等地的名声让宴席上的众人都信服,大家都表示后回去后会在当地宣传,定不让府君失望。

于是,官办女子织造局的政令开始试行。

没错,是试行!

因为现在已经是七月,预计今年最多还能养两轮蚕宝宝,所以刘基只能先试行一下,也让民众适应。

七月下旬,刘基让诸曹准备好织造局所需材料,聘请工匠在太守府旁建造织造局,并联络郡内擅女红的妇人婆子。

八月,农忙暂时结束,正好又到了桑忙的集结。

刘基的庐江女子织造局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

而今织造局已经快基本完工,包括工坊、蚕房、桑园、宿舍、食堂等建筑一应俱全。

让工匠赶制的纺织机也一台台的被搬进织造局。采买的桑叶、蚕丝和蚕也会在开工前到位。

至于人手,那更是不缺!

舒城内报名的女子之多,出乎刘基的预料。

当刘基问过缘由后,既欣喜又伤感。

原来去岁经过孙策围舒城,郡内死伤者众,很多家里失去劳力的妇人为了生存踊跃报名。

因此刘基也叫停了周边各乡县的报名,说人已经招满,等明年织造局扩招后再报名。

到八月底,庐江女子织造局终于开工大吉!

开工后,刘基亲自和长史张昭去织造局视察。

不要觉得刘基和张昭要避讳什么,女红本就是诗经所载的国家大事。

再说刘基又不是开窑子,身正不怕影子斜,没人会自讨没趣。

织造局内,女工们不停推动纺织机,唧唧之声不绝于耳。

刘基见自己治下的妇女们也能发光发热,不禁喜笑颜开,对张昭道:“子布先生啊,我看妇女能顶半边天呀!”

张昭颔首:“少主能让她们谋得生计,可名传青史。”

“实不相瞒,昭最初还觉得少主此举有些荒唐,然而今日事成,方知非常人行非常事,所以有非常之功!”

刘基见张昭竟然用自己说过的话表扬自己,不禁调侃:“没想到子布先生也会拾人牙慧!”

张昭哈哈一笑:“少主,我非生而知之,一言一行皆是拾前人智慧!”

这个八月还有一件事,那就是今年的赋税终于收上来了。

出于各种考虑,刘基今年还是维持十税七的田税。因为现在是乱世,首要任务还是备战!

庐江共有在册田亩约三百万亩,但庐江北部被袁术祸害一年多,战争不断,田亩多有荒废,有收成的田地会更少。

但庐江南部的舒县、皖县、居巢等地相对太平,农业生产得到延续,算是个好消息。

舒县有田三十五万亩,居巢十五万亩,皖县二十万亩,其余几个小县零零散散凑出来十五万亩,庐江南部总计总共约八十五万亩田,总共收上来了89万石粮食!

但刘基能留在手里的不足三成,因为官员们的俸禄要两成,军队的俸禄要三成,还要上缴两成半,最后落到刘基手里的就剩两成半,再其他各处零零总总(如运粮的损耗等),最后竟然只能存下将将两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也就是说89万石粮食,落到手里就剩下近18万石了,刘基心里苦啊!

更苦的是,这18万石粮食,还得承担庐江郡境内五千兵马(解烦卫 各地守军)的吃饭问题。然后再预备一些备荒粮,以免明年老天爷不开心,最后能用的也就七八万石。

难怪历代定鼎天下的开国之君们前期都要苟一段发育期,手里没粮,心里发慌啊!

刘基看着账册上的数字,恨不得立刻打土豪分田地。但也就只能想一想,世家也是基本盘。

最后,刘基只能继续在“开源节流”上想办法。

如何开源?垦田,蓄民力,做买卖……方法很多。

如何节流?降低官员俸禄,修运河减少运输损耗……方法同样有很多。

刘基准备先从最简单的做起,那就是大力发展农业!

但是淮扬、江东一带在两汉时期其实还没有得到太多开发,农耕技术也不发达,江东甚至还没有实行牛耕,铁质农具由于官铁荒废,世家垄断之下百姓们也用不起铁质农具。

刘基觉得应该由官府牵头,普及耕牛和铁质农具,提升治下的生产力水平。

嗯……耕牛只能从其他诸侯那里引进,但是铁质农具难道也要找世家买?!

刘基越想越不对劲,用钱的地方反而更多了!

我明明是开源节流,怎么全成花大钱了?可不能当这样的冤种!

耕牛买我认了,铁农具可不能找世家大族买,官铁得重新振兴!

想着想着,刘基想出了办法,于是他找来张昭商议。

刘基先寒暄道:“子布先生,今年是一个丰年啊!”

张昭笑道:“确实,昭要恭喜少主了!”

刘基回以微笑,然后面露忧愁:“吾在徐州时,本郡百姓多用耕牛在田间地里劳作。然而到了扬州,却连跟牛毛都没见到,为何百姓们不用耕牛耕作呢?”

张昭回答:“少主,因为江水两岸的百姓不用牛耕。”

刘基故作疑惑:“牛耕省力省事,为何不用呢?”

张昭道:“淮扬一带耕牛稀缺,除了世家大族,百姓们买不起耕牛,所以也就不用牛耕。”

刘基微微一笑:“子布先生,吾想要从北方引进耕牛!”

张昭笑了:“少主,此事容易。只需备足钱粮即可,中原诸侯混战,您可以派人向他们购买耕牛。”

刘基点头,这确实是相对好办的一件事,给钱去北方买就行。

但刘基想要普及铁农具,这就是要动世家的蛋糕,搞不好就会引起反弹和动乱……一成不变地实行两汉的“铁官制”肯定不行!

刘基对张昭说:“子布先生,之前我到皖县时,常看到皖县豪右们家中日夜不断的冒出烟雾。后来问过才知道,皖县多铁,豪右们多私设铁矿,豪右们家中不停腾起的烟雾便是铁炉升起的。”

张昭问:“少主可是有什么想法?”

刘基点头道:“秦汉以来,盐铁官办之策就一直被先代帝王们重视,到本朝仍然在延续。虽然中间曾在京师和近畿等地废止,但地方上从未中止。”

张昭抚须道:“但官铁官盐常引来‘与民争利’之议,前汉更有桓宽着《盐铁论》,所以皇帝不得不在京师废除铁官。”

刘基嗤笑道:“子布先生难道也觉得此举是‘与民争利’吗?”

张昭微微一笑:“此乃谬论,但如果少主想要重振庐江铁官,可要做好万全之策。”

刘基点头:“确实。不过铁官势在必行,否则任由豪右私办铁矿,则铁价不在朝廷掌握。豪右任意抬高或贬低铁器价格,百姓叫苦不堪,朝廷也会受累!”

张昭劝谏道:“此事还望少主三思,徐徐图之,否则皖县士人不满,有累您的大业!”

刘基听他劝阻,刚开始有些懊恼。但从张昭的话里,他明白张昭不是站在食利者的角度劝阻他。

于是刘基摆摆手:“子布先生放心,我不会行那太阿倒持之事!”

张昭疑惑:“那少主想如何做?”

刘基道出自己的想法:“我欲行‘官绅合营’之政策!”

张昭不解:“何为‘官绅合营’?”

刘基娓娓道来:“盐铁官营,在吾看来乃利国利民之善政!国家以此稳定铁器价格,使百姓不用苦于地方豪右任意太高贬低铁器价格,同时朝廷也能将盐铁纳入税收。”

“但此策为何会激起世家反弹呢?便是只许朝廷垄断,不许世家经营。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朝廷不让世家借此敛财,此所谓‘与民争利’,诚可笑耳!”

张昭拱手:“少主所言极是!”

刘基继续说:“吾之‘官绅合营’,就是让铁官与私矿并存!让豪右与官府在规则里同台竞争!”

张昭听后,思绪豁然开朗,立刻明白“官绅合营”的核心主旨:“少主是想革除垄断!”

刘基笑道:“没错!打破垄断,即可让食利者的不满降低。虽然他们仍然会不满,但有骨头啃总比连屎都没得吃好。”

张昭皱眉:“少主怎可出此妄言,将士族比做野狗?”

刘基哈哈一笑:“我非是在说子布先生,是我一时放纵了,还望您原谅!”

张昭摇头道:“昭不在意少主把昭比作狗,但少主可不能在群臣面前说这话!”

刘基油盐不进的拱手:“子布先生放心,吾晓得!”

张昭无奈地说:“请少主继续吧!”

刘基笑着继续:“吾设官铁却不禁私铁,士绅必然疑惑观望。但吾之本意非与他们争利,乃是为了平准铁价,让百姓们用得起铁器,盈利是顺带之举。”

张昭听他这样说,也觉得可以尝试,于是二人继续完善政策细节。

喜欢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