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科幻灵异 > 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 > 第 261 章

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 第 261 章

作者:易楠苏伊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1-12 15:53:53 来源:9书院

回到生产队, 王守泉就给这些知青们安排下地的活计。

本来嘛, 再过两个月就要夏收了, 麦地里的野草多如牛毛。大家伙为了多挣工分, 喂完鸡都会下地。

这些从城里来的知青哪里干过这种活。

太阳火辣辣地头顶照着, 麦地里的野草像是怎么都拔不完似的。

偏偏他们还不能偷懒, 因为人家是按量来计工分的。他们拔了半天, 连人家的三分之一也不到。

钱明华特地走过来提醒他们,“你们这个速度不行啊。你们每人都要了十个工分,应该一天拔完的, 可照你们这个速度,今天哪里能完成?如果你们完不成,明天就得等你们把今天的都拔完才能重新给你们分任务。”

一个女知青用袖子抹汗, 似乎要哭出来似的, 委屈巴巴的,“这草也太多了。我们哪里干过这个呀?”

钱明华可没有怜香惜玉的心思, 黑着脸道, “难道谁天生会种地不成?我们也是从拔草开始干起的。如果你们不干活, 就没有工分, 工分不够是分不到粮食的。我言尽于此, 到夏收分粮的时候, 你们可别瞎嚷嚷。”

另一个女知青咬牙道,“刘秀丽,别说了, 咱们还是干活吧。”

不干不行啊。革|委|会的人根本就不给他们做主, 还让他们好好听生产队的话。

这些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他们根本就没粮食吃。这些日子,他们花空心思想跟社员们套交情买粮食。

可无论他们出多少钱买粮食,社员们就是不肯卖。

后来她用话套,才知道。原来这些干部们私下里给社员们下了死命令,不许私下卖粮食给他们知青。

如果说一开始他们还能去公社告状说这些社员们拿粪泼他们。

那买粮食这种事情,连告都不行。因为这是投机倒把,是犯错误,人家拒绝你是正当理由。

刘秀丽有些不甘心,原以为下乡是来支援农村建设的,还说是大有作为,她现在算是彻底明白了,一切都是假的。

他们这是上当受骗了,可他们不敢说出来。因为这是上面的政策。

刘秀丽只能想办法写信给家里,请他们帮忙疏通关系,好让她回城。

很快,一个月过去了。这一个月里,知青们已经从刚开始的激进,转变为认命。

虽然干得还是不怎么快,可至少为了不饿肚子,还是咬牙坚持了。

刚开始的两天,他们只能吃自己带的一点干粮。后来到了第三天,村里的干部们终于大发慈悲。

按照他们现在的工分值预支口粮。

十个工分预支一斤,于是大家伙辛辛苦苦干了两天活才攒到的十来个工分,到最后也只能预支一斤红薯。

这一斤红薯只能吃个半饱。为了不饿肚子,大家只能努力去挣下一天的。

倒是没人再抱怨了,全都老老实实下地挣工分。

只是到了晚上,大家伙全都聚在一起商量对策。

这些也不过才半大孩子,社会经验没有,只凭着一腔热血,哪里能想到什么好法子。

最终他们也只能寄希望于家里,纷纷写信回去,请家里帮忙疏通或是让家里寄些粮票过来。

当然他们要下地挣工分,自然是没时间去镇上邮局的。

有人就托到王守泉这边,请他帮忙送信,他倒是一口答应,甚至还问起其他人要不要帮着一起寄。

他一一接过大家递过来的信,看到他们连邮票都贴好了,封口也封好了。他扬了扬信,笑眯眯地对大家道,“你们放心,我很乐意帮你们捎信回去。你们都回去才好呢。省得你们老嫌这嫌那的,在我们生产队里瞎折腾。”

众知青脸都绿了。

这天中午,钱淑兰到大队仓库这边登记账目,王守泉正在查看邓兴明记的账。

王守泉听到她起知青的事儿,忍不住又重复一遍,“三婶子,你是说要选两个表现好的知青,到养鸡场扫鸡屎?”

钱淑兰点了下头,“这事等他们收到家书之后再宣布吧。”

王守泉有些惊讶,“为啥呀?”

他一直以为三婶对这些知青没好感的,所以才让他们下地。可谁成想,三婶居然肯让他们进养鸡场。

钱淑兰也是没办法。一直过着养尊处优的城里人,哪里会老老实实种地呢,眼前的形势不过是因为被逼无奈。她叹息起来,“上面是不可能让他们回去的。短时间内这些人还能坚持,可时间一长,哪里还有那个毅力,估计会有人开始走歪门邪道了。”

钱明华从外面走进来,听到她的最后一匀话,纳闷起来,“他们能走什么歪门邪道?”

钱淑兰也只是听她奶奶说起过的。插队的时候,有许多男知青在乡下结了婚,等返城之后就音讯全无了。

还有些女知青嫁给乡下人,也生了孩子,回城之后连孩子也不要了。

据她奶奶说过,几乎很少有人留下来的。大多都是一去不复返了。

钱淑兰把接下来的情况一说,钱明华和王守泉瞪时变了脸色。

王守泉有些难以置信,“难道他们这些人就不回去了?”

王守泉一直以为他们插个一两年队就回去了。怎么照三婶子的意思是长期扎根了呢。

钱淑兰略想了想,“短时间内应该回不去吧!过个七年八载的说不定能有机会。”

王守泉和钱明华对视一眼,心里都开始打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些城里来的知青,年龄最大的都有二十,最小的有十五。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可不正是结婚的年纪嘛。长得白净又漂亮,比他们这些乡下小伙子,大姑娘长得好看多了。

再加上乡下人又没见过什么世面,如果这些知青们用花言巧语一勾,可不就一勾一个准。

为了不想干活,这些知青就跟乡下人结婚。等回了城,知青们就会把这些乡下人踹了,觉得乡下人磕碜,丢他们的脸。

王守泉略一思索就明白钱淑兰的意思了,“三婶子,您是想让他们先吃过大苦头,再来干扫地的活,就不会觉得日子太难熬了。”

钱淑兰点了点头,“就是这个意思。”

扫地也就是脏一点而已,并不需要太弯腰。比下地拔草可要轻快多了。

只要不是太好逸恶劳的人都能干下去的。熬个七八年,就能有高考的机会。

钱明华也觉得这主意不错,让这些人有了点希望,也省得他们动歪脑筋,“我觉得等夏收之后再宣布这个决定比较好。”

王守泉也点头同意。估计等夏收之后,这些人应该能收到家书,就知道他们是回不去了。

在他们最难过的时候给他们一点希望,也省得闹腾起来。

钱淑兰在仓库这边登完账,就直接回了养鸡场。

孙大琴正在凉棚下记账,看到她来,立刻从凳子上站起来,急赤白脸地样子,“娘,你快帮我劝劝丽珍吧。”

钱淑兰拍拍她的手背,“咋地啦?”

孙大琴苦着脸,“娘,丽珍要搬到省城去住了。”

钱淑兰‘哦’了一声,随口道,“那不挺好的嘛。这小两口也不能一直分开两地吧。”

这应该是正国做的决定。这小两口非常有意思,别看徐丽珍比正国大三岁,可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徐丽珍全听正国的。

过年的时候,正国就跟她说过,省城特别乱,比县城乱多了。

想想也知道,她那符纸并不是特别有效果。

刘关县的百姓们相信,是因为之前有过一次预言,而且还成功了。

可其他地方是第一次,大家只能算是半信半疑。

现在闹事的红卫兵们全被弄到下面来了,省城应该恢复原样。

正国想接丽珍过去,应该也是情理之中的。

孙大琴却受不了,正国是她最喜欢的儿子,他在省城上班,那是没办法。

于是她把一腔热情全都转移到龙凤胎上面了,天天都带着丰产去看小宝宝,时常给小孩子买吃的,做衣服之类的。

现在乍然听说,对方要去省城,她哪里受得了。

她红着眼眶,一个劲儿地哭,“娘,我舍不得俩个孩子。呜呜呜。。。”

钱淑兰拍拍她的肩膀,“你也要为正国考虑啊。自打孩子出生,孩子已经十个月了,他也就见过三回。”

过年一回,期间又请假回来过两回。

钱淑兰叹息一声,“如果孩子一直待在乡下,时间长了,孩子该不认爹了。”

孙大琴抹着眼睛的手一顿,被钱淑兰劝服了。可她还是伤心。

钱淑兰只好带着她回到村里。

徐丽珍正在家里收拾行礼,看到两人进来,忙起身招呼。

两个孩子正在睡觉,等钱淑兰和孙大琴看过孩子之后,徐丽珍就招呼他们到外面坐。

钱淑兰笑着道,“你到了省城有住的地方吗?”

徐丽珍笑着点头,“正国已经在省城买了房子。”

孙大琴立刻急了,“这孩子咋连买房都不跟我说呀。他手里钱够不够啊,不够我这有呢。”

徐丽珍忙摆手,“够的够的,这些年咱们攒了不少钱。娘,你不用担心。”

孙大琴垂头丧气,看着徐丽珍摆放在桌子上的藤筐,里面全是俩孩子的衣服,其中还有几件是她买的。她的眼眶又红了。

徐丽珍还是非常感激婆婆的,她住院的时候,做月子的时候,全是婆婆照顾她的。孩子晚上尿了哭了全是婆婆照顾。

徐丽珍搂着她的肩膀安抚道,“娘,以后等你们不忙的时候,就过去看我们。就在省城,不远的。”

孙大琴眼睛一亮,可随即又低下了头,“我还要带丰产呢,哪有时间去。”

钱淑兰有些好奇,“下半年丰产不就四岁了嘛,这个年纪可以送到育红班了呀。”

虽然乡下没有育红班,可县城有的呀,当初她刚穿过来的时候小蝶就是上育红班的。孙大琴帮着带丰产,刘芳名却觉得儿子不跟他亲,那让她自己带好了。

孙大琴一拍大腿,惊喜道,“我咋没想到呢。等正康回家,我就跟他说。给他们带孩子吃力不讨好,要不是心疼丰产,我早就不想带了。”

虽然孙大琴也疼丰产,可她还是最疼正国的孩子,甚至连正国的女儿都比丰产要金贵一些。

过了两天,钱淑兰让正军赶着马车把徐丽珍和她侄子以及双胞胎送到省城。

喜欢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