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回到明朝当太子 > 第158章 南方 南京(45)

回到明朝当太子 第158章 南方 南京(45)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15:55:18 来源:9书院

经过谋叛哗变之乱后,新上任的掌左军都督府事的怀远侯常延龄调拨兵马,每天昼夜不停的赶工,终于在十日之前,将大元帅誓师拜将用的将台给赶了出来。

除了将台,还有操场、演武厅等该用的地方,也是顺道一起建造。

这也算是一处大工了。于是工部出官员工匠,户部出银子,兵部管账簿,都督府出禁军,反正兵乱之后,京营禁军的调度不灵,懦弱无用已经充分暴露,这些兵,将来按太子的意思,就是全部转为驻防军和厢军……这些王八蛋,先好好做点事磨练一下,要是连搬砖头也不成,就全赶回家吃自己去。

光是这一件事,也能看出大明体制有多混乱。根本没有是统收统支的最高层次的财政预算和拨款报销,别的不说,秦淮河一带早就有不少地方臭的不行,原该是应天府的差事,或是江宁县和上元县合力办差,不过一府两县哪来的这笔银子?

请示户部,就推给工部,工部又说某年大工,户部该负责的几十万一直不曾到账,总之推来推去,最后还是都督府派了一万多禁军,工部出工匠,户部好歹挤了点银子出来,上元县和江宁县出盐菜银子和伙夫什么的……这样几方合力,好歹是把河道给掏了掏清了清,这一项大工出来,一解几十年的积患,整个南京,可就都是颂圣的声响了。

再捎带手的,把沿河一带的几条主要干道修了一修,补了补一些坑坑洼洼的地段,阖南京城,都是交口称赞。

光是这一点,朱慈烺就很想把大明的地方官吏,统统吊死。

这种民生的事,就压根没有人想去做,愿去做。

当官就是迎来送往,吟诗填词的卖弄风雅,要么就是玩女人,养清客相公,修建园林。了不起就在培养地方文气上下点功夫,多跑几次学宫,多栽培几个士子生员,再清简政务……除了闹出来的人伦命案认倒霉报上去,别的案子,能往回打就绝不接,这样做法的,就算是一等清官好官儿,三年一察,准报上去卓异!

只可惜,他的精力,是断然没有办法用到这些民生政务上了,而有一些改良和改革的预案,现在以他的权势和威望,也是没有办法提出来!

到了十五日这一天,北方消息不仅是上层官员们知道,连普通的生员士绅和关心国事的百姓都清楚了!

来自白山黑水密林之间的小小异族,此时已经是举族入关!

在山海关一片石击败了李自成后,整个建州部落紧追而后,李自成回北京一天,匆忙登基,然后就又匆忙出京。

或许是预感到自己没有办法再回来,李自成下令烧毁北京宫城。

只是时间太短,烧了几座偏殿后,并没有把整个宫室烧掉。

而五月初八日,清军在庆都追上大顺军残部,李自成派大将谷英迎战,结果再次战败,谷英战死。

十日,在真定又一次败大顺军,如此一来,在整个畿辅顺军已经立足不住,全师从井径退回山西,派大将镇守固关。

十二日,清军主力返回北京。

旬月之间,京师两度易手,而面目狰狞,衣服和头发都迥异于汉人的清军入城,更是给阖城的官绅百姓,带来心理上的绝大冲击。

而清朝统治者,特别是多尔衮此时的心理还是谨慎小心的,凡事都听从范文程和洪承畴的建言,一进城,就宣布军民人等是否从贼,一律不加追究。而对阉党、东林党的所有明朝官员,一律登记任用等等,如此一来,就在最短时间内,安心了一些人心。

同时,发还田产家宅,显示了远比大顺朝廷更得人心的做法。

虽然如此,到底是异族,在李自成入京时选择投降的官僚,大半还是选择泛舟南下了!

北方消息,皇太子的情报网络是一部份,而络绎不绝的亲历者的讲述,当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来源了。

情势如此纷乱,清军占领北京,在很多人心理上是一个绝大的冲击。

当然,对相当多的士绅来说,他们不明白北方的局势,对清朝统治者也缺乏基本的了解。只是下意识的把对方当成小国蛮夷,加以轻视。甚至很多人对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大加赞赏,觉得这是应时机智之举,清军一至,赶走了“流贼”,实在是一件值得快意和赞美的好事。

于是,所谓“借虏平贼”之说,还有重赏吴三桂的建议,也是甚嚣尘上了。

就在此时,皇太子拜帅出征,在很多人眼里,使得大局,更加的纷乱了。

……

……

水西门是南京水关,南上北下的客人,只要乘船入南京的,多是从此门进城。

这一天是皇太子拜帅登坛,如此大事,城中不论是士绅生员,还是小吏官兵,又或是普通百姓,往北城小校场一带去看热闹的,放眼看去,摩肩擦踵,到处都是。

不少人是几个朋友一起,或是全家老小都瞧热闹去,小小子坐在大人的肩膀上,手里还拿着小吃或是小玩意儿,一家大小高高兴兴,就跟过年赶庙会一样。

至于什么异族威胁,清军南下,这一等事,却是根本没有人放在心上一样。

如此一来,水西门一带就有远不及往日热闹的感觉,客船不少,但人踪是稀稀拉拉的,瞧不见几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回到明朝当太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回到明朝当太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只有大群苦力,一天不做就一天买不得米,升不起火,于是还在码头上苦捱做活,不得去瞧这一场大热闹了。

正午时分,一只沙船从上游悠然而下,在码头靠住岸边。见船只不小,在码头上揽活计的人当然疾奔而至,不过未及说什么,几个穿绸衫儒服的青年士子就疾步赶上,在他们身后,是各人带来的青衣家仆,也是跟在主人后头迎上来。

一见如此,众苦力便是退后,只是看着那船笑道:“瞧罢,又来了不知道是什么大佬倌儿。”

“前天一天就到了七十多只船,多是说东虏入城后跑回来的。”

“这帮官儿,投闯贼没投成,东虏到了又跑回来,这一下有好果子吃?”

“听说有几个大官上本,要严办曾经投贼的官儿。”

“我也说不能便宜了他们,好家伙,两边都下注,哪边赢奔哪边,哪有这样的道理,还当官的呢,咱们百姓是谁当皇帝都纳粮,他们可是吃的皇家的俸禄!”

这些议论,也是或多或少传进了岸边迎人的生员打扮的人群之中,各人听到了,也只有相顾苦笑罢了。

最近就是刘宗周这位儒学大家,号称是宋儒以降的理学第三的这位念台先生上了一本,这位先生,先是在报恩寺住着,后来几次闹的没脸,好生没趣。

好在清名是够了,朝廷仍然征辟他为左都御史,柏台森森,倒也正好适合这个食古不化的老头子。

上任履新之后,就是赶紧上了一本,言说诸事,先头不外乎还是劝皇帝不要急于求治,不要“求好太急”,反正逃到南京了,不妨痛定思痛,好好想想怎么从仁义上先下手,然后整顿人心,这样自然而然的就大治了……

这是老生常谈,倒不必理会。

不过奏折中关于北方之事,老头子也是饶舌了几句,道是:“亟驰一介,间道北进,或檄燕中父老,或起塞上夷王……”

如此云云,也是打的“联虏灭贼”的主张,奏疏一上,满朝叫好,连同史可法,马士英在内,都是赞刘宗周老成谋国,所奏十分允当。

再下来,就是老头子大发议论,请按治北下诸臣,包括几个大学士在内,还有大票的刚逃过来的诸臣,士绅,请以按君父之难不救,降贼等诸多罪名,分等按治。

刑部尚书解学龙也是上“从贼六等论”,主张将南逃诸臣,分列名单,全部记录在案,按六等罪严罚。

此论甚嚣尘上,就连码头上的苦力也是知道了,议论起来,也是毫不客气。

可能在这些最普通的人群眼中,黑白反而十分鲜明,无需考虑太多的原故吧。

难得能出来一次的张自烈大为摇头,叹息道:“唉,龚孝升自误误人,十分可恶!”

“可不?”冒襄答道:“孝升这么着,我很替他担心。”

“瞧人家陈百史,现在……”说话的不知道是谁,话语中也是充满羡慕。

陈名夏投靠太子最早,现在是正经的四品高官,而且谁都知道,大元帅府的长史和司马可能就挂个名儿,正经办事的就是下属诸司,军政司是诸司之首,负责大元帅府的日常运作,现在很多要差,都是交给陈名夏去办理了。

相形之下,同是复社兄弟,众人的境遇也是先投太子者,现在风光得意,稍微这么一犹豫,一步错步步错,比较起来,酸味十足,也就不足为怪了。

说话之时,船只停靠稳当了,一个身材中等,稍嫌瘦弱的青年探身出来,天很热,他索性就是一身短打扮,只是头顶方巾,还算是明显的读书人的样子。

“霍,冒辟疆,尔公,你们都来了!”

一看到当初在南京时的知交好友,龚鼎孳洒然一笑,道:“十分有劳,弟愧不敢当啊!”

尽管千里长途,此人还是潇洒自若,而前途未卜,他也似乎全然不放在心上的样子,一时间,众人倒是觉得惭愧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喜欢回到明朝当太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回到明朝当太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