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现言 > 千山记 > 第301章

千山记 第301章

作者:石头与水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1-12 16:14:48 来源:9书院

靖江已降,整个江南战事已宣告结束,但实际上,湖广尚有许多地盘没有收复,譬如千古军事重镇的荆襄二地,这两个地方,皆是易守难功要冲之地,而且,驻守之人是靖江大将林凡林易叔侄。五皇子都把靖江拿下了,这荆襄之功,委实馋坏了帝都诸人。大家都说,不为别个,就为了过个好年,咱们大军齐发,不怕林氏叔侄不投降啊。

不过,大概是穆元帝在当初太子的胡乱指挥上吃了足够的教训,他老人家咬定一句话,“江南之事,自有闽王做主。”凭臣下如何忽悠,穆元帝是绝对不会从帝都发兵的。

谢莫如对此的评价是:穆元帝又不傻,自帝都发兵,大军一日嚼用得多少银钱,明明江南大军不用,反用帝都军,穆元帝又不是脑缺。

朝中还有人在唧歪荆襄之事,江南再次传来捷报,湖广已悉数收复,这里头,当然包括让朝中深为关心的荆襄二地。

至此,整个江南大地重回老穆家的怀抱。

伴随此次捷报传回,彭大郎与李九江之名响誉帝都,彭大郎本就是骁勇悍将,此人早就于朝中广有声名,不为别个,他屠过城。但,屠城之事与彭大郎的战功相较,就是瑕不掩瑜了。不同于彭大郎因军功而闻名帝都,李九江一直就是帝都名人,初时名声臭的跟新鲜的狗屎一般,后李九江搭上江北岭的名望,再有李宣等几个朋友相帮,好歹把名声洗白了,又考取了功名,之后李九江帮着江北岭忙活筑书楼的事,但相对于整个帝都城的八卦界或风云界,李九江已是归于沉寂。而后李九江随五皇子就藩,对了,闽地之战后五皇子为他请功,朝廷封了个二品闲职,仍是不大着眼的人物。今次,李九江的名声重新在帝都城变得晌亮起来,无他,除了辅助彭大郎打仗外,李九江干了件足以名传青史的事,彭大郎在湖广的战事不可谓不顺利,不过,由于赵斌智商不足,入了柳扶风的套,柳扶风在主战场大败赵斌之后,直接大兵压境,兵困靖江城,靖江王自尽身死,数十子孙被活捉,靖江城投降,这一连串的事,柳扶风干的风驰电掣,俐落之急,与他先时在江南同冯飞羽打拉据战完全不是一个风格啊。话说,靖江降了,彭大郎也打到荆州,但,荆州兵精粮足,城池坚固,且驻守荆州的就是靖江王爱将林凡大将军的族侄林易。彭大郎围攻荆州一个多月了,也没能打下荆州城。正值此时,传来靖江投降的消息,有了准信儿,李九江便同彭大郎商量,干脆先别打了,他去荆州劝降。这一劝吧,没劝下来,人家林易死活不信,再说,人家就是信,这世上也是有忠臣良将的,那种主君投降,臣子还死撑的事儿,自古以来也不少。没劝下林易,李九江也没气馁,他也没继续开打,而是转头带着数百亲卫去了襄阳城,镇襄阳城的是林易的族叔林凡大将军。

李九江没把林易说服,却是将林凡给劝降了。林凡一降,林易也就不死撑的,由此,兵不血刃,两座千古城镇就此归降,整个湖广悉数收复。

湖广捷报可以称得上是锦上添花,连穆元帝这种因李九江出身有些小心眼儿的家伙都连连笑赞,“彭大郎真乃朕之良将,九江也是智勇双全呐。”整个人因接连捷报年轻十岁,恢复了因江南之乱而显得比同龄人稍适苍老的正常的精神面貌。

这种实打实的功劳,简直不出名都不大可能啊。

尤其是,俩人都未婚。

小唐便同谢王妃说起帝都八卦来,“现下帝都城评出十大黄金光棍,九江师傅排行第一。”

因五皇子即将大将还朝,谢莫如心情很是不错,便有些好奇,问,“这个怎么评的?”

“年二十五以上还未婚的,在帝都颇有名气的,这样排出来的。”

谢莫如笑,“谁排的这个?”

小唐十分荣幸地,“我跟三公子一道排的。”小唐的侄孙小小唐是四郎的伴读,但闽王府的六个郎中,小唐最投缘的不是四郎,而是喜欢到处八卦的三郎,俩人都爱私下嘀咕人。

谢莫如道,“你们这张嘴……”不禁打听,“帝都有这么多大龄未婚的男人么?”

“不只是男人哪,也有女人,像江姑娘也是一把年岁还未婚啦。”小唐道,“而且,我们不局限于帝都,只要名声够大,帝都闻名,就可以入选。其实论年纪我师傅算不得第一,年岁最大的是以前咱们闽安府的朱知府,现下听说他已经升巡抚了,他年岁比我师傅还老。但我想着,这不是我跟我师傅熟么,就把我师傅排在了第一个。江姑娘排在了第二个,江姑娘不是与娘娘您熟么,她又是女人,名次上得照顾她一些。就把朱大人排在了第三,还有娘娘您娘家族弟,谢远谢大人荣列第四……要不是李宇李伯爷前些看成了亲,他也是热门人选哪……”小唐说着分外遗憾。

谢莫如听得好笑,问,“其他还有谁?”

“靖江前元帅冯飞羽也而立以后的年纪啦,勉勉强强排第五。海外四海国主,听说也是沧桑的很,据传闻年纪可能比朱大人还要老,也没听说他有王后,论实力,他最强啦,但他在海外,且有海盗出身的嫌疑,且为人太神秘,不大了解,故此排第六。冯飞羽身边还有个狗头军师,一道与冯飞羽被全国通辑的叫商月,也年岁不轻,给他排第七。段四海的狗腿子宁致远排第八。再有就是我师祖的得意关门弟子欧阳小师叔,排第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千山记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千山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谢莫如难得听八卦听得津津有味,与小唐道,“北岭先生也是,以前收九江做弟子的时候,就说是关门弟子了,这么几年,怎么又关了一回门?”

小唐坏笑,“我听文休法师说,我师祖早三十年前就关过一回门啦。他常这样,收一弟子觉着好,就说,唉呀,这是关门弟子啦。过几年,再遇着个好的,就把门打开,再关一回。喜新厌旧,人之常情啦。”

谢莫如听得一乐,又问,“第十是谁?”

小唐很有些不好意思地搔下头,“我看这榜上都是有才干的人,因着我还没成亲,暂时把我自己排第十,也跟着光辉一回。”

谢莫如给小唐逗的大笑。

小唐给笑的怪没面子的,瞪圆了一双猫眼,道,“这有什么好笑的,谁还不规定不能毛遂自荐了。三公子也想上榜呢,可他今年才十二,断没有上榜理由的。不过,我跟三公子商量好了,以后排个帝都十大黄金热门女婿人选,一定把他排进去。”

谢莫如险给喷了茶,好半日方道,“那冯飞羽与商月,也是战犯,如何能入选?”

“我听三公子说,陛下都曾夸赞过冯飞羽不凡呢。是不是战犯,也算风云人物,就把他列进去了。”

谢莫如笑了一回,同小唐道,“此次唐大人回朝,估计要把你的亲事给办了。”

小唐道,“可是快急死我了。”

谢莫如又是一乐,小唐就是这样有啥说啥,十分有趣。

与小唐说了回八卦,谢莫如就听到朝中的风声,四皇子妃过来同谢莫如说的,“听我们殿下说,今儿父皇接到湖广捷报,甭提多高兴了。父皇令内阁下旨,让五殿下乘半幅御驾还朝。”

谢莫如微微一笑,“陛下恩典。”

四皇子妃道,“是啊,我父亲也能一道回来了。”

谢莫如安慰四皇子妃,“嫂子和南安夫人总算能放心了。”

四皇子妃感激的望向谢莫如道,“客套话我就不说了。”

“说了便外道。”

四皇子妃一笑,客套话并不是外道,只是五皇子对南安侯的恩典非感激二字可以言喻的。父亲多不容易啊,好几年隐姓埋名不敢回帝都,非得立下功劳方可还朝,不就是因为父亲的下场皆是太子所赐么。四皇子妃十分明白父亲的选择,倘无功而返,一介朝臣,如何能与一国储君辨个对错是非,纵他们身为太后母族,只要穆元帝没有易储之心,怕是都会维护太子体面。何况,还有江南沦丧的责任,吴国公死了,这责任谁来担负,父亲这个前江南大总督是跑不了的。唯有如今于江南再立战功,此际还朝,方得体面保全。

四皇子妃对五皇子府岂是感激二字可以形容的,五皇子简直是她母族的恩人。

四皇子妃说一回家里孩子们的亲事,“转眼咱们就要做婆婆了。”又打听了一回谢莫如给太孙的贺礼规格,他们都是藩王府,贺礼还是要保持同一水准规格比较好,倘这家厚了那家薄了,可就是笑话了。

江南再传捷报,除了五皇子府愈发热闹,另一喜庆地方就是文康长公主府了,不为别个,李九江虽是庶子,也是姓李的,也要称文康长公主一声母亲,李九江为朝立下大功,这是整个永安侯府的体面呢。更何况文康长公主嫡子李宇,更有活捉靖江子孙的功劳在,就是永安侯,在保卫帝都之战中,也颇有战绩,就是现下不是还驻守豫地么。便是永安侯不在家,大家也要贺一贺文康长公主的,都说文康长公主教子有方。

规矩就是这样,纵是庶子,都要认嫡母为母的,就是庶子有了出息有了官职,给母亲请封,也是给嫡母请封,而不能是生母。如李九江,当然,李九江生母早亡,文康长公主也不缺诰命,所以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但这也说明庶子嫡母一体的道理,譬如,先前李九江名声败坏时,虽无人敢得罪文康长公主,但私下不是没有人议论李九江少时名声败坏的事儿与文康长公主相关。今李九江声名显耀,人们也会说,公主你教子有方。虽然这样的夸赞让文康长公主并不十分爱听,不过,李宣是出名的好性子,他又是李家下任族长,对于庶兄的功绩,李宣很为庶兄高兴。

这不,在五皇子府的茶话会上,就有人说到李家,纷纷夸赞李家子弟有出息。的确,永安侯四子,庶长子李九江,嫡次子李宣,三子李宇,四子李穹,李九江李宇都是有战功的人,李宣没打过仗,今在禁卫军当差,行事向来谨慎,为穆元帝所倚重。就是李穹,不比三个哥哥,也非纨绔子弟,老老实实在朝廷当差呢。这样的家族,一看就是兴盛之兆,且有文康长公主的面子,故而人人都赞了几句。夫家有出息,长泰公主自然欢喜,笑着谦虚几句,“也是赶上朝廷用人的时候。”长泰公主素来会做人,又道,“咱们几家,除了五弟妹六弟妹娘家是文官出身,余者都是武官家族,不说别个,江南之战,各家都有子弟参战,都是为国朝尽忠。”这话其实很公允,一场战事,投入兵力几十万,大小将领亦有数千之众。大家觉着李家子弟有出息,是因为李家子弟在这场战事中做出显眼的战功。但其实更多的将领,他们的战功没有李家兄弟这样耀眼,还有许多人,直接战死沙场。就是太子妃娘家吴家,亦有不少家族子弟参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千山记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千山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说到江南战事,大皇子妃道,“现下就盼着大军班师回朝了。”

大家纷纷称是,大军回朝,也就意味着,所有的战事名单既将揭晓,有多少人战死沙场,又有多少人建功立业,还有多少人可以夫妻父子团聚。一时间,不少人心绪复杂。还是四公主说了几句话调节气氛,她同长泰公主道,“说来,现下李大人可是帝都热门,不少人打听李大人的亲事呢。二姐姐可知晓?”

长泰公主笑,“这怎能不知?不少人问到驸马跟前,驸马自是盼他早日成亲的,就是不知他是如何想的?”李九江毕竟年纪不轻,且有战功在身,回朝必有封赏,这等年岁权位,他的亲事,早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能做的主,哪怕依文康长公主的身份能给李九江做主,文康长公主是个明白人,根本不会插手,自是让李九江自己做主。

三皇子妃听出长泰公主的弦外之音,识趣的换了话题,笑道,“非但李大人是热门,那位彭将军,听说年不过弱冠,更是青年俊才。”虽然大家族怕不会舍得嫡系之女,但彭大郎这等战功,也足以令大家族心动了,旁系之女有的是。

此时就表现出皇子妃与公主们的胆量不凡了,朝中御史都要为彭大郎屠城之事唧唧歪歪,女人们说起彭大郎则没有半点挂碍,大皇子妃道,“这个彭将军倒奇怪,先前从未听闻此人,不知是何来历?”

四皇子妃笑看谢莫如,“我也没听说过。”

谢莫如是知道的,因为五皇子每次传捷报都会夹带私信。谢莫如道,“听殿下说,这位彭将军也是个可怜人,他原是韶州府下一个小县城的举人家的儿子,因少时多病,为青城山一位道长所救,为了修养身体,便随道长去了青城山习武。眼瞅着身体调理的差不离了,家里来信给定下亲事,他就要下山成亲,结果遇到江南战乱。原本彭家也无事,但后来,靖江派去的县令是个昏馈的。那会儿靖江所占地盘不是把许多富户的田地分予了平民么。后来,不少心数不正的东西就去衙门告发,说哪家哪户与朝廷有联系,是朝廷的细作,不少富户士绅因此遭秧。彭家一个小小举人之家,能与朝廷有什么联系,无非是县令立功心切,举报的不安好心。由此,彭家十几口就此丧命。彭大郎回家后,家里已经没人了。他学过武功,这等灭门大仇,焉能不报。他去报仇,虽杀了那县令与那举报之人,却也被城中驻军所伤,后来却是他命大,逃入山林,遇着休养身体的南安侯。”

这身世,也够崎岖的。女人们听了纷纷叹息,都说彭大郎也是个不容易的。

茶话会结束,诸皇子妃公主纷纷告辞离去。以往最迟告辞的四皇子妃,今提到南安侯中毒休养身体一事,四皇子妃不由又十分挂念父亲,回去准备先同丈夫商量,预定下太医院院使,好待父亲回来,给父亲调理身体。故此,四皇子妃也早早告知了。六皇子妃慢留一步,想同谢莫如打听一下唐家的事。当初定下小唐的亲事,娘家是愿意的,谁晓得江南一打仗的打这么久,把妹妹拖成十九岁的大龄剩女,六皇子妃为妹妹急的很,只是一时不好开口,同谢莫如道,“五殿下要是能年前回来,正好同嫂子侄儿们过个团圆年。”

谢莫如笑,“是,自打闻了信儿,孩子们没一天不念叨他们父王的。”

说到五皇子府的几个孩子,六皇子妃也喜欢的很,她家里庶子庶女的也有几个,六皇子妃也并非刻薄嫡母,照顾孩子们也算用心,只是不知怎地,就是不如五皇子家的招人喜欢。当然,六皇子妃尤其喜欢的就一个,二郎。想到二郎,六皇子妃也不急妹妹的亲事了,道,“等二郎回来,叫他去我那里,我又研究出了一道好菜,让他尝尝。”六皇子妃人生得略有丰润,平生最好爱好就是研究各种美食,唉哟,同二郎简直就是忘年交。

谢莫如眉眼一弯,“他要知道,怕今儿下午就得过去。”

六皇子妃道,“我就喜欢二郎这样开阔的孩子,性子好,谁见谁喜欢。”

谢莫如笑,“二郎跟你格外投缘,说来你们倒像亲娘儿俩。”

六皇子妃道,“就是我自己亲自生一个,怕也没有这样可心。”世间母子也没有她与二郎这样谈得来的小知音哪。

谢莫如听的直笑,六皇子妃是个很懂生活乐趣的人,非但的饮食上,衣食住行,六皇子妃皆极富审美,而且,六皇子妃并非是那等风花雪月的人,事实上,除了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六皇子妃管家理事也很有一手。这样聪明的女人,谢莫如倒不介意二郎与六皇子妃多接触,二郎的生母徐氏看孩子大了,就很有些要求二郎上进的样子。徐氏出身书香,于念书一途颇有执念,二郎则自小是个慢性子,给生母徐氏烦得头大。他念书虽不比得大哥,也不是吊车尾,二郎对自己成绩很满意,经常给徐氏念叨烦了,他就去六皇子府上,找六婶说话。所有的伯娘婶子里,二郎也最与六婶投缘。

谢莫如同六皇子妃正说话说的高兴,外头就有小唐求见,谢莫如命侍女叫小唐进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千山记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千山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小唐是来给谢王妃报信的,小唐是个好打听的性子,帝都有什么消息,他一向灵通,见着有六皇子妃在,小唐倒不好说了,谢莫如道,“六皇子妃不是外人,有什么事直说就是。”

六皇子妃不是没眼色的,见小唐这欲言又止的样子,想是公务,她便要告辞,妹妹的亲事也不急于一时,只是听谢莫如此言,六皇子妃却又不好动了,不过,也觉着谢莫如待她亲近。小唐便说了,道,“就是,昨儿厨下有道酱蟹味儿挺不错的,我尝着好,想着师祖他老人家也爱这口,就要了两坛子打算今儿给师祖送去。我这去了,看了他老人家一回,又陪他老人家用过午饭……”小唐虽消息灵通,就是有一个毛病,嘴有点儿碎,絮絮叨叨个半日才说到正题,“师祖也夸咱们府上的蟹酱的好,我说是大姐姐的酱料方子好(注:此处大姐姐特指六皇子妃),吃完午饭,师祖睡下了,我去闻道堂看了看那些书呆子们,不想听得一个大消息,说咱们殿下在江南靖江王的库里找到了丢失了好几百年的传国玉玺,这事儿,不知是真是假,我想着,玉玺不是小事儿,连忙回来同娘娘说一声。”

六皇子妃听得瞠目结舌,心下却是觉着三妹夫人虽跳脱些,轻重还是知晓的,的确,传国玉玺可不是小事。五皇子还没回来就有这样的流言,更非小事!何况,倘此事是真的,则是锦上添花。六皇子妃也是个通读史书的人,自唐末这传国玉玺便不见了踪影,从此下落不明。这件东西,简直就是历代皇帝的死穴啊,谁要能找到,立刻就能大做文章说我朝乃真命天子啥啥啥的。但,倘此事是假的呢,是有人造谣呢,五皇子回帝都交不出传国玉玺,会如何呢?

当然,六皇子妃能联想至此处,说明六皇子妃的政治素质也很过关。

六皇子妃都有些为谢莫如着急,谢莫如听了倒未觉惊愕,她与六皇子妃道,“我料得近来必会有人生事,果然如此。”

喜欢千山记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千山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