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现言 > 千山记 > 第341章

千山记 第341章

作者:石头与水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1-12 16:14:48 来源:9书院

与谢柏打听过杜大人后,五皇子又请李相过来问了问杜大人的情况。

李相一听五皇子向他询问杜执的事,就知五皇子所为何来了。李相心绪一阵翻腾,想着五皇子能跟到他跟前,委实是有容人之量,他先前一味偏向悼太子,也给五皇子添了不少麻烦。杜执与他关系匪浅,于朝中并非秘密,但五皇子还能就靖江港一事考虑杜执,李相心头便有几分活泛。不过,老狐狸心下风云变幻,面儿上却是不露分毫,还是很端正诚恳的向五皇子介绍了杜执的情况,“说来,他与老臣算是半个师徒,老臣当年回乡守孝,曾在家乡书院讲学,杜执当时在书院念书。后来,他春闱中了二榜,只是他名次不高,二榜也是在榜尾,当年未能考进庶吉士,便做了巡路御史。那时老臣外放为豫章知府,他是见天的给老臣找事,这里不好那里不行的,老臣那会儿是真烦他,觉着你做御史的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既说不好,倒是拿个主意出来,光挑毛病算什么。不想,他倒真是个有主意的,提的法子大都可行。后来,豫章下头有个建宁县县令出缺,地方穷,人又少,因条件太过艰苦,在建宁的县令都呆不长,臣想着,他虽是文官,却有少林底子,起码身子好,索性就保举了他为建宁县令。要说老臣与他的渊源,的确有些年头了,杜执的为人,要老臣说,刚性太过,人为霸道,他在这种穷瘠彪悍之地是极合适的。如在西宁州,那里民风狂放,时有械斗,由他来治理便很好。要是靖江港,如今要查靖江港之事,各方面牵涉不会少,让他去,他那性子易放难收,一则,于事不能容情;二则,繁华之都,凶险之地,让老臣说,老臣对他当真把握不大。”

李相道,“靖江港之事,难就难在,倘刚烈之人去,事做太尽则无转圜余地。倘圆融之人去,无非是弄个面面净光,治标不治本。”

五皇子在朝多年,自晓得李相说话当真是肺腑之言,便问,“那依李相看,事当如何?”

李相不愧为相多年,纵在悼太子这里投资失败,端看悼太子死了詹事府被从头到脚清洗个遍,李相还能在内阁不动如山,就知此人的政治水准了。李相道,“要依臣看,此次内阁举荐三人皆不合适,倒有一人,刚柔相济,极适合此事。”

“是谁?”

“子爵李樵李九江。”李相道,“臣听说,当初殿下在闽地建设闽州港,李大人追随殿下在闽地了,想来闽州港的事,李大人定也熟悉。何况,平日里我观李大人为人,称得上刚柔并济。依臣言,李大人比杜执更为合适。”

五皇子道,“九江为人虽好,可他眼下兼着我府里的差使,再者,他出身我的长史司,天下皆知。只这一样,就不大合适了。”

李相思量一二,见五皇子的确没有推李九江上位的意思,也便罢了。其实,这是李相有意想向五皇子示好了,穆元帝不喜李九江,李相也知道,但,国事当前,若五皇子想用李九江,李相还愿意为李九江在御前美言几句的。只是,五皇子否定李相提议。李相便道,“那只有一法了,世间如李大人这般刚柔并济都实为少数,倘殿下觉着杜执尚可,要依臣年见,他一人难当此任,必要为他添一行事圆融的副手方好。”

李相此言倒是别开生面,五皇子心下亦有些明白李相言下之意,想着到底是积年老臣,行事周全非常人可比。五皇子却故意问,“那依李相看,这副手何人合适?”五皇子先前不喜杜巡抚,未尝没有杜执出身悼太子党的意思。但,他能问到李相跟前,却是有意要用杜执的。既是要用,李相也有意给门生谋此良机,能把靖江港之事办好,想不大放异彩也难。不过,李相虑事周全,添此幅手之位,无非是想五皇子添一个心腹之人。如此,还能缓和一番彼此关系,也省得五皇子不放心靖江港之事。

五皇子问李相副手人选,李相道,“此人必要圆融通透,且于商事有所了解方成。老臣这年些在帝都,虽对此人不甚了解,倒觉着合适。”

五皇子有些好奇了,李相道,“现任国子监司业的沈素沈大人如何?”沈素还是五皇子点进国子监的,李相觉着,这八成是五皇子党。

五皇子经惊着了,他点沈素进国子监,主要是沈素开的举人补习班太有名气了,五两银子一天课,帝都举人们跟不要钱似的报名参加呢。要说沈素是五皇子党,那真不是。五皇子有些讶意,道,“他刚进了国子监,李相怎么相中他了?”

李相道,“他那个进士堂,在帝都极有名声。说来,帝都给举人们讲学的这种私人学堂,没有成百,也有七八十个,就国子监翰林院那些学士们,多有在外讲学赚些银钱补贴家用的。可近几年,都被进士堂夺了风头。这位沈大人,虽一直干的是翰林院的差使,于商事上也算极有天分的。要知道,多少人为官一辈子也没有他这进士堂来钱快呢。”

五皇子没说好,也没说不好,笑道,“当初本王就是看他进士堂办的好,才让他去国监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千山记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千山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相笑,“此人臣了解不深,但观其行事,并非拘泥之人。”

李相在五皇子这里算是相谈甚欢,彼此都十分满意,五皇子觉着,李相以前虽有些糊涂,但正经办起事来,还是可以用用的。李相觉着,怪道五皇子能把悼太子斗倒呢,倒不是五皇子手段多么高明,端因五皇子走的是煌煌大道啊!而且,为人心胸亦佳。

李相觉着,他要是早与五皇子多来往些,兴许不会犯下以往的那些过失。只是,五皇子这般贤王,日后兴许还是大位的继承人,可……

李相满腹心绪的回家去了,五皇子继续找铁御史打听郑御史的情况。郑御史据说人品极佳,人亦清廉正直,就是大半辈子都是御史台了,完全没有出任过地方官员。

五皇子综合一下,还是觉着杜执最为合适,至于给杜执安排副手的事,五皇子没这般麻烦,此次查靖江港,不知要空出多少位子来,有的是位子可安排人,也不必特意从自己这里给杜执弄个副手,好似不信任杜执一般。

五皇子还特意问了回老丈人,谢家人对靖江港一事早有看法,谢松自然不会去填坑。对于谢家人,眼前最重要的不是靖江港,最重要的就是怎么让五皇子安安稳稳的坐上储位,然后,谢莫如安安稳稳的跟着升级。而后,自有谢家的富贵。谢松笑,“正想与殿下说呢,内阁拉上我不过凑数。我这把老胳膊老腿的,不比杜郑二位大人年富力强了。”

五皇子笑道,“岳父是老当益壮。”

穆元帝近来对五皇子越发信重,在靖江港一事上自然要问五皇子的意思,五皇子道,“除了岳父,儿臣对杜巡抚郑御史都不大了解,特意请教了李相与铁御史。”五皇子对穆元帝是诸事不瞒的,然后说了对两人的看法,穆元帝听了,将谢柏的一本折子给五皇子,道,“你瞧瞧这个。”

五皇子一看,是谢柏对北凉的局势分析,谢柏早就给五皇子提过醒,五皇子道,“北凉地狭人稀,一向安分,近来北昌府递上的折子,倒没有说北凉不妥的。倒是有一封北昌巡抚发来的,说是近来边境有几起盗匪之事。父皇不若令边军严守边界,再有不放心,派钦差过去瞧瞧也好。毕竟宜安驸马在西宁关多年,对于边关之事,他经验也足。”

穆元帝道,“原本这事让宜安驸马去正好,只是眼下正赶上西蛮使臣、南越使臣、镇南使臣来朝,鸿胪寺这里也离不得他,让郑御史去吧。”

五皇子道,“看来西凉的确不大好。”年中使节来访都缺席了。

穆元帝颌首,将靖江港的事交付杜执,余者,五皇子也没少借机安排一二自己看好人选。谢莫如倒是荐给了五皇子一人,五皇子道,“欧阳镜?欧阳学识自不消说,不然,北岭先生不会破例再收一回关门弟子。我也看过他的文章,只是听说他身子不大好。”

谢莫如道,“好不好的,人早晚一死,我看他不错。于帝都素有令名,倘是他身子好,早便考取功名了,哪里还会在闻道堂呆着。欧阳镜出身欧阳家的嫡系,便是因身子不大好,故而一直未出仕为官。可看欧阳家除他之外,也没有太过出挑的人物。原想让他到长史司任职,可现下长史司没有合适他的职位。倒是靖江港现下缺人,李相不是说最好给杜大人一个副手么,我看欧阳就不错。”

“你眼光自没的说,我是说,他万一身子出事可怎么好?”

“殿下知道欧阳以何出名么?”谢莫如道,“他以辩才闻名帝都,凡善辩之人,皆好胜。欧阳这样的人,给他寻些难事做,反倒能激起斗志,一时半会儿死不了。反倒是平稳岁月,消磨生机。”

五皇子很担心靖江港事务烦多,一时不慎,累着欧阳镜,还是道,“我先见一见他,总得问问人家的意思。这个也得叫他有个心理准备。”

“殿下说的是。”

五皇子行事向有效率,与欧阳镜说过话后也认为这是个可用之人,便同欧阳镜直说了,“我久闻先生大才,只是虑先生体弱,不敢劳烦。”

欧阳镜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镜原欲自科考举业,惜身体孱弱,未能如愿。这一世,不论长短,镜都愿做过些什么,倘有能为朝廷效力的机会自然好。倘不能,做做学问,也不算辜负光阴。”

五皇子就与欧阳镜说了靖江港之事,欧阳镜笑,“凡事,脱不开一个利字,商贾之事尤如此。江南之战后,靖江原有大族皆偃旗息鼓,今当元气未复。靖江港的症结,不在于替换官员,对于靖江港来说,铁打的港口,流水的官……”

此方六月末,欧阳镜就换上了厚料子衣袍,但,五皇子与其交谈,委实透澈。透澈,这就是欧阳镜给五皇子的感觉,这人眼睛尖,事看得透。就是……那个……身体不太好。不过,看欧阳镜对于去靖江港任官并不介意,五皇子便给他谋了一个差使,还真是杜执的左右手,正六品的靖江港转运副使。

靖江港的事刚安排好,郑御史刚启程去北昌府,估计还在半路呢,北昌府便传来军报,有盗匪扰边,盗匪人数很是不少,七八千人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千山记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千山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好在,郑御史到了北昌府的时候,盗匪便平了,斩首一千余人。穆元帝龙心大悦,五皇子亦十分欢喜,同谢莫如道,“项大将军果然能兵善战啊!”

守北靖关的大将军姓项,谢莫如听说打了胜仗,倒也欢喜,只是不若五皇子这般喜悦罢了。接着,项大将军连传三封捷报,一直到二郎大婚,五皇子还说呢,“北靖关有项将军,全不必担忧。”

结果,二郎与媳妇赵氏刚从岳家回门,当天傍晚,北靖关快马加鞭送来战报,此次战报是白皮的,项大将军战死,北靖关失守,盗匪直逼北昌府,当天,五皇子都没能回家吃晚饭。

五皇子夜深方得回府,谢莫如一直命厨下备着饭,见五皇子一幅疲倦憔悴模样,一面令侍女服侍他换了家常衣袍,不禁问,“形势这般不好?”

五皇子道,“北靖关守军五万,项将军的折子上说,盗匪有七八千,再如何说,也不该破关的。北靖关的形势如何,现下哪里说得清楚。一晚上就是在吵,朝中要不要派兵北上。”

谢莫如命侍女捧来饭菜,道,“先喝点儿汤,暖暖身子。如今天寒,你在宫里怕也没用晚膳。”

“父皇也什么都没吃。”

“天还塌不下来呢。”谢莫如道,“一会儿你把项将军的折子找出来,给我看看。”

“不用一会儿了。”五皇子吩咐紫藤,“你去九江那边儿,把这些天抄录的北靖关的战报奏章取来。”

紫藤一福身去了。

谢莫如陪着五皇子用饭,道,“你且宽宽心,北靖关较之北昌府还要往北了,北昌府这会儿就开始下雪,一入冬,盗匪出没便少。就是北昌府,里头也有驻兵,守一座城池还是守得住的。”

“万一遇到冯飞羽那样的家伙,可就糟了。”不得不说,冯飞羽委实给五皇子留下了不浅的心理阴影。

谢莫如道,“冯飞羽不也一样败了么。”

“这怎么一样?”

“没什么不一样。或者殿下要说,当初是扶风用计离间了靖江王与冯飞羽,冯飞羽失了兵权,由此,靖江王大败。可殿下想想,冯飞羽为何会失兵权,君有君道,臣有臣道,要我说,冯飞羽高傲太过,心不在靖江,才是他失兵权的主因。人皆在弱点,冯飞羽一样可以战胜。”谢莫如道,“何况,冯飞羽这样高傲的人,哪里会去为盗为匪。殿下只管宽心,我朝名将辈出,哪里还怕几千盗匪!靖江王几十万大军都胜了,今儿还为这个吃不下饭去?”

谢莫如给五皇子布菜,道,“尝尝这白菇,今天二郎庄子上新送来的,叫厨下现炒出来的,鲜的很。”谢莫如对饮食一向要求很高,如汤点之类,厨下可以提前烧,但菜蔬之类,必要现炒方佳。

五皇子正当壮年,胃口开了,很是吃了两碗饭才放下碗筷。

之后夫妻俩便研究起北靖关的捷报奏章来,近来五皇子手下颇多英才,谢莫如于政务上插手便少了。项大将军一共往朝中发了四封奏章,其中三封是捷报,奏章上自然也写了项将军是如何退敌的,言语间颇是英武,谢莫如道,“这要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二郎神转世呢。”

五皇子再忧愁也给这话逗笑了,笑道,“你越发促狭了。”

“倘无项将军身死的战报,端看这几封捷报,都要以为他智勇双全。可若真是智勇双全,如何会身死关破。纵他死了,后下还有副将还有先锋,倘有一位能撑得起大局的,北靖关不至于被盗匪所破。”谢莫如对比几份军功榜,“他这捷报上奏上来的有功将领,项家自己就有二子三孙,余下的于副将、虞千卫、崔先锋、吴偏将,这几位皆是官宦人家出身。嗯,还有一位纪百户,纪百户,这竟是个犯民流放?”

五皇子在朝,知道的事就较谢莫如更多些,道,“这个纪百户原是犯了杀人罪,被流放到北靖关为奴的,后来进了兵营,此次缫匪得力,便升了百户。”

“这人不简单。”谢莫如道,“这些请功的将领,唯他一人出身平民,且是罪犯流放,能得百户之官,岂是容易的?”

五皇子颌首,“你说,这次朝廷用不用派兵?”

谢莫如笑,“殿下真是当局者迷,倘事情紧急,扶风、南安、忠勇,这几个定已召进宫议事了,陛下没用晚膳,不见得就是焦心北靖关之事。大殿下怎么说?”

“大哥是主张出兵支援北靖关的。”五皇子道,“我觉着,再等等也无妨。像你说的,北昌府现下便要到降雪的时节了,哪怕真有个冯飞羽那样的,只要北昌府用冷水浇城,把城墙冻实了,那些盗匪一时也进不了北昌府。只是苦了外头平民百姓。”

“现下说这个没用,该抢的早抢了。要叫我说,也是等一等才好,不说别个,北靖关虽破,大军也能剩下几万吧,这些兵集结起来,也是一股不小的战力。再看看的好。”谢莫如也赞同五皇子的意见。

夫妻俩一直商量北靖关的事到夜深,方得休息。

穆元帝是第二日方召集的诸将领议事,这一天才算是把守孝的柳扶风、南安侯一并给召来了,还有刚回帝都的永安侯,永定侯、忠勇伯,以及禁卫军唐大将军都来了。另外,就是年长皇子与内阁诸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千山记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千山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议了半日,最终还是先准备好兵械,容后再说要不要往北靖关派兵之事。

北靖关第六封奏章来得不晚,间隔了十日,只是,写奏章的人身份比较低,不过一百户而已。奏章是纪百户写的,颇有文采,叙事也清楚简洁,大致就是,项将军战死,几位副将、偏将、千户、前锋的也都死了,留下他们一些残兵聚集在一起,纪百户与其他几位幸存的百户、什长的聚集了兵马,解了北昌府之困,具体下一部如何,还请朝廷做主。另外,斩首一千,活捉俘虏七百余人的军功。

与此奏章一并送来的,还有北昌巡抚的奏章,言语间对纪百户颇多赞誉之词,称其有勇有谋,做战勇猛。汇总了一下北靖关所余将士三万有余,只是兵械不足,希望朝廷及时补援之类的话。

朝廷紧揪着的一颗心总算能放下了,给北靖关的兵械已是预备好的,现下就可送去,但,朝中为难的就是,北靖关主将副将什么的都战死了,千户也还没发现有生还的,现下估计是几位百户做主,得有人领北靖关的兵马啊!派谁去?

五皇子道,“与其派个不大清楚北靖关现状的,倒不若以军功论赏,那位纪百户既有军功,父皇可擢其官职,令其领兵!只是,纪百户再如何升迁,领大军怕是不易。”

大皇子道,“五弟所言甚是,北靖关尚有三万兵马,领三万兵马者,起码得是二品以上大将军。纪百户不过斩首上千,便是越级提升,我只担心他领千八百人没问题,领大军怕是难哪。”

柳扶风脸色有些苍白,素色的指尖搭在深玄色的官服上,接了大皇子的话,淡淡道,“但,北靖关兵马地势,也只有在北靖关多年的将领方能熟悉。在此战时换将,为战事大忌。若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倒不若让熟悉的人去做。当年忠勇伯转战湖广,亦不过弱冠之年,麾下将士也有数万之众。这位纪百户,已过而立之年,论起来,比忠勇伯还年长些。臣掌兵之际,也不过纪百户这个年纪。”

“忠勇伯天纵其才,纪百户就不知有无这等才干了。何况,当时忠勇伯身边有李子爵辅助。”大皇子忽而灵机一动,道,“这事儿好办,不若父皇也给纪百户派个军师吧。”

五皇子笑道,“大哥这法子好。”五皇子想让李九江过去,也考察一下这位纪百户。

穆元帝问大皇子,“依你所见,派谁合适?”

大皇子举贤不避亲,道,“北靖关冬天能冻死个人,军师也得年轻力壮方可。原本李子爵有辅佐经验,可听说他在五弟府中任职,怕是抽不开身。依儿子说,父皇身边便有能人。”大皇子举荐的是赵时雨。

穆元帝笑,“时雨文章是好的,可是从未打过仗。”

大皇子很认真道,“李子爵原也是文官出身,未打过仗的,可辅佐忠勇伯就辅佐的很好。他们这些文人,做事细致,打仗的事办不了,忠心是再不差的,何况,军中不少军械军粮军马军资等事,皆要细致人办方可。时雨跟在父皇身边多年,忠心无二,儿臣觉着,他是再合适不过的。再者,他去了,可以辅助纪大人整肃兵马,北靖关到底是个怎么回事,也能查个清楚。”

大皇子说的军师,倒更似钦差了。

商议半日,穆无帝一半一半,令内阁拟旨,升纪容为四品信武将军,整肃北靖关兵马,严缫北靖逆匪。同时,着赵霖赵时雨为四品军师祭酒,携一应军械赴北靖关,辅助战事。

五皇子回府叹道,“原是想让九江去的,这回叫大哥抢了先。”原本觉着大哥是笨蛋,不想竟能同御前红人交好,真是人不可貌相啊!五皇子觉着自己不该小看任何人。

谢莫如道,“陛下缘何这般擢升纪将军?”

“当此乱局,纪百户既能联合其他几位百户解北昌府危局,就是个有本事的。”五皇子将纪百户写回帝都的奏章抄本给妻子看,道,“你再看纪百户写的奏章。”

谢莫如一看便道,“文采不错。”再往下看,尤其罗列军功时,各人杀敌多少,不论是百户什长,还是寻常兵士,皆的记录。谢莫如道,“难怪陛下肯用他了。”

“我也是看了这奏章方举荐的他,军中克扣军功为常例,当年江南之战能打得赢,就因我从无克扣军功之事,凡立功的,哪怕杀敌一人,也要记录赏赐。因不克扣军功,将士得赏,便不惜命,仗便可打得。北靖关正值危难之时,有纪将军这样的人,总比换个老油条的好。父皇虽派了赵时雨去,赵时雨却是文职。军功上是无虞的,再说,没么个人,怕父皇也不放心。”

谢莫如道,“这个纪将军是蜀人哪?”

“蓉城人,不知他是犯了什么死罪,看他文采不错,奏章上的字也是一笔铁划银钩,不知杀了什么人流放的北靖关,我已叫人去查了。”

谢莫如便未多说。

大皇子此际是对赵时雨殷殷叮嘱,“好好干,待你大胜还朝,我也叫父皇给你封个子爵,一点儿不比那什么李九江差。”

赵时雨:……这笨蛋难道不知道他们都是私下往来的么!!!!

赵时雨死的心都有了。。。

喜欢千山记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千山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