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现言 > 千山记 > 第344章

千山记 第344章

作者:石头与水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1-12 16:14:48 来源:9书院

胡太后完全不是以往那种乍乍呼呼的说话抱怨什么的,她是真的怕了,更与文康长公主道,“早我瞧那丫头就相貌不善,你看她那双眼睛长得,与你皇祖母活脱脱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唉,人说风水轮流转,你皇祖母活着时就心心念念要把皇位给靖江,待辅圣摄政,你皇兄大婚后她还不归还政务,今又有这么个丫头缠上老五,咱们皇家,怎么就挣不脱这咒术哪。”说着就哭了起来,而后直接病重不起。

胡太后这一病,直接耽搁的就是太子册立大典啊!

太子册立大典的吉日就在三月,正不冷不热的春风拂面的好时节,胡太后这么一倒下,虽说不会因胡太后之病耽搁大典,可胡太后这么病着,五皇子也不能不管胡太后死活只管自己去册封太子吧。哪怕朝臣有这个意思,五皇子也不依的,他向来孝顺,必得侍疾,还说,“吉日并非只有三月,待皇祖母好了再行大礼也不迟。”

简直是把群臣愁的要命。

更让五皇子党忧心的是,胡太后病倒,谢莫如于情于礼都要进宫侍疾,谢莫如不去,招惹物议。于是,谢莫如去了,她这一去,直接要了胡太后半条命。连文康长公主都说,“二郎媳妇听说身上不大好,一府的事,都得你来照应,你便先回去吧。”

谢莫如只得回府,让长媳吴珍与三儿媳褚氏在胡太后身边代她尽孝。

其实,胡太后身边这些人,纵文康长公主也与谢莫如关系和睦,连一向与她不对付的永福公主也早转了风向,更不必提长泰公主、三公主、四公主、五公主等人,纵与谢莫如交情深浅不同,但也没人与谢莫如交恶的。连带宫里赵谢二位贵妃,五皇子册为东宫,谢贵妃不会希望他人去做太子妃;如赵贵妃,除非头昏,便是看在二郎媳妇赵氏的面子上,也不会在这时节得罪谢莫如,就是穆元帝最宠爱的赵充仪,也从谢莫如这里得过好处,赵充仪哪怕是为了自己儿子,也会站在谢莫如这边。整个后宫,都不会与谢莫如为难,可越是如此,此局越是难解。

胡太后不是装病,是真的病了。

要命的是,谢莫如还不知胡太后的病因,怎么见她就跟见了鬼似的?好在,这消息并未让她久等。只是,长泰公主颇觉难以启齿,谢莫如打发了侍女,长泰公主方附于谢莫如耳际悄悄说了,谢莫如一手轻轻抚过软榻扶手,似笑非笑道,“我少时随祖母出门走动,就有人说我生得像外祖母辅圣公主,后来,太后又说我像曾外祖母。要说这事儿也奇,如殿下这等正根正苗的不像,倒是我这外姓人像,这就是自血统上论,也不大对吧?”

长泰公主叹道,“皇祖母老迈,人也糊涂胆小,只得请你多担待了。”

谢莫如不担待也不行,虽然她愿意随胡太后去死,可人家穆元帝是亲儿子,又奉胡太后至孝,自然不能坐视老娘被谢莫如吓死。好在,穆元帝也没忘记自己亲爹的身份,不知用了什么法子,总之胡太后也一天天的好起来了,胡太后还颇为深明大义道,“可不能耽搁小五的册封大典。”

五皇子的立储大典如期举行。

举朝都松了口气,心说,这老太太总算明白了一回。

立储大典先期准备足有两月,但,真正举行只有一日,其仪式繁琐复杂自不消说,更有一种别样的庄重威严。五皇子一家提前搬入东宫,穆元帝早择吉日带诸臣祭过天地、太庙、社稷以及先褚皇后、胡皇后、苏皇后,然后,在昭德殿举正式行册封大礼。册封正使为苏相,副使为柳扶风、南安侯,虽然先时穆元帝有些犹豫柳扶风是不是腿脚有些不便,柳扶风当即表示,自己的腿经夏青城神医诊治后已经大为好转,断不会耽搁正事的,这副使的差使,他身体完全没问题。正典当日,这正副使三人捧着皇太子的金册、宝印至东宫,正使授册,副使授宝,然后太子向代表皇帝的御杖行大礼,谢恩。最后,册、宝留皇太子这里,这就是皇太子日后的法定权柄所在。使臣把御杖带回去复命。整个册封大典就完成了。之后穆元帝还得率诸皇子、皇孙、公侯伯爵以及诸大臣,把这事儿跟胡太后说一声,这其实就是走个过场。胡太后早经过悼太子册封一事,虽然程序有些忘记,好在事先文康长公主给她讲过,虽然册封五皇子让胡太后不禁想起悼太子,心下有些酸酸的,到底知道大喜的日子,不能露出哀色。胡太后这里也没掉链子,表示知道了。然后于昭德殿明发诏谕,册五皇子为帝都皇太子,与之一道的还有三十三条皇帝赐予百姓的恩典,如蠲免赋税,特赦死囚啥的,总之件件都表示了对于帝国册立继承人的喜悦,施恩于天下。

册立大典之后,便是重设詹事府,先时悼太子自尽,詹事府的人倒霉不少,詹事府也给穆元帝解散了。今新立太子,自然要再设詹事府,于朝选用能臣入詹事府辅佐太子。

穆元帝很是个念旧的人,将苏相给了新太子做太子太傅,李相做了太子少傅,还与两人道,“好生辅佐太子。”

二人心下颇有些滋味难明,他们都是辅佐过悼太子的,悼太子的结局……嗯,起码说明,他们辅佐的不大成功。今穆元帝还叫他们辅佐新太子,二人心下千般滋味里总有一味是感激之情的。二人连忙谢恩,并言说,定会呕心沥血,死而后矣的辅佐太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千山记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千山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其他詹事府的配置,尽管张长史还在蜀中没回来,詹事府詹事的位子也是留给张长史的,少詹事由薛长史兼了,这两位大人,才具只是中等,出身也只是寻常,但运道委实没的说,他们都是跟随太子多年老人,只要活得够久,以后委实不怕没前程。李九江做了左春坊大学士,连小唐都弄了个从六品的司直郎,一下子升了大官,叫小唐怪不习惯的,还着紧的回家跟他爹请教了一回,这司直郎是做什么用的。

把老唐气的,气血一阵翻腾,心道,这种白痴竟能到詹事府做官,莫不是这小子常给神仙祖宗烧香的缘故啊。人哪,当真得看运道的。

老唐也只得在家好生指点了儿子一番,小唐此方恍然大悟,道,“掌弹劾纠举,听着倒跟御史差不多。”

“也可以这样说。”

小唐道,“我官服估计也快发下来了。”他头一遭做六品大官,心下非常激动。

老唐气地,“别只顾着官服,到了詹事府不比在王府的时候,必要好生当差,不要辜负殿下的期望。”

“我晓得。”小唐笑嘻嘻地,“真想不到,殿下竟做了太子。”

“真是傻话。殿下德才兼备,陛下英明,自然立殿下为储。”老唐虽然没捞到正副使的差使,但身为五皇子党,哦,现下升格为太子党了,老唐也是很高兴的。尤其几个儿孙还在外地官位上熬资历,倒是小儿子傻人有傻福一步通天入了詹事府,这个小儿子,叫老唐打小就操心,偏生有运道,非但拜得名师,功名也考出来了,今前程也有了。老唐自己也入了内阁,觉着,这辈子也没什么遗憾了。

新太子一立,整个朝廷都是欢欣的,喜悦的。顺顺当当的立了太子,咱们又有奋斗目标了,先前与太子关系好的自然高兴,想着以后跟着太子殿下,总少不了肉吃。就是与太子关系一般的,也能努力一把,尽量在太子面前刷一刷好感。当然,与太子有嫌隙的,就得想法子如何洗白了。

好在,太子为人宽厚,在朝中还真没什么敌对之人,顶多就是关系一般罢了。

想也知道,倘处处是仇人,人家就是为了自己,也不能叫你这太子顺利册封啊。而五皇子册封太子,还是五皇子以往的大对头大皇子第一个实名举荐的,如此,五皇子在朝中还能有什么对头呢。

但,五皇子很快发现,胡太后简直是比对头都难缠千倍。

胡太后对五皇子,不,现在应该称太子了,她老人家非但对太子好,对太子的儿女都极喜爱,连带对侧妃们也是和颜悦色,就是不能见谢莫如。谢莫如搬入东宫第一天带着侧妃们过去请安,胡太后硬是没见,别人全见了,就是没见谢莫如。胡太后说了,“你主持东宫事忙,叫珍姐儿在我这里服侍则罢,你就先回吧。”

太子得知此事后,先是安慰了妻子,又去找他皇爹沟通,穆元帝沉默半晌道,“你皇祖母将八十的人了,老人家,难免有些孩子脾气。她年轻时正赶上世祖皇后秉政,你媳妇生得有几分像世祖皇后,你皇祖母胆子小,暂且不见也罢了。”

太子听得瞠目结舌,道,“以往媳妇也常进宫请安,皇祖母不好好的么。”

穆元帝长叹,“先时你皇祖母便因这个吓病的,叫朕能怎么着。老人家这把年岁,你媳妇以往不也不爱去慈恩宫么。”

“可若不缓解,难道就一直如此?”太子问。

穆元帝道,“朕已令你姑妈缓缓劝解着些,只是你皇祖母上了年纪,得慢慢着来,不能着急。”

太子见父亲脸色不大好,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再回去安慰妻子,太子叹道,“这世间竟有如此荒谬之事。”世祖皇后算起来是胡太后的婆婆,做儿媳的,哪怕就是装,见着像自己婆婆的人,也得表示欢喜啊,有哪个如胡太后这般吓去半条命的!

谢莫如不以为然,“这个缘故啊,我早就知道了,先时太后生病,据说就是给我吓的。”

太子连忙道,“你怎么没跟我说。”

“彼时盼着太后大安都来不及,接着又是东宫的册封礼,咱们要搬入东宫,桩桩件件的事,总要以你的册封礼为先。”谢莫如淡淡道。

太子道,“你放心,这事我来想法子,难道就一辈子不相见了。明明以前你进宫也无事。”

谢莫如不好浇丈夫冷水,还是道,“以往我进宫,不过是藩王妃偶尔进宫罢了,太后知道,我早晚要随你就藩离开帝都的。如今你既为太子,我必执掌东宫。太后这是担心以后呢。”

太子都无语了,半晌方道,“皇祖母这想的,也太长远了。”

谢莫如唇角勾起一个讥讽的弧度,想得远的,何止是胡太后!

倒是阖府刚搬入东宫,吴珍在三月初三产下一子,自此,五皇子夫妻升级做了祖父,东宫与永福公主府的喜悦自不消提,报至慈恩宫昭德宫,因吴珍乃永福公主之主,连胡太后、穆元帝亦颇为欢喜。胡太后都说,“这册封礼送的好,再喜庆不过。”逗得人一乐。

太子已正位东宫,朝廷才想到一事,赶紧让六皇孙回来吧,六皇孙还代太子在蜀中就藩呢。既然都册封太子了,以后江山都是太子的,蜀地自然也在其中,哪里还用得着六皇孙亲自守在蜀中呢。六皇孙还未回帝都,蜀地却是牵涉出了一件大案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千山记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千山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说来这事与六郎没什么关系,但六郎不能不管,主要是里头牵涉了嫡母的亲舅舅的女徒弟,按理,徒弟什么的,也不是什么要紧人物,可方舅舅十分恼怒,竟请去了薛帝师主持公道。里头更牵涉了赵充仪的母家赵地主家,以及蜀中总督李终南等人。因此事不雅,六郎给他爹发的秘折,他爹也是私下与他祖父说的。太子道,“那个方家舅舅的女弟子,就是养绿菊的菊仙姑娘,方舅舅很是看重,哎,方舅舅听说光棍了这些年,不知他是不是对这菊仙姑娘有意呢。还有就是赵李两家,都说是要菊仙姑娘进宫,六郎说,经调查后,他们没少在当地搜罗民女,可没听说父皇再纳妃嫔。这外头人还得以为是父皇要选妃呢。”

穆元帝脸色极是难看,怒道,“一群败类!蠹虫!”他也就收到过大儿子一次献美,这些混账东西哪里是在给他搜美人,明明就是借他名声行不法之事,坏他声誉!

穆元帝活到这把年岁,最在意的也就是名声脸面了!让太子退下之后,立刻宣来大儿子一顿喝斥,厉声喝问大儿子,在蜀中搜罗民女的事,是不是大儿子让李终南干的!

大皇子冤死了,大皇子一手指天道,“儿子对天发誓,倘此事是儿子所为,立叫儿子天打雷霹,不得好死!”大皇子不好说第一回也不是他让李终南干的,身为一个孝子,总不能把亲娘供出来,但发此毒誓,穆元帝也信了他,知道这个儿子虽有些鲁莽,到底也是有分寸的人,更非渔猎美色寻欢作乐之人。

但,穆元帝仍是申斥了大皇子几句,让他以后多跟好人来往。然后,着三司审理李终南冒天子之名强征民女之案。至于李终南的总督之位,自然也是易了主。

穆元帝气个半死,他几乎可以想像方昭云那云淡风清的脸上会对着薛帝师说出什么话,肯定是,“呵,抢人抢到我跟前来了。”

倘要真是个天仙,也值得一抢,就这么个种菊花的村姑,穆元帝想想就看不上,非但白担了恶名,还丢人丢到故人面前,简直不可忍!

此案让谢莫如知晓,谢莫如只说了一句,“他们倒是好长个手,竟伸到舅舅跟前去。”

“可不是么,舅舅孤独这许多年,好容易有个可心的,却发生这样的事。你收拾些女眷得用之物,我着去接六郎的人一并带去,也给菊仙姑娘压压惊。”五皇子觉着,得补偿一下菊仙姑娘,也是给方舅舅全了脸面。

自从知道方舅舅在蜀中,这几年倒是没断了来往。当然,都是谢莫如这边送东西,方舅舅也没什么表示,称得上有来无往。谢莫如虽对这位舅舅没什么感情,但有人欺到她舅舅头上,明摆着就是没将她放在眼里,还得替方舅舅出头,如今又得送东西,谢莫如道,“殿下真是大方。”

太子笑道,“这是哪里的话。”

“从没见过,说来跟陌生人也差不了多少,我打发人去,他也没个回信。有了事,他不是着人找六郎和行云,而是请薛帝师出面……看来他对薛帝师信重犹在我之上……”谢莫如淡淡道,“我也只是看在母亲的面子上罢了。”

太子劝她道,“方舅舅在外多年,兴许是不想给咱们添麻烦呢。”

谢莫如“哦”了一声,不欲再多谈此事。

倒是杜鹃姑姑在谢莫如面前有些欲言又止的模样,倘谢莫如开口相问,怕是杜鹃姑姑会有不少话要说,但谢莫如没问一字,只是道,“我是我,方家舅舅是方家舅舅,姑姑不要忘记此事。”

杜鹃姑姑脸色微凛,恭敬的应一声,“是奴婢糊涂了。”

谢莫如摆摆手,让她退下了。方舅舅既然都把薛帝师请出来了,官司自不消谢莫如担心。倒是大皇子,平白受此牵连,颇为恼怒,还特意召赵国公到府中一问,赵国公不愧是大皇子亲外公,几乎是指天誓地的保证,绝对没有让李终南搜罗民女,大皇子冷声道,“希望外祖父与我说的都是真的。眼下此事已经御前,他们在外以为朝廷遴选宫人之名,坏父皇声誉,眼下三司已赶赴蜀地。”

赵国公面色微变,脱口问道,“焉何至此?”

大皇子心道,还不是那起子不争气的把事搞大了,父皇收美女是没错,但那些美女也得是心甘情愿的,哪里有这样明抢的!这话却是不好说出来的,于是,大皇子冷冷一笑,并不言语。

赵国公虽然在大皇子面前嘴硬,但回家还是好生问询了儿子一番,赵世子连说自己不与此事相关。赵国公此方放下心来,与儿子道,“原想着趁立太子的喜庆,这就上本让你袭爵,朝中偏又出了这么档子事。哎,再等一等吧。”

赵世子连忙道,“家中还需父亲主持大局,儿子还需父亲教导,请父亲千万莫再提让爵之事。”

赵国公摆一摆手,道,“你也是胡子花白的人了,还说这些虚辞做甚?李终南此事,你该多想想,倘非有人揭露,他身为一地总督,此事怎会上达天听。”

能状告一地总督,且把案件查个差不离的,其人身份肯定不低。一虑至此,赵世子的脸上顿时浮起浓浓的担忧。赵国公人老了,眼神也不大好,早老花眼多年了,平日里看个书本字画都要借助放大镜,但儿子脸上的担忧实在太过明显,赵国公顿时心生不祥,问,“到底怎么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千山记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千山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赵世子此时不敢再隐瞒,低声道,“就是同李终南,有些个,嗯,生意往来。”

“什么生意?”

赵世子道,“也不是什么大生意,无非是蜀锦的生意罢了,父亲也知道,帝都无人撑腰,如蜀锦这样的生意,纵李终南是蜀地总督也难说保得住。”

赵国公稍稍松了口气,做生意什么的倒不是大事,这也是权贵门里的常例了。说做生意是委婉的说法,无非就是许多大商家想在帝都生意场分一杯羹,必得寻一靠山罢了。这样的事,不要说赵国公府,就是当今谢太子妃,据说也同徽商晋商有些走动。

当然,依谢太子妃的眼界,自是瞧不上这些锦缎生意的。

赵国公放下心来,叮嘱长子,“李家的事,离远些。我看,他家这回可是不好脱身。”

赵世子连忙正色应下。

李终南此事,谢莫如并没有过分关注,在谢莫如看来,方舅舅直接请出薛帝师,此事便没什么可说的了。只是,这也只是谢莫如的看法罢了。

别人可不知道。

起码,褚家就不晓得,此案竟惊动了薛帝师,亦不知晓李家抢人抢到了方舅舅头上。

自从一大家子搬进东宫,谢莫如的规矩依如先前在藩王府一般,侧妃的家眷初一十五可进宫请安,当然,女眷的诰命起码五品以上,不然,诰命太低都没进宫的资格,谢莫如也爱莫能助。另外,大郎二郎三郎已娶亲,吴珍的母亲是永福公主,永福公主自己出身够硬,随时都能进宫,她要非往东宫逛逛,谢莫如也不会阻拦。另外,二郎之妻赵氏三郎之妻褚氏,也可以在初一十五在诰命进宫请安时见一见家人。

此时,褚国公夫人与褚氏之母褚国公世子夫人就来了,东宫自有大郎等人独居的院落,见过谢莫如之后,谢莫如只管让她们祖孙母女的自去说话。

褚氏并不知李终南一案,只是见祖母、母亲面上似有愁绪,褚氏还以为家中有什么事呢。婆媳俩先是问了褚氏可好,褚氏笑,“挺好的,宫里规矩比外头严谨些,母亲与太后娘娘都极是慈和。”褚氏以前做过昕姐儿伴读,在宫里念过书的,对宫里规矩自然熟悉,谢莫如又是有名的好婆婆,对儿媳不错,褚氏的日子自然好过。

褚氏此方问祖母与母亲,可是有事。

褚国公夫人叹道,“咱家一切都好,是你姑妈家的事,委实令人烦恼。”

褚氏不禁问,“哪个姑妈?”大家大族的,就这样不好,亲戚族人太多,如褚氏,姑妈连嫡带庶带隔房的也有十来个。

“就是随你姑丈去蜀中的那位姑妈。”

褚氏立刻知道了,这位姑妈并非祖母亲生,而是家中一位老姨太太的女儿,当年嫁给一位好李的进士。不过,李家姑丈官做得不小,已官至蜀中总督,故而,姑妈在娘家也颇得脸面。褚氏听说是这位姑妈,微微有些放心,问,“姑妈家出什么事了么?”

褚国公夫人将李家的案子大致与孙女说了,低声道,“这事告诉你,并不是要你为你姑妈家说话,只是要你心里有个数。是不是你姑丈哪里得罪了六公子?”相对于赵家,褚家显然查清了一些来龙去脉。在朝中,李终南一案是由巡路御史揭露出来的,可想也知道,一个小小的七品巡路御史,哪里就能告倒一地总督。褚家细打听之后方知道,这位郝御史竟是江伯爵的仰慕者,沿此线查下去,褚家才发现,此事牵涉委实不小。

褚氏皱眉,“这不能吧,六叔还小呢。”

“总之你心里有个数,切不可为家里说话,你在宫里好了,我们在外头才能放心。”褚家对褚氏自小到大不知倾注多少心血,精心教养自不消说,昕哲郡主身边伴读刚有空缺,褚国公亲自出面,求到长泰公主面前,方给孙女补了侍读的缺。后来果真孙女就得了福分,赐婚给三公子,以后起码是藩王妃。在褚国公夫人心里,这个嫡出孙女的分量较之庶女重要一千倍。因李终南这位庶女婿行事不妥,竟去得罪六公子,这位六公子论出身委实一般,生母不过宫人出身,奈何这位六公子却是自幼养于谢太子妃膝下,先时去蜀地代父就藩,上头五位兄长,因六公子抚于嫡母膝下,最终成行的便是这位六公子。褚国公夫人委实怕连累了孙女,便趁着请安时节进宫同孙女说一声。

褚氏应了,安慰祖母与母亲道,“祖母、母亲也只管宽心,李姑丈家的四表哥娶的就是婆婆娘家老姑太太家的女儿,那位余宜人,我也是见过的。”

褚国公夫人叹道,“你年轻,不知朝廷官场之事,朝廷上要论起来,哪个大家大族没些个关系呢。只是,事到临头,有时便顾不得了。”如褚国公府,也不愿意看着李终南倒台,到底是封疆大吏,李终南一倒,于褚国公府也是极大损失。但,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此事既与六公子有关,可谁不知道六公子年少,当初与六公子一并赴蜀的却是一代狠人江伯爵,这可不是好惹的人哪。这事要说江伯爵不知道,那是绝无可能的。既然江伯爵知道,那么谢太子妃肯定也是心知肚明的。再深想一步,倘是太子的意思,褚国公府又怎敢去向李家施与援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千山记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千山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可归根到底,李家倒灶,褚家心情也不会好是真的。

眼下,褚家能做的就是及时止损,壮士断腕了。并且,万不能让此事连累到孙女褚氏身上。

褚氏听了母亲祖母的双重叮嘱,也明白了其间利害,在婆婆面前自是半字不提的,可是,在丈夫面前不好装不知道,褚氏说的极是小心恳切,道,“我家在帝都,也不知蜀中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说这个,并不是要为姑丈求情,只是祖母母亲特意进宫叮嘱我一回,叫我即便听到什么风声,也切不可多嘴政事。三爷虽不在刑部,要是在外听闻此事,叫人公事公办就是了。李姑丈倘有罪,国法也难宽恕。倘无罪,想来也不会冤枉于他。”

“这事啊。”三郎一拍脑门,道,“唉哟,我都忘了李终南是你姑丈了。”

褚氏嗔丈夫一眼,道,“我娘家亲戚多,三爷记不得也是情理之中。”

“不是那么说,他离得远,又不常走动,哪里记得。”虽然李终南是总督,三郎可是正经皇孙,他爹还是皇太子,三郎自不可能将一个不大与他家走动的总督放眼里,更不觉着李终南倒台有甚可惜的。他于此事知道的多些,对妻子倒也没什么隐瞒,道,“说来也是他不长眼,好不好的动咱家亲戚。”

褚氏就有些听不明白了,三郎悄与她说了方家舅爷的事,低声道,“你切不可与人说去,母亲这几年时常打发人往方舅爷那里送东西。母亲就这么一个舅舅,那李终南,着人去抢方舅爷看中的人,你说,他这不是找死么。听说方舅爷把薛帝师都请了出来,要别个事,我说句话能成,这事断不能说的。为人得有个远近亲疏。”李终南是哪根葱啊,方家舅爷可是正经亲戚。

褚氏听了直接吓得半懵,给她八个胆子,她也不敢得罪婆婆啊!

不过,褚氏到底是公府出身,于些许帝都旧事亦偶有耳闻。褚氏疑惑的是,婆婆的母亲是魏国夫人,魏国夫人的父亲是方驸马,方驸马出身是前英国公府。那前英国公府,可是被灭九族的啊,那方家舅爷,算来是婆婆嫡亲的舅舅,怎会尚在人世?

而婆婆与方家舅爷的往来,陛下知道么?

想到这一切的褚氏,顿时心乱如麻,不禁又想到祖母私下问她的事,“太后娘娘依旧不让太子妃娘娘进慈恩宫么?”

喜欢千山记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千山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