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现言 > 清和 > 第一百一十四章

清和 第一百一十四章

作者:来自远方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1-12 16:37:22 来源:9书院

孟清和是一等伯,二品都督佥事,身负皇命镇守大宁。作为大宁城的最高军事长官,大宁都指挥使司上下,一应政,军,刑务均要呈报到他面前。

在大宁都指挥使司连轴转了几天,饶是习惯了快节奏高效率的孟十二郎也有些撑不住了。

这简直是把人当牲口用啊!

越是品级高,官位高,就越是牲口。

都司衙门前的护卫还能轮值换班,到他身上,一天十二个时辰掰成两瓣都不够用。

练兵,找他。

屯田,找他。

戍卫,还找他。

除此之外,城中的治安管理,防火防盗,商业税收,都要经他过目。

挂着两个黑眼圈,看着都司经历送来的厚厚一摞文册,孟清和很想仰天咆哮,这是人过的日子吗?!工资只有一点点,休息日一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整日里除了加班就是加班,压榨员工到如此地步,良心何在?绝对的黑心作坊啊!

咆哮完了,抹一把脸,罢工?首先要测试一下脖子够不够硬。

取缔?老朱家的作坊,再黑也没人敢这么干。

还能怎么办,只能擦干眼泪,继续被压榨。

起初,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孟清和以为是都指挥使司上下联手给他使绊子。存着怀疑,下令高福等人暗中观察,查到的结果却打碎了他这个猜测。

忙的不只是他,大家都在忙。

三个部门的事情集中到一个部门,不忙才怪。

在城外被朱高燧抽了一顿鞭子的佥事张贵,顶着一脸的红印子也要整日城内城外的跑,安排屯田工作。

大宁地处北疆,冬季漫长,近年来更是气候无常,三四月间下雪再寻常不过。

都指挥使司衙门里,四个都指挥佥事,除了日常操练戍卫边军,大部分时间都忙着屯田。

种子,农具,耕牛。

每年的春耕日,秋收时,以及推迟的播种时间,条条目目列成册子,细化到了惊人的程度。

据经历和都事呈报,近两年都是张贵和许成主管屯田。两人在这方面没少下力气,收效却着实不大。

“不瞒伯爷,如今是一年冷似一年。往年,靠军屯和商屯足够支应大宁守军所需。近两年都要奏请朝廷增补部分。不然别说一天两顿,一天一顿都成问题。下边的军汉都得饿肚子。去年春耕足足推迟了一个月,亩产赶不上往年。今年怕是要更迟。”

说到这里,都事叹了口气,面带愁色。

都事是文官,正七品,在都指挥使司内主掌文书。

常年的边塞生活,逐渐磨砺了他的心智。作为武官系统中的文职工作人员,言行少了许多文人习气,多了几许属于边军的豪爽利落。实在不是他故意在孟清和面前哭穷,着实是日子难过。不为自己,为守城的弟兄们,总要试一试,请孟清和想想办法。

直肠子。

这样的词本不应该用在文官身上,眼前这位却让孟清和对大明文官有了新的认识。

以他的年纪和为官资历,应当知道在孟清和面前说这番话很不合适。

城外的那场下马威,张贵偷鸡不着蚀把米,被三皇子抽了一顿的事,几乎人尽皆知。这个时候,不说远着点,反倒在孟清和面前提起此人,说他对本职工作是如何的负责,除了直肠子,再也找不出第二次词形容孟清和对此人的观感。

他同张贵有交情?

一下下敲着桌案,孟清和推翻了自己的想法。

“如此,这些田册先留在这里,本官看过之后再做决断。”

“是。”

都事是个直肠子不假,也好歹在官场里摸爬滚打了十个春秋,看人的眼力总是有的。

为了大宁的守军,他冒了一回险,却也掌握着分寸。

过犹不及,不能越线,他一样知道。

房门打开又关上。

桌案旁,孟清和翻开一本田册,移近烛火,认真看了起来。

烛火映红了他身上的公服。

黑色的大案,绯红的袍服,俊秀的眉眼。

手指修长,虎口和指腹都带着薄薄的茧子,这是四年军中生涯留给他的纪念。

看到田册上的亩产数量,孟清和不由得皱眉。指尖在数字上慢慢滑过,情况当真是不容乐观。

大宁尚且如此,何况是更北的开平、全宁等卫所?

运粮的海船至少要六月才能动身,这段时间,北边的的卫所边军恐怕都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从晋地调粮?或是从辽东想想办法?

对着跃动的烛火,孟清和有些出神。

良久,摇了摇头。

晋王不是好相与的,辽东镇守刘真他也不熟。非亲非故,非师非友,上门找人借粮,刘都督能把他撵出来。

武人的脾气都不怎么好。连孟清和自己,近段时间也是脾气见长。

动不动就暴躁,哪天学着朱高燧一样挥鞭子抽人都有可能。

合上田册,捏了捏眉间,如此暴躁,当真是不好。

看来还是压力太大。本就缺粮,还要被鞑子骚-扰,加上朵颜三卫在一边虎视眈眈,揪着草场不放,孟清和能忍住到现在还没爆发,已经是相当了不起了。

想起朵颜三卫,便想起他被永乐帝坑了一回。

被皇帝坑,轻易不能反坑回去,只能从其他人身上找补回来。

拿起笔,铺开纸,墨迹晕染在纸上,几个名字被种种圈起。

他要纾解压力,找茬坑几个人是最快捷有效的办法。

三观?早碎成渣渣。

节操?那又是什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清和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清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所谓自己的快乐要构筑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孟十二郎深以为然。尤其是站在家国的立场上,坑起扰边的鞑子,更是全无压力。

为了边界和平,为了大明的繁荣,需要朵颜三卫首领和鞑靼大汗共同添砖加瓦。

撕开写好的纸,一片片扔进火盆之中,火苗蹿起,墨迹和纸张一同化为了灰烬。

来奏事的经历正要进门,看到这一幕,连忙把脚收了回去。

还是再等等。

无他,兴宁伯的笑容委实太过吓人。

经历并没等太久,室内的孟清和已经出声,“来人,请张佥事和许佥事前来议事。”

张佥事和许佥事?

门外的经历和护卫面面相觑,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接到消息的张贵和许成也是满头雾水,心中忐忑。

兴宁伯这是要找茬报复还是另有所图?

无奈上官命令不能违背,就算前边有个深坑在等着他们,也得迈开大步向前走。

同两人预料中的不同,孟清和没找茬,更没设圈套,开门见山表示,他看过近两年的田册,对两人的工作十分满意。

“天公不做美,田产不丰。”孟清和亲自为两人倒了茶,示意两人不必惊慌,“两位可有好的建议?”

张贵和许成诚惶诚恐的接过茶杯,不说许成,张贵也是被朱高燧那顿鞭子抽怕了。正如朱高燧所言,真要找茬料理了自己,甭管是宗族还是拐着弯的皇亲,都救不了他。

那个给他递消息,说兴宁伯早晚倒台的“好友”早没了影子。张贵彻底明白自己是被利用了,可惜他明白的有些晚。

让他和兴宁伯不对付,以至令兴宁伯怨恨世子和世子妃,转而向陛下进言,得了好处的会是谁?

高阳郡王还是三皇子?明显都有些不对。

意图太明显,查出来,定会让天子不悦。

那么,究竟会是谁?

想不出是谁在背后推动,但梁子终究是结了。得罪的还是上官,想解开谈何容易。张贵已经做好破财消灾,回家种田的准备了。不想孟清和神来一笔,让他彻底晕了。

兴宁伯为何会问到这个,莫不是要用到自己?

张贵下意识去看许成,许成也是蹙眉。

孟清和端着茶杯,老神在在,压根不着急。

良久,许成深吸一口气,攥紧拳头,下了决心。

“下官以为,雨雪无常,今年的春耕恐会推迟,亩产定然不丰。”

孟清和垂眸,道:“继续。”

许成却没再说,而是转头向张贵示意。

张贵明白许成是在帮他,一咬牙,出声道:“以下官所见,可在麦收之后补种荞麦,或以粟米等替代麦种。虽亩税多些,却能支应守军所需。”

见孟清和点头,张贵心中有了底,继续道:“去年,下官曾令麾下开垦新田,种植荞麦粟米,所得高于种麦,且可一年多种。军屯若有限制,可以商屯为主。天下已平,有朝廷盐引,商人驱利,定会出力。”

“此法甚好。”

孟清和再次点头,肯定了张贵的建议。在开平卫时,他用过类似的办法,增补手下军汉们的伙食,效果很不错。

荞麦口感比不上小麦,但能饱腹。

现如今,解决大宁守军的口粮最为要紧,口感倒在其次。

“光是如此,还不够。”孟清和笑了笑,“田种出来,还得未雨绸缪。”

“伯爷是指?”

“恶邻在侧,岂能安枕?不防着点,辛辛苦苦忙上一年,到头却被鞑子抢了,岂不是白忙。”

此言一出,张贵许成一起点头。

草原上的蒙古鞑子,专门算着秋收的时日来打谷草。旁边的泰宁卫也不老实。前些日子,边军抓获的游骑就和泰宁卫脱不开关系。

朵颜三卫在靖难中都立有大功,还放言天子曾许诺给他们草场放牧。

这段时间,经常能看到三卫的牧民驱赶着牛羊,离开卫所辖地,“越界”到大宁附近放牧。

大宁守军驱赶几次,前脚走了,后脚又回来。

一些套种作物都被啃食,边军积攒的火气相当大。

“这件事本官会解决。解决的办法或许会有些出格。”孟清和突然敛起笑容,严肃道,“本官要两位一句准话,可愿听从本官号令?愿意,本官保两位一个前程,不愿,本官也不追究。”

孟清和将话说挑明,许成和张贵心里明白,这是机会,怕也是唯一的机会。

两人不再犹豫,硬着头皮也要表决心,唯兴宁伯马首是瞻。

不管心里怎么想,面上的诚恳看不出做假。

孟清和笑得和气,立场再不同,在大前提下也能合作。何况,他是两人的上官,不服?照样有办法收拾。

许成和张贵离开之后,孟清和又分别见了其余两名都指挥佥事,以及之前被张贵压制的都指挥同知。

话中谈的也是屯田和处理同邻居之间的土地粮食纠纷问题。

很快,都指挥使司上下都得知,兴宁伯将大宁的军屯分片包干,划分到位,两名同知和四名佥事各负责一块。屯田期间的工作,兴宁伯一概不过问。待到秋收后,哪个片区收获的粮食最多,将公开表扬,还有额外奖赏。

据说,奖励额外丰厚。

同知和佥事都去屯田了,练兵谁来?

孟清和嘿嘿一笑,没关系,不是还有个提前享受退休生活的大宁都指挥使?

“都司年不过半百,当是为朝廷发光发热,为陛下尽忠的黄金时期,怎么能万事不管,百事不问?这不好,很不好。太-祖高皇帝教导我们,人生的价值在于工作,工作,再工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清和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清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所以,退休生活提前结束,回来干活吧您呐。

始终被排挤的都指挥使感动非常。哪怕被抓了劳工,各种压榨剩余价值,仍丝毫不减他对孟伯爷的感激之情。

伯乐啊!

兴宁伯就是他的伯乐!

看着泪流满面的都指挥使,孟十二郎默默转头,把心中升起的一丝愧疚强压下去。

他不承认自己眼红这位的悠闲才下此狠手,坚决不承认!

经过孟伯爷的排列组合,各种挑拨……咳,鼓舞,大宁都指挥使司犹如加满了燃料的火车头,轰隆隆向前飞驰。

朝堂派系,军中壁垒,被孟十二郎举着锤子一一砸破。

扛着锤子,孟十二郎笑得万分得意。

想升官吗?

想发财吗?

想各种前程远大吗?

那就努力干活吧。

内部竞争最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不想被旁人比下去,想拿到丰厚的奖励,大家一起玩命吧。

大宁都指挥使神采焕发,听着校场里的雄壮吼声,仿佛又回到了热血沸腾的年纪。

大宁都指挥同知和都指挥佥事们整日呆在田头,换下一身公服,挽起裤脚,不知内情的,绝对认不出这是朝廷的从二品和正三品武官,还以为是再寻常不过的军汉。

受上官带动,千户,百户,总旗,小旗各个不甘落后。

相邻分片的军汉们拉犁时遇上了,鼻孔一喷气,胳膊上的肌肉隆隆鼓起,黝黑强悍,活像是一座小山。

军汉,就是这么威武雄壮!

恰好到田间视察工作的孟十二郎热血上涌,连忙捏住鼻子。

心中不停默念,他有美人,他有沈瑄,绝对不能犯思想错误,否则侯二代会给他好看。

为了春耕,城内杂造局的工匠们开始三班倒,炉子中的大火再没熄过。

打铁声中,各种改进的农具被送到军户手中。

杂造局属于官方机构,制造出的工具只能用于军队。农户和屯田的商户察觉到新犁的犀利,开动脑筋,纷纷效仿。

孟清和一边感叹于劳动人民的智慧,一边肉疼,谁让这个时候没有专利使用费?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只能自己掏钱奖励改善农具的匠户。

十锭宝钞,合计五贯。虽然宝钞不断贬值,也能买上半担粮食。

匠户们看着眼热,各种开动思维,从农具到工具,从工具到轮车,从轮车到战车,甚至于枪矛,都有匠户开始钻研。虽然大部分设想都没有实现的可能,但只要工匠们愿意去想,乐于去做,不停的转动脑筋,灵感就会不断涌现。总会有一两个点子能用到实处,带来的好处更是显而易见。

将改进版的站车图纸上报给朝廷,升官没有,钱钞和布帛却不少。连发给将士们的袢袄都厚实许多。

孟清和总算体会到了“封疆大吏”的好处。头顶没有大山压着,只要不出格,想干什么干什么,当真是好啊。

不对,也不能说没有。

一直留在大宁城的朱高燧就算是不大不小的一座山。

原本,朱高燧打算去开平卫找朱高煦。兄弟俩都继承了老爹好战的性格,到北边来,就是能为和鞑子快乐的玩耍。

结果孟清和一连串的手笔,拉住了在朱高燧的脚步。他发现,在大宁城也有不少好玩的事,干脆不走了,住进都指挥使司衙门,参与进了孟清和做的每一件事。

“兴宁伯不用太感激,孤只是举手之劳。”

孟清和气结。

拍拍脑袋,好吧,有朱高燧当牌子,旁人想找他的不对,多少也要掂量一下。

朱高燧是好意,他明白。可说出来的话,却着实是气人。

深呼吸,他不生气。

暴躁了,干脆取出沈瑄写给他的信,从头读一遍,立即神清气爽。

想见他。

想这样那样。

可现在还不是时候。

孟清和一直在做准备。

将春耕工作安排给张贵等人,顺便抓了都指挥使主管练兵和城防,空出时间,一直关注着朵颜三卫的动向。

在三卫牧民更加频繁的出现在大宁附近,屡次不小心踏入商屯和军屯,踩踏麦苗之后,孟清和知道,动手的时机终于到了。

永乐元年,春四月。

天未亮,几匹快马便从大宁城中驰出。

顺天府,开平卫,全宁卫,营州卫,接连收到了孟清和的亲笔书信。

朵颜三卫察觉了大宁城的动向,三卫首领凑到一起,商量了半天,却始终猜不透孟清和此举为何。

接下的一段时间,大宁城没有任何动静。

就在朵颜三卫首领打算再向天子上疏,请以大宁之地为草场时,变故发生了。

泰宁卫,福余卫,朵颜卫,同时遭受了抢劫。

人员伤亡不大,但牛羊,战马,帐篷,凡是能抢的,一样不落。

部落勇士赶走了强盗,损失却无法挽回。

更让三卫恼火的是,抢劫他们的竟然是鞑靼!

鞑靼抢完不算,野人女真还溜边捡便宜!

这能忍吗?

坚决不能!

于是,蒙古壮汉们骑上战马,挥舞着马刀,报仇,必须抢回来!

鞑靼可汗鬼力赤接到消息,一脑门的问号。他不记得派人去抢兀良哈,就算抢,也是去开平卫和大宁抢。

看看右丞相马儿哈咱,是你干的?

马儿哈咱摇头,坚决没有。

再看看左丞相也孙台,是你小子?

也孙台也连忙摆手,绝对不是!

鬼力赤继续一脑门的问号,那到底是谁?难不成是马哈木那小子?

恩,极有可能!

抢了兀良哈让老子顶缸?这事不算完!

鬼力赤和朵颜三卫首领也想过是大明,可抢劫者身上的皮甲,手上的弯刀,都带有鞑靼的标志,领头的怯烈帖木儿,哈剌脫欢李剌儿,都是鞑靼的军官。顺便溜缝捡便宜的更是野人女真无疑。

鬼力赤坚定认为自己被瓦剌栽赃了,朵颜三卫则对之前的判断确信无疑。

最后的疑问被消除,朵颜三卫暂时没心思和朱棣要草场,转而寻求朱棣的支持,帮他们向鞑靼讨回一个公道!

朵颜三卫的奏请送到京师,朱棣摸着下巴上的短髭,又翻开朱高煦,朱高燧,沈瑄和孟清和不久前送来的奏报,大手一挥,朕会站在正义的一方,帮三卫首领讨回公道!

至于是真公道还是假公道?

见到来送密旨的内官,孟清和眼睛一眯,同为首的郑和心照不宣的笑了。

喜欢清和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清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