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现言 > 清和 > 第二百二十二章

清和 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者:来自远方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1-12 16:37:22 来源:9书院

圣驾停留开平卫三日,旋即启程,道往大宁。

天子仪仗过处,里中父老路旁迎驾,奉稻麦高粱。闻有耄耋老者,朱棣立刻召见。

老者被子孙搀扶,颤巍巍行至驾前,朱棣翻身下马,以示对老人的尊重。随扈文武纷纷下马,向老人行礼。

老者须发皆白,双目已有些浑浊,口齿倒还清晰。

“使不得!”满口的牙齿已经脱落,双手苍老枯瘦,活似干枯的树皮。被朱棣扶着,竟不知该如何是好,“陛下,可千万使不得!”

“耆老受得。”朱棣笑道,“这是朕的儿子,还有朕的孙子。瞻壑,过来,见过耆老。”

朱瞻壑身着盘龙常服,稳稳当当走到朱棣身边,向老者行礼。

“老人家康泰。”

朱瞻壑的礼仪极好,便是礼官也挑不出丁点毛病。白胖的小脸,说话时,脸颊隐约浮现出两个酒窝,

老者愈发激动,路边。看到这一幕的百姓无不跪拜在地,脸颊泛红,山呼万岁之声不绝。

“圣德仁厚之君,圣天子!”

今日之后,永乐帝在民间的声望必将迈上新台阶。

老者奉上的稻谷高粱被妥善收藏,丰盈的麦穗昭示着丰年的喜悦。

自朱棣登基,南北边塞不平,各省府州县水旱蝗灾不断。北疆边塞之地,曾以荒凉著称的大宁宣府却连年丰收,官仓堆满。今年秋收,需将陈年谷麦从仓中运出,方能送入新粮。

“丰年时节,三司州县可曾借口杂税,盘剥于民?”

白彦回领宦官放下轻便木椅,朱棣搀扶老人坐下,自己坐到老人一旁,张口询问税收之事。

“回陛下,并无。”老者年事已高,脑袋却不糊涂。听天子问起,没有半分犹豫,“仰赖陛下圣明仁德,多年减免粮税,草民一家十余丁口,已是连续三年家有富余。“

“如此便好。”朱棣欣慰道,“如此,方不违高皇帝爱民之政。”

听到这里,孟清和长出一口气,高度紧张的神经瞬间松弛。

大宁已设布政使司,每年两季税粮自当由其掌管。但他仍是大宁镇守,万一有人趁他不在,对税粮下手,或巧借明目征收苛捐杂税,他也逃不脱责任。

想起大宁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之前所为,孟清和暗暗咬牙。

早就想收拾他们,一直寻不到合适的机会,又要顾忌皇帝的脸面,只能先放下。若因一时犹豫反被其累,他冤不冤?

经过和老者一番谈话,朱棣心情大好,又询问不少民情。

老者回答时,随扈史官奋笔疾书,生恐落下一句话。

伴驾的翰林学士胡广却眼神微闪,在永乐帝询问老者,大宁官员民间官声如何时,瞅准机会,把孟清和拎了出来。

“臣听闻,兴宁伯自出任大宁镇守,开农田兴互市,同草原牧民多有往来,在民间声望极佳。敢问耆老,可有此事?”

听到此言,朱棣眼中没了笑意。孟清和心中一跳,暗道不好。当初,此人就在永乐帝跟前给他上眼药,说他“尾大不掉,恐生异心”。现如今,又说他“同草原牧民多有往来,在民间声望极佳”,这是不遗余力要置他于死地!

沈瑄的脸色沉了下来,朱高煦抱起朱瞻壑,拍拍儿子的后背,看着胡广的眼神,活似在看一个死人。惹谁不好,偏偏惹兴宁伯,找死啊。

“不敢瞒这位官人,自朝廷派兴宁伯镇守大宁,草民等的日子确是越来越好。”老者笑呵呵说道,“然草民等都清楚,这是仰赖天子恩德,若无圣德天子,怎会有镇守这样的好官,草民等又如何过上今天的日子?”

胡广完全没料到,一个乡野老人会说出这样一番话。

按照老者的意思,兴宁伯是朝廷委派的官员,感激他,不就是感念朝廷,感恩天子?

是误打误撞,还是刻意?

无论原因为何,孟清和都能成功脱身。

胡广心下不甘,还想说什么,却被夏元吉截住话头,错过机会,再难开口。

“臣观乡民献上谷穗颇佳,可筛选为粮种……”

经过刚刚一番应对,在场众人都看出老者不凡。

胡广十分懊恼,还是过于急躁了。

以为只是个庶人,不曾想,历经元末战乱,在北疆之地生活数代,五世同堂,衣食丰足,如何会是寻常之人?

但事已至此,后悔已经来不及。

这时他才明白,天子不是被他的话挑起怀疑,而是对他产生了不满。思及天子刚才的目光,胡广脸色不由得发白。

朱高煦收起嘴角的冷笑,转向孟清和,“胡学士不过是出头椽子,躲在他后边的人,轻易不会被抓住把柄,兴宁伯还需当心。”

“谢殿下提醒。”

朱瞻壑拍拍朱高煦的胳膊,“父王,放儿下来。”

“不累?”

“儿不累。”朱瞻壑认真道,“儿年纪渐长,不应累到父王。”

满身大红的年画娃娃,端正神情,一板一眼,怎么看都喜感。

朱高煦很感动,儿子知道关心爹了啊!

不料想,这份感动只维持两秒,就被三头身一拳打破。

“少保。”朱瞻壑走到孟清和身前,仰头道,“我尚幼,待壮时,必效仿皇祖父,惩治奸人。“

翻译过来,我现在年纪还小,有人欺负少保,我还没有办法。等我长大了,再有人不开眼,一定为少保出气。敢起刺,通通拍死!

感动的换成了孟清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清和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清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朱高煦磨碎后槽牙,到底谁是这混小子亲爹?!

沈瑄一直没出声,视线略过三头身,直接“杀”向三头身亲爹。

“殿下武艺高超,步马娴熟,他日校场一战,如何?”

朱高煦瞬间石化,找他单挑?这是为何?

“赵王殿下言,殿下久无对手很是寂寞。”沈瑄笑道,“殿下同赵王殿下果真兄弟情深。”

朱高煦:“……”

兄弟?哪门子的兄弟?!背后-插—刀兄弟!如果朱高燧当面,朱高煦不敢肯定,是否会控制不住,拔-刀和兄弟对砍。

孟清和只当没听到沈瑄所言,蹲下身,笑眯眯向朱瞻壑道谢,继续感动中。

朱瞻壑则是闪着星星眼,父王要同定国公切磋?儿早就期待这一天呐!

朱高煦仰望蓝天,终于泪流满面。

亲儿子,亲儿子啊……

圣驾中途不能停留太久,召见老者,不过盏茶时间。

老者被儿孙搀扶退至路旁,朱棣跃身上马,朱高煦沈瑄回到各自岗位,朱瞻壑没再要求骑马,而是乖乖听话,乘马辇。

“少保同我一起。”

“世子先上辇,下官随后。”孟清和将朱瞻壑交给宦官,道,“劳烦黄少监。”

等朱瞻壑上了马辇,孟清和立刻转身,叫来一名眼熟的宦官,低声吩咐两句,随手递过一枚银锭,“劳烦了。”

宦官手一翻,银锭瞬间落进袖子里,笑道:“伯爷尽管放心,咱家一定办得妥帖。”

孟清和点点头,转身登上马辇。

车亭内,坐褥花毯均为锦缎制成,槛座略高,软座铺红毯。矮桌楔入车板,茶壶茶杯皆为竹制,为永乐五年,西南番邦贡品。

孟清和算不得雅人,看不出这套茶具好在哪里,只是觉得,在马车上,用竹子总比用瓷器琉璃安全些。

路况不好,车行颠簸,瓷器易碎,哪怕铺了坐褥皮毯,被热茶溅到也不是小事。

车亭内空间不小,靠车壁立有两只矮柜,红漆,底座雕有祥纹,每槅饰以铜花叶片,牢牢楔入车壁之内,同车亭仿似一体。不是见宦官从柜中取物,压根不会发现眼前有两只柜子。

朱瞻壑端正坐着,矮几上是几盘精致的糕点。

“少保一起用点心?”

似曾相识的一句话,将孟清和的记忆带回数年之前。

在前往南京的路上,一样在世子车亭里,还是燕王世子的朱高炽,温和的笑着,让宦官将一盘点心送到他面前。

“孟百户,同孤一起用些?”

孟清和捏了捏额角,收回飘远的思绪,道:“世子用点心时,下官为世子讲两个草原上的故事,可好?”

“好!”

朱瞻壑大眼发亮,他最喜欢听少保讲故事。虽然夏尚书的学问很好,但他还是觉得,听少保授课更得其趣。

“世子应知,残元退入草原后,部落-分-裂,成为今日鞑靼,瓦剌,兀良哈。”

朱瞻壑点头,“我知。”

“兀良哈为我朝所用。鞑靼瓦剌在草原游牧,其下又分数个部落,彼此之间互有往来,也有仇隙。”孟清和顿了顿,才接着道,“今日讲给世子听的故事,便出自鞑靼阿苏特部……”

马辇前行,太常旗在风中烈烈作响。

秋高之际,碧空万里。

鹰隼金雕划过长空,尖锐长鸣破开烈风。

听到啼声,朱棣突然来了兴致,取来长弓,搭弓射箭,又是一声尖锐的鸣叫,护卫齐声高呼,“陛下英武!”

孟清和刚讲完一个故事,正端起茶杯,听到呼声,马上靠向车壁,推开一侧槅门,“怎么回事?”

随车宦官答道:“回伯爷,陛下三箭得金雕一对。”

挽弓射雕?

孟清和咂舌,原来不只铁木真有这爱好。

“皇祖父-射-下两只金雕?”朱瞻壑突然起身,吓孟清和一跳。

“世子小心。”

“无碍,我站得住。”

话虽这么说,车轮压过石头,还是没稳住,幸好被孟清和接到怀里。

车门旁的宦官更吓得手脚僵硬,冒出一身冷汗。

朱瞻壑又站起身,这次更小心,走到槅门旁,探头向外望。果然见到护卫纵马驰回,手上高举两只金雕。金雕翅膀和-腹-下-箭矢仍未取出,观箭尾,便知是天子所用。

孟清和曾在草原上猎狼,却从未猎过猛禽,只因箭术实在不过关。不过,找遍整个开平卫,能三箭射下两只猛禽,在边军中也是少有。

由此可见,永乐帝的武力值当真不一般。难怪能把邻居挨个按到地上揍,鼻青脸肿算运气好,缺胳膊断腿只能自认倒霉。

途中休息时,白彦回来到朱瞻壑的车辇前,手里提着两个皮囊,恭声道:“奴婢见过世子。陛下-射-下-两只金雕,令奴婢送来给世子。”

说完,将皮囊交给身后两名小宦官,道,“此二人可养猛禽,陛下给世子听用。”

“谢皇祖父赏赐。”朱瞻壑先谢恩,随后道,“皇祖父可在车前?”

“回世子,正是。”

“孤去见皇祖父。”朱瞻壑起身下辇,“请白公公带路。”

白彦回应诺,神态愈发恭敬。

孟清和赶在朱瞻壑之前下辇,护着他落地,却没同他一起去见永乐帝。

目送三头身离开,孟伯爷靠在车辇旁,挠挠下巴,射-猛禽给孙子玩,永乐大帝果真武功盖世,霸气侧漏,非一般人可比。

朱瞻壑谢恩回来,车驾继续上路。

为节省时间,除遇耆老人瑞参见,途中过州县不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清和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清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孟清和搜肠刮肚,给朱瞻壑讲了一路故事。以三头身接收知识的速度,夏元吉找孟清和单挑的可能性,再次无限攀升。

两只金雕被照料得极好,但听照料它们的宦官说,翅膀伤了,其中一只恐怕再飞不起来。

不能飞的猛禽,是否能活下去?

永乐帝将两只受伤的金雕赐给三头身,是否另有深意?

孟清和想不明白,也没打算彻底想明白。归根结地,永乐帝教导孙子,和他并无太大关系。想得太明白未必是件好事。

永乐七年十月底,圣驾过大宁。

十一月初,圣驾返回北京。

同月,圣旨自北京出,封鞑靼太保马儿哈咱为顺安王,枢密知院脱火赤为忠义王,领两万鞑靼骑兵归草原。

“朕所讨论者唯首恶。尔既归顺称臣,亦吾赤子,无再拘押之理。”

放人的同时,朱棣又下令,赐给两人金银布帛,部落牧民给口粮羊马。许两部每年春夏秋时节到互市交易。

“朕已下令,尔等守法,无扰边之事,边塞官军亦无侵害。”

简言之,老实放牧,朕就不派人揍你。否则,后果自负。

不管马儿哈咱和脱火赤心中怎么想,此时都是感激涕零,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跪地砰砰磕头。

“天可汗,您的荣光将广布草原!”

三个字出口,同时被召见的兀良哈壮汉们不爽了。

怎么着,女真还没解决,这两个老小子又要打蛇随棍上?可再不爽,当着永乐帝的面却必须老实。至于以后,走着瞧!

打发了马儿哈咱和脱火赤,集结的十余万边军奉命返回各卫所。

官军启程之前,封赏名单终于拟定。

魏国公列第一,定国公第二。其后为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武安侯郑亨,安平侯李远。孟清和没挤入第一梯队,只列在第二梯队第四位。不过,发下的赏赐却十分丰厚。

“赐黄金五十两,白银三百两,宝钞八百锭,绢纱布帛各二十匹。”

“臣谢陛下隆恩。”

送赏的不是白彦回,孟清和递出红封,没有多问。送人离开后,独自对着十几箱赏赐发呆。钱给得不少,甚至能同侯爵平齐。官位和爵位却一动没动。皱起眉头,心中突然没底。

沈瑄归来时,孟清和仍沉浸在思绪中。直到掌灯,才恍然回神。看向长身玉立的国公爷,犹豫着,还是道出心中担忧。

陛下是不是在敲打他?

沈瑄挑起一边的眉毛,略微有些差异,“十二郎为何这么想?”

不是明摆着吗?

孟清和将圣旨交给沈瑄,封赏武将,最低也该给个荣誉称号,不管事也无碍。只给钱不升官,不是敲打还是什么?

沈瑄垂眸,捏了一下孟清和的耳垂,“十二郎想多了。”

孟清和仍是怀疑。

“十二郎不信吾?”

“不是不信,而是……”他心里没底。

“十二郎可愿同吾一赌?”沈瑄俯身,双手抵在圈椅的扶手上,温热的气息拂过孟清和耳际,“瑄曾言,欲与十二郎秉烛夜谈。若此事非十二郎所想,可……”

声音渐低,最后几不可闻。

孟伯爷表情渐变,倏尔脸色通红,头顶冒烟。

“十二郎意下如何?不言,瑄只当十二郎应下。”

国公爷笑得过于迷人,察觉到不对,孟清和刚要张口,带着冷香的气息便迎面罩下,声音全被堵了回去。

他不赌!孟伯爷瞪眼,坚决不赌!

沈瑄轻笑,含住红润的唇角,舌尖扫过唇缘。

不赌?可不是十二郎说得算。

孟清和一个机灵,脑袋很快成了一团浆糊,再说不出一个字。

当日,孟伯爷被定国公从前堂抱回三厢。

三日后,封孟清义为三等伯的敕书发下。得知消息,孟清和直接晕倒了事。

太激动?

非也。

想起同国公爷的那个赌,孟伯爷只想找块豆腐撞一撞。他完全肯定,依赌约,自己的旷-工天数将再创记录。

最后,是南京传来的消息救了他。

第二次下西洋的郑和船队,已于月前返回福建海港。据悉,此行收获极丰。

朱棣立刻坐不住了,下令动身回京。孟清和和沈瑄奉命一同南归。考虑到启程日期,秉烛夜谈的日子暂被延后。

孟伯爷松了口气,却又有点可惜。

抬头望天,忽然觉得,面对定国公,他是愈发的“坦诚”。

叹息一声,美-色-误人,当真是至理名言。

喜欢清和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清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