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穿越清朝当皇帝 > 第668章 庭训皇子

穿越清朝当皇帝 第668章 庭训皇子

作者:关古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6:55:15 来源:9书院

关绪清接过宫女捧来的参汤呷了一口,把碗放在桌上,看见小德张已经到了门外,叫他把折子放在案上,这才对皇子们说道:“皇后的话朕在外头听见了,苦口婆心,句句是至理名言。你们生在皇家,生来就与众不同,只要自己恪守礼节,就能挺直腰板。”说到这儿他忽然想到关于立太子的谣言,因此放慢了语速说道:“既然皇后训诫过了,你们就要把心思都用在读书上,少和宫外的人有那些不三不四的来往,少听些不三不四的风言风语,脚正不怕鞋歪,外头和宫里那些个小人才没有用武之地。别听了别人的拨弄是非,你们兄弟到了什么时候也要亲善友爱。”

三个阿哥认真听着,这已经和皇后的训戒话题差出十万八千里了,又听关绪清说道:“朕看你们从大体上说还是好的,溥俊在病中还咬着牙观看西方政治经济学,给蓝妃抄《金刚经》,这就很不错了。溥华和溥贤不但做学问认真,论起事来也有板有眼的。溥华的诗词朕也赏识,做学问认真又不张狂这就是朕对皇子们的要求。用心读书,亲贤人远小人,这才是君子之道,都跪安吧。”

阿哥们一齐叩了头,心里如蒙大赦,规规矩矩的退了出去。

关绪清笑道:“原本是说好了过来进晚膳的,刚才去了佛堂一趟,正要回养心殿批折子,小德安说你有事见我,朕就来了。”

说着就拿起案上几个折子,上面密密麻麻工笔楷书,熊希龄在旁边都用蝇头小楷一一注解清楚,为的是皇上看得明白。关绪清指着第二十六条对小德安说:“弹劾济州知府聂春明的折子先留存着,告诉熊希龄先不向下传阅。其余请安折子,除李长乐的留下,其余的都送到养心殿。”说完,抽出江苏省的折子,一边看一边去摸笔。静芬把笔递过去,只是静静的坐着也不说话,关绪清笑道:“你有事只管说,我听着呢。”

“内务府过来禀过了,宫里杂役病的病,走的走,人是越来越少了,还需补充一批人。”

关绪清凝视着载漪的请安折子,提笔批写道:“朕很好。你在外地公干辛苦,倒是要保重身体”还觉得有许多话想要叮嘱,一时竟不知该怎么写,索性放了笔对静芬说:“可以再选四十个岁数小点的进来,回头叫户部把宫里使唤的未婚的丫头们名单送进来,凡是以前朝夕侍候你和众妃子们的,捡好的许配给侍卫们吧,也给这些姑娘一个好出路,其余你指婚就是了。静下来想想人家姑娘们不为几个钱,一进宫就十年八年,这里再好也比不上在家当小姐姑奶奶,眼看一个个都过了二十五岁了,再耽搁几年,都老掉牙了,宫里也得有点儿人情味儿,不能断送了人家。另外,增加了杂役钱自然就紧点儿,叫王商他们和内务府商量着,从城门税和议罪银子上借一点儿,千万不要从财政部那边打主意,那都是国家建设的钱,一点儿也不能动,这个先例开不得,就算能开也不能从宫里开。”

静芬点头称是,其实她请皇上来真心想问的是关于立太子的传言,见皇上都把心思放在折子上,也不好开口,于是就换了个方式说道:“皇上刚才说什么君子小人的,难道宫里还有人作怪不成?”

“宫里有谣言说溥德要被封为太子,名字都注了金册,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头。”关绪清笑道:“你甭试探朕,朕猜你已经听见了。第一,朕可以告诉你这纯属子虚乌有;第二,不能让这谣言插上翅膀,越传越广,张扬的跟真的似的;第三,宫里要祥查这谣言是从那儿来的,抓住了就不能留情,一定要杀一儆百!”关绪清脸上罩着阴云,把那个“杀”字说的很重,接着说道:“朕还不老,皇子们一是人丁不旺,到现在下边满打满算也就是七个皇子,这时候能立什么太子?立太子早了,还不是像历史上那样兄弟间反目成仇,你争我夺,整天勾心斗角的,一个个盼着老子兄弟早死快死,有甚么好处?”

说到这儿,他放缓了口气,又说:“二阿哥溥德,年龄正合适,人品学问和待人处事方面都不错。大概有人觉得朕也蛮喜欢他的,就见风使舵,无故传出这个谣言了。这么一传倒好,本来就是现在能立,朕也不能立储了,一立了储,那些油滑小人还不纷纷向太子攀附过去,从中乱了朝纲,翻翻史书,这种事太多了,朕最明白不过。过一阵子敬事房召集太监的时候,你也不用多说,只重申一条,太监宫人有妄言国事、议论主子是非者,举报人有功升赏,拿住这些混蛋我生剥了他皮!”

静芬听得心惊胆战,现在不打仗了,很少见皇上发怒的样子,不禁打了个冷战说道:“我原本是想打听一下,看是哪个孩子要立储,我得多关照些。皇上这么一说,臣妾不敢提这事了,反正溥寅早就立志不当太子,这么些年,我的心也早就冷了。没想到这里头的学问那么大,要是阿哥们闹起纠纷来,可就乱套了。皇上这么一说,我倒真的得多长个心眼呢!”

“就凭静芬这几句话,就足以证明你是老实人。”关绪清笑道,“也不必失惊打怪的,现在这些闲话说过了也就算了。后妃们常在一起说笑,你这个皇后暗地提醒她们一声就行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清朝当皇帝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越清朝当皇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两人又聊了会子话,关绪清便在坤宁宫歇下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关绪清起来,梳洗完毕,与静芬一起用过了早膳,关绪清到天井下看了看天色,只见天空一碧如洗,几片白云像棉絮似的扯着,晓风和畅,处处都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他就地打了一趟布库,顿时觉得神清气爽,精神百倍,回到屋里静芬早已亲自煮了一碗参汤,喝下后出了一身透汗,对静芬笑着说:“昨天朕就想带你去园子里转转,可是你也瞧见了,那一大堆事根本抽不出身子,今儿个难得清闲,咱们便起鸾去颐和园走走。”

静芬自然是高兴,忙活着涂脂抹粉,戴上凤冠霞帔。

这时,小德安过来请安,说道:“熊希龄、李鸿藻、康有为在养心殿觐见。”

关续清一皱眉,知道是为了恩科取士的事,见静芬收拾的差不多了,便往外走边说:“让他们到颐和园万寿山侯着,朕过会儿就到。”

熊希龄三人接到皇上口谕后,不敢耽搁,立马乘着轿子来到颐和园。熊希龄和康有为倒还罢了,李鸿藻还是第一次进这座横亘百里的大园子,随太监进来,绕过仪门,但见满院都是乌沉沉、碧幽幽的松树,高可参天,粗可环抱,遮得地下一丝阳光不见,甬道的正中有一座三楹正殿,正门上悬着一块硕大的泥金黑匾,上面书着四个颜体大字:“万壑松风”,李鸿藻一眼就认出是圣祖康熙的手迹,两边的楹联却空着。

三人一路走一路看,只见园中所有的旧联已全部撤掉。昆明湖岸旁边有一座八角亭,亭栏边可以垂钓。向东眺望,但见云山朦胧,秋岚浅淡。向西一带,是几排瓦舍,并不十分高大,李鸿藻问太监那些瓦舍是做什么用的,太监说是专门为皇子们盖的书房。三人再向西走出一里多地,是一片开阔地,大概有四五十亩大的一片湖水,旁边还立着一座石头牌坊,是用一整块青石镂刻成的,也是新建造的,门前守着着十几个侍卫。李鸿藻这才知道已经到了皇上平时驻足听政的地方,正门倒厦前,摆着一张御榻,一看就知道是皇上接见大臣们的地方,因地面宽敞开阔,坐在榻上不仅可以远眺,还可以浏览近处的湖光山色,夏天坐在这里,穿堂风徐徐吹过,一点儿暑意也不会有。

李鸿藻心里说:主子可真会享福,这么大的一座院子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三人进了牌坊向西走,就是“写秋轩”,看样子也是新建的,李鸿藻大张着嘴,挪动着脚步,晃着脑袋,左右顾盼向北仔细观看,仿佛是个佛堂,佛堂前几十步远处,是一座戏台和正殿相对,中间种植了不少说不上名字的奇花异草。

小太监对三人说道:“三位大人,皇上过会儿就到,您先在这儿侯着。”说话间,在此处执事的小太监捧过了茶几和方凳,沏上茶水,三人对坐,便品茗便赏景,兴致盎然。

李鸿藻今天穿了一件驼色底隐花绸袍,墨镜也摘下来,另戴了一副精致的金丝眼镜,显得颇有几分闲逸。他坐在椅子上,取出一本康熙御制的《劝善要言》,悠悠说道:“二位大人,你们说这次奏对,这要钱的事谁来说?”?康有为正就着枝叶间的光亮看一张各地兴修学堂需要款额的清单,见李鸿藻说话,抬起头来,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熊大人说了,熊大人是当朝宰辅,咱们只是来帮衬一下罢了。”

喜欢穿越清朝当皇帝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越清朝当皇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