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穿越清朝当皇帝 > 第881章 人才强国

穿越清朝当皇帝 第881章 人才强国

作者:关古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6:55:15 来源:9书院

王国维点点头,说道:“我上次听说,皇上现在把内幤的开支减少了一半,省下的钱全作了军费,我就恨不得把那些食民而肥,每天酒肉筵宴却向朝廷哭穷的贪官全剁了。”

蔡元培叹了口气道:“除了钱,还有民心,我记得皇上说过一句话,‘一个国家什么东西都可以用钱买得到,就是忠勇的士兵用钱买不到’。现在全国上下还有许多的贪官污吏在搜刮民脂民膏,帝国振兴了,经济发展了,可是死性不改的贪官污吏依然存在,全国土地多数被兼并,若是百姓都没有土地、没有饭吃,谈何民心、民气可言。我等要是今科中第,又能有皇上抬举,来日不难为一方封疆之吏,当以开民智、收民心,为民请命为己任。”

胡适道:“主忧臣辱,皇上能改革科举,让我们这些寒门士子真的有了出头之日,我们若不能为皇上分忧留我们有何用处。”

三人重重点了点头。

紫禁城养心殿。

“今天的晚膳怎么多了一个汤?”关绪清看看一旁的小德张。

小德张一见连忙跪下了。其实桌子上只有四菜一汤,这是关绪清当初定下的规矩,他每餐只要两荤两素四个菜,外加两碗白饭,其他一概不用,让御膳房将每日做满汉全席的钱全部砍掉。

小德张跪下磕头道:“启禀皇上,那些芋头是给李嫔做‘珍笼玉盘’剩下的,奴才私自做主,让御厨给您烧汤,绝没有多花宫里一钱银子。”

关绪清笑了笑,把小德张扶了起来道:“你跪什么,朕只不过随便问一句,又没有说要责罚你。”

“奴才明白,只不过皇后那里已经降下懿旨说每餐也按照皇上的体例,只用三个菜,还让坤宁宫里的人都削减餐用。”

关绪清微微一愣,点了点头,拿起筷子吃了起来。素菜是糖醋白菜和西湖莲子,荤菜是鹿筋和鱼唇,还有一大碗老鸡浓汤,汤面上浮着炒鸡丁时锅里剩下的油花,却没有多少油腻的滋味。都是些简简单单的家常菜,关绪清却觉得比那满满一桌子的满汉全席更为好吃。

八月二十三日,选拔出来的过百试子在午门外候集,他们将由礼部官员带领,前往保和殿参加殿试。此时就算再大胆的士子也乖乖闭上了嘴巴,自觉地站在队伍里,由官员校验身份、排定顺序。“啪、啪、啪”三通鞭响,午门洞开。

一应士子排成两列鱼贯而入,他们跨过金水桥,来到气势恢宏的保和殿。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后,各个考生来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这时传来一声“皇上驾到”,各学子纷纷跪倒。关绪清面带微笑看了看,然后道:“都起来吧。”

“谢皇上。”各士子纷纷低头入座,屏气凝神,准备这鱼跃龙门的最后一关。

负责监考的官员走上前开始颁发策题。清初策题用时务策一道,题长二、三百字,所询一二事;康熙以后,题长达五、六百字,甚至千字左右。而关绪清则把题量又加大了,变成了一组十几道大题,数十个问答的试卷。

一时间,偌大的保和殿静的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见。不少人冥思苦想,有咬笔头的,有趴在桌案上沉思的。当然也有写得快的,所有试子都是清晨进入皇宫,只不过经过一番琐碎的礼节,实际开考时间已经是十点多钟了,而到关绪清简单地用过午膳,大约下午一点多钟的时候,已经有人交卷了。

关绪清一看最先交卷的是胡适、王国维和蔡元培,不由微微笑了笑。不过三人的交卷也给其他学子莫大的压力,这个是殿试,上面有皇上亲眼看着,参加高考的目的说来说去,最后还不是为了一个官职,而官职可是皇上决定的,要是自己在皇上眼里的印象差了,那将来还有什么前途。所以三人交卷后,一干试子也纷纷加快速度,接二连三地把卷子交了上来,由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

晚上七点多钟,殿里已经昏暗得看不清了。殿试官纷纷点起电灯。殿中仅剩下的几个试子不停地揉着眼睛,脸都快要贴到纸上。

学子陈寅恪此时脸上写满了焦急,今天他一拿到试卷就觉得文如潮涌,卷上所问正是他多年苦苦探求之道,因而洋洋洒洒地写了下来,只是他向来不以书**力见长,而无论是什么时候的试卷都特别强调书写工整,且必须用正体,即所谓“院体”、“馆阁体”,字要方正、光园、乌黑、体大。从某种角度来看,书法往往比文章更重要。科举改革以来,关绪清下旨允许试子们使用钢笔书写,但是人们对这种新进不久的舶来品根本就不熟悉,使用起来还不如毛笔快捷,因此参加考试的试子没有一个用钢笔的。

陈寅恪不太擅长正书,因此写起来极慢,待到身边的试子走了一大半,他才恍然察觉,却快又快不起来,眼看天色将暗还有数道问题空着,陈寅恪不由心急如焚。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个声音:“加急,八百里加急军报。”只见小德张拿着一个插着三只羽毛的盒子跑了进来。

虽然现在军情来往早已经改用电报或电话,而从京城到中东的电报线在今年七月就已经铺成,不过在处理军报的紧急程度上还是沿用了旧称呼,分为三百里加急、五百里加急和八百里加急三等,八百里加急已经是最紧急的军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清朝当皇帝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越清朝当皇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关绪清不由微微一愣,中东又出状况了?他刚想伸手把军报接过来,就见底下的试子一个个正抬头望着自己,不由把抬起的手放回龙椅的扶手上。

“嚷什么嚷。没看到正在进行才试大典吗?先把军报放一边吧。”说完,关绪清又把茶碗端了起来,神态悠闲地品起茶来。

底下的试子都各自松了一口气,要是皇上走了,这殿试也就结束了,而没写完考卷今科自己就完了。陈寅恪原本一颗悬到嗓子眼的心也放了下来,不由埋头奋笔疾书,但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因为光线太暗,陈寅恪只能尽量凑近桌子书写。结果不觉中,他前胸的衣襟贴在了墨迹未干的试卷上,弄出好大一团墨渍。等陈寅恪发现的时候,这张试卷已经完成大半。他不由脸色发白,嘴唇发紧,赶紧把这张试卷放在一旁,重新抄写一遍,然而这样一来,他就更慢了。此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宽敞的保和殿因为试子走得差不多而愈加显得空旷。尽管殿里并不十分热,陈寅恪依然是满头大汗,他努力一笔一画写着。其实心里早就放弃了,只是等着监考官员宣判他的死刑。就在他一手揉着眼睛,一手疾书不停地时候,突然身边一亮。一个身影端着电灯笼走到他身边。陈寅恪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一刻,他抬头看见皇上手举着电灯笼微笑着站在他身边,“不要急,慢工出细活嘛。”

陈寅恪顿时热泪盈眶,不知说什么才好。

回头再说北京的恩科考试已近尾声。主考载沣和副主考李鸿藻都松了一口气。历来科考都选在春秋两季,名义上是暗扣“孔子着春秋”,其实是因这两季不冷不热气温适中,南北荟萃而来的举人都能适应。可春夏之交的季节最容易传疫,三四千应试人聚集在一起,往往一病就是一大批,会直接影响取士水准。

自四月初两人受圣命筹备恩科取士以来,最担心的就是这件事。两个人一汉一满,都是清官,在防疫方面,作派却不一样,载沣派人买了大包小包的甘草、庐根、金银花、绿豆,在贡院东支锅、熬汤,举人进场天天兔费供应。李鸿藻信神,祭瘟神、烧纸钱,还特地请白云观道士挥剑斩邪祟,七十区四千九百号板棚里都点起了醋炭,弄得满院香烟缭绕,醋香扑鼻。总之是什么办法都使上了。还好,这场竟没有一个人感染疾病。

眼见明天就要开闱放人,两个人提得高高的心都放下了。下午四点,二人一起到试区巡视一回,又到十八房试官房里看看,回到至公堂,情不自禁都笑了,李鸿藻见载沣忽然沉思不语,问道:“五爷,这会子你在想什么呐?”

“哦,我是在想各房推荐上来的卷子,前三十卷我都看了,我担忧的是没有数清试卷,把谁的卷子落下了可怎么办,还都要再审一遍。学子们都不容易,十年寒窗,就为了今天啊。”

李鸿藻不以为然的一笑:“我主试过几次了,总没有这一次差使办得踏实。要一点不屈才恐怕谁也办不到。我们己尽了心,又没有受贿,这就叫上无愧皇恩,下无惭于士人。”他起身在桌子上拿起一叠墨卷浏览着,笑道:“这种东西真不中吃也不中看,偏偏不过这一关就不得做官,真是不可思议!”

喜欢穿越清朝当皇帝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越清朝当皇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