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现言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第 126 章

穿到古代当名士 第 126 章

作者:五色龙章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1-12 17:13:18 来源:9书院

领证之后, 一般就该住在一起了。

住在一起之后……好像也跟之前没什么区别, 在宋家他们也是住一屋, 甚至有名份之前就已经那啥过了……

不管怎么说,大红喜袍一穿,感觉还是有点不一样的。虽然桓凌没买来龙凤香烛, 但屋里点的红烛,差可代替, 再加上这偌大个宅子就俩人住,没有爹妈半夜派人查房的危机, 就让人不自觉地期待起了什么。

桓凌这会儿倒羞涩起来, 倚着书桌站着, 对他说:“我也没想到咱们这么早就能成亲,这些日子又有许多事接连而来, 也没做什么准备。本该买一套图书来,咱们也好一起学着……今日来不及了, 过两天我去书肆看看有什么好的没有。”

这个“图书”是什么书,宋时心领神会。

但是他拒绝。

他在现代逛各大论坛首页时就被推荐过古代xx图, 看完的感觉就是图上所有人一张脸,发际线还有点靠上, 要是大晚上两个人拿出来边看边搞气氛,这个气氛……他有可能就硬不起来了。

还是不要那种败兴的书, 让他来吧。

宋时朝着烛光之下低眉垂眼, 打了柔光般楚楚可人的小师兄勾了勾手, 邪魅一笑:“别想着图书了, 看了也看不会,这种事还得靠言传身教,来,哥哥教……”

话还未说完,桓师兄已经奔到他身边,将一个不算“嬛嬛一袅”也称得上“猿臂蜂腰”的身子依偎在他身边,长臂一挥便将他揽进怀里,隐含着激动问:“时官儿,方才你叫我什么?”

叫……“来”?

他细寻思了一遍,刚才好像真没叫他,就说了一句“来,哥哥教你”。

他是误会了那声“哥哥”是叫他的了?

自称个“哥哥”还挺正常的,叫他……宋时不知哪儿来的羞耻感,怎么也张不开这个嘴。桓凌却揪着这声“哥哥”不放,软磨硬泡,非要他再叫一声。

连色·诱的法子都不惜用上,投怀送抱,无所不至。

宋时给他软磨硬缠得差点窒息,终于撑不住叫了声“哥哥”。桓凌不防备他突然叫出这么一声来,心尖儿都为之颤了颤,手上力道随着心跳一时失控,扯碎了指间轻软光滑的湖绸衣料。

衣料下面的肌肤已经有些发烫,和他的手一样轻颤着。

他低下头吻了宋时一下,温柔地安抚他:“不要怕,哥哥教你。”

……不,不对,他不是还没买书,还什么都不会吗?怎么就从等着大佬现在场教学的纯情小白花儿变成了自己亲自临场指导的专家了?

这算不算欺诈!

宋时被骗得欲哭无泪,忍不住质问他:“你从哪儿学来这些的,我还以为你真不懂,想不到你这浓眉大眼的家伙……”

看着清清纯纯的,居然这么熟练、这么自然、这么理所当然地就把他推了!

桓凌将他揽入怀中,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地说:“时官儿过奖了,我也是‘恐栗若探汤’,‘不才勉自竭’,生怕你不喜欢。幸好之前爹娘宽容,许咱们同住着,日夕相对……”

他的声音压低了些,轻轻吹在宋时耳边,吹得他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看得多了、想得多了,自然就会了。这‘行先知后’的道理还不是你教我的?今日正是明证矣。”

宋时抬手捂住脸,简直想再往前穿两年,把那个给他讲“行先知后”“天理即人欲”的自己掐死。

可惜他穿一回已经是奇迹,再穿第二回老天都不答应,派下一个“闻道”便要“勤而行之”、“以行兼知”的桓凌,拉着他体验“天理之节文,必寓于人欲以见”的道理。

算了,族谱都上了,这事也是难免的……

还是赶紧把高锰酸钾制备出来吧。

直到转天到翰林院里坐班,他还偶尔恍惚觉着自己正被人拥在怀中,落座的时候尤其要小心,得让屁股缓缓接触椅面。不过他们翰林就讲究一个气度风仪,起坐的姿态缓慢些还显得稳重,也没人看出来他昨晚干了什么。

就只他自己疑心生暗鬼,行动前后先偷看别人几眼,生怕有人注意到他的不自然。

他这般“端庄稳重”的举止,叫他座师曾学士看见了,还夸了他一句:“倒是稳重多了。前两天看你仿佛要跟着桓家出京的样子,如今桓老先生父子还乡了,你这里也定下心了。想来桓佥宪那里没什么事?”

宋时尴尬地笑了笑:“我师兄倒还安好。”就是他不太好而已。

曾学士点了点头,宽容地说:“少年人心思难定,原也是常事。我虽不知宫中出了什么事,以至老先生辞官,但桓佥宪还能留任原职,追查马诚等人罪状,可见圣上不会再继续追责下去了。你往后可以安心编书了?”

宋时笑道:“老师取笑了,学生岂敢因私废公?”

为了表现他是真的殚精竭虑,为了大郑皇家藏书事业尽心尽力,而不是整天想着昨晚怎么洞房花烛的,他特别诚恳地提出一条建议:“学生平日前人文章、笔记,常苦于读到一条佳句妙语,看罢后随手放下,未夹书签,回头再想重看时又不记得文章在书中哪一页,只得从头番阅。若这回编定大典时,书前目录引文中添上每篇文章所在页数,岂不更容易翻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到古代当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古代当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其实大郑朝印的图书也有目录,但这目录不如六百年后的现代书目完善,只标内容不标页数:如他参与编修的古代会典目录上便只有“【某帝】 【年号 x则】 【年号 x则】”字样,后面不标目录不说,换了新皇帝也不另起一格重写,只有换了朝代才重起一行。一篇目录格式粗看着跟正文差不多,谥号、年号间虽有空格,也不过空出一个字大小,挤得密密麻麻的,而且单看目录只能大略估计所要查的史事在书中哪一部分。

他这个看惯了每条提要独占一行,配着长长的省略号和页数的人,早就想提意见了。

不过现在还只在搜书校书过程中,等到印书时是他带团队印,腊纸版上想怎么写怎么写、想怎么改怎么改,所以也没急着上本提议。

如今为了掩护上班摸鱼的小问题,也不得不拿出这个修改意见来遮遮脸了。

曾学士看惯了没有页数在内的目录,听他说要添上页数,便想着是在每条条目后添一个数字,便问:“这样岂不显得杂乱?”

宋时的意思,却是每一条提要单占一格,像前世看过的书那样用点线连至某处,整整齐齐标定页数。竖行比横行长,若是怕浪费纸,每一列可以从中分开,上下各写一条目次。

反正这是腊纸刻,不像木板阳刻那么麻烦,不过是用尺子比量齐整了,多下笔点个点、划条线段的问题罢了。

曾学士还是习惯了原先的目录,听他的说法总觉着有些费纸费力,但一想到他是个三元及第的才子领袖,眼里不觉就长出滤镜,沉吟道:“你先做一份来与我看看,若合适便写个条陈上来。”

这倒容易。

宋时正编着会典中北魏宗蕃部某卷,便把手头那卷拿出来,奉着学士的话当令箭,叫人去庶吉士学斋里借了套腊纸和铁笔,对着原有目录和书页边缘、版心下方的印的页数刻了起来:

先拿尺和细笔笔在垫稿纸的铁板上打格,将页面分成上下两部,先占上半页,开篇顶格写上“北魏”两个大字,其下用只占半行的小字写:道武帝 皇始二则——第一页;天典二则——第三页……

一页稿纸中间必须留出一行版心,方便装订时将页面对齐折叠,左右两面子订成一页。写到孝文帝延兴三年,半篇稿纸便将写满,顶到了版心旁的界行,他便再换到下半页写,写满这一页再用界行左面的半页纸。

这么刻出来,虽比原先不写页数的目录费纸,但每一单页纸也足以印上三十余条目,正反两面加起来有六十余条,也不费太多。

皇家印书又不惜这一张两张目录纸,有了页数后查资料更方便,实是一举两得。

他抄好目录,晾干之后找人要了锥子、针线,还粘了封皮,像模像样地订成小册子——就是技术差点儿,只能捡着最简单的四针眼订法来,订出的书有些粗陋。

不过翻开书皮,里面的内页却清清爽爽,上头文字顶格对齐、下头数字齐脚对齐,中间长短不匀的空白处点着整整齐齐的墨点上下相引,并不嫌烦琐,又将提要与数字连成一体。

曾学士拿到实物才觉着这法子好——哪一年的史料在哪一页,对着目录看得清清楚楚。这一卷书大体在二百页左右,他们读书人凭手感都能翻到想要找的那页,前后差不了多远,看着书页边缘印的数字再翻几下便能找到想看的地方,却比以前翻找着方便。

而且用他这宋版印出的字清丽可人,笔触纤秀爽洁,便是他这样上了些年纪的人看着也不费力、不眼花。

曾学士对着书翻了几回,神清气爽,回头看见宋时还背着手站在一旁等着,便朝他挥一挥手:“你还在此做什么,这两天就拟个条陈上来,我呈给首辅大人。”

吕首辅兼着管院学士,编书中要做什么改动自然要先经首辅同意。不过能入曾学士的眼,估计吕首辅也满意,哪怕不满,至少他也在最高领导面前博了个实干创新的印象了。

工作能做到领导满意,就不负他这一天辛苦地坐在椅子上啊!

宋时回了值房,看看天色已晚,索性也不及着交条陈,混到散值的时辰就收拾东西下班。这一回他可舍不得拿自己的屁股往马上颠,而是叫桓家人赶了车接送——

他也不怕人家说他占桓家的便宜,皇上面前都出过柜的,桓阁老亲自把孙子托付给他,跟天子赐婚、亲祖父主持婚礼也差不了多远,干什么不光明正大?

喜欢穿到古代当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古代当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