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现言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第 169 章

穿到古代当名士 第 169 章

作者:五色龙章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1-12 17:13:18 来源:9书院

五月初在大郑朝是个小长假, 宋时在福建讲学时就都是捡着这劳动节讲的。

虽说地方公务人员不能像京官一样安安稳稳地歇假, 但其实如果没有紧要案件、没有领导突然莅临检察之类的问题强迫进入加班状态,每天早晚点个卯就能回去歇着了。

杨巡抚虽然很想直奔宋大人的实验田,终究念端午佳节的份上,容汉中府的下属们安安稳稳地吃了粽子、喝了雄黄酒、洗了百草浴, 转天闲下来了才传召他。

正经节日已经过完, 也该引上司去看看他那“试验田”是什么样的了。

他们人都住在王府里,有什么动作自然要向周王通报一声。周王听得他们要下田视察,便也主动提出要与他们一道去看看民生疾苦。

亲王出行,两位左右长使都要跟着,桓凌这个做向导的自然要随行。一行人收拾了车驾行李, 备下便装, 周王的车驾上甚至还带了些踏青时用的吃食、玩器,足足准备了四辆大车, 赶在转天一早天色尚半昏昧时出了城, 到城北一片山地实验田所在地视察。

那片地在天台山脚下, 却无溪渠经过, 缺乏地表水, 正是靠引井水灌田浇地的。

试验田四至处钉着木牌, 上面写清四至、田地面积、土质、雨水、浇地方式、栽种的作物、所用肥料、种田人姓名等事。

宋时远远便认出了牌子,指着牌子对车里的杨大人说:“大人请看,那牌子所竖之处, 就是天台山第一试验田了。”

这座田位在天台山脚下, 没有地形雨加持, 雨水量只能算中等。但这里有口井,方便农户取水浇地,即便大旱天井水也不枯,土地产出一年能有一石以上,还不算瓜茄豆菜之类,也算得上良田了。

他一面介绍着这片试验田的情况,当先下车,引着领导们向田里走去。

他和桓凌年轻力壮,一片腿就落到地面,轻盈地踏着田间高低不平地小路前行。王府左右长使还没下车就赶紧吩咐人拿滑杆来抬周王和杨大人,不过杨大人年纪虽长几十岁,身手却还利落,踩着脚凳下了车,便自己拎起衣摆走向田间。

牌子上写的虽然精细,可对于平日不事农桑的中枢大员而言,却有些琐碎难懂,还不如地上那片黄嫩嫩新冒头的豆芽吸引人。

地里的麦子已收割罄尽,麦穗也不知被妇孺捡过几轮,连麦秸都被农户抱回去当作柴禾,地面重新平整过,种上了一茬大豆。此时地里的大豆才出芽,一颗颗黄色的双瓣小苗从土中冒头,在风中轻轻颤抖,孱细纤细得可怜。

土地被一道道深沟交错割开,沟渠中都有水光流动,田埂内成块的田土被深耕过,露出底下黄棕色、富于酸性的土壤。土地犁得深透,土壤松软而湿润,伸手攥上一把便能感到润泽的凉意,指尖轻捻土块,便会在指上摊成一片薄片。

宋时自己抓了把土捧到杨大人面前,又捻又搓,给他看这片土壤湿润度。

杨大人虽然关心军屯之事,但当真还没关心到以兵部右侍郎之尊亲手摸田土的地步,就着他的手看了一会儿,右手停在空中不知该摸不该摸。

另一边看着的桓御史懂得他的挣扎,主动拈了一撮土在指尖,安慰他道:“大人请看,这田土里施的底肥都是是经高温腐熟而成的,里面致病的虫卵等物都已加药石和高温杀了,比一般农家肥干净得多。大人不信可以拈起来试试,那土里头的肥料摸着跟土石无异,味道也不大,其实不脏手的。”

杨大人闭了闭眼,上前也拈了一把,只当是普通的井台、灶台土,细细捻开,感受着土壤微湿的沙涩质感。

的确摸不出曾施过他曾见过的那种肥水,就和普通泥土相似。

他将土搓掉,悄悄取帕子擦手,面上稳重地点了点头:“本官明白了。宋大人且将这肥土放下吧,咱们还是去看水井的要紧。”

刚被人用滑竿抬到地头的周王看着他们三人研究肥土的模样,脸色却微妙地变了几变,抿了抿唇,用力咽了口口水才道:“杨大人说得是,既已看过土地了,咱们还是再去看看别的。不知那水井建在何处?咱们先去看井,本王还想看看它与王府中那府有什么区别。”

宋大人捧着田土看了一圈,遗憾地发现周王连同两位长史都没有亲手体验的念头,便将土培了回去,轻拍几下,覆实了土壤。

桓凌指尖那点土也随意洒到地上,拿出帕子随意地擦了擦手,笑着拿起他的手抹了一把,说道:“走吧,到水井处洗手。”

水井就在这垄地尽头,井口处砌了个高于地面的圆石台子,石台却比寻常井口大,一边高一边低,也和装了压水具的井一样是封了口的,只在中间留出空隙装了个长水槽,水槽中间是个小口。

水槽后面石板上竖立着一个圆形上突出许多小柱的木轮,其上挂着一轴绞链,延伸到井里,竖轮旁下方又有一个横轮与它交错,横轮上方顶着个摇杆,正有一个农家汉子推着杆转动。横轮每转一下,带动竖轮旋转,竖轮上卡着的绞链从出水口不转上来,链上串着皮钱,每个皮钱从水口出来时便托上一股水流,将井水推到槽里,流下石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到古代当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古代当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石台下是挖好的沟渠,水顺渠流出,流向田间挖好的水道。

这水出的却又比压杆提水快得多,水流顺着石槽不断流出,水质也十分清澈。宋时快步上,吩咐那人继续推水,请杨大人上来洗手。等他洗过一回,自己也接水洗了洗,桓凌拿了条新手帕给他递过去,拿着脏的那条在槽里涮了涮,拭掉指尖的水。

杨大人洗干净手,也不起身,就拎着衣摆,气度徐苏地蹲在井台上,朝出水口里看。

这井水也是一轮一涌,还有木制铰链串着圆形的皮钱从口中穿出,又随着链子穿进另一个口里,仿佛是靠皮钱将水带上来的,不是气压所为。

他拎着衣摆,气度十足地蹲在井边,努力看着那黑黝黝不透光的小口,问道:“这莫非也是大气压出的水?”

不是,这出水底下有个内径和皮钱一样粗的竹管,这串着皮钱的链子像自行车链条一样挂在齿轮上,底下穿过竹管,上头齿轮带动链条转动,管外的皮钱转进管内,就把管里的水一段段托上来了,和古老的翻车式水车原理差不多。

唯一的缺憾就是铁价太贵了,只有链子是铁的,别的都是竹木石头制成,容易磨损,用一段时间就得修换。

要是能做成铁的就好了。

杨大人听着他抱怨,忽然想起自己前日压手压式水泵时一闪而过的疑惑:“这铁泡在水里不怕它生锈么?”

宋时苦笑道:“哪有不生锈的,那压井器内层是打了锡箔贴上去,着火焊结实的。可锡比铁还要贵上许多倍,要用铁链打这么个水车,再贴一层锡箔,哪里的百姓也用不起它。”

生铁一斤六厘银子,熟铁一斤一分五厘,苏州钢一斤竟敢要三分六厘五!而能做食器的纯净锡价就跟铜价差不多,一斤要八分银子,加在一起光打一个手压抽水机,成本就要几两银子。而这种水车用料更费,若管链和尺轮全用铁制,再加镀锡——往少里说也得十几两。

一般人家能打得起井的,往往都是小康以上,甚至有点殷实,也还建得起一个抽水机。可这些种地的往往都是租种别人家土地,井也是早年留下来的,不会自家往上投钱;而那些租地的人收了固定的租子,自家不亏本就是了,有几个肯花钱装水车方便别人的?

都怪钢铁业还没实现工业化!

若是他们汉中府能建个小高炉,买矿石来加工,一炉熟铁或钢少说不得省出几十上百两银子!要是铁价能降下来,打造成农具的成本降低,百姓买得起生铁筹造、尖头裹熟铁的坚韧农具,生产效率肯定要提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诚不我欺他。

他这帐算得杨大人也有些心痛,周王在旁听着,忍不住又要问他:“可否由官府出资做些这种小水车装到井里,供百姓使用?若是银子不够……”

皇上给您银子是让您自己过好点,不是到处捐济的。花多了不光皇上得怪我们当地官员找您要钱,御史还得弹劾您邀买人心呢。

他回眸看了一眼就在旁边站着的佥都御史,御史中的高级战斗人员。

桓佥宪果然不让他失望,回了他一个眼风,当场到周王驾前劝谏:“殿下此行是为镇抚边军而来,一举一动牵动各方。此事是汉中府内政务,殿下虽暂住此地,却不是亲王就藩,合该管治下之事。这笔款子花出去,反而要惹得人议论殿下与宋大人的关系。”

咱们两家有姻亲之谊,王爷就更该避嫌了。

但这事却在陕西巡抚管辖权下,杨巡抚漫不经心地听着桓凌劝谏周王之语,心中想着周王方才要借银给百姓买农具的话,几番思量下来,忽地开口问道:“你那经济园里烧炼许多铁炭,是否早有炼铁、打农具的打算了?”

喜欢穿到古代当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古代当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