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现言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第 176 章

穿到古代当名士 第 176 章

作者:五色龙章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1-12 17:13:18 来源:9书院

年轻人不能老想着自己做官敛财, 得有点为国为民的大志。不说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得“读书不为稻梁谋”吧?

宋校长倾情问道:“诸学子来汉中学院,随本府读书,不正是为了他日月宫折桂, 做朝廷栋梁?你们难道不想着身兼文武、出将入相?

“就是你们一心淡泊名利,也要对得起圣上和朝廷诸公的期许。万一朝考后将你们分至兵部、都察院,朝廷要你们如杨巡抚、桓御史一般到九边提点、巡查军务, 没有一副好身体,如何担得起来?”

他们桓大人要不是个上马能提刀,下马能算帐,文武双全的才子, 朝廷能用他到边关监察军务吗?他敢临阵决断、拉下治军不力的守将, 亲自上城督战,最后带着一身功绩平安回京吗?

你们这些人就是年轻、经验浅,不懂得领导用人恨不得一个当八个用的心思。

宋校长满怀期待地朝他们看了一圈, 寄语这些年轻人:“今日这几场考试下来, 诸生也辛苦了。学院暂放你们几天假,三日后各科成绩算出来,便在本府学庙外张榜公布, 依着考试成绩分班。不同班级的课程进度排得不同,到时候自有教官为你们发下课程表, 以后依着课表上课。”

日常课程安排分为经义、文章、史学、算术、律条、文艺、武艺七门, 不同进度的班级课程安排不同;而到休沐日, 他这位校长亲自带课, 给诸生讲解经义、物理,带他们到群众中去,见识世情民生,甚至亲身体验一日普通百姓和城关守军的生活——

不知百姓疾苦的人怎么可能做得好官?

他才说出实践课的安排,操场上那些学生就当场变了脸色,嗡嗡议论连成一片。这其中竟然出了学生意见领袖,低声与身边同学议论几句,便抱团联袂走向宋时。

他身边的府县学教官、军训教官连忙上前保护,生怕这群学生言行莽撞,惊了他们金贵的三元大人。宋时倒是从来不畏人上门找茬的,摆摆手分开众人,上前问道:“诸生寻本府是有何事要问?是不愿在学庙外张榜排名耶?是对课业安排有疑异耶?”

那几名书生中排在两侧、后头的都还有几分畏怯之色,不时打眼看着领头的书生。那人却是神气矜傲,衣饰鲜明,一副书生领袖的架势,上前拱手行礼,道了声:“学生李清见过府尊大人,蒙大人青目,得入汉中书院读书,学生等俱感不胜荣宠之至。只是学生心中有一事不解,还望大人解惑。”

宋时懂得这些小学生迫不及待要挑战权威蹭名气的心态,轻轻一笑,应了声:“你问吧。”

他当初可是办省级讲学大会,当着成百上千才子的面做主持人而一战成名的,这学生怎么一副能问倒他的自信神气?要是这些学生真想踩着他上位,那就休怪他不怜惜祖国未来的栋梁了。

然而那学生剑指的并不是他,而是拦在他身前保护的、他从青石薛李指挥手中借来的亲兵。

“我等自幼读书识礼,乃是圣人弟子,如何能随老兵学武?”

宋知府身当本书院祭酒一职,最该维护书院的令名,怎么能把这些士兵引入学校,坏了他们文人的清华之气?便是要学武艺,怎地不能请城中几位有豪奢武勇之名的大侠,定要请这些粗鄙士兵?

宋时专程叫人请了薛指挥的亲兵来,为的就是给这群书生搞爱国主义教育,岂能容他们当面贬低这些人?

他猛地把脸一沉,喝道:“李生住口!岂不闻《礼记》有云:‘恶言不出于口’,你等也是熟读经书之人,何敢在大庭广众下,本府面前说出这等辱人之语?”

他这话拿着四书五经当注脚,说得极有君子之风,全无反驳的余地。李生虽是个书生领袖,可对上他这样立于道德至高点的批评竟无以应对,登时面色通红,自己都抬不起头来。

那几名士兵却有些不敢置信,感激又忐忑地偷瞄着他。宋时顺着那些目光回眸看去,正对上一个少年亲兵的视线,便挥了挥手召他到自己身边,说道:“你来给这些学子讲讲,你是为何当兵的。”

让这些读书人先听听士兵朴素的保家卫国观念,在他们心中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那个亲兵还太年少,叫本府知府大人和众多教官、书生盯着,紧张得面红耳赤,双唇颤抖许久才说出话:“当、当兵能吃粮。我家就三亩地,我爹妈生了七个孩子,一家人吃不饱饭,弟妹都要饿死了。我投军了,还能捎些饷银回家。”

然宋时算算他家这几亩田的收成,一年要缴的赋税、要服的徭役,简直觉得有些淹心。

他轻叹一声,拍了拍那少年的肩膀,向他的学生们说:“这少年原也是良家子弟,投军又是为上事父母、下抚弟妹,原该在读书人笔下做一名孝悌表率人物,你们却只因他投了军便鄙薄他,以为他不配做你们的教师么?”

哪个读书人没学过“民为重,君为轻”,哪个不曾信誓旦旦地说过,当官后要“爱民如子”?这些士兵也是朝廷子民,怎么投了军之后仿佛就不再是他们该关心的百姓了?

军民本是一体,大郑是募兵制,又不是军户制,人为地把军人与普通民众区分开,这些军人就也该享受到一般百姓应有的待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到古代当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古代当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至少不该被文人轻贱歧视。

那些带头拒绝士兵做教师的学子都垂下眼睑,不敢看他。没他们带头,其他学生更不敢出头说什么,有几个老成些的甚至站出来向他道歉,只道自己绝无轻视士兵之心,愿意接受这些亲兵做教师。

宋校长只挥了挥手,叫那少年士兵归队,又左右看了一圈,特地挑了一名老成些的亲兵问:“你又是为何当兵的?”

这一位不负他的期望,当场义烈地说:“标下当兵只为杀达贼,夺回咱们大郑关外的土地!”

好!有见识!有勇气!

宋时恨不能手里有个麦递给他,重重一拊掌,说道:“说说你为何恨达贼,让这些学生——让咱们这些生在关内安逸之地,不受虏寇之苦的人都知道,边关是什么样的,你们为军的是如何保卫疆土百姓的!”

他本来想以后开体育课时顺带让人教个军事理论,慢慢给这些学生**国主义教育,既然他们非要卖弄无知,就休怪宋校长开学第一天就拖堂了!

反正明天不上课,先生们回去阅卷,体育老师就在这里讲述边关实况,让学生们体验一下武平县斗地主时那场大会上痛陈地主阶级罪恶的感觉!

地主杀良民犯法,杀奴婢亦犯法,虽然也做出累累恶行,终究比不得关外那些烧杀掳掠的虏寇。

这些士兵也曾随薛大人在边镇戍守,打过硬仗,见过鲜血,只是后来京里调了新军,就把他们这些旧守拨往内地了。宋时特地把他们请来,就为了让他们讲讲真实的战争,真实的军人。

他们有的出身边城,自幼便尝尽胡人掠边之苦;有的投军之后历经生死,亲历过虏寇大肆杀害国人,却因兵马不济而无力反抗之恨;有的当兵时没有什么大志愿,原本只想吃朝廷粮饷,却因一场场战斗中失去了太多同袍好友,见证了太多恶行,不惜身命也要抗击虏寇到底……

宋时不知别人听着这些故事是什么感觉,反正他自己眼酸心酸,恨不能为这些士兵多做些什么。

除了提供兼职,除了努力提高生产效率,解决军粮军饷和百姓生计……

还该写点儿什么。将这些普普通通士兵的故事写下来,让人知道当兵的艰苦,军人的重要,边关太平的可贵。

封建时代是皇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这些读书人社会地位高,影响力大,他们的思想是能影响全国上下各阶层的。文人都是一派轻视武将、士兵的态度,风气所使,边军将士名声、地位皆低,哪个良家子弟肯主动去投军?

就连受达虏骚扰极苦的九边军镇,也有为逃兵役而跑到汉中的百性。

他们家桓凌建议军屯改商屯,固然能暂时缓解边关守将强征百姓入伍的矛盾,但边关兵员不足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唯有想法提高人们投军的积极性——

粮草问题自有户部以盐换粮的“开中法”支应,过不久应该就能解决;而且他这试验田做得稳妥,只要防住大灾,十月便能见证奇迹,过两三年甚至可以不靠外省输粮,只凭汉中、关中两处粮仓便支应起一省军粮。

但是人心向背,就得靠文人手中刀笔了。

他虽然是三元及第,朝廷百年一出的考试精英,可也不能凭自己一个人的文章扭转天下人民。唯有从这些学生下手,进而影响他们的家庭、乡里、朋友、同窗、同年……再一县一县、一府一府、一省一省地传扬主动投军、保家卫国的风气。

他动情地问:“诸生今日闻所闻,可有什么感受要说?”

离他最近的学生领袖李清抢上一步,朝他一躬到底,惭愧地说:“不是府尊大人教训,学生竟不知我等在汉中的太平安乐日子都是这些将士浴血厮杀而来,险些欺辱了这些壮士。”

宋大人就欣赏这些知错能改的少年人,也不用他们如何痛哭流涕、誓改前非,便虚扶了他一把,对他和他身后那些愿意低头认错的学生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既然大家都了解了边关将士保家卫国的重要和艰难,那就每人写一千字以上的论,正式开课当天教给老师吧。

要写得深刻饱满,有自己的独特思想,不许抄袭,不要想着随便写写糊弄人,因为这些论文他都要拿去印成传单,宣传入伍光荣,从根本上解决边军兵源问题呢。

※※※※※※※※※※※※※※※※※※※※

祝大家新春快乐,诸事大吉,平安康泰、心想事成

喜欢穿到古代当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古代当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