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现言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第 179 章

穿到古代当名士 第 179 章

作者:五色龙章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1-12 17:13:18 来源:9书院

宋知府一大清早便把家人都折腾起来, 做月饼、蒸糕点,满城地买菊花酒、桂花蜜、干咸桂花等应节之物和养生药材。除了吃食,又叫人多包了几套暖和的棉布内衣、羊毛袜子、护膝、护腰、衬毛的鞋垫,颈椎枕, 几包兑好的碎银和铜钱。

一群人人吃马嚼的,赶上有遇不着驿馆的地方,还不得用些碎银铜钱买东西?外头银柜又不像他们治下的这般老实, 不敢哄官老爷,有的就借着换银子、铰银子时多扣他们的钱。如今又没有支付宝、信用卡可刷,还是多备些零钱省事。

他这东西不知不觉越收拾越多,慢慢地小箧改成柳条箱, 还有向大筐发展的趋势。幸得府衙里几位佐贰官懂事, 连连劝他捎的东西不能超过周王那位侧室夫人,才拦住了大人给信使换马车的打算。

即便如此,信差在居庸关外, 约定好的驿馆追上周王一行的时候, 也从单骑轻纵换成了一人三骑——不过跟别人为了行路多带几匹马备着轮换的不一样,他多带的那两匹都是驮马,身上各压着满满的筐箱箧囊。

捎信回来的亲卫正指挥驿卒搬东西, 闻讯出来迎接的亲随侍卫对着这些筐箧,不禁悄声感叹:“王氏夫人何其周全, 咱们出来才两个月, 竟又收拾了这么些东西, 不愧是圣上赐下的人。”

这些东西也很该拿上去给殿下看看。

领队的典仪便叫他赶紧进去, 呈上家书、礼单,向周王报平安。至于外头这些东西,且先交别人接手,安排到存行李的空屋,若殿下要看再唤人搬取。

那亲兵正急着交待差使,道了声“是”,便揣着两封书信和礼单,跟着典仪上楼。到得驿馆楼上头一间客房,便见着周王、桓大人与褚、马两位长史坐在厅中说话。他利落地上前叩头问安,从怀中取出两封书信和两张大红礼单。

看着信和单子的厚度,两位长史心中也不禁默默赞了一声:王夫人实在贤惠。他们王爷捎信回京城,贤妃娘娘宫里送出来的书信差不多也就这么厚了,他们王府送的都没这么厚。

周王也有些感动,吩咐一旁侍候的内侍去取上来。

内侍过去取信时,却见那捎信的侍卫将手中信函一分,薄的那沓举过头顶,厚的那沓搁在身前,说了句:“这是王夫人命属下送来的,底下这些宋知府捎给桓佥宪的。”

啊……

宋大人真是贤……贤德清官啊。

两位长史默默地把心中赞语抹去,接信的内侍怔了怔,先把夫人给周王的信呈给师父徐公公,又要去拿宋时那封。他的速度却不及桓凌快。桓佥宪长腿一迈能顶内侍两步,三两下便走到信使身边,拿过那封厚厚的家书和底下的礼单,默默收进袖子里,重新坐回位子上。

那名小内侍也缩了手,代周王令传人的亲兵下去歇息,默默走回周王身后。管事太监徐公公凑到周王身边,捧着单子低头问道:“殿下这会儿可要看看夫人送来的单子?若不看,奴婢便叫人下去收拾了。”

看看吧。便是他不急着看汉中府捎来什么,瞧着舅兄的神情,只怕也议不下事了。

周王看了看他叫信封坠得发直的袖口,再细辨他看似淡然,却不时往下扫的眼神,了然一笑,摆了摆手:“咱们既已派人递了请安折子入京,如今便等着朝中的消息即可,也不必过多猜测。桓大人且先回去歇息吧,有事晚上再说。”

他自己也正等着京中回信,等得甚至想直接闯入京师,亲眼看看父皇母妃与他的王妃、幼子。桓舅兄得了汉中寄来的书信,却不能看,只怕心里比他还煎熬,还留着人在这里做什么?

周王如此体贴,桓凌也顾不得客气,起身告罪,退出了那间客房。刚一出门,便急忙把书信摸出来,就着走廊中有些昏暗的光芒看了起来。

周王目送他出门,回头看见徐公公手里的书信和单子,便吩咐道:“将信拿来,单子念一念,司马长史带人收拾一番吧。”

汉中能送来的无非是些药材、衣饰,还有些王夫人亲手做的、能久存的腌肉、糖食。大约是上回临行时见着宋大人收拾出的一车行李,受了触动,王夫人也往这边捎了几件毛皮大氅、背心、手套,还有几个铜手炉、脚炉。

形制都是按着亲王礼服的规格做的,穿上必定有个皇子的体面。

她的礼物备得色·色合制,信也写的一样端方得体,中规中矩。周王看着她的信,不禁想起她和李氏入王府之后,元娘周全得体地照顾她们二人的模样。

从前元娘初入宫时,更有几分清高冲淡的文气,那时却不知为什么,周身萦绕着汉中的王氏一般和光同尘的端庄宽容。

也不知她现在好不好,腹中的胎儿如何。不知父皇肯不肯让桓舅兄回京看一趟。

他想到孩子,初为人父的激动和紧张就越发如火焰般从胸中燎起,手中的信也看不下去,闭着眼听徐伴伴念了阵礼单,忽然问道:“咱们可还有什么适合小儿衣料、药材?再挑些好的让人送回王府。”

他们久在汉中,连周王自己都过着极俭省的日子,哪里还有什么比得上京中的好衣料?

徐内侍险些动了把来时给圣上、娘娘备下的礼物挪给小皇子的心思,苦苦回忆着带来的东西里还有什么适合给婴儿的。他随着司马长史下楼去看行李,边走边想了一路,忽想起出发时宋大人给他们一行人收拾的棉线织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到古代当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古代当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宋时的水平也就到了织片、织筒的地步,再后头全靠裁缝。是以他们汉中妇女就业指导中心外包的活计多半是整块见方的棉线条或筒,他们出发时宋时除叫人裁了线衣,还给他们带了许多织好的布料,以备路上缝补替换。

这些料子虽然是民妇所制,染的都是些大红大蓝的俗色,亦无精细的花纹,唯因如此,倒似乎更适合婴儿。

婴儿的衣裳岂不都要缝得细密光滑,衣里儿没有线头的?何况线织的衣裳松紧合度,身在身上既不裹身也不容易松脱,穿着更舒服。或者不只送面料,再叫随行的巧手宫人改做成襁褓,岂不更合适?

小殿下出生,殿下特赐下衣裳,自是又比只给几块料子更显父子情深。

他将这般打算与司马长史说了说,两人合计好了,便联袂下楼去取布料,还要叫随行的太医来挑些适合王妃、小殿下的药物。到楼下放行李的屋外,却见那信差正指挥人从房里往外搬东西,指指点点,搬出来的箱箧堆了半个走道。

徐公公惊讶道:“怎么往外搬东西?咱家与司马大人正要给殿下寻衣料呢,你们这是搬什么?”

不是搬殿下的东西,是有宋知府给桓佥宪的箱笼混在里头了,他都认得,便先叫人往外搬搬,不然堵着门口,周王殿下的东西反而不好拿取了。

徐公公与司马长史顿时想起桓大人方才取走的那封厚实的信与同样厚实的礼单,下意识“哦”了一声:宋大人如此贤……能,送桓大人的东西比他们王爷的侧室备下的还多,也不奇怪。

桓大人手里那么厚一沓家书,不知何时才看到礼单,也来与众人分享一下他这位贤契送来的佳品。

单是他那遮挡阳光的墨镜,这一路上就叫人实受了不少好处,更不必提枪上的瞄准镜——学会算角度之后打獐狍鹿兔都打得比往常准。这一路上只是有各府官员、守军护送,没遇上山匪虏寇,若遇上了,说不得他们也还能缴平一窝呢。

两人想到他的好处,也不嫌士兵们搬这些行李堵路,还好声好气地吩咐道:“这些也要轻拿轻放,莫因不是咱们殿下的东西便胡乱往地下扔。”

那些亲兵念着宋时是个文曲星下凡,又给他们做过冬衣裳,自然爱重,哪里肯颠坏他送的礼物?都抬得平平稳稳的,连滴酒都没洒出来。只是酒香与菊花清香、桂花馨香混在一起,抬起来在走廊里晃了晃,香气便透过箱笼飘得漫天漫地,熏得几名贪酒的士兵直吞口水。徐公公嗅着空中香气问道:“好重的桂花香,莫非宋大人送的是桂花酿?”

司马右史更有经验,深吸一口气嗅了嗅,铁口直断地说:“非也,这桂花香浮在外头,不是酒中所含,酒中这股清气是菊花香。”

这是重阳登高喝的菊花酒。

菊花酒么?如今才刚入九月,重阳节还没到,他倒先备下菊花酒了,可不是会心疼人。

徐公公不禁拿出他们王府的节礼单子,看似不经意却从头到尾细瞄了几回,终于在一片茶叶、药材、点心、糟腊中瞧着了几坛菖蒲药酒。

好险,没输。他们王府的体面保住了。

徐公公也不知自己怎么会有这样诡异的比较念头,摇了摇头,趁他们清出一条走道,拉着司马长史进去拿东西了。别人更不知他曾有过这点细微较劲的心思,几个亲兵把桓凌的箱笼安放好,便上楼跟他说了一声,请他安排随行家人处置汉阳府送来的东西。

桓凌彼时正读着汉中府来信,一双眼只盯在信纸上,不肯暂挪,胡乱朝那亲兵点了点头,漫声吩咐人按着礼单上所写去取月饼和菊花酒来。别的且不管,这两样待会儿热一热端上桌,他要请周王殿下来分享汉中府的中秋滋味。

更要分享一个好消息。

十三穗的瑞谷,除了他们时官儿,还有何人能种得出来?便是古代圣贤的故事里也不敢奢想有这么多产的嘉禾吧?

唯时官儿到了大郑,就给他们添了这片殊胜的祥瑞——

甚至不需天赐神迹,他只凭着实实在在、百姓唾手可得的肥料和新的耕种时间,便能将汉中、陕西乃至整片天下变成远胜今日江南的良田!

喜欢穿到古代当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古代当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