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现言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第 253 章

穿到古代当名士 第 253 章

作者:五色龙章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1-12 17:13:18 来源:9书院

姚郎中传罢旨意, 便急赶着回京覆命,周王也不狠留他,只叫人给他装了些饼干罐头之类的新式军粮,方便他们路上饮食。

姚郎中从凉城出来时, 齐王那里也给他装的这样东西,路上吃着诚是干净、方便。他们做钦差的不似到地方做官、探亲,能慢悠悠一走数月, 都是赶着覆命的, 能省些时间就要省些时间, 因此也不推托, 就捎了一袋子军粮走。

周王令府中两位长使与汉中诸官一道送他, 自己回到书房,与桓凌商议如何安顿牧民。

都是亲戚,也不必虚客气了, 直接问:“宋舅兄如何说?”

他桓舅兄倒还有些知羞,瞟了瞟外头侍候的内侍,退后两步, 恭敬严肃地说:“我们怎敢当殿下这一声‘舅兄’。”

都“我们”上了, 就别不敢当了。

“正事要紧,舅兄不要再问这细枝末节了。还是说说你们对昨日那份旨意有甚想法吧。”

是啊,边民内附是王师的功绩、朝廷的面子,亦是圣意所在。这么件大事摆在眼前, 哪里还顾得上一个称呼呢?

桓大人于是暂放下礼仪之辩, 说起正事:“老子曰:大国者下流, 天下之交,天下之牝。我大郑广有天下之地,自然也当有容纳天下各族的气度。那部牧民既要内附,便是大郑子民,殿下如今镇抚九边,自然也要如父母般保爱他们。”

将来他们若敢反叛,或为虏寇作间,镇边的将士自会杀敌。但如今圣上既许其归附,约么是取个千金买骨的用处,这些人是必定要安置好的。

周王点点头道:“诚如舅兄之言……可那些部民如今就安置在凉城,咱们之前巡边时也止走过大同一带,不曾出大边外,本王是有些担心那里不合适挖矿脉、兴工业的。”

周王比着汉中与九边诸省发展的进程,总觉得要搞工业总得先有个石矿、铁矿、煤矿、油矿之类的,没有矿就办不起工业。

他愁的就是草原上没处挖矿,他那上马能巡视九边,下马能弹劾大臣,断个袖都能断着治世能臣的大舅子还偏偏就要往他心口戳,彻底断了他挖矿的念头:

“诚如殿下所说,我二人昨夜商议良久,也一般觉得这草原不是产矿的地方。自汉时《管子·地数篇》中探矿六条,记的都是如何望山选矿,《千字文》中也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冈’之句,可知那矿脉多半儿缘山水而生,何曾见人从草原上掘出矿的?除非以后又有新技术,隔着草皮便能探出其下藏着什么金石,不然茫茫千里草场,一马平川,上哪里寻其中矿脉去?”

就别指望在凉城挖矿了。

他倒是知道凉城之外有湖名岱海,水草丰美,正是养牛羊的上佳之地。那些牧民住在凉城,就叫他们在居处建舍圈养牛羊,附近再建场加工牛羊肉与皮毛,便是最好的安置措施。

这是他们两人推敲半宿——还劳宋大人的神,在晋江网上仔细辩认了一张不花钱的缩略版凉城地图——的最佳结果。宋知府为着安置边民这桩大事,晚上连知府衙门都不回,生生跟他商量了一宿,早晨又忍着困意去送的天使。

桓凌想起此事便心疼,唏嘘地说:“时……宋知府已写了章程,这都是他心血所结,望殿下采纳。”

那章程就落在他卧室里,大略举措已出,只差细节待填充,待他一会儿取来给殿下看。

周王殿下并不计较他们是在书房还是在卧室议事,只忧虑地问道:“朝廷之意,是不叫他们在草原放牧……”

是不叫他们逐水草而居,在草原上随意奔走,但不是不叫他们养牛羊啊。

汉中府也没有草场,百姓们照样房前屋后地养着耕牛,乡间也有人家养羊,都是圈在圈里,偶尔放出去吃草,并不一定要占大片草场。青草若是不够,还可以用干草、秸杆、精饲料补足。如豆粕、棉柏、羽毛都可以用膨化机膨化,出来的就是又营养又易消化的饲料了。

周王看完那篇短而严谨的凉城畜牧业及深加工产业发展可行性报告,对于草原上不能挖矿造窑的担忧终于打消了。

不知是出于久居汉中的私心,还是单纯地偏心自家人,他看着这份报告,想的更多的却是汉中府牺牲甚大——

原先为着安排各府共备军粮,他们汉中已经卖出了不知多少台膨化机,搭出了许多专家小组到各府州指点。如今为了让内附的边民养好牛羊,他们竟然又要往外送机械、送人材,宋亲家培养出的好学生都要送光了。

他将那份文书看了一遍又一遍,撂下文书,又寻了张奏本纸,在尚未寄出的密折里加了几行:

自朝廷用兵西北以来,汉中府宋时便以一府人才支应九边建厂投产新式军粮、供应军需之事。今齐王弟将安置边民之事交托儿臣,儿臣又须借汉中经济学院处士为之置房舍、工厂,教以谋生之道。由此算来,汉中教化之德极厚、学生之功极大而地方人才负担亦极重。

儿臣愿请礼部为此校拨一笔款项,供更多贫寒学子读书、学技术,以俾各省兴工业、富民生,供应大军衣食器械……及收复西北草原后,安置各部归化顺民之用。

他将奏章从头到尾看了几遍,又稍稍改动了些词句,便交侍卫送往急递铺,加急送回京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到古代当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古代当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如今朝廷第一大计便是用兵西北,只怕户部不愿意拨银给一所学院。不过礼部尚书是桓舅兄的座师,念在师弟之情上,或许就能为他们斡旋,能让汉中府多截留一笔款子建学校呢。

哪怕父皇都不许,至少他也要让人知道他这两位舅兄和汉中士绅百姓为这次北征付出了多少心血、劳苦,绝不只是送些军粮而已。

奏折送走之后,周王也放下了一桩心事,寻桓凌来商议安置边民的钱粮如何走帐,派去凉城的处士安排怎样的身份和月钱。

他替宋时心疼了一下学生流失,说道:“安置边民一事,父皇最初旨意是由军队里做的,这些学生也可挂个军衔,领一份钱粮。若不用军衔,便以书吏之名,不入品流,不耽搁以后科考。”

却不知要派多少学生?学校里一等的好学生,只怕都派出去了吧?

周王替宋时心疼着人才流失,怕他送走的学生日多,心里藏着别离之苦。却不知宋校长这种办学校的最不怕学生毕业,只怕学生毕了业没地方接收。如今学生去的都是官员身边,不是做了武官就是拿稳定月薪的吏员,工作安稳、前途无量,做校长的给他们发毕业证时不知有多欢喜。

送往凉城的还不只是本校学生,还有两名原先在驿馆专治马匹,后来宋知府办饲养厂时征去看病的兽医。

宋时要送这些才士去凉城,是送得没有半分勉强和难受的,临别时叮嘱的都不是叫他们事业有成之后再回来报效,而是切切吩咐那些负责送他们的差役,回来时就用这拉才子的大车拉一车蒙古牛羊回来——

要公母成对的,要几头小肥羊给周王解馋,剩下的就算给汉中引进优良品种:牛可以跟本地品种杂交,看看能不能产出更好的品种;羊就养纯种草原小肥羊,等这些羊生了小羊以后,不必去凉城就有新鲜的内蒙羊肉可吃了。

喜欢穿到古代当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古代当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