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现言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第 294 章

穿到古代当名士 第 294 章

作者:五色龙章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1-12 17:13:18 来源:9书院

过了八月十五, 天气正清爽, 又还在中秋节小长假中,宋时便广发请柬,请人到渤海经济园中参观游览。

不仅给本地官员、名士、书生,也给花大价钱投资他们周边土地, 还有意投资他们经济园的大户发了请柬。

那请柬也做得极有心思, 用的工业园自造的硬挺厚实的大红笺纸,对折起来,正面题了名字、地点、时日。再将请帖掀开来时,里面却随着手势竖起一片涂绘成楼阁园林之象的纸雕,精巧细致, 栩栩如生。

得着帖子的人就跟捧了名家画作一般得意欢喜, 拉着亲朋好友炫耀:

难怪宋三元名重天下,难怪他与桓御史能弄出这么多前所未闻的神仙物件儿——天下间用帖儿的何止千万, 哪曾见人做过这么精致的请柬?

人家对他们这小地方的县官/儒生/商人都肯下这样的心思, 难怪给桓大人寄个相思就能寄出鸳鸯尺、迷彩神这样的神器, 要管民生就能管出亩产四百斤的佳禾呢……

他们将这请柬连同递请柬的两人一道夸出了花样儿, 夸得亲朋好友羡慕不已, 求着他们要一道儿去“参观”。

哪怕别处不许看, 叫他们进了园子,远远看那两位大人一眼就够了!

参观经济园的日子订在八月初三,一大清早便扶老携幼、拖儿带女, 一车车、一排排地往经济园参观。

送出去的请帖不过数十份, 来的人何止几百口。再加上仆役、车马, 换个小点儿的地方都接待不开。

幸而这经济园没有别的,就是地方大。宋桓两位大人又是常办大型活动的,这几百人进来也不过是个汉中学院早操的规模,安排起来也是轻轻松松。

那些原本还觉着自己带了太多人来蹭游,担心主人家不乐,或是安排不开的客人,到了经济园门口却彻底放下了心。

经济园大门敞开,隔出一半儿的车道专供他们这些客人走。园门外有两位大人家的管事家人相迎,见了那长得不见尽头的车队也丝毫不见为难,笑吟吟地收下名刺,安慰众位游客:

两位大人早猜着来的人多,着安排客人在风景最佳的观海园中略作休息,然后再到本地未有的新工坊内外参观。

管事们一头说明观览事宜,一头唤小厮来引车马进门,顺着宽敞的车道去一二期工程交界的小花园休息。

园区占地面积广,这段路也有一二里长,道旁栽满苍松翠柏,杨柳榆桦。高高低低的烟囱与厂房掩映在苍翠或苍黄的树影间,众人在车马上看着,竟有几分游赏园林之趣。

到“观海园”外,众人下了车,随引路的家人进园,所见的景致就更秀美怡人。

园内外围栏、游廊等处,都爬着月季、蔷薇花墙,恹恹欲凋的叶墙中间杂着数朵或半开或将谢,却依然丰腴美艳的粉红月季。沿着园墙栽有桃李海棠之属,花期虽过,却有弱枝婆娑。园内只有两车道宽的花砖小道两旁有矮栏杆围的花圃,外层种着成排冬青,内中护着连片的菊花、月季,叶翠花浓,一派秋色迎人。

园中立着一座假山,有清泉汩汩从石缝中涌出,流到假山脚下的池子里,只进不出,却总不见满溢。山脚下有一块迎面磨得极平的大石,雕着“观海听涛”四个大字,用朱砂深深染成红色。

花圃、小路间原散着几套石桌石椅,桌上竟有雕着棋盘的,楚河汉界分明,正合他们读书人的趣味。路边又排着许多竹、木、藤制的圆桌绣凳,有的摆在树荫下,有的在花池边,有的临着假山飞瀑,任人选择。

众人各拣了喜欢的位置,与亲友一道欣欣然落座。园里早有服侍的人端上茶水点心,茶是今秋新熏的桂花茶,倒出来便是一股桂花香沁人心脾。

赶了一早晨路的客人们为之精神一振,喝几口清茶提神,便在这园中说话、赏景,等候新的客人与主人到来。

等到本地符县令也带着师爷、家中老小到这园中坐定,两位主人也遣人通报,要到园内来相见。

人还未到,便听园外一阵阵清脆的铃声随风送来。众人连忙放下手中茶水点心,顺着那铃声看去,便见一对穿着对襟窄袖短褂、笔挺利落的贴身长裤的书生,跨骑在两架钢铁打造、底下两个轮子顺在一列的车上,慢悠悠地并肩进了园子。

那两人衣着虽怪,却有谁认不出他们是此地主人,众人仰慕多年的宋三元与桓御史?

那身短衣窄裤若穿在别人身上,只该是为着做活方便穿的短打。可搭上这两位的名士光环再看,那身衣裳做得异样紧趁贴身,风流俊俏;两架刀一样薄的两轮车就更是巧夺天工,光华流转,说不出的轻盈好看——

哪怕不是宋三元与桓御史做的,单凭它两个轮子就能行走,凭它这精细纤巧的模样,艳丽明净的颜色,也足以让人爱不释手。

他们就是见证这新车的第一(波)人!

惊艳赞叹之声充斥着花园,来的客人都想细看看那车的模样。性急的直接迎上去,矜持的也稍稍倾身,眼力不好的早从腰间取下眼镜,压在眼前努力看清那两辆车。两位大人见惯了这场面,并十分理解他们的心态,骑到有人坐的地方才停下来,将车停稳,让人上前细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到古代当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古代当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一些贪新鲜的少年书生挤上来看车,符县令这等年长沉稳之士劝要先恭喜两位大人又得新作,钦佩又羡慕地问:“却不知这车唤个什么名儿?”

“这车两个车轮都在一列上,似海中比目鱼,故唤作比目车。”宋时神色淡淡,浑若不在意地按着车把说:“园子太大,咱们读书人身体荏弱,怎么禁得起步行?用车马又占地方又有污秽,还是自己骑车方便。”

三元公说得是!

他们读书人出入怎好步行?正该买一辆这前所未闻的新车,骑上街叫人羡慕。

这名字取得也好,“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正和他们订情之作的“鸳鸯尺”相对,果然是这两位风流名士一贯的风格!

符县令一头夸,一头将那车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看了几回,越看那车越精巧,却也越看越不稳当。再回忆两位大人骑车时平平稳稳、举重若轻的潇洒之态,不由得感慨:“二位大人方才的风姿实在令人羡艳。下官虽与两位大人同在少年,只怕再练多久也学不会骑这比目车了。”

宋时跟他差着有七八岁,这“同在少年”有些不好接,还是桓凌体贴,略过年纪问题解说道:“我初试此车时也以为它易倒,是宋弟用物理中释力之学给我解释了它行进而不倒的道理。”

不过他们今日是来带人游园的,不是开讲学会的。桓凌只拿铁环在地上滚动时不会立刻歪倒的例子稍身解说了一下,便朝身边的家人比了个手势,叫他们出去准备。

“今日是请诸位游赏咱们这经济园的,这车倒没什么可说的。此物再好也只是个代步的物件儿,不可为它耽搁了正事。”

不耽搁……这车不也是两位大人着巧匠做出来的?赏车也是赏园子的一部分嘛。

众人正暗暗遗憾,起身准备游园,观海园外却传来一阵极轻极弱的车轮声。抬眼望去,一队看前半身似比目车,后头却是两个轮子架着步辇般宽敞座椅,顶着朱红顶篷的新样儿车又驶进了园子。

符县令下意识问道:“这遮莫也是二位大人传情之作?”那两个轮子的是比目车,三个轮子的莫非是影射他们夫……夫二人盼着有个孩儿?

幸好这话他只在心里想了想,不曾说出。

他那声“传情之作”落下不久,宋时便主动说出了这车的名字。

三轮车……三个轮子都是圆的,他索性也不烦别人替他改名,自觉主动地给这辆车取了既合外形又合乎制作者身份的名字:“此车也没什么正式名字,胡乱叫作三元车罢。”

胡乱叫作三元车?

这名字还不好?

三元车,三个轮子,正是三元及第之征!凭这好名字,好意头,这就是他们读书人该乘的车!

围着那两辆比目车的少年书生顿时将目光投向三元车,恨不得立刻登上车,沾沾三元的福气,下一场秋闱得中。

园中引路的家人便安排上车,先济着老幼妇孺,或两人一车、或三人一车,乘车先往园内观光。到最后车都用尽了,园里却还剩二三十个年轻力壮的书生,乍着手无措地看向两位大人。

难不成他们没有三元及第可坐,得走遍这园子了?

进园时他们可是乘车进的,深知这经济园如何广大,凭他们文弱的身体恐怕是走不过去啊!

正自忧心,外头又有滚滚车轮响动,却是一辆车身长方、不带座位的三**车上架满了和宋桓二人相似的“比目车”。那车在园内停下,一群家人便解开其上捆扎着的绳子,将一辆辆新车搬到他们面前。

众人意识到这车是给他们的,一时惊喜得说不出话来。

宋时便主动开口:“诸学子年少灵动,有愿意试此车的,便将衣摆系起,自己挑一辆车来骑,若不愿意的,后面还有人力拉的车可供你们乘坐。”

他们这些日子还造了黄包车,比客运三轮车成本低许多,却也可以代替轿子、滑竿,成为出行时一样省时、省人力的选择。

这些学生却是连想都不想,直接选了眼前的车——

对年轻人而言,三元及第兆头虽好,怎及骑在这比目车上独领风骚?而且新搬来的这些车准是专为他们不会骑的人而做,后轮左右各伸出一支小轮子挨在地上,那车子稳稳立着不倒,他们骑上去定然也摔不下来!

一个个少年学生撩起衣摆系在腰间,跨上纤薄却可靠的四轮车,现学如何蹬车、刹闸。

这车两侧的小轮不是为了辅助孩子学会骑车而设,而是为了保证骑上的摔不下来,几乎是贴着地的。哪怕是初次上车,也能稳稳当当地坐在车座上,追着宋桓二人在大道中并行的背影,慢悠悠地骑向工坊群集处。

——那里有赤红的钢水和铸造出的优质钢材等着他们作诗文称赞,还有新制的比目车、三元车等着他们解荷包购买。

喜欢穿到古代当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古代当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