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的三国有点猛 > 第191章 王允发难

我的三国有点猛 第191章 王允发难

作者:妖惑天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7:28:45 来源:9书院

并州现在仍然是征北军的治所,有人提议将治所移到长安,但陈楚经过综合考虑又听取多位谋士的意见后否决了这个提议。

在陈楚回到并州之后不久,田丰、徐庶、沮授三人相继回到并州。陈楚在三人到齐后,立刻召集三人和留守的鲁肃议事。

首先由鲁肃简要介绍了当前的形势。当前形势总得来说对征北军非常有利,不过征北军由于接连经过数场大战,损耗非常大,再加上关中新定,征北军还须要加大力气以便完全控制关中,所以征北军在短时间内根本就无法染指中原。

“在眉坞的收获如何?”陈楚问道。

鲁肃回答道:“眉坞所得钱粮盛丰!足够我军四年用度!”

陈楚点了点头思忖起来,片刻后抬头问道:“除开必须投放到北疆和关中的兵力,我军能有多少兵力富余?”

这些数字全都在鲁肃的心中,鲁肃未加思索便回答道:“不超过十五万!”

十五万!陈楚不禁皱起了眉头。十五万这个数字看似很大,但对于陈楚目前的情况来说,这个数字太小了!

“我打算扩军,你们认为如何?”陈楚在思忖片刻后突然说道。

四人闻言并不感到意外,其实他们也有此想法。

“全凭主公吩咐!”四人一起道。

陈楚点了点头,随即说道:“我打算重建河西军团,并且将河西军团整编为十万人,同时整编云中军团!”。陈楚的这个方案其实并没有在建制上扩编军队,而是将原来两个人数仅五六万人的军团整编完整。陈楚之所以没有大规模扩军,一是因为当前形势不错,不必急着扩军;另外一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钱粮负担的问题,陈楚现在虽然获得了董卓的眉坞,但这只能做为过度,而不能做为依靠,而并州和关中并不是富裕之地,这两地很难负担起太大规模的军队。

四位谋士对望了一眼,然后对练兵最在行的徐庶朝陈楚抱拳道:“主公此举可行,如此整编很快能会形成战斗力!”

徐庶的话音一落,鲁肃接着说道:“如此做还不必增加多少军费负担!”

田丰和沮授也都点头称善。

接下来,陈楚便就整编的具体的事宜同四位谋士进行了讨论。最后陈楚决定将并州军团分出一半组建新的河西军团。并州军团此时的兵力有二十万,因为并州军团中被吕布并入了超过十万的董卓降军,所以并州军团拆开完全可以形成两个完成的军团。

同时决定征召北部诸郡的青壮年加入云中军团,这便使云中军团变成了一个同时由匈奴人和汉人混编的军团。对于各部的战损,则另外征召兵源予以补充。

在决定了整编及补充方案之后,陈楚提议将各个军团重新命名,以便于记忆。对此,谋士们当然不会有任何异议。

于是陈楚便对各军团进行了重新命名。由于陈楚来自后世,所以陈楚使用了后世对军队的命名方法。将原幽州军团更名为第一军团,将原洛阳军团更名为第二军团,将河西军团更名为第三军团,将并州军团更名为第四军团,将云中军团更名为第五军团。

陈楚此刻还不知道,他对军队使用一二三四五这样的命名方法竟然激起了军团间的争胜之心,排名在后的拼命地想要证明自己不必前面的差,排名在前的则拼命地要保住自己的地位。不过这种竞争的势头只要把握得好,对于军队绝对是利大于弊。

除了这五大军团之外,还有虎啸、苍狼两大骑兵军团,对于这两个军团,陈楚并未重新命名。

整编等事宜定案之后,第二天传令快马便携带命令往各处去了。

这段日子以来,轲比能率领二十万鲜卑骑兵呆在云中北边的草原上,期待着南边的好消息,但最后只等来了两个让他分外郁闷的坏消息。一是他派去的使者被陈楚下令斩首了;二是袁绍和曹操的联军已经内哄,并州的危机已经解除。

轲比能恼火不已,怒骂了曹操和袁绍一个多时辰才平静下来。

不过愤怒归愤怒,无机可乘的轲比能只得灰溜溜地率领军队回草原深处。在撤军之时,轲比能深有感触地望了南方一眼。

陈楚转危为安,这令许多人非常懊恼。卫仲道就是其中极具代表的一个。这一个多月以来,卫仲道都是在沮丧和愤怒中度过的,卫仲道写了很多诗,每一篇诗词中充溢的都是他对陈楚深入骨髓的恨。心上人蔡文姬同他渐行渐远,而大仇人陈楚眼看就要在联军的攻势下覆灭了,却突然转危为安。

就在卫仲道愤瞒的时候,王允突然来找到他。两人在房间内谈了很久,之后卫仲道脸上的愤瞒不见了,代之以阴狠之色。

随后不久,王允又开始向蔡邕发难,这一次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以卫仲道为代表的一帮士族才子竟然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站在了王允一边。

王允这一次发难显然是做足了准备,他们绕开‘汉史’本身不谈,而节选‘汉史’中的一些批评皇帝的言语,以此为据要求朝廷治蔡邕大不敬之罪。王允扣下的这个帽子很大,所以虽然马日单等老臣极力从中调和,但局面却对蔡邕越来越不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的三国有点猛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的三国有点猛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无可奈何之下,蔡邕最终决定带着学生和家眷保护‘汉史’离开洛阳。蔡邕的目的地选在长安,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征北军控制下的长安局势稳定;二是汉献帝就在长安,这让蔡邕有一种归属感。

对于去长安的决定,蔡文姬是一百个愿意,原因不言自明。

在蔡邕离开洛阳的当天,马日单等老臣到送行。这些老臣并没有劝蔡邕留下来,原因很简单,以现在洛阳的情况,蔡邕不走不行啊!

在和这些老友话别后,蔡邕和学生家眷便踏上了西去的道路。

对于蔡邕的离开,王允并未阻止,卫仲道倒是想阻止,但他却找不到任何理由,最后只能远远地眼睁睁地看着蔡文姬和蔡邕一道离开了洛阳。

蔡邕被逼离开洛阳后,主导此事的王允赢得了崇高的威望,许多朝臣及世家都以王允马首是瞻。

对此,王允心满意足的笑了。到此刻,许多人才明白过来,王允之所以对蔡邕不依不饶,原来就是想捞取政治资本。

蔡家虽然对离乡背井有些伤感,但当他们出了洛阳后,却不禁由衷地感到了一种轻松。这种轻松就如同一个扛着重物的路人终于卸下了肩上的负担。

不过蔡家轻松的情绪并没有持续多久。出洛阳后不久,他们便不时地看到饿死在路旁的百姓。

蔡邕不禁感慨道:“天下纷争不断!最终倒霉的还是这些普通百姓啊!”

一旁的蔡母不禁叹了口气。

这时,蔡文姬说道:“只要大将军扫平天下诸侯!百姓们便能安居乐业了!”。蔡文姬这话明显在偏帮陈楚。

蔡邕和蔡母不禁对望了一眼,心有感触地苦笑着摇了摇头。

蔡邕一行人不急不徐地向西走着,渐渐地看到越来越多的百姓。这些百姓大多都携家带口地往西边走着。

蔡邕不禁心中诧异,于是派学生去询问。

片刻之后,学生回来对蔡邕说:“老师,刚才学生已经问过了。据那些百姓说,他们这是要到关中去。”

蔡邕不禁愣了一下,随即问道:“他们为什么要去关中呢?”

学生恭敬地回答道:“据说大将军陈楚在关中广施仁政,所以这些百姓便想到关中去生活。”

听到学生的回答,蔡邕露出微惊的神情。蔡邕根本就不知道陈楚在关中施行仁政的事,这也难怪,他这样一个全副身心都投入到‘汉史’编纂事业的大文人根本就很少关心其它的事情。

蔡邕顿了顿,随即又问道:“即便陈楚施行仁政,百姓们也没有必要离乡背井吧!这样长途跋涉,真是何苦啊!”

学生叹了口气回答道:“老师有所不知,现在洛阳周围的许多百姓都活不下去了!他们留在故土只有死路一条,还不如出来碰碰运气!”

蔡邕大吃一惊,急声道:“这怎么可能?你莫不是道听途说吧!”

“学生哪敢欺瞒老师!洛阳周围的农村百姓们根本就吃不上饭!袁绍虽出生名门,但却不思体恤百姓,反而对百姓巧取豪夺;朝中大臣只会空言,只知道相互攻讦,况且也无能力改变目前的状况!”学生一脸激愤地说道。

蔡邕不禁露出尴尬之色,因为这个学生的一番话把他这个老师也给骂进去了,蔡邕自己不正是那只会空言的大臣吗?

学生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话一落便一脸惶恐地跪在蔡邕面前请罪道:“学生失言,请老师责罚!”

蔡邕却并没有生气。蔡邕连忙将学生扶起,一脸感慨地说道:“你说得好啊!我能有你这样的学生真是今生无憾了!”

学生唯唯诺诺,不敢再乱说什么了!

蔡邕一行人正行间,突然道旁的一个老人昏倒在地,老人身边一个**岁的小女孩顿时哭喊起来:“爷爷!爷爷!……”

蔡邕见状,于是连忙下车来到那老人身旁,这时,老人周围已经围了十几个人了,其中一个气质非凡的年轻人将老人扶起靠在一截木桩上。

喜欢我的三国有点猛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我的三国有点猛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