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走进不科学 > 第六百一十二章 一气化三氢

走进不科学 第六百一十二章 一气化三氢

作者:新手钓鱼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17:54:34 来源:9书院

“从今日起.....我们的所有痕迹,都将消失在人间。”

听到李觉的这番话。

现场这上百号基地中高层人员的脸上,立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表情。

以陆光达、老郭、程开甲、王淦昌等人为首...也就是很早之前就来到金银滩草原的这部分领导,神色几乎没多少变化。

毕竟他们已经隐姓埋名好些个年头了,外界早就找不到他们的任何痕迹。

他们中有些人甚至已经公开因病“去世”,甚至原先单位都为他们举行过追悼会。

因此对于他们而言,李觉的这番话并不会带来多少触动,删除档案压根掀起不了太多波澜。

这是属于老兵的觉悟。

而另一批新到来基地的管理人员...例如楼之岑、朱洪元、王承书等人,脸上则扬起了一丝振奋与豪情。

没错。

振奋与豪情,没有沮丧或者悲伤。

虽然他们中有相当部分人距离刚谈完话、了解221基地的真实情况不过才半个小时。

但他们的心中却丝毫没有被坑骗的愤怒,以及见不到家人的遗憾。

炽热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国家拥有核武器这个“尊严”的渴望,让他们的身体在听到李觉一番话后,便下意识做出了更加亢奋的反应。

此时此刻。

台下一双双或炽热、或振奋、或平静如水的目光齐齐盯着李觉,仿佛一团火在熊熊燃烧。

众人在沉默无言之中,对李觉的那句【我们的所有痕迹,都将消失在人间】做出了一个集体性的回答:

“哦,就这?”

不就是隐姓埋名吗?

不就是档案被封闭吗?

不就是与黄土为伴吗?

这有何难?

过了片刻。

坐在李觉身边的钱五师轻咳一声,放下手中原本写着什么的笔,开口表态道:

“李觉同志,诸位同志们的反应你也见到了,或许在座的各位能力、专精的领域互有不同,但每个人的思想层次却都是一致的。”

“也许我们会在这片小草原待上个五年、十年甚至更久,外头说不定还有我们的故交每年在‘忌日’给我们上坟,最终慢慢的从所有人的记忆里消失。”

“但人民不知道我们没关系,我认为只要祖国还记得我们,这就足够了.......”

听闻钱五师这番话,现场不少人也跟着点起了头。

钱五师所说的这些内容,也代表着这个时代奉献者的价值观,更是现场大多数人的认知。

然而就在众人点头之际,钱五师的身边便突兀的响起了另一道声音,在此时的屋内显得尤其清晰:

“不会的,五师同志。”

钱五师顿时微微一怔,下意识转头看向了发声之人,也就是....

徐云。

“韩立同志,你说什么?”

面对钱五师有些疑惑的目光,徐云却再次坚定的摇了摇头,对他说道:

“五师同志,您的觉悟令人敬佩,但是我认为....您最后的那句话并不正确。”

“我相信我们祖国不会忘记大家,但与此同时,人民更会记得我们,整个221基地内的所有人都注定不会默默无闻。”

随后徐云环视了周围一圈,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

“五师同志,在我看来,这片基地的所有人都是英雄,但既然是英雄......就不应该被人遗忘。”

“诚然,221基地在很多年内都会是绝密中的绝密,不会解封哪怕一个文字。”

“但只要咱们成功研制出核武器,我相信终有一天,基地的这片过往会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内。”

“或许到时候国家会为你我授勋,我们所在的这片基地会变成一处纪念景点,以红色教育的形式向外界科普我们的一切。”

“到时候连基地的普通工人都会被电视台采访,会撰写属于自己的回忆录,连在码头打牌打了多少钱都记得清清楚楚。”

“说不定那时候还会有小说作家以这座基地为题材,写一部有关咱们基地的故事,本土驴还能当主角呢。”

“人民会记住每一个名字,会在看到故事的时候流下感动崇敬的眼泪,一百年、一千年...只要华夏这个民族还存在,就不会有人忘掉你们。”

徐云对于钱五师素来无比敬佩,但这一次,他却少见的对钱五师进行了反驳。

钱五师的想法其实代表了这个时代很多人的觉悟,也就是只要能为国家做贡献,那么一辈子不为人知也可以接受。

但徐云并不认同这种想法。

在他看来。

任何一位对国家有贡献的前辈,都不应该、不允许被后人遗忘。

或许出于某些保密需要,他们在短期内确实无法出现在公众视野内,甚至被动性的“死亡”。

但脱密期结束之后,他们有资格....或者说必须要被大书特书,必须要被后人所铭记。

诚然。

由于能力所限,徐云没法让这些前辈的故事变得人尽皆知,但他至少能在这个时代给钱五师等人画个饼。

果不其然。

在刚听到徐云开口的时候,现场还有很多人表情没多少变化,看起来一脸公事公办的样子。

但在徐云说完多种“可能”之后,许多人的眼睛逐渐开始泛出了光。

这是一种和眼下认知有些相悖的“异端”,但听起来却....莫名令人心绪激荡?

他们不知道徐云的这番描述有多少概率会实现,但那副画面光是想想就令人深感慰藉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走进不科学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走进不科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人民不会忘了我们。

这短短的八个字,带来的却是另一股无法言喻的动力!

钱五师显然也是被触动的人之一,但很快,他看着徐云的眼神便微微眯了起来。

授勋?基地改成景点?电视台采访和写回忆录?

这番话的信息量有点大呀.....

........

总而言之。

徐云的这番话让现场的氛围略微比预期活络了些许,不过李觉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因此很快便把节奏重新抓回了手里:

“各位同志,韩顾问的说法很新奇,也有一定的道理。”

“或许在多年之后,我们的故事确实可以被世人知晓——也许在那个故事里,我还是个知识丰富的学者型领导呢。”

“当然了,档案解封的时间我不知道会是在哪一年,但可以预见的是,那时候的祖国必然富强到了一定程度,才会将这些秘密公之于众。”

“因此说一千道一万,这个话题就又回到了我们基地本身,只有把原子弹搞出来,咱们国家才会有那种底气嘛。”

“所以现在我们还是言归正传,继续开会吧。”

接着李觉顿了顿,从桌上拿起搪瓷杯抿了口水,润了润有些发干的嗓子,又说道:

“为了配合组织上安排的保密级别提升,基地方面现在也对人事档案的调取流程有了一定调整。”

“首先是基地职工的工资发放,从下个月起,分厂财务接触的账目将不附带具体职工姓名,仅进行经费上的核对。”

“届时具体的财务审核将由总厂财务负责,并且普通工人和科研人员的工资条将会分开发放。”

台下的徐云闻言,下意识点了点头。

这倒是个好改动。

如今这个时期职工们的工资主要是现金 物资票的发放方式,虽然金额不算高,但具体的流程还是比较复杂的。

以往基地的职工工资都由各个分厂先进行统计,统计完毕后才会提交给总厂财务。

这部分统计包括了具体工时、有无额外奖励....也就是发明了某些提高效率的方法或者抢救了某些财产等等。

这部分统计其实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尤其是额外奖励这块。

如果只是单纯的在意外中抢救了设备尚且好说,但若是某位工程师发现了什么生产环节的漏洞,那么在汇总奖励的时候就会存在一定泄露的风险。

当然了。

这种风险可以通过模糊具体内容进行规避,也就是只显示【某某有突出贡献故奖励XXX元】这内容。

但这样记录的账本依旧有外泄的可能性存在,即便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在如今的情况下依旧不容忽视。

于是基地便采取了最简单的方法,将工资统计权收到了总厂手里,最大范围的减少了接触人员。

这样一来虽然会让总厂财务的工作量增大一大截,但是有件事可别忘了,那就是——

如今计算机所已经将103机和另一台半成品电脑搬到了基地,可以直接在基地进行数据验算。

只要分配一些核时给财务,有计算机协作进行数据统计,这个工作并不算困难。

至于各个分厂的财务,今后便主要负责经费上的核对,也就是经费领到多少结余多少。

如果人手有空余,则可以调派到副业队或者数算组——搞会计的有两个能力非同一般,一是背锅,二就是数算。

至于科研人员的工资条则是因为涉及到了一些原单位的关系,其实本就应该和一线工人分开发放了。

只是如果徐云没记错的话。

这种改动应该要等到七年后基地迁移至川省九院后才会开始实施,没想到如今居然提前问世了。

接着李觉又刻意停了几秒钟,观察了一番现场众人表情,才继续道:

“同时除了工资发放之外,咱们基地的组织架构也要进行改动。”

“首先一点便是.....基地的轻核组要正式成立了。”

听到轻核组这三个字。

这一次,台下终于响起了嗡嗡嗡的讨论声,不少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些许意外。

很早以前提及过。

核反应有两种,一种是裂变,也就是一个重核分裂成两个轻核。

另一种是聚变,就是两个轻核聚合在一起变成一个重核。

进行核裂变的是原子弹,进行核聚变的是氢弹。

所谓所谓“轻核”呢,指的就是核子数小的原子核,例如氕、氘、氚、氦等原子核都是轻核。

因此氢弹的研究小组便叫做轻核组,全名为轻核反应装置理论探索组。

轻核组的实际成立时间可以追溯到去年,黄祖洽担任组长,组员包括刘宪辉和萨本豪还有何祚庥等人。

不过去年成立的这个轻核组只是一个空壳子...或者说预先腾出来的位置。

整个轻核组从组员到黄祖洽这个组长,平时研究的都是原子弹相关的核裂变理论。

但基地的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暂时性的空置而言,国家对于氢弹的重视程度丝毫不比原子弹更低。

果不其然。

在今天的这次欢迎会上,李觉便抛出了组建轻核组这个重磅消息。

随后李觉从桌上拿起了一份文件,将其翻开一页,正色道:

“好了,诸位请先安静,现在由我宣读相关文件。”

“根据二机部以及‘家里’的讨论、筛选,现责成221基地即日起正式成立轻核反应装置理论探索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走进不科学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走进不科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轻核组将承担起氢弹理论的相关研究,拟定全组成员数量91人,组长由黄祖洽同志担任。”

李觉话音刚落。

徐云左手边三个身位的椅子上,便迅速站起了一位三十多岁、头发极其稀疏的圆脸男子。

此人正是黄祖洽。

在徐云穿越来的后世,有部电视剧叫做《功勋》,叙述的正是国家各个阶段的重大项目和功勋人物。

在关于原子弹研发的情节中,有个角色叫做陆杰。

陆杰这个角色属于捏合型的角色,其中可以看到很多人的影子,但最主要的原型便是黄祖洽。

六年前。

钱秉穹率领近40人的“热工实习团”赴毛熊学习,黄祖洽便是反应堆组的成员之一。

结果学习期间,黄祖洽在对方设计方案中发现了一个问题:

毛熊专家的计算是该反应堆需要63根铀棒才能达到临界大小,而他计算的是56根。

反应堆如果超临界,将会引发事故。

经过反复测算,最后双方判定黄祖洽的数据才是对的。

三年前实际建堆时,兔子们果然只用了56根铀棒,后来的临界启动实验结果也证明,黄祖洽是正确的。

除此以外。

黄祖洽在整个核武器的研制过程中贡献了很多成果,是氢弹研发的重要带头人之一。

例如在氢弹理论攻关中,彭梦熊便给出了三个模型分别让周光召,黄祖洽,于敏去计算。

虽然黄祖洽研究的挡光模型最后被证明无法在技术上落实,但他产出的有关氢分子激发态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却给于敏的后续研究带了很重要的帮助。

只是遗憾的是。

黄祖洽最终得到的荣誉却并不算高。

原九院理论部赫赫有名的“八大主任”中的四位物理学家,除他之外的三人都算是功成名就:

陆光达担任了九院院长,周光召担任了中科院院长,于敏担任了九院副院长兼九所所长,且都列名“两弹一星”元勋。

唯独黄祖洽既没有获得勋章,也没有担任重要职务,而是在晚年选择了去北师大教书,也是令人感到惋惜。

随后台下众人很给面子的为黄祖洽鼓起了掌,也算是对他正式负担起氢弹理论研究进行了恭贺。

待掌声稍歇。

李觉便继续宣读起了其他任命:

“根据组织安排,轻核组内部将根据相关理论研究方向,分成四个课题小组。”

“一组小组长由周光召同志担任,主要负责二维流体力学、极化核子反应的相关理论推导。”

“二组小组长由何祚庥同志担任,负责β粒子的相关推导。”

“三组小组长由于敏同志担任,负责构型以及唯一态粒子的计算设计。”

“四组小组长由胡华琛同志担任,负责高爆和散射方面的推导。”

与之前的黄祖洽一样。

在李觉说完之后,现场也站起了四位年龄不一的成员,三男一女。

其中最靠近上首的便是周光召,赫赫有名的两弹一星功勋之一。

早先曾经提及过。

在整个核武器的研制过程中。

兔子们一共发现了11处海对面以及毛熊的错误,其中最重要、足以动摇核工程基石的错误一共有两处。

一是中子运输方程,二便是周光召发现的有关次级中子能量分布和角度分布的错误。

并且根据后来解密的文件来看,这个错误并不是毛熊故意给错的数据,而是毛熊核武器第一人萨哈罗夫犯下的一个重大失误。

所以别看周光召从目前的职务上看是黄祖洽的下属,实际上这是为了保证研究效率的安排。

论目前在基地的重要性或者说话语权,周光召其实还在黄祖洽之上——只是他们都不在乎这些虚假排位罢了。

至于周光召身边的另一名有些龅牙的男子,便是大名鼎鼎的何祚庥了。

这个很容易被念成‘何作麻’的大佬,在后世的争议也同样很大。

不过他的争议和成就荣誉无关,而是因为他出了名的大嘴巴.....

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位就相当于是科研圈的鲁迅,而且一口气喷了整整五十年.....

例如在徐云穿越来的后世。

这位大佬便口无遮拦的diss过华为、贬损中医、攻击他人为“口力劳者”,95岁了还天天在头条打字喷人,精力好的跟59岁似的.....

说句实话,何祚庥的有些言论确实不太恰当,这方面的抨击徐云其实也是不太认同的。

但另一方面。

就像游乐王子扮演者卖茶坑人、但不影响游乐王子这个角色很有童年价值一样,有些事要分开讨论。

虽然何祚庥后来到处diss狂喷,这却并不影响他本人的能力和早期贡献。

后世有些言论说他是当秘书上的院士,一天科研没搞,这同样也是有些极端了。

人家好歹也是水木大学的毕业生,当年被选派去毛熊进修过,后来还指正了Chew—Mandelstam推导的方程有严重错误,此前提及过的层子模型他也算是主要贡献者。

曹操年轻的时候也是个敢刺杀董卓的大汉忠臣呢,更别说何老爷子只是喜欢喷人罢了,远远没有达到勇者变恶龙的情况。

对了,顺带一提。

后世传闻何祚庥曾经说过【中国对物理学贡献为零】,这倒是个经典的谣言。

他的原话说于2022年,内容是这样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走进不科学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走进不科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华夏的科研水平和海对面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就比如去医院看病所用的医疗设备,95%都是进口的,而且这些设备用的大多都是物理学的原理,这方面咱们的贡献是0,专利全在国外。】

诚然。

这句话里的“95%都是进口”的数据同样也是老黄历了,带着很浓的公知味儿,如今迈瑞、东软、联影、万东等国货早就打下了国内医疗设备市场的一大半江山了。

但这问题再怎么严重,也和【华夏院士说华夏对物理学贡献为零】是两个性质.....

总而言之。

对于这位后世的知名喷子,徐云准备对其敬而远之,尽量不产生交集就好了。

而除了周光召和何祚庥之外。

轻核组剩余两位组长的位置,都在另一张职务更低一些的会议桌上。

其中大于自不必说。

于·华夏氢弹之父·人型自走外挂·膝盖收集器·大于牛批·敏,见到不跪要怀疑你下肢是不是出问题的究极大佬。

不过另一位叫做胡华琛的同志徐云就不太了解了——这位对他而言属于名字都没听过的情况。

这位还是个基地里比较少见的女同志,从其能位列四位组长之一的情形来看,显然也是个很有能力的人。

其实徐云不知道的是。

这位叫做胡华琛的女同志,同样也是个略带传奇色彩的人物。

她的丈夫是原子能所的杨桢先生,二人很早的时候都入选了596项目组,算是基地科研人员中比较少见的夫妻档。

她后来既没有位列两弹一星功勋,也没有像项目组中的另一位王承书女士那样当选华夏院士,但她却在一个重要研究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这个研究便是β面中子衍射异常。

当时如果不是胡华琛解决了这个问题,兔子们的氢弹最少还要晚半年才会爆炸成功——这是大于的原话。

但在解决了这个问题后,被基地给予了一定研发权的胡华琛就又没啥成果产出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

胡华琛有点类似2016年欧洲杯葡萄牙队的埃德尔,决赛之前默默无闻,决赛最关键的时间点一击毙敌,事后又不见了踪影.....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徐云才没有听说过她的名字吧。

在念完四位组长的名字后。

李觉便又念起了其他轻核组成员的名单:

“萨本豪.....蔡少辉......梁文基......叶宣化......黄啾啾(真叫这名字)......”

念到最后一行的时候,李觉的语气微微停顿了两秒钟:

“轻核组除了几位负责同志和成员之外,还设有一位专项顾问,也就是.....韩立同志。”

台下徐云闻言下意识一怔,眼中闪过了一丝意外之色。

毕竟这事儿李觉可没和他通过气,属于临场才公布的消息,他之前丝毫都不知情。

况且理论上来说自己已经是基地的特聘顾问了,没必要再专门提这事儿吧?——取的还是专项顾问这个莫名奇妙的称谓。

不过很快,徐云的脑海中便冒出了一个猜测。

莫非.....

组织上是通过这个任命在提点自己,原子弹这边的顾问事宜可以适当减少一点,把注意力放到氢弹研发上头?

应该就是这样了。

毕竟之前陆光达等人将中子运输方程解决之后,原子弹的理论研究其实已经搞定了一大半。

剩下的基本上属于有加速最好、但没加速其实也问题不大的情况,

如今原子弹的难点更多在于应用方面,比如说实际结构、材料、起爆炸药等等,而这部分就不属于徐云了解的范畴了。

在这种情况下。

组织上让自己把重心偏移到氢弹的理论研究,倒也说得过去。

组织上的任命仍旧保留了大于在自己团队协作数算的任务,也能侧面印证自己的猜测。

只是.....

如此一来,自己要“指点”的对象可就换成大于了.....

说实在话,自己肚子里那些存货被掏空倒是问题不大,徐云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拿出来贡献给国家。

但问题是以大于那神奇的脑子,徐云总感觉会不会聊着聊着,就衍生出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

如果真是这样,那乐子可就大了。

而另一边。

现场众人对于徐云的任命倒是没太大反应,普遍很是客气的鼓了掌。

如今徐云的能力已经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他在基地领导层中已经积累下了很不错的口碑。

尤其在徐云想法子从英国人手中拿到了串列式加速器后,原本对他还有一些意见的程开甲和王淦昌二人,好感度那是真的在 10 10的往上窜....

毕竟程开甲对于徐云的意见主要在于他为了组装气象多普勒雷达,把国内唯一一台2.5MeV的静电加速器给拆了,这可是程开甲老师赵忠尧的心血呢。

而眼下徐云换来了80MeV的串列式加速器,帮兔子们在高能领域鸟枪换炮,程开甲的意见自然便抛到了爪洼国去了。

随后李觉又将手中的文件朝后翻了一页,继续说道:

“按照组织上的安排,轻核组同样隶属于理论部,受基地领导层直接管理——具体的管理方式稍后我会介绍,现在依旧先谈项目组的问题。”

“而除了轻核组之外,基地还将同步设立一个全新的研究组,全名为‘加强辐射反应探索组’,简称强辐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走进不科学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走进不科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个小组的任务有些类似轻核组,主要负责推导中子弹的相关研制问题——我是指现在完全体的轻核组。”

“因为根据首都方面的消息,串列式加速器已经在交接的路上了,快的话下个月中慢的话下下个月初应该就能运到国内。”

“所以强辐组的配置并不会像轻核组一样有空置期,成立后立刻就会投入理论研究,等加速器被送到基地就可以正式开展相关实验。”

听闻此言。

台下其余人的表情各异,徐云的脸色倒是很平静——这事儿他在开会前就知道了。

昨天钱五师特意找到他,告诉了他一个消息:

兔子们之前与英德法达成的合作意向经过多次讨论,总算是进入了实操阶段。

整个实操的大体流程是这样的:

兔子们先预付了一批驴浆薄膜给德国人,对等换来了Hochtief公司的冲击波检测元件,交易价格是一吨驴浆薄膜交换100枚完整的元件。

这些元件如果按标准售价,一枚都在5美刀以上——注意,是这个时代的5美刀,购买力比后世相同金额的货币要高出一大截。

而兔子们生产驴浆薄膜的成本,则主要是喂驴的饲料以及电费.....

据说这个价格双方都很满意,私下里都感觉对方是个脑袋被驴踢了的憨批。

同时兔子们还很大方的预付了中子运输方程给高卢,算是合作的一部分订金。

如今兔子们和高卢正在讨论贝利埃公司的重型卡车技术引进,有这个1400万美刀的项目衬底,倒是不怎么担心高卢赖账。

至于英国方面的气象多普勒雷达技术则暂时不予交付,直到串列式加速器运到国内后才会进行结算。

也不知道兔子们搞了什么手段,高卢和英国这两个死敌居然能同意这种先付定金给高卢的方案——徐云很怀疑兔子们是不是手上有哈罗德·麦克米伦的果照,要不正常来说这方案能把维多利亚都给气活......

在搞定了物对物的环节后,剩下的就剩下货物运输到国内的问题了。

按照钱五师的说法。

大概再过三天,这架串列式加速器便会在诺曼底登陆的时候意外发生火灾。

火灾起因则是因为同时运抵港口的还有一批剑桥大学加工好、准备送到巴黎大学的易燃化学物品,结果在港口过夜的时候‘不小心’爆炸了。

这部分化学物品的成本据说在两千英镑左右,负责交接的兔子当时还忍痛表示这笔损失可以由华夏承担,结果英国方面的那位外事人员却神秘一笑,表示这笔钱可以由皇室报销。

如果那只兔子没看错的话,报销账目上写的似乎是两万英镑.....

而在着火的同时,真正的加速器则会悄悄由欧洲运向亚洲,经由香江抵达国内。

总而言之。

只要这个运输过程中不出太大问题,这台串列式加速器很快就会被送到首都,接着转运至基地。

因此理论上来说。

强辐组至多一个月内就可以开展相关的中子研究,完全不用像轻核组之前一样先空置很长一段时间,甚至连组长都跑去搞原子弹推导了。

当然了。

强辐组的定位和轻核组以及原子弹项目组是平行的,甚至强辐组在性质上还要更特殊一点——毕竟这玩意儿连海对面都没鼓捣出来。

原子弹项目组有陆光达老郭领导,轻核组有黄祖洽周光召以及大于坐镇,那么强辐组的组长实力自然也不能低到哪儿去。

纵观整个华夏科研圈。

如今有能力、专业对口并且有空余时间的大佬....其实并不多。

因此李觉对此也没藏着掖着,很大方的报出了强辐组负责人的名字:

“根据组织研判决定,现安排赵忠尧同志担任强辐组组长,王京同志(王淦昌)由实验部调任至强辐组担任副组长。”

“强辐组不下设独立组别,初定组员24人,随时可以根据需求增加人数。”

李觉话音刚落。

台下的某个方位上,便站起了一位嘴唇有些厚、苹果肌非常丰满的六旬小老头。

此人赫然便是.....赵忠尧。

看着一脸严肃的赵忠尧,徐云的心中亦是感慨不已。

看过《走进不科学》这本烂书第四百四十三章的同学都知道。

这位大佬可是华夏近代物理的标准奠基人之一,担任过李、杨二人在国内的导师,培养了八位两弹一星功勋、四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以及足足十七位两院院士。

可惜后世很多人对他的感动却倾泻在了营销号套弄来的送镭故事上,真是令人唏嘘。

在眼下这个时期。

大概也只有这位在1930年就发现了正负电子湮灭的大佬,才有资格担任强辐组的组长吧......

至于担任副组长的王淦昌....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早先提及过。

基地内对核武器的研究一共有三个大方向:

总体部,理论部和实验部。

老郭目前是总体部主任,主要负责流体力学的相关研究。

理论部主任则是彭梦熊,负责反应堆理论的相关解析。

实验部主任是王淦昌,这个部门主要负责非核部件的性能实验。

实验部和理论部算是壁垒相对比较厚的部门,普通成员之间的调动都不常见,更别说这种负责人的变动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走进不科学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走进不科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徐云原本以为组织上会从新来的那批大佬中选取一位担任副组长,比如说李正武之类的专家。

不过如今看来,上头还是一如既往的以稳为主。

况且以徐云了解到的后续变动,王淦昌被安排去强辐组倒也不算是“贬谪”。

紧接着。

李觉又介绍起了强辐组其他组员的姓名:

“强辐组组员分别为胡济民、张焕乔、王方定、王承书.....,特别顾问依旧是韩立同志。”

到了这一步,徐云的表情就比见到赵忠尧的时候平静很多了。

王方定等人来基地的任务属于很早就公开了的信息,他们就是为中子弹来的,自然只可能加入强辐组。

虽然李觉的最后那句话依旧没有事先通知徐云,但有轻核组顾问在前,这事儿徐云也算是早有预期。

毕竟比起轻核组,强辐组的成立几乎是他靠一己之力搞出来的。

诚然,从效率上来说,强辐组的诞生过程有些意外,但这并不是徐云推脱的理由,要不和炒粉加鸡精还想着不了了之的行为何异?

视线再回归现实。

在介绍完新成立的两个小组后,李觉的表情也相对缓和了不少——项目上的两个信息他已经通知完毕了。

随后他放下手中的文稿,看向了面前的众人:

“除了之前提到的这些事,剩下的便是一些非核项目的新同志的介绍了。”

“这次首都方面给我们派来了不少新同志,例如研究药物的楼之岑教授以及他的学生屠鹿鸣同志,他们将会并入基地的化工实验室进行红豆杉的提纯。”

“陇右那边的同志今天上午刚传来了回复,他们已经找到了多处野生的红豆杉聚集点,按照时间估算应该已经开始砍树了。”

“又比如李四光同志和茅以升同志,他们将暂时调入基地的建筑副业队......”

“还有首都那边新送来了几位手艺很好的大厨,毕竟接下来粮食和鱼都不缺了,刚才粤省来的黄师傅还问我基地有没有从闽省来还带着孩子的夫妻呢,说是想做煲仔饭.....”

李觉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把新来的一些非原子能项目的负责人介绍了一遍,现场众人也都很给面子的鼓起了掌。

十多分钟后。

介绍完毕相关信息的李觉忽然脸色一正,说起了最后一件事:

“好了,基地的项目人员变动想必大家都已经了解了,差不多就这些事儿。”

“而如今咱们基地人手、组别规模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一些原先的架构自然也应该改一改。”

“现在根据上级部门指示,基地的架构将进行如下优化。”

说罢。

李觉从桌上拿起了另一份文件,深吸一口气,开口说道:

“自即日起,221基地取消总体部编制,理论部、实验部规格降级,归类至三大项目组之内。”

“原总体部成员打乱后按2:2:1的比例调入三大项目组,总体部负责人郭友来同志与原理论部负责人彭梦熊同志分别担任三大项目组所属的集成项目组总、副指挥。”

“原子弹项目组实验部主任由朱光亚同志担任,轻核组项目组实验部主任由陈能宽同志担任,强辐组项目组实验部主任由王京同志兼任......”

轰——

李觉话刚说完。

台下便骤然爆发起了会议开始以来最热烈的讨论声:

“什么?取消总体部?”

“厂长,我们实验部这就降级了?”

“......这,厂长,组织上真这样决定了?”

看着叽叽喳喳的现场,饶是徐云事先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此时内心同样有些震撼。

这可是一次实打实的大改动。

早先提及过。

221基地的本质其实是二机部下属的九局,也就是华夏核武器研究院。

只是在数年前....也就是221基地刚开始修建的时候,由于基地建设工程货物浩大,短期建成投产不太现实。

所以三年前,二机部批准九局先在燕京的花园路开工,建设一个过渡性机构....也就是燕京的二机第九研究所。

待221基地建成后,再由首都搬迁到西海。

也就是221基地、九所和九院其实是一个单位,例如李觉现在是221基地的厂长,同时也是九所所长,还是九院院长。

同样也正因如此。

整个基地的架构其实走的是体制内的路子,也就是项目挂在部门下边——例如徐云后世挖掘永陵的项目,就是挂在文物局下面开展的工作。

但眼下基地的这个改动,却等于是把原先的位置调了个儿。

原本负责统筹的总体部被取消了,理论部、实验部成了项目之内的部门。

也就是原子弹项目组、轻核组以及强辐组这三个组里头,每个组都有一个理论部和一个实验部存在。

理论部研究理论,实验部负责相关爆炸、参数实验。

这代表着基地架构已经脱离了原先的性质,三个项目齐头并进,同时又彼此独立互不干涉。

整个基地唯一没有改动的就剩下了那几个生产最终零部件的工厂,毕竟零部件的生产只要换模具就行了,没必要再分开搞生产线。

不过仔细想想,这种改动也是一种必然。

毕竟原本历史中三个部门之所以能够存在,很大原因是因为兔子们的进度是循序渐进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走进不科学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走进不科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也就是原子弹试爆成功以后才开始搞氢弹,氢弹成功后才开始搞中子弹,一个特定时期只研究一个课题——可能有重合,但重合的时间很短。

例如氢弹正式开始理论研究是在今年年末,这个时间段陆光达等人确实是还在搞原子弹的理论研究,但没几个月他们就全部搞定了,剩下的都是应用领域的冲关。

这种少量的重合时间就像4x100米接力一样,交接棒的时候两名选手会有一小部分时间都在跑,但这其实是为了能够更顺利完成下一步的启动。

可如今却不一样。

如今基地同步开展了三个理论研究,而且又有徐云这个顾问存在,很可能会出现成果产出时间相近甚至相同的情况。

因此基地的架构改动,可谓是势在必行。

这件事硬要说的话,就只能说组织上太信任徐云了。

这种信任说实话已经超过了李觉的认知,加上李四光转述他的那句话,其中必然有某些内情。

奈何李觉现在始终没被组织上告知真相,以至于他都有些小郁闷了。

总不可能韩立这小子是未来人吧?

不可能,绝不可能!

随后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

“各位同志,另外鉴于之前‘诛仙’项目的顺利完成,组织上同样决定给三个项目取一个代号。”

“根据组织上的反复讨论,最终决定将三个项目分别命名为玉清、上清、太清。”

“至于统筹三个项目的核武器研发代号则叫做.....”

“太上!”

.....

注:

1.1万字,求月票,月末了各位!

喜欢走进不科学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走进不科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