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走进不科学 > 第六百二十六章 瞧瞧我们发现了什么?(上)

作为如今堪称“镇国”级别的设备。

尽管这台串列式静电加速器此番只是试运行,但基地方面已经给予了高度重视与强有力的支持。

例如拓印报告的配套物资。

基地调度处...也就是总务部解散后负责物资调配的部门,一口气批下了大量的拓印用纸以及油墨。

要知道。

这年头拓印的纸张还算相对【便宜】,但打印机的工损和油墨可就是真稀罕货了。

如今国内的打印机全部来自毛熊当初的支援项目,材质以硒作为光导体,设计上相当原始,连好点的914复印机都找不到一台。

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年头每打印一张纸,都是在消耗一笔外汇。

这种情况要一直持续到三年之后,华夏科技情报研究所才会与魔都照相器材厂合作,生产出属于华夏自己的静电复印机。

因此对于赵忠尧等人来说。

今天虽然是加速器的试运行,但在打印出这些纸质报告后,组织上的投入已经和一次正式研究基本无异了。

不,应该说还要超过正式研究不少——正式研究可不会复印出这么多份相同的文件,因为那时候大家完全有时间慢慢进行研究。

所以面对摆在桌上的这些报告,赵忠尧等人几乎全数进入了忘我的研究状态。

第三十七份报告.....

第五十一份报告.....

第九十八份报告.....

终于。

在页数来到第一百三十九份的时候,负责协助赵忠尧的王承书忽然举起了手,说出了一个令赵忠尧心绪一震的消息:

“报告!赵主任,我这里有事件迹象!”

事件。

这是粒子物理中比较常见的术语,一般与常规参数不同的情况都会被称为事件,大到图像小到参数都是如此。

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后世的暗物质研究,LIGO项目组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公布一些所谓的事件。

后来这种口径还被拓展到了天体物理领域,比如说的FRB180301啦、FRB200428还有某个钓鱼佬明年新书开头的FRB202317等等。

于是赵忠尧立刻放下了手中的文件,快步走到王承书身边,问道:

“小王,你发现什么了?”

“您看这个。”

王承书连忙从桌上拿起了一张报告,递到了赵忠尧面前:

“这是编号139的文件,录入了三枚散射的粒子轨迹以及一个集成尾迹。”

“其中粒子轨迹没什么特殊之处,都是已知的常见粒子,但是这个集成尾迹.....有点奇怪。”

赵忠尧闻言推了推眼镜,将报告拿到手中看了起来。

结果看着看着,他的鼻翼中便传出了一声轻咦:

“唔?”

正如王承书所说。

这张报告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上头只有两个图像,毕竟这年头的分析手段还是很原始。

一张图像是云室模拟出来的粒子轨迹,从能级上看显然是三个电子,属于非常常见的微粒。

第二张图像则是一个拟合图,有点类似三叶电风扇静止时的状态——空间被分成了三个区域,每片扇页是由两条圆弧组成的椭圆形。

如果还没法理解这个描述,可以想想一根橡皮筋,中间留着一些空隙,然后捏着两端将它拉长。

再把三根这样的橡皮筋间隔120°摆在一起,差不多就是这个拟合图了,也就是....

王承书所说的集成尾迹。

在眼下这个时代的认知中——注意,是眼下的认知中。

集成尾迹的本质是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时有很大的概率会发生湮灭,变成光子再生成一堆强子,这些强子沿着运动方向喷射出来而形成的。

但问题是.....

这次赵忠尧他们搞的并不是正负粒子对撞,从头到尾都离子的属性都是相同的——刚开始的时候是负离子,失去电子后变成了正离子。

这种情况之下,又哪里能出现正负电子湮灭呢?

于是带着这股费解。

赵忠尧招来了王淦昌以及其他几位高能物理学家,众人就这样针对这张图纸讨论了起来。

首先开口的是不久前赶到基地的张宗燧,这位也是徐云在剑桥大学的“学长”,不过他毕业的时间在1936年,而且现在与剑桥大学也没啥联系了:

“赵主任,有没有可能是设备的误差?”

赵忠尧闻言迅速摇了摇头,说道:

“不太可能是误差,首先这个图像非常清晰,轨道不太像是错误拟合出来的——这种巧合的概率实在是太低了,我宁愿相信海对面那个美乐帝会被人在大街上爆头,也不信会有这种偶然出现。”

“其次......”

说着,赵忠尧从桌上拿起了另外一份报告,递到了张宗燧面前:

“这是小王刚刚找到的另一份文件,上头同样观测到了这个集成轨迹图,你看看吧。”

张宗燧接过报告看了一会儿,接着将它放回桌上,斟酌着道:

“嗯,确实是又一个集成轨迹.....有这张图像来作证,看来不太可能是巧合了。”

见此情形。

又一位学者举起了手,此人便是之前那位问过徐云是否有方法反制英国人的年轻专家。

根据此人的自我介绍,他的名字叫做杨贺,不久前才抵达的基地。

虽然徐云在后世没怎么听过他的名字,但能进入这次的专家组,其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走进不科学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走进不科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只见杨贺举起手后顿了顿,抛出了一个猜测:

“赵主任,有没有可能是高温情况下某些粒子的极化状态?比如说缪子?”

这一次。

现场众人的反应就明显迟疑许多了。

缪子,也就是所谓的μ子,又称作渺子。

缪子是1936年发现的第二代轻子,高达中米诺夫斯基粒子的原型就是这玩意儿。

开过高达的同学都知道。

缪子在某些情景下会出现自旋轴垂直于外磁场并且平行于运动方向的情况,这种自旋轴高度同向的缪子就是极化缪子。

极化缪子有个特性就是在大跨度的温度下出现一些失控状态,出现类似湮灭的集成轨迹倒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在整个过程中加速器内的电压梯度相差很大,导致热能分散同样不均匀,个别地方甚至隔个几厘米就会差好几十度。

不过很快,赵忠尧便也否定了这个猜测,只见他指了指王淦昌的那份报告:

“不太可能是极化状态——杨贺同志你看这里,14.626,磁性耦合参数不太对。”

“缪子主要由π介子在很短的时间内衰变产生,理论的磁场波动频率耦合值应该在3以下,可这里都超过14了。”

“另外根据我几年前推导出的一个结果来看......缪子就算会出现极化现象,它也只可能产生于靶和第一级偏转磁铁之间,绝不可能出现在末态。”

听闻此言。

一旁的徐云也忍不住露出了一抹诧异之色。

不愧是赵忠尧啊.....

这次徐云并不准备插手这些大佬的讨论,毕竟他也想看看兔子们的理论学家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下,到底能把理论推进到哪一步。

当然了。

这不是对于这些大佬的试探或者考验——在这些先辈面前,徐云可没有那么大的脸干这种事儿。

他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对兔子们能力有个直观了解,方面自己接下来考虑该怎么踹历史的屁股。

毕竟自己终有一天要离开副本,后续的工作肯定还需要这些大佬收尾。(为了防止某些读者结合上边的新书开头脑补副本马上要完结了,这里预判一下,别瞎想,早着呢)

而眼下赵忠尧的这番话,显然令徐云有些意外。

实话实说。

赵忠尧能拿出第一个理由倒还正常。

毕竟当年他就是搞额外散辐射研究的,对于磁性耦合参数敏感不足为奇,这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如今的国内第一人。

但能意识到第二个概念就很离谱了.....

要知道。

加速器产生的缪子其实有三种,也就是表面缪子,云缪子和衰变缪子。

表面缪子是停在靶表面附近的π介子衰变产生的,它的情况毕竟极端——这种粒子只有正电荷。

因为π负介子在衰变之前就会被捕获,所以不会有带有负电荷的表面缪子产生。

云缪子则产生于靶和第一级偏转磁铁之间,第三个的衰变缪子是π介子在飞行过程中产生的。

其中会出现极化的只有表面缪子和云缪子,它们的位置都在第一级偏转磁铁前,可这种认知应该要在1972年才会被物理学界正式认识到。

眼下赵忠尧居然提前十一年说出了这个理论,如何能不让徐云惊讶?

蓦然。

徐云的脑海中又想起了一件事。

如果自己没记错,当年赵忠尧似乎确实发表过一篇《The angular distributions of the alpha-particles and of the gamma-rays from the disintegration of fluorine by protons》的论文,其中便提过缪子极化区间的事儿?

不过这篇论文发表在1950年,当时国内连静电加速器都没有呢,所以赵忠尧只能通过自己的经验粗略推测缪子的极化区间应该在偏转65.7°的磁铁之前。

而第一级偏转磁铁...也就是缪子实际极化区间的偏转角则是....

51.4°!

如果从这个角度继续思考下去.....

说不定在原本历史中,兔子们有了那台2.5MeV的静电加速器后,赵忠尧其实已经进一步算出了缪子实际极化区间的偏转角?

这个猜测徐云不敢说百分百成立,因为赵忠尧自个儿从来没说过这事儿,但至少在逻辑上徐云是想不出什么可以驳斥的理由的。

当年没条件的时候都粗略推导出了一个区间,有条件以后赵忠尧能耐得住手不去实验?

反正徐云个人认为这种概率很低。

可惜啊....

由于当时的种种封锁,赵忠尧...或者说国内很多理论的研究或者猜测,都没法与国际科研圈进行交流——其实当时国际上很多科学家是很欢迎和兔子们交流的,因为钱五师老郭赵忠尧陆光达他们都是华夏人。

不过如今随着四方贸易的达成,约翰牛和德国佬徐云说不准,但高卢和毛熊那边应该是可以打开一个交流口子的。

想到这里。

徐云对接下来要踹历史哪边屁股的选择,也有了答案。

当然了,踹的力度还要观察一下——现场的讨论还没结束呢。

在赵忠尧否定了杨贺的猜测后,又有几位专家开口了:

“有没有可能是内部相的问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走进不科学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走进不科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不太可能,你看,它们的量子数加起来都是0啊.....”

“那就是表面波的影响?老周,你是这方面的专家,你觉得呢?”

“唔...也不可能,表面波应该要有形变量的,可就算是我们的这种精度还是找不出形变量.....”

说道最后连老郭也冒出了兴致,这个粒子物理的半桶水大佬也加入了讨论中。

然后....就因为问的问题太离谱而被嫌弃了。

总而言之。

众人讨论了足足有半个小时,也依旧没有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

不过即便如此,讨论过程中这些大佬的部分认知仍旧大大出乎了徐云的预料,令他不停加重着准备踹屁股的力度。

但就在徐云准备开口之际,因为想不出解释而有些安静的现场中,忽然又有人开口了:

“话说诸位.....有没有可能是末态粒子在强子之前还有一个形态,这个形态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了一种...唔,强子化的状态,从而让其具备了一种喷射的能量?”

唰——

此言一出,包括徐云在内,所有人都扭头看向了声音的出处。

只见出声之人脸型方正,下颌周围略显肥大,带着一副框架很粗的棕色眼镜,年龄大概40出头。

此人徐云倒也认识,他便是朱洪元,也就是.....

未来的华夏院士,以及.....

层子理论的主要提出者!

眼见众人朝自己看来,朱洪元不由再次说道:

“诸位,这只是我的一个想法,毕竟强力会在微小的时间和距离间隔上变得微弱,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知识。”

“而除了时间和距离之外,动量会不会也是一个诱因呢?”

“如果这个诱因存在,那么假设.....我是说假设啊,某个更小的微粒原本静止在离子之内,但因为撞击而具备了更强的动量。”

“这种动量让这个粒子变成有些畸形,和原本的自己都不一样了。”

“同时呢,但由于内部的某些东西...唔,就叫它规则吧,某些规则所限,这种微粒没法独自存在。”

“于是它便释放出了部分能量,分解出了另一个粒子,然后这些粒子和另一个能量更小的反性质粒子结合,于是就一个个合成了强子?”

朱洪元边说边比划,加之没有涉及数据计算,现场众人很快理解了他的想法。

面对这个解释。

现场有些人若有所思,看起来被激发了思路。

有些人则皱起了眉头,明显就是不认同这个看法。

还有一些人面无表情,猜不出内心所想。

但在所有人都没注意到的边缘,徐云的心跳却已然直直窜到了每分钟150以上!

wtf?

这是要逆天啊?!

......

注:

昨天看到一个评论,说我能不能别夸大这些华夏科学家...这样说吧,我这个副本就是为了他们开的,而且我很多内容都是这些大佬的真实事迹,要么来自论文要么来自自传——论文我带了doi,自传我带了书名,有几本我还附上了页数。

你要是说我夸大就找出论点反驳我呗,又说我吹又拿不出驳斥的证据......要不你干脆说原子弹和氢弹也是杜撰出来的得了。

这个副本开了以后真的见到了很多离谱评论,但我也愈发坚信这个副本没开错。

喜欢走进不科学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走进不科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