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东南30里处,鹿门山。故老相传光武帝刘秀曾与近臣习郁在此梦见神鹿,遂建寺作念,后山即以寺而得名。鹿门山与岘山隔汉江相望,山上树木林立,泉水清澈,幽邃寂静。时荆州士子以一登鹿门山为荣,原因无它,只为能一见隐居此山的荆州大贤――庞德公。若是能得庞德公赏识而拜入其所创的鹿门书院,更被荆州士子引为三生之幸。
自中原大乱后,当时已隐然为天下书院翘楚的颖川书院亦不能躲避战乱而关闭山门,此时因相对安宁而使得众多士人南下避祸的荆州就成为文人雅士一时云集之所在。而建在鹿门山的鹿门书院也就成为天下著名书院中硕果仅存的一支。加之书院不但有庞德公这样的荆州大贤作山长,还有司马徽以及众多名士作为客座教授,自然是学子们求学问道的好去处。
但可惜的是,庞德公此人择徒极严,非天资聪颖、勤学善思、品性良纯者,纵使出身再如何显赫,也休想入得鹿门书院。但饶是如此,四方士子仍然趋之若骛,鹿门山下文人儒士来往络绎不绝。
在鹿门书院的前院,有一处草堂名为“罔殆”。这“罔殆”二字乃是庞德公亲手所书,取自《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句,乃为告诫一众弟子勤学善思,勿罔勿殆之意。
平日里,草堂之中总是有数名乃至十余名书院弟子在此处激烈论辩,内容不但涉及经学典籍,也同样涉及兵法战阵和朝堂政争。庞德公此人虽自己无心仕途,淡泊名利,但却不反对自己弟子将来涉足朝堂,出将入仕。在平日里讲经授学之时,更常引当世大事以为论据。门下弟子也常在庞德公的默许之下,就天下之大政战事相互论辩。而且由于往来鹿门书院的各地士子甚多,这些士子会将天下间发生的一些大事传递过来。而书院学子中也有不少荆州世家子弟,他们的家族获取消息的渠道更多。所以鹿门学子不出书院打门,却也可以比较及时地了解天下事,倒也不是那种无的放矢,胡说乱侃的狡辩之徒。
但是此时的草堂中却一片寂静,浑不见昔日激烈辩论之嘈杂的人声。
十余名文士各自踞席而坐,其中有三人围坐一起,小声交流着什么,而其余人等或自行看书,或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三人。
“元直、州平、公威,你们可有定论矣?”一个二十出头,相貌颇为俊朗的白面学子对围坐在一起的三人说道。
“麻烦啊!”三人中那头戴逍遥巾,容貌轩昂,丰姿俊爽的青年学子抬起头说道。
“麻烦?州平兄,拜托你说话不要如此简洁好吗?”发问的学子眉头一挑。
“广元啊,州平非是要刻意简洁,而是根本无话可说。”三人中看上去已是三十出头,模样有些……那个古朴清奇(就是长得古怪老气)的学子说道,他也是草堂中看起来年龄最大的。
“公威兄何出此言?”那个被称为广元的白面学子问道。
“雒阳朝堂之上,乱纷纷几成一锅粥,看起来各方皆有如愿的可能,但也皆有失意的可能。这让我们如何能看清?”那公威兄摊开双手无奈道。
这说话的三人便是鹿门书院有名的学子石韬石广元、孟建孟公威和崔圹崔州平(查不到崔州平之名,便以其兄崔均为例,给其名圹。)而三人中石韬称为元直的英武青年便是徐庶徐元直。从他们的对话中便可听出他们正在讨论的竟然是雒阳朝堂上的争论话题,可见庞德公果然名不虚传也!
“元直,你休要闭口不言,说说你的见解可好?”石韬对一直一言不发的徐庶说道。
徐庶抬起头,转过身来。他的膝旁竟然还放着一柄佩剑,观草堂中一众学子,他这也算是独一份的。
“我的意见一直就是看不清楚就暂时不要去看,待过些时候,局势明朗之后自然什么都清楚了。”徐庶微笑着和声说道。
“元直,休要避重就轻!”石韬说:“如今朝堂上无非是拥曹和反曹这两派,诸位何不就此谈谈各自看法。何必敝帚自珍?”
“这……”徐庶有些为难的看了看身边的崔圹和孟建。
“说就说。”孟建倒是大方得很,他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如今天下大局不再如开始般混乱,已初现端倪。当世诸侯,论雄才伟略、统军治政,以司空曹操为最。曹孟德之才文可安邦,武可定国,且雄据青、徐、兖、豫、冀、司隶八州之境,幽州、并州泰半,以及荆北的宛城。麾下谋臣战将更是纷若繁星,兼之拥立天子,有大义名分。之前且又北伐乌桓大获全胜,近期更有携获胜之势南下荆襄之意。以曹军历年之战绩,平定南方当不在话下。来日一扫乾坤,平定乱世之人非曹孟德莫属!故而建以为,朝堂上反曹之人不过是螳臂当车尔,曹孟德又岂是能被此等小事牵扯精力之人。用不了数日,雒阳局势自会明朗!”
“曹孟德才略虽然不俗,但若要说乾坤一扫,平定乱世,恐也未必!朝堂上的衮衮诸公虽手中没有兵权,但数百年士族积累岂可小觑。杨彪、孔融以及朝中其他重臣均为德高望重之人,又岂会让曹操轻易攫取那相权。”崔圹摇摇头,和声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张辽新传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张辽新传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州平已认为丞相制恢复已成定居乎?”石韬惊道。
崔圹不满的瞟了石韬一眼,说道:“广元休要诓我,汝岂看不出雒阳朝堂上恢复丞相制已成定局乎!”
孟建摆摆手,“休要管雒阳之事,州平你且说说以曹孟德之势,当今天下还有何人可堪为其对手者?”
“公威兄,圹亦承认曹孟德如今却是势大,但要说当今天下无人能敌却是言过其实。曹操固然有宏图伟略,世间却也并非无其他人杰。辽东公孙康、西凉韩文约、汉中张鲁、益州刘璋,还有荆州刘景升和江东孙权、刘备,这七人如今也是大浪淘沙后生存下来的诸侯,虽然张鲁、刘璋有如守户之犬,但其余五人皆是各自开创一方基业之豪雄。刘荆州单骑平定荆襄七郡,如今荆州兵马众多,粮草充足。吴郡刘备也自刘繇后从孙策手中夺过吴郡、会稽郡两郡之地,麾下有关、张、太史慈这等勇冠三军的大将,又有张昭、顾雍等名士辅佐,亦是拥兵十万,虎视天下。至于那盘踞江东三代、如今占据豫章、丹阳、庐江三郡的孙氏,也是不可小看,这些年孙氏东征西讨,江夏黄祖和山中越人吃尽了苦头。此三人足可称是曹操劲敌。剩下西凉韩遂与辽东公孙康,一东一西,地处边角,却因其无后顾之忧而可放手进攻,坐看中原群雄逐鹿,自己却可行那卞庄刺虎之计,恐怕也不是可轻图之辈!……”
“哈哈哈……”孟建听完崔圹的话,不由得哈哈大笑。一旁的徐庶也不禁微微摇头,两人对崔圹之言似乎颇有不以为然之意。
石韬倒像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人,他笑道:“州平兄,元直、公威皆对你之言不以为然哦!”
崔圹眼角微动,微笑道:“哼!我才不上你的当呢。想听我们的意见也行,先说说你自己的看法,然后再说。”
“对嘛!哪有我们说个不休,你石广元却在一旁看戏的道理。”孟建此时也附和崔圹。
“你们……元直兄!”石韬立刻向徐庶求援。
哪知道徐庶也没搭理他,却只是对着他努努嘴,让他赶紧开始。
石韬叹了口气,道:“唉!我说就我说。要说州平兄之言韬亦不赞成。张鲁、刘璋咱们撇开不提,但韩遂、公孙康哪里还有窥视中原之意,分明是两个困居边角,等着别人收拾的格局,不过是西山之日罢了。而刘荆州虽雄踞荆襄之地,兵精粮足,然一无进取之心,二来年事已高。荆州如今军权尽附蔡氏之手,以蔡家与刘荆州二公子刘琮的关系,待刘荆州日后大去之时,长子刘琦与次子刘琮不免会有嫡庶之争。江东孙氏自孙策亡故后,也已不复向年之势,现今江东之主孙权年仅弱冠,虽依靠周瑜及近年对江夏、山越的胜绩而稳住了地位,可周瑜年纪也不大,与孙吴老臣之间必有隔阂。再加上前几年流传的孙策之死的传言,孙吴内部依然有了缝隙。若局势依旧如前年一般,孙权徐徐图之,倒有可能将分歧消除,将隔阂填平。但如今曹军即将南下,孙吴是否能在压力下聚合实力还是两可。再说那吴郡刘备,虽有难得的勇将,但吴郡乃是江东士族的根基所在,刘备能否震得住江东士族、稳固自家基业尚存疑问。他那十万大军也不过尔尔,被广陵一地的曹军就压的不得动弹。更兼吴郡陆家的陆逊正好是广陵曹军的水军都督,这一任命便是曹操欲分化刘备与吴郡士族而施展的计谋。此前我们也得到消息,陆家、顾家、张家皆于刘备兄弟关羽、张飞发生了矛盾,陆绩更是称病不出。况曹操若真要举大军南下,那青州的曹军水军主力焉能不动。到时候那悍将甘兴霸率水军沿海岸线南下,曹操自率主力从宛城南下,那时非但刘备不敢分兵救援荆州,就是刘荆州也只能集中兵力据守襄阳。至于孙权,豫州的陈登可是数次让孙权吃瘪。到时候,这三位恐怕难逃失地丧身之运……”
“广元之言甚合吾心!”孟建抚掌赞道。
这时候这个草堂中才似乎有了昔日的气氛,那些原本只是竖着耳朵听他们辩论的学子也渐渐凑了过来,各自在孟建、石韬和崔圹之中支持着符合自己观点的人。
“州平,公威、广元之言与你相比似乎更加贴合实际。”徐庶这时也不在沉默,但是他的话让崔圹更加难受,徐庶也隐然在支持曹操统一天下的论点。
“州平兄,若是袁曹大战之际,那时候天下诸侯群起而围攻曹操,曹操必然是无法抵挡。但那时候诸侯们各怀鬼胎,均希望袁绍与曹操最好是两败俱伤,即便能分出胜负,胜者也要元气大丧,那时他们便可以乘机占些便宜。但投机者毕竟胸中格局太小,他们未能料到曹军竟然能够大获全胜而且自身的损失也并不算大。在得到了河北与袁绍的降军之后,曹军的实力更加雄厚。但此后也并非毫无机会,那时幽州虽然名义上被曹军占领,但实际上曹聚所踞者不过六郡之地,还要与鲜卑、乌桓共处。建安五年曹军占领幽州,建安六年乌桓便打上门来,建安七年更是与鲜卑联军十余万进犯幽州。那时候若是公孙康一同出手,即便幽州守将是那战无不胜的张辽也未必抵挡得住。建安十年曹操北伐乌桓,那时候若是公孙康也出手相助,乌桓的塌顿务必就会败得如此之快。而此时荆州、江东和西凉若再联合出兵,即便最终不能彻底击败曹操也能占上不少实地,更可以削弱曹军。但是这些机会没人去抓,他们你只顾着自己门口的便宜,就比如孙权只知道盯着江夏,刘备也一直对丹阳虎视眈眈,刘璋始终在于张鲁较劲。如此诸侯,若不败于曹操之手,真真才叫天理不容啊!”石韬这一番话一针见血的揭穿了诸侯们自私自利的实情,也从根本上反驳了崔圹的论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张辽新传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张辽新传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崔圹似乎是被这一番话给打击到了,愣愣的一句话都没说。
其实崔圹与石韬、孟建这三个好友之间却又如此观点相对立的情况出现也不是没道理的。
崔圹出身博陵崔家,是属于士族子弟,而孟建、石韬,甚至包括徐庶都是庶族子弟,如此一来,对待曹操的态度自然就有了差别。曹操虽是世家出身,但祖父是中常侍,这就为士族所不齿。曹操起兵后虽然也有士族加入,但是他身边更多的却是自家亲戚和庶族子弟。而《招贤令》的一再颁布也让庶族子弟找到了自己跻身仕途的机会。再看曹操击败的对手,从陈留张邈到徐州陶谦,再到袁术、袁绍兄弟,除了一个吕布之外,全都是士族。加之曹操的很多政策就是为了削弱士族的力量,如此一来,曹操不为士族所喜也就顺理成章了。
崔圹就是持这样观点的士族子弟,即便博陵崔家已经有崔琰在曹操身边为官,但是这不过是世家为了保全家族的策略,崔家的根本并未真正靠拢曹操。
而孟建、石韬这样的庶族子弟却因为曹操的政策而深受其益,他们支持曹操,希望曹操能够统一天下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如此一来,他们之间的意见分歧也就必然会产生,这和他们的私交无关,完全是出于各自所处利益阶层的需要所致。
至于徐庶,他同样也是庶族,但经历丰富的他却尚未决定要投靠哪一方。只不过天生的阶级使得徐庶在潜意识中保持了对曹操一方的一种好感。
“哈哈哈……”正当崔圹哑口无言,众学子在那里议论纷纷之时,一阵异常洪亮的笑声从门外传入草堂之中。伴随着笑声,一位身材不高的丑陋青年学子步入堂中,此人大约二十二、三岁上下,相貌古怪而丑陋,身材五短。但是眉宇之间却流露出不凡的气质,一对细眼中不时闪现出睿智的光芒。丑陋的相貌与睿智的眼神形成鲜明的反差,令人过目难忘。
“士元为何发笑?”石韬奇怪的看着这个丑陋青年问道。
石韬的话表明了这丑陋青年的身份,他便是荆州庞家的子弟,鹿门书院山长庞德公的从子,庞统庞士元。只见庞统那小眼一眯,笑着问道:“刚才广元你可是说南方诸侯无力抵挡曹操南下?”
“正是!若有不妥,还请士元兄指教!”石韬很是恭敬的说道。
鹿门书院中最被庞德公和司马徽等一群老师看好的学子便是这庞统庞士元和另一个今日未到的诸葛亮诸葛孔明,其他学子即便是在外面再如何傲气,回到书院中依然对这两人的才学钦佩不已。石韬此举倒并非示弱,而是实实在在的希望庞统能够指教一番。何况两人之间也是交情匪浅。
“哈哈哈!指教不敢当,相互交流倒是没问题。”庞统虽然相貌丑陋,但为人并不狂傲,否则焉能在书院中有极好的人缘,“其实也就是一件事,我刚才在叔父那边听水镜先生说孙权派出了中司马诸葛瑾出使荆州,同时又派出了赞军校尉鲁肃出使吴郡。”
“哗……”草堂中的学子们顿时叽叽喳喳的议论起来。
这群学子既然身在荆州求学,自然对荆州与孙吴的恩怨了若指掌,对曹军南下,他们能想到的也只有联合江东诸侯,但是两家的深仇大恨却让人望而却步。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孙吴竟然主动的向荆州派出了使者。
“士元兄,那使者可就是孔明的胞兄?”崔圹也似乎从刚才的打击中缓过来了,开口问道。(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喜欢张辽新传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张辽新传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