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现言 > 皇帝难为 > 更新

皇帝难为 更新

作者:石头与水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1-12 18:26:52 来源:9书院

“陛下实在英明过人。我都有些怀疑, 我们是不是做错了。”

“将人都放在眼皮子底下,这也算不得什么英明过人,父亲。万事俱备,只待时机了。父亲, 大凤朝并不是他镇南王父子的天下。我们也姓凤,同样的太祖皇帝的子孙。”

明湛非常明白自己的优劣势所在,他刚刚登基,再怎么着也无法与凤景乾对于帝国的多年统治经营相提并论。明湛清楚, 自己对于帝国,并没有凤景乾的威望。再说,明湛以前也不知道凤景乾统治下暗里有这么多乱七八糟事情。

以至于,他对于东南西北都缺少足够的掌控力。

战胜鞑靼人之后, 不是没有人建议乘胜追击, 可是明湛对于西北防线的四位将领, 只有平阳侯是稍微熟悉的。何况,自从明湛知道西北与鞑靼尚有私下交易后, 在没有完全的掌控西北之前, 他并不希望轻易发动对鞑靼族的战争。

虽然遇到了这么多不为人知的难处, 但是,明湛有明湛的办法。

先说东南, 做太子时,明湛已经拿下了浙闽。登基后, 直接派了年富力强的林永裳到淮扬, 再用忠心不二的永定侯南下, 掌控淮扬军。

当年,这个时候,明湛也领教到了淮扬当地势力的不驯。

明湛再一次展现了他与众不同之处,远控淮扬,这个时候,他还做不到。与其如此,他便将淮扬有头有脸的地头蛇们一水儿的弄到帝都来,搁自己眼皮子底下看着。

这个法子,虽然很笨,但是极有效。

因为对于帝都城的掌控,每个帝王都有着无以伦比的信心。

逍遥侯、临江侯、锦衣侯、善仁侯,这四位都是太宗皇帝的嫡长子仪亲王的后代。要说仪亲王本是太宗皇帝的嫡长子,怎么倒没能称帝,反倒是以亲王之身封藩淮扬呢。这里面还有一段不能不提的公案。

仪亲王虽是太宗皇帝嫡长子,但是他并非生下来就是嫡子,因为他的母亲并非太宗皇帝的原配。太宗皇帝的元配发妻是嘉仪皇帝,而且非常要命的是,嘉仪皇后虽然死的早,但是嘉仪皇后留下了自己的骨肉,元嫡出身的三皇子。

当年因立储,朝中争议不休,最后还是太宗皇帝说,“仪王虽贵,元嫡更尊”,遂立三皇子为储,是为高宗皇帝。

高宗皇帝并没有亏待仪王一系,终仪王一生,高宗皇帝对其封赏有加,至今,仪王后代犹有四侯之爵。

这也是逍遥侯、临江侯、锦衣侯、善仁侯,四个侯爵之位的来历了。

明湛身份尊贵,辈份却小,这四位说起来都是他的叔遥辈人。明湛将人千里迢迢的自淮扬召来帝都,自然免不了设宴相待,笑道,“朕少年登基,如今父皇又远去西南,朝中事,多倚仗老臣代决。”为何撒娇李要辞官,明湛死也要挽留。李平舟是凤景乾留给他的相辅,四朝老臣。何况李平舟素有清正之名,在某方面,李平舟是凤景乾所留老臣的代表。若是明湛甫一登基便擅动老臣,别说朝中如欧阳恪等心寒,就是边疆的领军大将,是否会多心,亦不得而知。

明湛何等仔细谨慎之人,故而,他照旧用着凤景乾留下的老臣们,只是慢慢的一样一样的安插着自己的心腹。

这四位侯爷,以善仁侯年纪最长,善仁侯都六十了,发须皆白,面目慈和,笑道,“太上皇乃不世明君,臣子,俱为忠心为国的忠臣。陛下贤明,垂拱而治天下,日后,必功迈三皇,德超五帝。”

明湛这话,骗鬼鬼都不能信!老臣代决?这说出来谁能信?先前哪个老臣要改盐制要开海禁呢?还不是这小皇帝弄的鬼。

不过,大家都是修炼成精的老狐狸,自然没哪个傻X跳出来说皇帝陛下您说话如何的不实在啊哈啥啥的。倒是其余三人听了善仁侯的话,亦纷纷溜须拍马起来。一时间,马屁如潮涌。

明湛哈哈一笑,“叔伯们实在太抬举朕了。朕论及年纪,比善仁堂伯家的长孙还小两岁呢。论及威望,远不比父皇德高望众。论及朝政,亦不如李相他们精道。再说这帝都吧,朕自十岁来帝都,就一直住在宫里,往时还有几位皇兄相伴。”叹一口气,明湛面色转暗,“如今再不必提了,朕虽位居九重,君临天下,帝都里能指导朕的长辈却不多了,慎王叔祖年纪已大,近些天来病的痛的,朕十分担忧。再者,就是三王兄,他比朕还爱玩儿呢。”

“有时啊,朕想亲近长辈,却忽然看到身边无长辈可亲近,心下颇多寂寥。”明湛一笑,“再者,自朕登基,还未与各位叔伯见过呢。朕想出去走走,满朝文武死拦,遂只有下诏请叔伯们来帝都。你们也看看朕,朕呢,也有许多事情想倚重各位叔伯。”

不论内心如何做想,临江侯一脸感激道,“陛下实在太谦逊了,咱们骨肉至亲,皇上位居九五之位,对于老臣等待之以礼,老臣等感激尚且不及。只是老臣这些年荒于风月,在政事上竟一无所知,无一用处,怕要给皇上丢脸呢。”

锦衣侯更是羞愧,起身谢罪道,“犬子一到帝都就给陛下惹了麻烦,臣实在羞于面见陛下。”

明湛一派光风霁月的笑着,“若是政事都要咱们亲理,还要大臣做什么呢?李相他们一个个精忠为国,有他们在,朕放心的很。若是叔伯们闲了,咱们一道赏花游湖,观风弄月,亦是一段风流佳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皇帝难为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皇帝难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大家纷纷笑着应是,明湛笑望锦衣侯,“锦衣堂伯,也不必担心。凤栗的事,朕心里有数。现在朕刚登基,当初永宁侯的舅家表兄犯了过错,朕是如何处置的?叔伯们虽离帝都远些,想必也听闻了风声。再者,南丰伯府的官司,更是没脸。”

“要不说做皇帝难呢,若是朕于平民百姓之家,焉能不护雏之理呢。自家人总比外人要亲近,要有感情。”明湛叹道,“可是朕做了皇帝,满朝文武,天下百姓,多少双眼睛盯着朕。永宁侯,那是朕的舅舅。南丰伯陆家,更是大公主婆家。朕哪,这心虽然是偏的,手却不能偏。以往,朕观史书,看太祖皇帝怒斩禧王之事,颇多不解。外人再好能比得上自己的亲儿子么?”

“太祖皇帝何等英明之人,尚有如此难处,何况朕呢。”明湛笑一笑,“锦衣堂伯何必自惭,太祖皇帝难道不是圣明之君?照样有禧王这样的儿子。再往近里说,仁宗皇帝宽不宽仁,戾太子丧心病狂,虽生母方氏不能相容,亲鸠之。”

原本大家以为,他们初来帝都,又都是长辈,皇上这样客气的设酒相待,锦衣侯趁此请罪,皇上定是一笑置之,却没想到,明湛说出这样一席话来。顿时人人心中谨慎三分,正襟肃容,以临皇训。

“所以,朕说,锦衣堂伯,实在是想的多了。”明湛见气氛有些冷了,抬手往下一压,示意锦衣侯坐下,温言笑道,“凤栗虽然险些惹了麻烦,到底朕瞧在锦衣堂伯的面儿上,教导了他。咱们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朕姓凤,凤栗那也是朕的堂兄,他惹了麻烦,朕不能循私,可是朕又有什么颜面?”

“永宁侯的舅家姓赵,南丰伯陆家姓陆,再怎么着与皇家沾亲,他不姓凤呢。”明湛道,“若是咱们姓凤的做出伤脸的事儿来,不说朕,就是锦衣堂伯,您老一辈子的声名何在呢?”

明湛说话,素来是软硬兼施,偏又带着几分剖心相待的真诚,锦衣侯叹道,“皇上真是说到了老臣的心坎儿上呢。”

明湛温声道,“锦衣堂伯所想,亦是朕所想,朕自然能说到堂伯的心坎儿上。”举杯笑道,“来,来,今天咱叔伯侄相逢,实乃一大喜事,就不要提这些事了。朕敬诸位叔伯一杯。”

四人纷道“不敢”,谢恩后,仰头饮过醇酒。

宴请过这四人后,明湛各行赏赐,留他们住在了帝都。

几位老兄弟自行宫内辞出,嘴里俱是夸赞帝君圣明之言,待妻女自太后宫里出来后,纷纷携妻带女,各自归家。

善仁侯年纪大了,吃了酒就有些醺醺,倚在榻上任由年轻灵巧的小丫环仔细的用温帕子为他擦拭头脸。

“侯爷,喝碗醒酒汤吧。”善仁侯夫人亲自端了醒酒汤来,打发了丫头们退下,亲自服侍了丈夫用了醒酒汤,又为善仁侯揉按住太阳穴,不轻不重的伺候着。

“太后跟你们说什么了?”善仁侯淡淡的问。

“能有什么,不过是些面子上的话。”善仁侯夫人抿嘴一笑,眼角一缕鱼尾纹向上飞扬而起,“太后娘娘的宴会,比起先前太皇太后主理后宫时,菜色上可大有不如了。”

善仁侯道,“大家也不是为了去吃那一餐饭,奢侈不过是浪费银子。如今皇上太后厉行节俭,真乃名君之姿。”

“是呢。”善仁侯夫人笑道,“倒不是妾身有意巴结,太后娘娘比起太皇太后,可厉害多了。”其实,善仁侯夫人在帝都的时候并不多,见魏太后的时候也有限。不过,魏太后的出身,在天下都不是秘密,在加上老太太心性简单,出席宴会向来是挂个名儿。你要是指望着老太太在政治上对朝廷有所襄助,那完全是做梦。老太太不是这样的人,她也没有这样的本事。但是同样的,老太太格外的安享富贵,从未有半点染指权势之心。你跟老太太打交道,只有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舒坦。

如今卫太后长袖善舞,有勇有谋,威仪雍容,说起话来,话中带话,你不仔细在肚子里琢磨三回,生怕哪里就答错了。

大家早已适应了魏太皇太后时期的简单家常式的后宫宴会,如今乍遇卫太后的高深莫测,真有几分不适应。善仁侯夫人叹道,“说起来,太后娘娘与当年方皇后真有几分相似。”

善仁侯并不认同老妻的看法儿,闭着眼睛淡淡道,“方皇后如何能与太后娘娘相比,方皇后养出那样的儿子来,就算不得有本事。”

“谁说不是呢。记得当年在仁宗皇帝的后宫里,太后就养在坤宁宫的,当时,我都以为方皇后一定会将太后许配给太子为妃。没想到,太后却嫁了镇南王。”善仁侯夫人感慨道,“太后的命相实在尊贵无比。”没嫁皇帝,硬能做成太后,这种本事和运气,一般人哪个有的。

善仁侯夫人想一想,笑道,“我带了敏儿过去,太后娘娘瞧着敏儿实在喜欢,问了她好几句话呢。”善仁侯夫人说的是自己的嫡出的小重孙女,凤思敏,年方五岁,可爱活泼,又懵懵懂懂的知些礼数,很惹人喜爱。

善仁侯也走了心,再一盘算,唇角绽出一抹老谋深算的笑意来,”那你闲了只管带着敏儿去太后那里请安什么的。她小孩子家家的,正是天真稚嫩的年纪,带着她见些世面,没什么不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皇帝难为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皇帝难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诶。”善仁侯夫人应下。

明湛去给母亲请安。

卫太后那里还有几个小萝卜头儿,一看,凤明澜的两个儿子永恪永端,还有凤明瑞的儿子永谨,不过一岁多,坐在卫太后的怀里,另外还有永宁侯三岁的嫡长子卫檀夙。

“哟,这一堆萝卜。”喝过酒,明湛脸上带了几分粉红,见小家伙们要行礼,摆摆手,“不必行礼了。”摸摸永恪永端的头,捏一把永慎的小脸儿,笑问卫檀夙,“小檀,你怎么进宫了?”

卫檀夙板着小脸儿,认真的想了半天,才奶声奶气的答道,“回皇上,姑姑叫我来的。”

明湛郁闷,逗他,“你说你屁大一点儿,辈份倒是不低。竟与朕是同辈的。”

卫檀夙才三岁,没听懂明湛的话,扭头问卫太后,“姑姑,屁是多大啊?”

把卫太后逗的直乐,永端年纪最长,有五岁了,跳上前笑话卫檀夙,咕咕笑道,“真是笨,屁是放的,哪里有大小来呢。”

永恪与卫檀夙年纪相仿,围着卫檀夙直转圈儿,明湛问他,“永恪,你干什么呢?”

永恪正儿八经道,“我看看卫檀夙的屁股有多大,屁股与屁只差一个字,想来是有些关系的。”

明湛笑着夸赞道,“你才多大,就会说这么长的句子了。真是聪明。”

永恪略带羞涩的笑了笑,把小手儿背到身后,仰起稚气的小脸儿,笑道,“谢皇叔夸奖。”

明湛与这些小家伙们说了会儿话,就让宫侍们带他们下去了。

“母亲。”明湛与母亲卫太后一并坐在宝座上,笑道,“今天怎么把卫小檀叫进宫里了?”明湛觉得这年头儿人们起名实在是拗口,像卫檀夙这名儿吧,据说是他的老狐狸外公翻阅了古今多少名本,头发掉的险些成了秃子,才起出了这么个拗口至极的名子。

明湛见永宁侯夫人带着卫檀夙几次进宫请安,明湛为了爽口,直接叫人家卫小檀。

卫太后摸了摸明湛的脸,笑问,“没喝醒酒汤么?”

“喝了,还是觉着脸上发烫。”

卫太后温声道,“永宁侯夫人又生了一子,这些天也没空带檀夙,皇孙们没有玩伴,我就叫他进宫,一块儿做个伴当。”

“嗯,也好。”明湛微烫的脸贴着母亲微凉的手,觉得异常舒服,叹道,“我有意从宗室中选伴读,只是这会儿对宗室也不大了解。皇孙们年纪尚小,正是娇弱的时候,若是选出淘气的孩子就不好了。”

“再过些日子吧,还没进学呢。”卫太后道,“待进学再选也不迟。”

“现在看来,永恪天资不错。”明湛道。小小年纪就吐字清楚,而且,还懂得思考。虽然小孩子的话有些稚气的可笑,但是永恪这个时候,的确展示出过人的天分。

卫太后笑道,“这孩子的确是聪明些,唐诗念一遍他就能记住。永端格外的活泼爱动,永谨年纪不小,尚看不出什么。”

现在皇孙们还小,说他们的事太早了,明湛就此打住,叹道,“真不知道当年太宗皇帝怎么将淮扬之地封给了仪王,这也太偏心了。”搞得他现在真是举步维艰,对着这一堆的老狐狸,油滑的简直难以下手。

“太宗皇帝有太宗皇帝的考量,仪王的母亲嘉慧皇后原是永康公府出身,而高宗皇帝的母亲嘉仪皇后就出身淮扬钱家。”卫太后道,“你想一想,永康公府在帝都是什么样的声望。太宗皇帝将仪王放到高宗皇帝的母族之地,就是将仪王放在了高宗皇帝的眼皮底下。在那时来说,这不失为一步好棋。”

明湛道,“我还以为太宗皇帝是挺偏心仪王呢。”这就是念书少的坏处了,非但如此,明湛对于这些世族豪门的掌握也远不如自己的母亲,卫太后。

“对于皇帝而言,国家稳定的传承才是第一位的。”卫太后道,“太宗皇帝文采武略,一代明君。再偏心爱子,也不能拿国家的大统开玩笑。太祖时已经出了位镇南睿王殿下,太宗皇帝断不能让自己的儿孙中再出一位睿王。这个时候,也只得委屈仪王了。”

“母亲,我想把他们留在帝都。”

卫太后不反对这个提议,笨法子有笨法子的好处。卫太后道,“明湛,你已经渐渐的建立起自己的威信。只要天下太平,再过两年,无人能撼动你的地位。”

“这个时候,你小心一些,并没有坏处。”

明湛搔搔下巴,低声道,“我总觉得有些不安,母亲,现在我的位子还不是很稳固,淮扬肯定有问题的,现在难就难在,我不知道是哪家在背后使坏。”明湛有一种过人的直觉,虽然现在看上去天下承平,但是他就是有一种如芒在背的紧迫的危机感!

“现在他们刚来帝都,总不能一下子全都宰了。”别看平日里明湛在阮鸿飞面前没脸没皮惯了的,但是在帝位上,明湛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无故而诛,岂不是要落下个暴君的名声。”

卫太后似笑非笑的看一眼自己的儿子,“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

※※※※※※※※※※※※※※※※※※※※

晚上要出去吃饭,下一更会比较晚~

喜欢皇帝难为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皇帝难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