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寻唐 > 第926章 前奏

寻唐 第926章 前奏

作者:枪手1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8:40:17 来源:9书院

崔大郎在坞堡的顶上放了一张躺椅。就放在堡顶的强弩边上,这是军队淘汰下来的一种强弩,一次能发射三枚强弩。这样的强弩,在坞堡顶上有两台,是坞堡之内最具有威胁性的攻击性武器。

边境之上的紧张气氛已经持续有一段时间了,这一片区域内所有的老百姓都已经撤走,剩下的自愿留下来的有过军队经历的人,也都撤到了坞堡之内。

愿意留下来的人很多,但这个坞堡,最多只能容纳一百五十人。剩下的,都必须要离开。崔大郎因为在是一名军人的时候,曾经当过哨官,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这座坞堡的指挥官。

留下来的危险,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很清楚。死亡的概率,远远要超过生存下来的机率,因为他们将真正地成为大海之中的孤岛。没有人知道他们能坚守多长时间。但这些人,仍然选择留了下来。

留在坞堡里的人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是从内地移民而来的人。这些人基本上属于一个大家庭,在内地他们还有其它的兄弟子侄,为了扩充家业,他们从大家族中分出来到边境之上开拓。对于这样的一些人,朝廷承诺,他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将在战后,仍然由他们的家人继承,如果他们战死了的话。当然,如果英勇战死,他们的家人还将得到一份丰厚的补偿。这份补偿,远远地超过了朝廷对战死士兵的抚恤。

第二种人,是刚刚内附朝廷的那些夷人。这些人获得大唐户藉还不久,整个家庭还处于一个赤贫的状态之下,这些人自愿留下来,他们的家人,立即便会获得丰厚的一笔银钱以及战后补偿给他们家庭的一百亩良田。

事实求是的讲,就是用一条人命来换取这些财富。

对于很多富裕的家庭来讲,自然是不愿的,但对于这些人来说,却是一个快速改变家庭命运的途径。

与这里大部分人不一样的是,崔大郎虽然也很喜欢这些补偿,但促使他留下来的,更多的是他觉得自己有一份保卫现在的大唐的责任。

他是易州人,以前,他家处于赤贫的状态之中。他与兄弟二郎,包括他们的父母,都是地主的佃户,一年拼死拼活,活得比牛马还不如,到了年末,却仍然发现自己一无所有,连填饱肚子都是一种奢望。

像他们这样的家庭,是最怕生病的。因为生病,就意味着他们连这样勉强活下去的希望也没有了。

但当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崔大的父亲,因为劳累过度而倒下了,在一家人陷入绝望的时候,天上掉下了救星。一个叫做义兴社的组织找上了崔大郎。那时的崔大郎,以为这是一个什么黑帮组织,但为了救父亲,他仍然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进去。

然后,他的人生,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崔大郎跟随着义兴社开始了在易州的秘密活动,直到彻底推翻了节度使王沣的统治,将易州归入到了武威节度使,现在的大唐宰相李泽的统治之下。

那个时候,三十岁出头的崔大郎又加入到了军队之中。

也就是那一年,他终于找到了老婆。

几年南征北战,许多与崔大郎有过相同经历的人,倒在了战场之上,他却幸运的活了下来,并且做到了哨官。

不过他加入军队的时候,年纪终是大了一些。当新的兵役制度出来之后,崔大郎因为年龄的关系,不得不就此退出军队。

而这几年,他的家庭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父母终于不用再辛苦的劳作了,只需要在家里养养鸡鸭,种种菜园子就好。他们家里有了一百多亩上好的土地。二郎也娶了妻,整个崔家开枝散叶,第三代都有了四个。

也就是这个时候,朝廷又发出了拓边令。

崔大郎将易州的家业,都给了二郎,然后带着自己的老婆孩子,到了平州。在这里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又拥有了比在易州之时更大的家业。

但是,张仲武又要来了。

这让崔大郎很愤怒。

做为一名长期生活在边关的人,而且是一名义兴社员,还是曾经的一名军人,他对于对面的那些人是很关注的。相比起辽王统治下的百姓,崔大郎觉得自己简直太幸福了。

他可不想再回到过去的那种朝不保夕的日子里。

同样的,他也不想自己的同胞活在那种日子里。

作为一名义兴社员,长年在义兴社的教育之下,不知不觉之间,崔大郎已经滋生出了一种匡扶天下的志向,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为生民,开太平的理念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他的心中。

虽然他退役了,成为了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但义兴社社员的身份,却一直伴随着他。即便是在这样的边地,义兴社仍然是朝廷统治边地的一个最有力的武器。每一个月,所有的义兴社员们都会举行一次集会,由上面派来的人组织他们进行学习。

所以这一次的大撤退,崔大郎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

在这间坞堡之中,同样拥有义兴社员身份的人,还有九个。

随着大唐朝廷愈来愈强大,加入义兴社成为其中一员是愈来愈困难了。不经过严厉的考核和长达二年的考察期,根本就不可能加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寻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寻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一次的大撤退,是为了接下来更有效的进行反击,是为了彻底地解决张仲武这个脑后头长有反骨的叛贼。对于上层的说法,崔大郎深信不疑。

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他深信,自己的牺牲将会换来自己的同胞,自己的家人未来更好的生活。

早上的风很凉爽,赤着胳膊的崔大郎很享受清晨的那种带着淡淡甜味的空气。往昔,这个时候,正是他或牵着耕牛,或扛着锄把子,漫步在自家田间地头的时间,而现在,他却不得不站在坞堡顶上,手里不再是锄头这样的工具,而是保卫家园的横刀。

真是可惜啊,那些麦子还差一段时间才能成熟呢,自己却不得不将他们全都提前收割了。想着那些还还是青黄之色的麦穗被自己亲手割倒,他心里就一阵阵的抽搐。

脚边传来了一阵阵的呜咽之声,崔大郎伸手摸着站在自己身侧的大黑狗,这是家里的看门狗,一家人都走了之后,便只剩下了这条大黑狗陪伴在他的身边了。

作为一名有过丰富战斗经验的士兵,崔大郎知道现在自己所处的坞堡是极其坚固的,虽然他只有一百五十人来防守。特殊设计的坞堡,在每一次防守的时候,甚至用不着一百五十人便可以面面俱到。

想拿下这样的坞堡,必须拿人命来换。而这个比例是多少,他自己也没有数,也许是十个,也许是更多。

从边境之上往建昌方向,这样的坞堡大约有百来个,星落棋布于广袤的平原之上,如果每一个这样的坞堡,辽人都愿意拿十倍的人命来换的话,那即便防守这些坞堡所有的人都死了,也是值得的。

因为辽人这样打下去的话,他们抵达建昌的时候,还有多少人能与唐军的主力进行决战呢!

堡内有充足的粮食伫备,连肉食都备得极多,这一次大撤退,大量的它畜被宰杀,腌制之后存放在地窖之中,坞堡之内有水井,现在唯一进出的大门已经被崔大郎下令封死了,一百五十人,将与这座坞堡共存亡。

大黑突然低低的咆哮起来,跳了起来,两条前腿达在垛碟之上,向着锦州方向,眦牙露齿地吼叫着。

崔大郎一怔之下,却是陡然反应了过来。立即从腰里摸出了一个哨子,放在嘴边,用力地吹了起来。

伴随着尖厉的哨音,坞堡内涌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人,有的一边冲出来,一边还在往身上披挂着铁甲。

这些坞堡之中的人,这一次都得到了有力的补充,每一个人,都被配发了一个头盔,一件半身板甲。而这些盔甲之类的装备,原本只有正规的军队才会装备的。

片刻功夫,所有人都在坞堡之上各就各位了。没过多大会儿,所有人都感觉到了地面在震颤,坞堡似乎都在微微颤抖。

骑兵,大量的骑兵。

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崔大郎立即明白了过来,不过心里反而停当了下来,敌人的骑兵,是不可能拿来进攻自己这样的坞堡的。

当第一缕太阳从地平线上跃出照亮坞堡的时候,地平线上,终于出现了黑压压的骑兵以及飘扬的辽军旗帜。

只怕有数千骑。

即便心里早就预料,崔大郎仍然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身边的大黑狗狂吠起来。

无边无际的骑兵奔涌而来。

对于矗立在大地之上的坞堡,他们根本就没有理会,只是分出了数十骑奔驰到了离坞堡不远的地方警戒着,主力部队便像潮水一般,从坞堡的前方涌过。

当最后一名骑兵也离去的时候,坞堡又恢复到了平静当中。

此时,太阳已经高高升起,将坞堡完全沐浴在了阳光之下。

“兄弟们,拼命的时候,快要到了!”崔大郎尽量地将自己的语气放得更轻松一些。

喜欢寻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寻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