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三国小兵之霸途 > 第五百六十四章 西园八校尉

三国小兵之霸途 第五百六十四章 西园八校尉

作者:一级烟枪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18:50:56 来源:9书院

洞房花烛夜,**一刻值千金。

尽管刘易已经和万年公主有过许多晚的**,但是这一夜,犹显得特别的激情。因为这一晚,属于他和万年公主两人的世界。

三天之后,洛阳城内的喜庆气氛终于有所消减,城内的百姓也渐渐的冷却下来,开始为他们自己的生计忙忙碌碌。唯有在闲暇之时,才津津乐道比武之事以及刘易和万年公主成婚之事,洛阳城,也的确许久都没有真正的全城欢庆了,大家才会那么的兴奋。

从比武结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六天的时间,新羽林军的招募几乎每一天都人满为患,但这些事,不用刘易亲自去把关,太史慈也已经进入了角色,由他主持招募兵员的事。另外,荀文若偶尔会帮忙,而卢植,在刘易成亲那天,听了刘易的和手下众将所说的话后,似乎也有所感悟,对刘易统领的新羽林军也上了心,不时到振灾粮官来察看情况。

这天一早,是戏志才、贾诩、等人离开洛阳,各自到南北两个基地的时间。

这两三天之中,刘易也几乎一有时间便和戏志才、贾诩、荀文若等人商仪讨论开设学院的事宜,也基本商议定论,唯一不太好办的,便是缺少大量学士做先生。不过,对于这点,刘易觉得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让他们先去把学院建起来再说。最多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刘易便会离开洛阳,可以分别到两个基地之间视看主事,而这一两年的时候,刘易也不会认为有了好先生,被招入学院的人便能一日千里,学到很多东西。成立学院的初期,刘易也不希望能够一下子培养出什么的人才来,能够让其中的一部份人懂得识字便相当不错了,当然,主要是把一些小孩子集中起来培养。现下,随着发展,随着基地的人手增加,那些小孩子基本上不用干什么活了,与其让那么多的小孩子闲着,还不如让他们学字读书。

刘易也不希望能够培养出什么的大才来,只要他们今后能够胜任一些文书的工作便可以了。如果按刘易的设想,以后自己真的有机会争霸统一三国,那么,便须要大批的文官治理一县一城,这些人,是为了今后而准备的。

戏志才、赵云领着他们从大泽坡基地来的人一起走了。由于大泽坡基地目前已经能够做得到自给自足的地步,所以,刘易便没有给付他们钱财带走,但是粮食肯定要运走一批的。另外,贾诩、黄忠、甘宁,他们不但要运走从洛阳粮商所购买到的大批粮食,还要运走大量的钱财。也正因为贾诩、黄忠、甘宁三人要运走大批的钱粮,所以,刘易把颜良、文丑也派去一起护送,几百护粮官兵也派了去。

呵呵,现在的情况,还真的有点像“挖深洞、广积粮”的情况。

而就在刘易分别送走戏志才、贾诩等人时,皇宫朝堂之上,一众朝官正向董太后奏请实行组建一个新的军事组织,几个朝堂党派势力,正在为瓜分这个买糕而争执着。

这件事,便是为万年公主比武招亲之后,十常侍张让等人,袁隗、何进、曹操等人所商议出来的一个对付压制刘易的一个计划。

他们竟然向董太后提出了组建成立西园八校尉!

西园八校尉,历史上,应该是皇帝刘宏为了分薄外戚一党大将军何进的兵权,于188年也就是中平五年设立的一个军事组织。可是,现在历史有所改变,竟然不再是由皇帝刘宏提出来,而是由这几个党派的人同时提出来。

不过,有此变化,似乎也在所难免,这一世,因为刘易的到来,使得历史发生了不少改变。皇上身怀重症,不能上朝处理政事,而且,因为他也自知大限不久,所以,对于权欲已经没有那么的热心,一个将死的人,又岂会再在乎这些权势的事?如果按历史上的情况来说,怕皇上刘宏都等不到188年便驾崩西去。

但是,该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

首先提出来的是朝廷议郎曹操。当然,这也是他们商议好的计划步骤。

朝堂龙座上,坐着的是有几分怯怯的太子刘辩,而陪着太子刘辩坐在一起的,则是董太后。现在的董太后,已经不是垂帘听政了,在张让等十常侍的怂恿之下,董太后也终于走到了前台。

上朝不久,曹操便大步走出列班,一直走到了龙座阶梯之下才跪下。

曹操跪下道:“太子殿下,太后!臣有一事请奏!”

曹操也大胆,他虽然跪下请奏,但是他的背脊却挺得笔直,眼中更是闪出一股严厉目光,扫视一下龙座上的太子刘辩及董太后。

太子刘辩被曹操看得身子缩了一缩,不知道为何,心底里竟然对下面跪着的曹操心生怯意。哪怕是董太后,都被曹操的目光看得呆了一下,只不过,她在之前便对曹操有了印象,而且还是比较好的印象,所以,曹操这看似是严厉的目光,落在董太后的目中,反而是觉得这是一种认真慎重,让她觉得曹操这个人稳重踏实。

她不待太子刘辩说话,便含笑的点头道:“原来是议郎孟德,准奏,先平身,起来说话吧。”

“谢太后!”曹操应声而站了起来。

“各位卿家,你们大家都知道,现在皇上暂不能上朝,而太子年幼,本后也只是一个妇道人家,所以,还请各位卿家多多操心,每个人都要像孟德这样,有事敢于表奏,各尽其职、尽其责,把大汉治理好。”董太后先称赞一下曹操,才再问道:“好了,孟德,你想奏何事?说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小兵之霸途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三国小兵之霸途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太子、太后,前年黄巾暴乱,本来只是一小股暴民作乱而已。可是,在短短的三两个月的时间里,竟然有一种席卷天下之势,虽然最后被朝廷大军所镇压,可是,乱民对我们大汉所造成的祸害却过于巨大,大量地方官府,也曾一度完全被摧毁,百姓民不聊生。还有,去年冬,塞外匈奴人突然入侵,也对我们大汉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并州百姓,若不堪言。”曹操一字一句的说道。

“嗯,幸好,这些事都已经过去了,黄巾贼对我们大汉所造成的伤害,现在不也已经恢复了地方官府么?这个,本后还记得,还是张常侍他们提议的,把那些有军功的义军首领,以及我们大汉官兵中有功之将,分配到各地,让他们重组官府。听说,不少人都干得很不错的,嗯,本后想起来了,前几天请辞离京的仪郎孙坚,他就是被分配到除州下坯,管治那里的百姓,他做得就不错啊,对了,还有孟德你,不也是济南相么?听人说,你也把那济南管治得整整有条的。还有,并州之地的百姓,虽然受到匈奴人的祸害,但是最近时间不是有并州刺史丁原将军的奏表么?据说,并州之地已经完全收复了,现在也开春了,只要百姓勤劳耕作,不久便可以恢复元气。”董太后不太明白曹操为何突然要说起这些事儿,不过,她近段时间临朝听政,倒也听说过不少事,也记得了不少真正有才干的人。

“没错,战后的确得到了一定的恢复,百姓也在皇上及太后的英明决策之下,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可是,微臣觉得,有些事,我们本来是可以避免遭受到这么大的损失的。”曹操慢慢的打话题引向他想要的方面。

董太后果然问:“哦?孟德何有如此之说?”

曹操的神情突然变得有点悲愤的道:“太后明鉴!微臣觉得,近些年来,大汉发生这么多祸乱之事,主要的原因便是朝廷遇事反应太慢的原因。不管是西凉异族背叛造反的事也好,还是黄巾贼作乱,或者匈奴人入侵也好,都因为是朝廷遇事的时候,没能及时的作出反应,及时的把祸乱的源头掐灭,所以,才会让祸乱越演越烈。”

曹操说到这里,突然转身对着朝中的百官愤愤的道:“别的我曹某便不多说了,就拿匈奴人入侵并州的时候,太后及太子太傅一起马上议定了应对这策,命孟德马上组建一支大军渡过黄河去和匈奴人决战。可是,曹某领命之后,设立了军营,等待城军、禁军等等调拨来的士兵点卯,可是,整整一两天,迟迟都没有见到有兵马调拨前来!呵呵,最后还是曹操求爷爷告奶奶才请得他们调拨来了一部份兵马,先不管其中有多少老弱病残了,好不容易来了人,却和原来预订的十万大军相差甚远。要知道,战机稍纵即逝,如果每一次都像那次的样子,一旦再发生叛乱之事,那又要如何平息祸乱?如果朝廷还如此下去,曹操敢保证,只要再来一次像匈奴人这样的二十万大军的入侵,我们大汉,怕也离灭亡不远了。”

“大胆!居然敢在朝堂上危言耸听?”

“这曹议郎还的真的敢说,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他都敢说出口?”

“放肆!胆大包天!”

……

曹操说完这些话之后,顿时引起了朝中百官的非议,特别是对于曹操敢直言说大汉灭亡的话,惹得不少当初故意延缓调兵给曹操的人都跳出来对曹操破口大骂。

“安静!这里是朝廷,不是街市!”董太后也颇有威严的凤目一扫,让群臣安静了下来。

“果真有其事?”董太后对着曹操挺拨的背影道。

“确有其事!”曹操转身,盯着董太后道:“微臣逼不得已,从原本打算集结的十万大军之中,先行组起了二千骑兵,率先渡过黄河北上和匈奴大军作战,随后,一共集结起来的后续军队,也不过是区区三、四万的人马。呵呵,幸好,曹某战败了匈奴人,要不然,后果还真的不堪设想啊!”

“可恶!这事关大汉兴败的大事,尔等竟然敢耽误了军机?到底是谁不听从圣旨调令,没有按圣旨命令调军的?”董太后勃然大怒,气呼呼的站了起来责问。

就在此时,张让等宦官、袁隗、何进等人,他们分别对望了一眼,然后一起出列,跪下道:“太后请息怒,关于调拨官兵给议郎曹大人,差点延误军机的事,我等也有不可推御的责任,但是,我等也有苦衷的啊!”

董太后见到朝中的这些实权人物居然一齐出来,让她不禁呆了一下,心头的一把火,也顿时被压了下去,她慢慢的坐下,好半晌才说道:“那你们就说说苦衷吧。”

“太后。”袁隗先说道:“臣虽然是太尉,有调动节制大汉各地兵马的权力,可是,这调动兵马,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得到的。我们制定了计划,然后臣发出调动的命令到各地去抽调兵马,可是,这一来一回的传旨时间,便要一两天的功夫,集结官兵,也不是说圣旨一到,他们便能马上出发,调动兵马,牵涉到方方面面的事,各地官府,他们也要时间集结官兵,商议好抽调哪些官兵,由谁来作为将领带兵,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兵器的调用分配,军粮的配给等等,然后,还有官兵赶路的时间呢?反正,这一来二去,没有大大好几天,是不可能把官兵马上调拨给曹大人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小兵之霸途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三国小兵之霸途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嗯,袁太尉说的也有一点道理,这调兵的事,也不是一时半刻便可以做得到的。”董太后一听,觉得此也是一个道理,毕竟,调动军队,不是说一下子便可以做得到的。

“袁太尉说的对,除了这些以外,禁军的,虽然就在京中,省去了赶路的时间,可是,一切兵器军粮的装备配给的工作,也要做好啊。还有,禁军,本来便是负责皇官,保护皇上太后,一时间要抽调那么多的兵马去外面作战,有很多方面都要考虑好,才能把禁军调刻给曹大人的。”张让接着道。

“我们常备军的,也存在着同样的情况,主要便是兵员不整,其中大多是老弱病残的士兵,调拨给曹大人的官兵,其中大部份便是我调拨的。”何进也说道。

“额,你们这样一说,本后才知道原来我们大汉官兵要调动起来会那么麻烦。”董太后听着,不禁便有点头大,现在,她自然也不太可能要责怪这些堂中真正掌握着兵权的人。

她转头对曹操道:“孟德,你看,我们大汉的军兵,的确是存在着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

曹操似乎非常善解人意的道:“太后,曹操请奏,并不是弹劾朝廷大臣,只是想提醒太后,我们大汉军兵存在着的一种缺憾,然后想办法解决,万一再碰到这样的事,我们又要作出如何的反应。”

“呵呵,孟德为了我们大汉,还真的劳心劳力了,不知道,孟德你又有什么的办法改变我们大汉军兵反应太慢的这个缺点?”董太后听后心里一轻,面露笑意的垂首问。

“是啊,既然曹议郎看到了这个问题,那么就肯定想到有办法的。身为朝廷议郎,只要是有利于我们大汉发展的事,都可以说出来嘛,让我们大家一起参详参详。”张让低着头,向曹操打着眼色道。

呵呵,这次的廷议,全是他们商议来的计划,为成立这个新的军事组织而演的一场戏而已。

只不过,曹操有点厌恶的看了一眼张让,有点无奈的道:“禀太后,如果想迅速应变我们大汉朝廷对于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臣觉得,我们有必要要重整一个大汉军队的机构,或者说,还要另外组建一支新军。”

曹操和他们密议的事候,听张让提出这个请奏朝廷再组建一支新军的时候,他的心里打算,是保留他原来到并州和匈奴大军作战的军队,如此,他更可以成为一股不弱于任何一个势力的势力。可是,不管是太尉袁隗也好,或是张让、何进等人,都不可能让曹操拥有这样的一支大军的,所以,他们商议之后,各自瓜分了蛋糕。当然,他自己也争取到了其中的一个职位。

“再组建一支新军?”董太后有点愕然的道:“这个……不是有了一支新羽林军么?怎么还要组建新军?”

“是这样子的,新羽林军,只是皇上的亲军,其主要的职责,便是保护皇军护卫皇上,而且,虽然说可以外出作战,但新羽林军最多也便只能有二千人马,如果再碰到像匈奴入侵这样的情况,那岂不是又要面临着调拨军马的事情?如果那样的话,岂不是又会延误了出兵的时间?一样做不到迅速应对啊。”曹操说道:“所以,臣有一个建议,朝廷大可以组建一支一两万人的新军作为应变的机动官兵,一旦有事发生的时候,这两万官兵便可以迅速的开付战场应变。最少,如果敌兵势大的话,两万人马,也可以作为先锋来使用。”

“嗯……”董太后闭目想了一下,觉得有点道理,虽然她也不太懂其中军队的事,但却得曹操所说的,似乎有点可行。

“臣已经想好了,这支新军,便叫做西园八校尉吧,共设八个校尉,各领两千到三千人马,分驻在洛阳京城四周的八个大镇及关隘里,镇守护卫京师,同时,可以威摄天下,让大汉各地的乱民不敢有丝毫的异动。如此一来,内可以保洛阳京师稳如泰山,外可以迅速开拨迎敌,太后以为这个建议如何?”曹操不待董太后有过多的时间来考虑,把和张让、何进、袁隗等人商议好如何组建新军,如何统划的事说出来。

“妙啊!太后,曹议郎的建议很不错,现在我们洛阳京城四周,虽然有何大将军统领的常驻军镇守,但是,兵力略显薄弱,如果每关再增加两三千的兵马,那我们洛阳京城便真的可以称得上是稳如金汤了。何大将军,你说是不?”张让拍手称妙,特别的对何进道。

何进这个大将军,他主要的职责,其实便是统领常驻军,镇守洛阳京师四周的八个关寨。分别是函谷关,伊阙、广成、大谷、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关,这八关,扼守着洛阳通向四周的主要通道。

本来,何进听他们商议,要利用他所镇守的八关名义来成立西园八校尉,他本是不愿意的,因为,他怕自己的兵权兵力会被别人分薄。不过,听了张让他们的商议之后,只是挂着镇守八关的名义成军,并不是真正的要和他争夺兵权,他才勉强同意。而且,成立新军,他也能够得到不少好处,因为他也可以任用两个自己人为西园八校尉之一,无形中,等于他又可以多出几千兵马。所以,他才会再一次和张让、袁隗等人合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小兵之霸途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三国小兵之霸途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哼!”何进扭头不理张让,转而对董太后道:“太后,曹议郎所言极是,而且,如果真要成立新军的话,那么此事宜早不宜迟。”

“太后,臣觉得,设置西园八校尉,就和太子太傅的新羽林军一起成立好了。如此一来,内有太子太傅的新羽林军,外有西园八校尉。我们大汉从此安矣。”袁隗像是下定论似的道。

“这事……不否要和皇上商议后再下决定呢?”董太后虽然不懂军事,但是,她也知道组建新军非同小可,不能随便应下,一旦应下,那么也是牵涉到许多方面的事,也等于要从国库多拿出一大笔军粮出来。

“太后,廷议廷议,如果文武百官都觉得有利于大汉朝廷的事,我想,皇上也会同意这一件事的。成立新军势在必行,要不然,我们这么大的汉廷,却不能及时的作成迅速的军事反应,于大汉的声威不利,也唯有成立这么一支新军,我们才可以迅速的把一些不利于大汉朝廷的乱祸之事及时的镇压。”曹操的语气,有点不容置疑的道。

董太后听曹操说也有马上成立西园八校尉的必要,心里也有点动摇,不由转头对别的朝官道:“各位卿家,你们认为曹议郎所言之事,如何?”

今天朝堂的气氛有点怪异,群臣也都看出了,平时不怎么对付的几个最大势力的党派,居然同声同气起来,他们怎么敢再有异议。

一个个出列跪下附议,同意组建西园八校尉之事。

“好吧,既然众卿都说此事可行,而且非常有必要,那么便准许成立西园八校尉。”董太后知道不答应是不行的,如果宫内的常待及外戚、或是袁太尉等人有人同意有人反对,她倒可以装作不知道,任由他们互相去争执,把事情拖着,可是,现在众口一词,都认为有再组建新军的必要,那么在这个大势所直趋的情况之下,她也没有办法否定了。再说,听曹操所说的,成立西园八校尉,似乎还真的好处多多,百利而无一害。

董太后一发话,成立西园八校尉的大局便定下来。

此时,作为皇室宗亲的代表,城守刘杨站出来道:“太后,既然成立新军,那么将要如何?其编制又如何?”

曹操代答道:“既然称为西园八校尉,自然要设立八个校尉,每一个校尉统领一军,先在城西外选址建成立军营,统一成军,整训,待有一定战力的时候,才各自领军驻守在洛阳京城之外,或者,也可以调动到洛阳四周的八关去协同镇守。正因为是在城西成军,所以便是西园八校尉的由来。”

“那么这校尉的人选如何?如果还没有定下校尉人选,臣倒想推荐一个人。”刘杨道。

西园八校尉,每一个校尉可统领一军,刘杨也算是一个京城里的势力,又怎能不想伸手?

“这个……”曹操不禁分别看了看袁隗、张让等人,因为校尉人选的事,他们早已经内定了。

八个校尉,张让有两个名额,何进也有两个名额,曹操自己占一个,袁家占了三个。这事是张让首先提出来的,所以,张让等十常侍要了可以节制全军的八校尉之道上军校尉的名额,但要但他只能占两个校尉。何进和袁隗各占三个校尉名额,曹操,被他们划归为何进的阵营。如此,也是他们的一个平衡交易。

城守刘杨,虽然总的势力不及宦官、外戚、权官,平时也颇为低调,但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如果这次成立新军,没有让他们也分一杯羹的话,怕便会引起他们的不满。要知道,这城守刘杨也是一个宗王,是皇亲宗族的代表人物,在暗里,也是一股不容人忽视的势力。

张让、何进、袁隗三人,小声的交流了一下,便由袁隗让出一个名额,让刘杨所推荐的人成为其中的一个校尉。

于是乎,西园八校尉也正式确定了下来。曹操也当廷把西园八校尉的正式职能职称,向董太后及群臣解说了一遍。

只是,个别的朝官隐隐的感到其中的不太对劲,因为,消息灵通的人,也知道了刘易所组建的新羽林军,也正是在城西外的地方选择军营。额,西园八校尉和刘易的新羽林军驻扎在一起,不知道又会不会闹出什么的事干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喜欢三国小兵之霸途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三国小兵之霸途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