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北宋末年当神棍 > 第332章 解池生变

北宋末年当神棍 第332章 解池生变

作者:雪满林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19:24:41 来源:9书院

那以后,外人往往都是称字,而不称名了。只是到了现代,这般风气,早已经荡然无存了。现代人只有姓名,没有名字了。

文飞有些脸红,心道道爷我早想取一个字了。是叫翼德好呢,还是叫鹏举好?这两个一个是张飞的字,一个是岳飞的字,想想现在这时候,搞不好岳飞还是小屁孩一个,应该还没有字,不如自己就叫做文鹏举好了。

刚想开口,却听王文卿含笑道:“原来是文道兄,若是无字的话,不如叫做冲霄可好?”

几个人一起喝彩,不论是翼德,还是鹏举都是飞的意思。这冲霄么?自然是一飞冲天了。不过最为关键的却是,林灵素几个要立神霄一教,这冲霄么就是一个好彩头了。

文飞想想冲霄当真不错,也就打消了盗用岳飞姓字的注意,笑道:“多谢予道兄了,小弟以后便叫冲霄了。”

林灵素笑道:“这次请王兄来,却正是为了我神霄立教之事。”一边走,一边将文飞所“设计”的教义说给王文卿。

王文卿听了,叹息道:“我原本还在汴河之上,便听人说了。如今有位文仙师横空出世,法力无边。便连天子都亲自出城迎接,实为我道家荣耀,如今亲眼看见,想不到冲霄兄还有这般才能,可谓是一举统合我道门了!”

文飞虽然脸皮够厚,可是被这样夸赞,也还是觉着有些脸红。

林灵素顿时大喜:“这么说予道兄是答应和我等共同立教了!”

王文卿微笑点头,嘴里却道:“那是自然,此地不是说话之所!我等在这里,却是耽误了整个码头的人……”

林灵素大喜:“如此,请!”

大队人马由开封府的衙役开道,一路净街,那情形就和后世警车开道,禁止行人通过一般无二。这般情形让王文卿稍稍皱皱眉头,低声对陈泥丸道:“道兄,我辈修行之人,由不是官府,如此高调怕是不怎么妥当吧?”

陈泥丸苦笑了一声:“通叟和冲霄二人,行事一向高调张扬,我劝不动他们。”

王文卿皱皱眉头道:“自古以来,我辈佛道中人,太过高调者都没有什么好下场……道兄还是要多多劝劝才是。”

刚刚说到此处,就见着有宦官打马奔来,叫道:“官家请尚父入宫,有要事相商!”

文飞只得和王文卿歉意道:“师兄来的不巧,我要去宫中。待回来再给师兄接风洗尘!”

王文卿笑道:“冲霄有要事,就只管去吧。”

文飞拱拱手,和那传旨太监一路来到宫中,扬长而入。一路来到延福宫从晨晖门而入,见到宫禁森严,到处都是禁军班直护卫,一付杀气腾腾的模样。文飞吓了一跳,问道:“出什么事了?”

只见赵佶笑吟吟的迎了出来,却和常日打扮不同,居然穿着一身铠甲,笑道:“尚父,我这身打扮如何?”

文飞哭笑不得,难道赵佶把自己叫过来,就是为了看他的这盔甲么?

赵佶往前走动两步,铁甲铿锵作响。北宋时候,流行札甲,所谓的札甲便是和鱼鳞甲类似,一片片的甲片给编制出来的。多者有两三千枚甲叶组成,步人甲就有二十九公斤重。这种铠甲真的要给赵佶穿上了,估计他还没有走上两步路,就会累趴下。

赵佶这身甲胄,却是金甲,上面镀了一层金,花纹相当漂亮。甚至有些地方镶嵌了珍珠宝石,看起来华丽异常。也就是一个艺术品罢了。

“天气日渐转暖,到时候就让童贯王厚他们出兵,先踏平吐蕃,再灭西夏。上次那些西夏番僧,着实可恶,居然敢行刺尚父,朕这次一定要把他们给铲平了!”赵佶神采飞扬。他还记得文飞所说的人皇的传说。

只有人皇才能退居火云洞之中,享受无量无际的清福。在不受轮回转世的辛苦,甚至诸天神仙见了,都要执礼甚恭。而且还可以庇护自己手下的臣子,爱妃,一起享受如此福德。甚至静极思动了,还能再次转世帝王,如此之事,听的赵佶心花怒放。觉得就好像天造地设,为他自己打造的一般。

文飞点点头,道:“不错,正是此理!”心中想道,说不得打仗的时候,本仙师也要去凑凑热闹。免得童贯那个死太监打了败仗……

赵佶兴奋的来回踱着步子,直到一直侍立在一边的梁师成咳嗽了一声,赵佶才回过神来,一拍脑门,道:“差点忘记了正经事。尚父,有事情要麻烦你了!”

“什么事情值得官家如此劳心?”文飞奇怪啊。说好听点,这位赵佶就是个风流天子。说难听的,这货完全就是没心没肺。基本上很少打理政事,都是那位死太监梁师成在处理。他自己倒好,整天都在风花雪月,要这各种玩乐。

如今看这架势,赵佶居然是为了政事把他叫过来的,这就相当少见了。让文飞几乎都以为太阳打西边出来。

说到这事情,赵佶的脸色有些沉重,再不复那般神采飞扬。他干笑道:“河东解池出了问题!”

河东解池?文飞知道,我国最著名的池盐产地。处在河东,也就是今日之山西运城,出产的就是解盐。

当时在天都堡的时候,那时候文飞还和张叔夜那厮两个人一本正经的讨论过如何灭了西夏,想着靠禁盐来打垮西夏的财政。当时就提到过解盐,西北各地,自古以来所吃的食盐,几乎都出自解池。

只是那解池出产的食盐,要经过晾晒等工艺从那天然盐湖之中给分离出来,再加上古代的工艺和条件有限。在这过程之中,往往会掺杂太多的杂质,所以味道发苦,远远比不过西夏的青白盐。

不过再怎么说,那也是北方最重要的食盐产地了。在古代,最大宗的商品贸易,就是食盐了。朝廷最大宗的收入,也来自食盐专卖。“惟淮海解池,最资国用”,淮海和解池,算是北宋最大宗的食盐产地。

喜欢北宋末年当神棍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北宋末年当神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