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北宋末年当神棍 > 第837章 天赐的沃土

北宋末年当神棍 第837章 天赐的沃土

作者:雪满林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19:24:41 来源:9书院

新书《无限世界修仙传》上传,求点击,收藏推荐……

文大天师伸出了一只手,手心之中稳稳当当的有着一个乒乓球大小的蜘蛛影子。那影子渐渐的充气球一样的膨胀放大,变得有如牛犊一般的大小。

红斑族的人们都兴奋起来,欢呼雀跃着,甚至跪倒了下来。这是他们族中守护的祖神,每一个人都认识。

但是接着发生的一切,却让他们没有个人都瞪大了眼睛,差点把眼珠子都瞪了出来,怀疑自己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不是烟花。

这个化为庞然大物的蜘蛛影子,不断的瑟瑟发抖,似乎十分畏惧文大天师一样。甚至文大天师把手按在了它的头顶,这个影子甚至乖巧的像是宠物一样的趴了下去。

这下子那些红斑族人再淡定不了,充满畏惧的望着文飞……

飞熊七年春,二月尚父率十万大军收复幽云。单人入城,降郭药师,萧干等,擒耶律大石。

宋江等率军浮海上,袭女真人后路,破女真上京,杀获无数。

偏师苗雷将骑兵一万,赴夹山迎辽主延喜。遇女真铁骑五万,双方站于大黑水。完颜兀室临阵巫舞,诅于大军。雷虔诚请于尚父,乃发天雷,诛兀室与娄室等。

贼乃大溃,雷发骑兵追之,五天五夜,凡大小数十战。沿路大小城池系降,西京道平。

尚父临古北口,祭秦皇长城,平洲守将张觉带兵来投。

辽主延喜来汴梁,献传国玺。上大悦,封为契丹国主。归其两京,世代为宋藩塞边疆。

三月,尚父率胡汉大军二十万出塞外。自晚唐沦替以来,汉家故土系数收服。天宝以来,汉家兵锋再无此之盛者。

相比起宋军的意气风发来说,女真人这下子可谓是凄风苦雨。谁也没有料到原本那势如破竹的大好形势,忽然就一下子变得急转直下起来。

谁也没有想到局势很恶化的这么快,原本就算是五万大军全军覆没,完颜兀室和完颜娄室两个战死。对于他们大金国来说,也只能算得上伤筋动骨,但并不是致命性打击。

但是偏偏这一仗之后,他们女真人忽然一下子就好像大势已去似了的,到处都是一片凄风苦雨的味道。连打下来的辽国的土地,都变得蠢蠢欲动起来。

辽国五京,原本女真人差不多都打下了四京。兀室等一败,不仅西京道被大宋占据。

那中京道原本就兵力空虚,鞭长莫及,现在更是守护不住。燕京又被大宋占据。现在女真人手中的,也只有辽国的上京道和东京道了。

上京道是契丹人的发源地,虽然是女真人最先攻破,但是残存下来的契丹人势力依旧强大。毕竟那辽阔的大草原上,女真人再有本事,也是防不胜防的。

那一路的土地,文大天师却放手交给了苗雷去攻打。他现在出塞的目标却是辽国人的东京道。

这不单单是完颜吴乞买在此,更大的原因还在于文大天师原本就对于辽国的地处蒙古高原上的上京道和中京道没有什么兴趣,那种地方,不是耕种的民族所能长期控制的。除非到了热武器的时代。

所以那边之是放了苗雷那一路偏师,让他配合契丹人和女真人慢慢打去。他现在所要的是占领辽阳,甚至是整个后世的东北。

在文大天师看来,为什么历史上只有后世的满清能够彻底的占领中国,并且能统治两百多年的时间,就是因为这个地方诞生的民族,更能适应中原文明。

事实上,从历史上来看,兴起于东北的蛮族,要比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带给中原的伤害要大的多。

北魏,辽,金,清。甚至还有那个拖垮了隋朝,也让太宗李世民铩羽而归的高句丽。

北魏莫看似乎不起眼,在魏晋南北朝那个乱世之中存在了一百五六十年,占据整个北方中国。辽金更都不用多说了。

之所以如此,除了气运这种太过虚无缥缈的东西之外。有着太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东北,和那北方不一样,他似乎农耕。

这些个政权都带有农耕文明的性质,而且这些塞外的民族还保留着游牧民族的骁勇善战。兼具了两种文明的长处,这才有了这么大的破坏力。

任何一个现代人都会知道东北的土地有着多么的肥沃,甚至大米买到了全国各地的每一个超市之中。

但是在历史上,从汉代设立在东北设立四郡划入直接统治之后。后来的朝代,却就再也没有能够把这块土地有效的统治起来。

原因无他,不过天气而已。也只有明清时候棉布的大规模普及,才让东北大开发从技术上变得可能。

只是棉布在明中期以后大规模普及,却偏偏遇上了满清的崛起。而满清建立之后,更是设立柳条边墙,不允许汉人出关谋生。却是想给他们自己留条后路,万一在关内呆不下去了,也好撤出关外去。

而对于文大天师来说,这么一块风水宝地,绝对不能留给后来可能从东北兴起的民族,让他们坐大,来威胁关内。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占据。

只要解决这个御寒的技术问题!

原本这个问题对于文大天师来说,根本不是问题。有着玉佩在手,什么不能解决?但是现在却要自己来想办法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北宋末年当神棍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北宋末年当神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大规模的棉布普及,用棉衣来御寒,才是东北开发的前提。在棉衣未能大规模普及之前,历代一直用着麻来作为主要布料的。

当然麻有粗细,人身上所穿的麻布自然不可能是麻袋那么粗糙,但是相比起棉花来,不论是保暖还是舒服,都是远远不及的。

虽然非洲棉大概不晚于西汉中期就经过中亚传入西域,但是始终却没有传入中原。

一直要到大概南北朝时候,原产于印度比非洲棉更好的印度棉传入了中原。

但是即使到到唐、宋时期中,尽管有关棉花和棉布的记载很多,甚至当成了观赏花卉,但是却始终没有大规模种植,甚至是纺织了。

种植棉花的地区也仅仅局限于新疆、云南、广东、广西、福建那些流放贬官的蛮荒之地。

在原本的时空之中,一直要到南宋末年和元朝初年,棉花的种植才开始迅速向长江中下游和陕西地区传播。鼎鼎大名的黄道婆的故事,似乎还是元代偷跑到海南岛上向当地黎族人偷学纺织棉花的技术。

这个,有了东西。推广起来就快的多了,尤其是文大天师一声令下,比官府的命令有用的多,这两年之中,棉花种植已经普及大江南北。

说起来棉花的种植并不是太过麻烦,但是真正要命的是,棉花的脱籽。

在黄道婆将海南岛上黎族人的“捍(搅车,即扎棉机)、弹(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之具”这些工具带回来之前,只是脱棉籽就是一道天大的难关,阻挡了棉花的种植的普及。

因为棉籽粘生于棉桃内部,为数又多,缠在棉絮之中,凭着手工去剥,简直好像是做梦一样。

此前发明的工具,效率都相当的低下。而黄道婆推广了扎棉的搅车之后,功效大为提高。

虽然这种原产自印度的粗绒棉,在后世也被美洲所产的长绒棉和细绒棉所取代,被淘汰掉了。

只是可惜文大天师的本尊虽然流落在美洲,却也没有见到棉花的存在。就算是他找到了棉花的种子,也同样没有办法带回来。

但是就算这种粗绒棉不还是照样在中国流行了几百年?一直种植到清末?

有了棉花这个大杀器,进军开发东北就不再是梦想。所以文大天师宁可把辽国的上京道和中京道丢给契丹人,但是东京道,甚至一部分的上京道也要控制在手中。

整个东北富饶的黑土地,都是日后大宋兴旺发达的生命线!

文大天师从地上抓起了一把泥土,一把黑色的肥沃的流油的富饶土地,数千年来,都从来没有耕种过的黑色腐殖土。

在不远处,又有了一条小河从眼前蜿蜒流过。这种小河,到处都是茂密的植物。各种的野生动物极多,连那后世只能在动物园之中看到的鹿群,也都能看到。

这是一片肥沃的不可思议的土地,整个偌大的地球上只有三块这样的土地,最大的一块早中欧的在乌克兰大平原,第二块却就是分布在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

而最后一块,却就是在文大天师的脚下,松辽流域的东北黑土区,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富饶土地。

这是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死亡后经过长时间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以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宜耕作而闻名于世,素有“谷物仓库”之称。

因为形成一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四百年时间的积累,所以土层中腐殖质和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

“随意插柳树成荫,手抓一把攥出‘油’”的说法丝毫不夸张。是上天赐给华夏民族的天赐之地。

喜欢北宋末年当神棍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北宋末年当神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