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史上最强崇祯 > 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录

史上最强崇祯 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录

作者:崛起的石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3 00:08:28 来源:23小说

至于文举探花瞿昌文,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记载很少,不过所幸,崇祯皇帝从厂卫手中了解到了一些有关的信息。

此人在童试和乡试中成绩并不算很突出,最多只能算是名列前茅,若是拿这一点去和夏完淳、黄渊耀甚至其他考生来比,瞿昌文并没有任何优势。

但瞿昌文能被钦点为丙戍科文举探花,自然有其过人之处。

首先,瞿昌文是历史上著名南明重臣瞿式耜的孙子,严格来说,他爷爷是著名的东林党,但同时也是铁杆实干派,南明的民族英雄。

在崇祯皇帝夷平钱谦益十族以后,南北东林几乎都被诛灭殆尽,瞿式耜仍然让他孙子来京参加殿试,用意就很简单了。

虽然瞿家累世东林,但国破山河危难之际,诸如陈子龙、瞿式耜等真正有作为的东林党,实际上并不会因此动摇自己的忠君护国之念。

瞿昌文深受瞿式耜的教诲,其思想实际上算是比较保守,但是他在殿试提出的“实心行实政之策”却是实实在在利国利民,自然和那些所谓的东林党有着天差地别。

实际上,东林党也未必就不能成为皇党。

最明显的例子,上一任的内阁首辅魏藻德从前就是铁杆东林党,贪污受贿也不少,但是如今将家财一交,却也落得个在家清闲了却余生的结局。

所谓不问世事,闲云野鹤,正是如此。

一向严打东林的崇祯皇帝将瞿昌文钦点为第三名,虽然名次比众人想到的要低,但却直接授其为通政司正八品经历,掌收发文移及用印之事,可谓也是重用。

对于内阁首辅蒋德璟而言,崇祯皇帝的用意自然显而易见,瞿昌文这样的人受到重用,自然会对其它复社、东林中如陈子龙般真正忠君为国士子起到带头作用。

其实崇祯皇帝也明白,这次科举很多人都是打着观望的心思,陈子龙、方以智这些人更是一个都没见到,来的都是小辈后生。

此次殿试文举结果,一甲前三名,一个直接进入内阁辅政,一个作为道督查御史替皇帝监察地方,还有一个则在京通政司任经历,此令一出,满朝哗然。

相比历朝科举,崇祯年丙戍科算得上是历次举人任用最高的一次,并且崇祯皇帝无视了几乎所有有关科举任用的成规墨法,直接通过内阁下令任用,又是开了一次先河。

当然,此时的大明朝堂,文武臣工们多半只能干瞪眼看着这位皇帝去操作,至于跳出来说句话,已经没人那么傻了,敢跳的坟头草都不低了。

这位皇帝大权独揽,内阁和六部尚书几乎全是皇党的人,可不是那么好说动的。

除一甲前三名之外,一甲其余“举人及第”者,基本都直接留在京内各部院衙门任职,二甲“举人出身”者一样被留在京内,其余二甲以及三甲众人皆被分派往京畿各处任职。

说来也是有意思,此次文武科举选出来的,武生全部留在京城皇家武学院进修,没一个出京城的,文士也差不多,有一半都直接在京任职,剩下一半也是前往京畿各州府县衙门有司补缺,没有一个被派去江南和其它省份的。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一甲第一名夏完淳直接进内阁辅政,其余那些举人虽然多是七品八品的小官,但往往是位低职重,一旦升迁,很容易就能变成“位高权重”。

......

崇祯十九年五月上旬,调查的京师官员人数籍贯等结果被户部呈交于冬暖阁。

上次核查是在崇祯十年六月,京城六部翰林院等各有司衙门,官员人数在京九万六千七百零四人,这个数字已经让当时听到的崇祯皇帝吃了一惊。

try{mad1();} catch(ex){}

眼下崇祯十九年倪元璐主责重新核查在京官员,更是让崇祯皇帝不敢相信。

据户部呈报,截止崇祯十九年平五月,京师内各大小部院衙门官员十二万三千六百零五人,崇祯皇帝听到之后,心中怒骂,真是一群蚁附吸血之辈!

要知道,现在的北京城总共百姓人口才有多少,二百万不到!

这二百万不到的人,要养着快十三万的官,稍微算一算,比例几乎接近十人养一人,这么多的官,大多数都是尸位素餐之辈,真正派上用场的有几个?

要是让这些官拿着刀上战场,一下子就能拉起十几万大军来,当然,这十几万大军上战场唯一的可能就是一触即溃,就连流贼都打不赢。

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将户部的奏本摔在御案上,冷哼一声说道:

“传朕旨意,让王承恩和曹化淳按东西厂划分区域严查各部院有司衙门在职官员,大理寺、刑部、都察院全力配合,枉法者平九族!”

“方正化,你内行厂的人最近没甚么大事,也将内廷人员查一查,名单尽快交给朕,该裁的朕就裁,该换的朕就换,省钱!”

方正化一直负责内廷,外头的事儿基本东西两厂和锦衣卫都安排得差不多,内厂番子们早就闲得不行,听到这话,他立时打了鸡血,上前拍着胸脯保证说是必定完成任务。

崇祯皇帝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又道:

“还有,让倪元璐、冯铨领户、工两部,李邦华则领都察院、大理寺,王承恩、曹化淳、李若链还有你分领三厂一卫,合编《丙戍裁官录》。将裁撤的人干了什么事儿一笔笔的都记在账上,也好让对账裁员,让后世知晓,看朕裁他们到底裁的对不对!”

“陛下圣明,高瞻远瞩,奴婢佩服!”方正化这是打心眼里佩服,看起来,这玩意的作用比当年九千岁那《东林点将录》更大。

而且就规模来看,《丙戍裁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