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史上最强崇祯 > 第三百九十八章:辽国公之请,大明天可汗

很多兀良哈种的蒙古人,听见这个消息,起初还是一脸懵逼的到处询问,不过他们在互相谈了几句之后,全都变得笑容满面,明显是对这个结果超出了预期。

乌尔迈更是由此深感大明和鞑清的不同,中原王朝一向对自己这些蒙古人优待,只要你不去主动犯事,你承认他们的宗主地位,那就是井水不犯河水。

其实大明立国快三百年来,每逢贸易、封贡,蒙古诸部获得的利润都是远比大明这边要多。

你就进贡上去一批草原马,人家就能跟你互相通商,用自己上好的绫罗绸缎和瓷器、蚕丝,来换取你草原上的羊毛、肉食和各种破烂。

而且作为蒙古人的乌尔迈知道自己这边的心思,很多时候进贡上去的马匹,十有**都是劣种,羊毛和肉食也不是优质上佳货色。

这种东西进贡上去,大明这边不是傻子肯定能看得出来,一是地大物博的中原其实并不在乎这点玩意儿,二也是不想跟蒙古算计甚么,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就像万历年间,女真那边的首领,努尔哈赤所谓莫须有这“七大恨”中,被辽东总兵李成梁所杀的父亲塔克世和祖父王杲。

说的好像挺有理,但这两个当时建州女真的首领,为什么会被杀?

大明一向对蒙古人进贡劣等马匹的事情不加干预,但为什么这次就把女真这边,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祖父王杲搞死了?

是因为蒙古人和女真人区别对待,还是像努尔哈赤那誓师文章中堂而皇之所写的那样,是汉人“虐待”、“欺凌”女真人太甚,他们不甘忍受,所以才起兵造反?

努尔哈赤说的好听,实际上,这完全是因为那个王杲咎由自取。

年年进贡劣等马匹和物资,这个万历皇帝就忍了,毕竟蒙古那边这么胡搞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让万历完全不能忍受的还在后面。

当时的万历朝,三大征刚刚结束,三大征虽然都胜了,让大明稳固了宗主国的地位,但动兵超过百万,糜饷数百万,动员劳工又数百万的实录,使得当时的万历皇帝根本无心再对这边跳梁小丑一般的王杲做什么处置,全国都在休养生息。

万历皇帝当时的想法是什么,崇祯现在很明白,所以他不仅没有处置王杲进贡劣马匹的事情,而且还对其加官进爵,有荫厚的封赏。

就算是个傻子,这种情况也知道见好就收了吧?

可是这王杲不这么想,他觉得是大明怕了他,不仅没有丝毫收敛,反倒是更加变本加厉起来,这厮在辽东擅杀督抚大员,就连入城找他谈话的游击将军都被他所杀,脑袋被挂起来示众!

他的所作所为,着实激怒了万历皇帝,大明就连丰臣秀吉统一日本的军队都收拾了,让一个建州女真在眼前这么蹦跶,那还是天朝了吗!

一纸圣旨,命辽东总兵李成梁搞定建州女真。

万历二年,李成梁接到圣旨,率本部辽东军讨伐建州,此战可谓摧枯拉朽,李成梁不仅将王杲擒拿当众处决,而且还纵兵捣毁整个城寨,将之夷为平地,老少不留。

可是就算这样,建州这边儿消停了吗?依然没有!

万历八年,李成梁不堪忍受建州小丑,再度发兵,一战重挫建州另一女真部落首领兀堂,将其部逐出塞北。

万历十一年,重头戏到了,王杲之子阿台率兵反叛,将归附明朝的女真部落吞并,聚众不少,李成梁恐其做大,威胁辽东边防,旋即率兵征讨。

努尔哈赤亲爹塔克世正好是王杲的女婿,闲着没事儿干,也便是跟着叛乱。

在这场战斗中,明军大破建州女真,李成梁杀阿台和塔克世,把城寨再度夷为平地,彻底将这一支不服从明朝统治的女真部落从版图之内抹除。

可是在最后,打算斩草除根得李成梁看见抱住自己马腿哭喊求死的两个女真小孩子,却是忽然间有些于心不忍,将举起的屠刀又放了下来,最后做出了让他后悔终生的决定,留他们一命。

try{mad1();} catch(ex){}

这两个建州女真小孩子之中一个,便是老奴酋努尔哈赤。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李成梁死了没几年,努尔哈赤跟着自己亲爹和祖父的脚步,再次起兵叛明,这回,他赶上了好时候。

因为当时的大明内部已经给天灾**祸害得不成样子,各地流寇蜂起,官军疲于奔命,李成梁一死,原本服从于他的辽东军各地将帅据城各自为战,互不听从统属。

再加上李成梁之后继任的辽东总兵和巡抚尽是无能之辈,根本无法统御辽东各部,这才使得他迅速做大,直至如今这个妄图夺取大明江山的地步。

其实乌尔迈不懂鞑清这帮人的心思,若是蒙古,基本鲜少有什么人拿了好处还不干事,就算日后要南下,也不可能瞪着眼睛和大明作对。

毕竟他们都是实在混不下去抢东西去了,没人想着入主中原。

绫罗绸缎和瓷器那种东西做出来不容易,每个草原部落上的王公贵族都非常喜欢,封贡这种事儿最多算个面子上的文章,怎么看都是他们蒙古人赚了。

就连林丹汗在位的时候,也曾代表蒙古这边警告当时的的后金,说是不允许他们再钦犯明朝边境,钦犯大明,就是和蒙古作对。

他这么做究竟是为了什么,从林丹汗给鞑清警告之后立马向大明颠颠讨赏的做法来看,还是为了和大明恢复封贡的关系,想拿好处。

忽然间,乌尔迈站出来说道:“臣谢陛下信任之情,恳请陛下允许我部族人可以与汉人通婚,学习汉人子弟的语言、习俗、文化,我们都想做大明朝的子民,不想当建虏的包衣奴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