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史上最强崇祯 > 第四百七十九章:分进

史上最强崇祯 第四百七十九章:分进

作者:崛起的石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3 00:08:28 来源:23小说

大军进攻受阻,其实这也在崇祯的意料之内。

毕竟山海关不是一般的城池,若是这么容易就能攻得下来,那也不会让鞑子打得头破血流也进不来了。

历史上的清军,就没有一次是正儿八经攻破山海关,要么是从蒙古绕进来,要么就是被吴三桂给放进来的,这次也是一样。

这恰巧说明了,其实什么“冲冠一怒为红颜”都是虚与委蛇之词罢了,真正有些见识的人,都不会被区区一个女人左右了方向。

莫说吴三桂,就是唐通和白广恩,都不会因为一个女人搞什么冲冠一怒,这根本是说起来好说但不好听的事儿。

大军数次进攻造成的伤亡虽然被崇祯皇帝下旨严密封锁,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不知怎地,还是传出去一些消息。

各镇兵士近年以来连战连捷,虽然都有求战、求功之心,但大军被挡在山海关前面伤亡不小,军心立刻是有些浮动,就连将官们也不能平静下来。

眼下这种情况,张世泽也是一个头两个大,显然已经不再是他能掌控的范围,毕竟三军将帅这么多,就算他是堂堂英国公,那也不能做到一句话服众的程度。

威望这玩意是要靠战功和敌军人头数量来累积的,张世泽组建新军以后,多半是留在京城安顿后方,这次是头一回出来指挥战斗。

真要说起威望,靖南伯黄得功要比他这个英国公强得多,毕竟是战功卓著之人,另外一个能令三军慑服的,便是高杰。

万历朝素有“东南戚继光,东北李成梁”的说法,时下到了崇祯二十年,另一种类似的说法也开始有些风闻传出。

高杰和黄得功的大名,就算远在四川的秦良玉都已是有所耳闻,这位年迈的巾帼名将,谈及高英吾和黄虎山名号时,也是竖起大拇指接连称赞不已的。

时下能迅速稳定军心的,除了高杰、黄得功和督师陈奇瑜以外,也就只剩下那位御驾亲征的皇帝爷了。

崇祯皇帝为了应对有些乱迹的军心状况和不断攀升的伤亡比例,下旨召集各镇军将来到大帐,亲自主持了一次军议。

对于时下的状况,东征的始作俑者崇祯皇帝心中非常清楚,明军这些士气完全是靠一口气,什么气,那就是自己这个皇帝带领他们毫无败绩的战绩。

寻常小败倒还不影响大局,可若是这么重要的战役失败了,无异于皇帝被打脸,明军上下都会颜面无光,士气也就更是无从谈起。

所以,这场仗无论如何,崇祯皇帝也要让自己打赢,不然这三年来的努力,很有可能会付诸东流。

自己谋划出来收复山海关,继而以此为跳板收复辽左的事业,也极有可能会因此夭折,甚至造成甲申年同样的结局。

说起来崇祯也是心累的很,自打穿越过来以后,皇帝的好处没享受到多少,纷至沓来的全都是各种各样的破事。

这时候大明毕竟烂到了骨子里,想一蹴而就不可能,但自己倒可能一不小心就混个一败涂地。

这皇帝当的,简直是太心累了。

......

军议持续的时间不短,足有快两个时辰,主要没说什么大体上的计策变动,崇祯皇帝头一次轮着袖子上阵指挥,给各部划定了明确的攻击方向。

虽说这一路上明军连战连捷,但是如此强劲的势头却依旧在山海主关城碰了壁。

崇祯皇帝是上帝视角看事,又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下子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try{mad1();} catch(ex){}

张世泽指挥的明军,大体上乍一看像是所向披靡,但实际上却犯了和李闯北征同样的错误。

这种错误在大势上很容易被忽略,紧要关头不及时纠正,便会成为兵败如山倒的关键因素。

甲申年的时候,李自成率领号称百万的大顺军挥师北上,沿途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唯独在小小的宁武关被挡住大半年之久。

为何?原因自是他们没有根本上的目的,完全是在瞎打一气。

这一点从历史上李自成山海关失败之后便暮气难振便能看得出来,眼下的明军正是在走当时大顺军的老路。

若是真正的开朝之师,怎么可能在一场战役失败之后便兵败到如此地步,后世崇祯没少听那些砖家讲明末的事儿。

他们至少有一点说的不错,那就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局限性太高了,清末太平天国的失败,也是同样的道理。

被三年来一连串胜利冲昏头脑的明军,最开始的良乡之役谋划周全,上下一心,到固关大捷就变成稍有技巧的里外合击。

其实固关的战斗明军伤亡已经很重,原因自是不计代价的死攻。

现在往回一看,崇祯发现平定诸藩的一连串战斗说出去好听,但是和李自成北征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基本没打几场硬仗,这帮怂蛋就一个接一个的全都投了。

这种战斗,又有什么好炫耀的?

就如这自己挑起的东征山海关之战,出兵准备虽然很足,但一路顺顺当当,却怎么被挡住几次军心就有些动摇,这不是崇祯印象中的强军。

明军以一窝蜂似的战术几乎攻下了除主关城之外的所有山海关卫城、关隘和前列阵线,再加上不断有吴军将校投诚、反正,看似声威浩大不可抵挡。

可一旦受阻,军心会迅速下降,直至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就是现在崇祯面临的这个状况。

经过这次军议,很多将帅都明白了自己的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有目的的去进军,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经过军议后的明军划定了崭新的路线,将校们开始给部下加油打气,并且崇祯也改变策略,将战斗伤亡通报全军。

这样做有时候会动摇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