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史上最强崇祯 > 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

史上最强崇祯 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

作者:崛起的石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3 00:08:28 来源:23小说

?说话间,那些清军八旗贝勒贵族们都是附和般的大笑,多尔衮却眉头一皱,他分明见到西门瓮城方向,有一股黑影正往这边狂奔而来。

伴随着黑影而来的,则是一阵漫天的喊杀声,多尔衮毕竟是熟学汉语,听见这些明军喊出来的话,面色顿时拉沉下去。

不少两白旗贝勒大臣也多少学了汉话,互相询问几句,便是都明白这些明军是在喊拿下山海关,打出关外之类的话。

很快,这些黑影显露了真身,前头那些人的衣甲不少清军都认得,那是辽东李氏麾下辽东铁军的成色,为首的,更是李氏后人李遵祖。

这李遵祖如今是明廷的宁远伯,爵位很高,但官身特别低,和爵位根本不成正比,堂堂的宁远伯,却只是在禁军中做一个小小的旗牌官。

作为旗牌官,李遵祖的威望还是数一数二的,麾下跟着三百多名骁勇善战的家丁,就是一些参将、游击都比之不及。

如今承袭了祖上爵位的李遵祖,虽说还是个小辈后生,但提及他李氏一门,却无人不对他另眼相看,忌惮万分。

这李遵祖,乃是先辽东总兵李如柏的长子,辽帅李成梁的嫡孙,正儿八经的辽东李氏将门虎子。

李成梁就不多说了,八千家丁,至今都无人可比,仅有记载,如今有迹可循可循的头功便多达一千多件,威望比同时期戚继光都要高出许多。

要知道,如今的山东总兵牟文绶,立过的头功不过三次而已,就是高杰和黄得功的军功与他一比,那都成了不值一提,天知道李成梁那一千多次头功都是怎么打出来的。

不过奇怪的是,戚继光、李成梁两人都是本朝赫赫有名的名将,但后世名声截然相反,结局却都差不多。

前者穷困潦倒,凄惨死去,后者则被言官交章弹劾,说成是杀良冒功、割据辽左的罪人,名声一向不怎么样。

诚然,李成梁的确做过不少这种事,但这不可否认他真正的战功在有明一朝近三百年来,的确无人可比。

谈起李成梁,就连多尔衮对他都是又敬又怕,更别提那些其余的建虏们了。

毕竟,就连他鞑清一朝的太祖皇帝都曾在他李氏之下为奴仆,对此多尔衮虽然明知,但这种事他们是根本不会承认的。

按鞑清现在官方的说法,他们对外宣称努尔哈赤只是被抓住“迫害”,曾在李府做奴仆,每天替他到夜壶的事儿那更纯属子虚乌有,他们还编了个故事宣传。

鞑清只是说努尔哈赤被李成梁抓住后就一直被他迫害,然后李成梁小妾觉得努尔哈赤又帅又有男人味,便与他私通。

后来李成梁偶然发现努尔哈赤绿了自己,然后恼羞成怒的派人追杀,然后一阵巴拉巴拉的奇谋妙计,说的是努尔哈赤用他那浑身的勇武韬略从军备森严的李府逃了出来。

当然,这么说有点不大可信,所以鞑子们为了证明自己所谓的顺应“天命”,还顺手编了个乌鸦落身帮助努尔哈赤迷惑李氏追兵的奇葩神迹,这也是乌鸦成为鞑子们“圣鸟”的来源。

崇祯觉得很奇怪,圣鸟你编个什么不好,非得编个乌鸦???

这个所谓的逃难神奇故事,后世的崇祯皇帝也读到过,这是鞑清正史的官方说法,可你仔细去看就不难发现其中错漏百出。

至于错漏是什么,那就不多说了,只要不是傻子就都不会信的。

说一千道一万,鞑子们敬怕的是当初的辽帅李成梁和辽东铁军,如今这李遵祖,一个毛头小子罢了,如今还只是个小小的旗牌官,又能厉害到哪里去。

虽然如今辽东李氏早已不复往昔,但毕竟前后镇辽近三十年,余威仍在,见到李遵祖与他麾下那三百打前的家丁,不少清兵都是有些忌惮。

多尔衮静静想了想,还是决定除掉这个后患。

“传本王的话给图尔格,叫他派最勇猛的战士,去把李氏的这些人全都杀干净了,省的日后麻烦。”

“奴才遵摄政王令旨!”

......

此时的战场上,图尔格正带着后军大约三千余骑后方静待,余下的五千多骑和众多步甲则是将牟文绶所部的明军团团围住。

一个牛录额真,本是奉命带人在瓮城周围监视城内明军动静,此时他急急飞马赶回后阵,快马来到多罗郡王图尔格面前。

try{mad1();} catch(ex){}

他滚鞍下马,跪在地上禀报道:“多罗郡王大人,城内的那股号称禁军的明军己出城前来救援,为首的是个金甲将,宁远伯李遵祖也在!”

“奴才估计人数,怕有两万之众,看他们衣甲森然,尽是明国京师来的精兵,不可硬战,还是回禀摄政王再做去留。”

“蠢材,什么金甲将,那是明人的狗皇帝,本王还需要你来教怎么打仗?”图尔格皱了皱眉,心道怪不得自己眼皮老跳,果然是不能一帆风顺的直接拿下此战。

见图尔格直接发怒,那牛录额真也不敢顶撞,只是低头不再吭气。

在场镶白旗各将得到这个消息,都是吸了口凉气,没想到明军还真的敢出城来救援,而且这还不同一般出城援救,皇帝亲自带兵前来,这根本不像是他们一贯作风。

说来也是,黄台吉领兵后期,多半也只在后面观战起到振奋和稳定军心的效果,现在多尔衮几乎也是退居幕后指挥作战,鲜少有亲自上去砍人的时候。

这样看来,崇祯皇帝持刀上阵,的确是太出乎这些鞑子们的意料之外了,这个时候明军因为皇帝亲临而士气大振,清军反倒有些不知所措。

不多时以后,图尔格冷笑道:“这些明人好大的胆子,真敢领军来援,也好,就将他们在野外一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