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史上最强崇祯 > 第六百零五章:一箭双雕

史上最强崇祯 第六百零五章:一箭双雕

作者:崛起的石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3 00:08:28 来源:23小说

第二日清晨,心满意足的多尔衮看着自己床榻上的大玉儿,收拾收拾去了崇政殿。∥菠×萝×小∥说

“现如今,我大清四面受敌,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否则自太祖以来的百年基业,就要毁于一旦!”

孙之獬跪在地上,说道:“皇上,此时关内的明国也在调动兵马围剿流贼,关外没有重兵,我们可以与其讲和,那朱由检定会应允。”

“讲和?”多尔衮闻言,细细思索一阵,“我大清与明国讲和,岂不说明我们兵力不足,打不得了吗?”

“皇上,如今不是碍于面子的时候了,据探子所说,李淏成了朝鲜国王,朱由检废了李倧,李倧全族都被迁往明国登莱。”

“沈器远和林庆业都是八道元帅,李淏厉兵秣马,说不上什么时候就要北上配合明军,那个时候就要四面受敌了,豪格的两黄旗在右面顽抗,我大清如何抵挡?”

孙之獬说完这句,殿上的王公贵族们果真都是面色数面,纷纷谈论起来。

朝鲜早年被阿敏征服以后,一直都是老老实实,盛京现在还囚禁着李倧的王子,为的就是继续控制朝鲜。

现在朝鲜内部政变,李倧被推翻,这王子便是留着也没用处,如果朝鲜真如孙之獬所说那样北上配合明军,形势还真不一定怎么样了。

正白旗内大臣董鄂硕上前说道:“大汗,孙学士所说不错,如果朝鲜已不在我大清控制之下,除暂时与明国何谈,别无它法。”

董鄂硕是建州五强部之一董鄂部的族长,这个董鄂部,最早还是极北之处的土著,因其它土著驱赶无法存活,于永乐年间内附大明。

当时永乐年间的大明,万国来朝,盛况空前,永乐皇帝朱棣并没有料到到了后世他们会不知反哺,趁乱背叛大明。

朱棣接受了这支当时还没有族名的土著,敕谕建州左卫都督凡察将他们“安插于三土河及婆猪江迤西冬古河两界间同李满住居处”。

正统五年,英宗皇帝已经对建州女真起了一丝警惕,便敕“建州左卫西迁”,董鄂部随建州左卫迁往明廷为之规定的范围之内,也就是今天的冬古河上游。

冬古河,即今天桓仁满族自治县境内的大雅河上游支流黛龙江,在正统年间还是一毛不拔的荒凉之地。

英宗皇帝敕建州迁往此处,也是别有深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确将已经发展出一些的建州打回土著原形。

后来时长日久,到了嘉靖年间,这支土著开始以地为姓,满语称冬古河为“董鄂”,其部族长一系此后便为董鄂氏,随着人口每每繁衍,又自成一部,号称董鄂部。

董鄂部属建州女真,原是朱棣敕内迁于建州左卫的一个土著部落,后来又被英宗敕迁往冬古河,直到嘉靖年才形成族名。

董鄂硕是如今董鄂部的族长,其父曾为大明建州卫指挥佥事,在奴儿哈赤时背叛大明最初率部归顺,逐渐成为如今满清建州五部中的强部。

听了董鄂硕的话,多尔衮也是无奈,“看来也没有其它的办法,只能先与大明和谈,趁和谈之机剿灭豪格,可这北上的人选,又选何人为好?”

“这......”

try{mad1();} catch(ex){}

殿上一时寂静无声,这个情况,多尔衮不无意外,现在的八旗早已不如原先,看似整合,却已是离心离德。

反观倒是大明,愈发的团结坚韧,中兴之兆明显。

“依臣看,此次和谈一定要让明国看见大清的‘诚意’,所以必须要选派一名满人前去,臣觉得,内大臣董鄂硕,最为妥当。”

“你——”董鄂硕瞪大了眼睛,赶紧说道,“大汗,臣不通汉人的文化和语言,性子又急,只怕去了只是平白添乱哪!”

“让朕想想。”

其实多尔衮有点无语,一些信任和有能力的汉臣汉将如今已经剩不下多少,孙之獬说的也不错,汉人如今的确不能再派过去。

尚可喜和耿仲明都死了,孔有德又跑回大明,洪承畴不知所踪,范文程辅佐豪格去了,在多尔衮看来比较有能力的,除了孙之獬也没几个人了。

对孙之獬,多尔衮还留有大用,毕竟他们满人要学汉文化才能有更多的汉人来投效,范文程和洪承畴都不在,孙之獬在这方面是无可替代的。

至于内大臣董鄂硕,多尔衮想了想,却忽然动了杀机。

早年其父伦布虽追随太祖,骁勇善战,董鄂硕虽属自己所领正白旗,但却素与两黄旗交好,常与人说不齿其父的变节行径。

这所谓的“变节”,说的不就是投降他们大清吗,上次盛京内乱,豪格如此顺利就逃出盛京,现在看来未免没有董鄂硕的一份功劳。

哈达氏的王世忠,早年就曾在广宁暗中对建州女真进行策反,当时多尔衮就曾接到消息,说董鄂氏有人欲要投降大明。

董鄂氏曾有心背叛女真复归大明,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当时为了大清内部的稳定,多尔衮没有多说,可现在这个形势之下,多尔衮的眼睛里揉不得一粒沙子。

当时明国连战连败丢了关外全部土地,董鄂氏这才没有动作,如今八旗内乱不止,董鄂氏难免再起投降明朝的心思,在率军出征之前,多尔衮不得不防。

就依孙之獬的话,顺水推舟让董鄂硕去谈和,谈和成功,日后更有理由杀他,谈和失败,借明朝之手除掉董鄂硕这颗棋子,自己除掉董鄂氏也就更简单。

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次不赔本的买卖、

当然,董鄂硕是正白旗内大臣,在大清中地位比孙之獬要高得多,派如此重要的人去谈和,明国不容易起疑,也是顺水推舟之举。

“好了。”

多尔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