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十一章 这个年轻人了不得啊!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第十一章 这个年轻人了不得啊!

作者:不吃小南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3 00:11:45 来源:23小说

主楼一号会场。

张硕面色平静的站在台上,扫视了下会场里的人,其中有期待、有审视,但大多数都不在意,甚至根本没抬头。

学者做报告,都是如此。

当碰到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多数人甚至都不愿意礼貌的看一眼,最开始上台的博士生得到的待遇是最好的,因为他是第一个,上台的时候,还得到了掌声,只是他讲的成果内容,实在很难让人提起兴趣。

第二个博士生就差了一些。

现在则干脆就是冷遇了,别说是礼貌性的掌声了,好多人都根本没有抬头看。

张硕依旧表情平静。

他操作电脑把主算法框架图投影到荧屏上,带上礼貌性的笑容开口道,“大家好,我叫张硕,来自苏东大学。”

“我的研究报告是,‘中心锚点连线分析数据模拟偏差’!”

不少人听到报告的名字,带着疑惑的抬起了头。

他们的反应和廖振宇、田桂林差不多,觉得分析实验数据的研究对博士生太大了点。

然后就抓住了重点——数据模拟偏差?

数据和模拟的偏差?

张硕没有理会台下的反应,而是直接解释道,“这个标题说出来,可能有些人不太了解,我就先讲解一下。”

“简单来说,就对粒子对撞实验的现实情况和模拟情况做对比,来分析实验和模拟的偏差。”

“这种偏差是多方面的,包括爆发粒子逸散、能量逸散、能量损耗,等等,而外界干扰、检测技术、设备精度以及能量极值控制等,都会让真实的实验和模拟的理想状态存在偏差。”

“我的研究就是分析偏差!”

话音刚落,会场里顿时传来闹哄哄的讨论声,“还真是分析实验和模拟的偏差?那怎么做?”

“我刚才还以为想错了,没想到是真的。这种研究有点太大了吧!”

“想做出来,感觉不太可能啊!”

田桂林是实验组特邀的评审,他坐在一排靠右的位置上,听到其他人谈论笑道,“当时交研究报告的时候,我就在场。我和廖教授一起讨论过,这种研究根本不是博士生能完成的。”

“别说是博士生了,面上都不够格,最低也是杰青,甚至是一个机构倾尽全力才能完成的研究!”

旁边人马上问道,“也就是说,他的研究没完成,或者有问题?那你们找到问题了吗?”

田桂林摇头笑道,“报告只是介绍,内容太少了。现在我们做评审,不就是要找问题吗?”

第一排中间。

高洪利院士拧着眉头问向刘烨,“苏东大学,是你们B区的研究,你知道吗?”

刘烨点头,“罗勇军教授找我申请过实验模拟代码,我当然感觉页内容很新奇,对比实验和模拟,之前没有人做过。但是,内容太大了。”

“方向确实很有意思。”

高洪利做了个简单的点评,继续道,“听听吧。”

很多人都觉得内容新奇,也想听听具体是怎么做的分析,但对于研究本身就不看好了,认为一定存在某些问题。

张硕很耐心的等在台上,直到议论声稍小了一些,他才继续道,“我所用的主算法,是以中心锚点出发,和临近数据不断做连线,最终连通所有的数据信息。”

“每连接一个点,就要以主算法程序,对于其数据做出评估判定。评估会给予一个特定的值,然后去比对模拟理想……”

这时候,好多人都支起耳朵认真的听,还认真去理解投屏上的算法框架。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

有些人是觉得研究很新奇,不管具体有没有问题,但研究的方向、使用的方法,可能会给他们自己的研究带来灵感。

科学研究,就是这样的。

学术会议的重要意义之一,就在于给学者们提供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学者要相互交流,了解其他人的研究、开拓自己的眼界,才更容易找到灵感和方向。

有些人则干脆抱着‘找问题’的想法。

实验和模拟的偏差分析研究,只是听标题就知道有多复杂,粒子对撞可不是两个球体的简单碰撞,换到现实可以理解为‘爆炸’、‘爆发’,微观中进行的撞击,就连数据大多都是计算出来的,研究偏差的复杂性足以让人大脑爆炸。

try{mad1();} catch(ex){}

更何况,做研究的只是个博士生。

一个在读小博士……

……

张硕顺着主算法框架图一条条的讲解下来。

中心锚点连线算法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只要明白了大致框架就能理解如何连通所有的数据。

唯一要注意的,就只是程序设计时考虑的是否全面。

这和研究就无关了。

研究,是说明方向、证明能解决,是否能连通所有数据是程序的事情,是技术问题。

讲解进入下一步--偏差评估。

当讲到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台下听的就更认真了,他们发现对比评估的方式非常巧妙。

实验中产生关联的数据,都会对应不同的评估方式,而不同评估结果又会相互对照,再以特定的算法进行修正。

这时候,有人已经反应过来,“最开始讲的中心锚点算法,就只是一个引子而已,具有可替代性。”

“研究的核心,在于偏差评估体系!”

“这样的评估体系和算法相结合,可能会最大化降低数据分析偏差,其中蕴含的计算逻辑……”

“真是了不起啊!”

前排中间位置的高洪利院士一直在认真的听,他顺着讲解进行思考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趁着讲解的空隙,高洪利转过头对刘烨道,“这个研究已经超出了会议标准。”

“我到现在没有听出问题,也无法判断具体有没有问题,估计其他人也是这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