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上古神话(全四册) > 第七十四回 帝尧使大司农放子朱于丹渊迁都太原伊献献图水逆行之理想共工免职四岳举鲧

且说帝尧知道子朱又有无水行舟、昼夜雒雒之事,心中越加忧闷。

一日,临朝,问百官道:“现在天下洪水,朕实在办它不了。汝等细细想想,有哪一个人可以举他起来,继续朕这个大位的?”那时百官听了,都默默不语。忽然放齐冒冒失失的道:“臣的意思,帝子朱实在是开通的人,资质又很聪明,何妨明诏立他做太子呢!”帝尧听了,叹口气道:“朱儿这个人,口中从没有忠信之言,这个称作嚣;师友劝告他,他总不肯听,反要斤斤争辩,这个称作讼。如此嚣讼之人,可以付他大位的么?天子大位,是天下公器,朕绝不敢以私情而害公义,汝不必再说了。”放齐听了,不敢再响,其余群臣亦没有一个赞成,于是就此作罢。

到得退朝之后,帝尧又叫了大司农、大司徒两个进去商量道:“朱儿从前朋淫漫游,朕想远窜他出去,经汝二人斡旋,暂且留住察看。一年之内,虽则没有大过,但是近来故态复萌,且更厉害,还能宽恕他么!尤其危险的,今日朝上放齐竟说他好,还要推戴他。放齐这个人虽不是上等人,但还算正直的,他的见解尚且如此,以下同他一般见解的人必定不少。万一朕明朝百年之后竟有人推戴他起来,拥他做天子,岂不是害了他么!朕的意思,总想择贤而禅位。万一明朝有了可以禅位的贤人,大家又拥戴了朱儿,和他争夺,这事情更糟。所以朕的意思,总以远窜他出去为是。朕并非不爱朱儿,因为如此,才可以保全他,汝等以为何如?”

大司农等至此,已无可再说,于是商量安置的地方。帝尧主张远;大司农等主张近,使他可以常常归来定省,以全父子之恩。帝尧也答应了。商决的结果,就在丹水上源的地方,名叫丹渊(现在山西长子县南,即卫水的发源处),离平阳不过几百里,三五日可以往返。帝尧就叫大司农送了他去。帝后散宜氏虽则爱子情切,然而大义所在,亦顾不得了。

到了临行的那一日,帝尧又切实训诲了他一番,方才起身。大司农送到丹渊,看看一片山陵,无栖身之地,于是鸠集人夫,替他筑了一座小城,使他居住。(就是现在的长子县,以帝子得名。)从此帝子朱改叫丹朱,然而自此之后,那夸父等倒反可以和丹朱聚在一起,做种种游乐之事,这是后话不提。

且说帝尧放了丹朱之后,正是在位的五十八载。哪知隔不多时,地又大震,连月不止,而且很厉害,山崩石裂,可怕得很。那孟门山上的水,更是滔滔而下,平阳地势低洼,看看要被水浸没,不可居了。帝尧正想搬到那从前预备的都城里去,谁知又有地方官来报道:“北面吕梁山上也开了一口,亦有洪水从山上下来,汩汩的冲到汾水中去。那汾河两岸日涨月高,那一次预备的都城,固然不可居;就是第二次预备的都城,虽在上流,但是逼近昭余祁大泽,恐怕亦不可以居了。”帝尧君臣商议,只得在汾水东北的太原地方相度地势,再建新都。(后世叫它唐城,在山西太原故城北一里。)一方面预备新居;一方面先将物件陆续迁移;一方面又要招呼百姓,帮助他们迁移;一方面又要派遣人员,向各州考察调查,真是忙不可解。

过了几月,西北方山上的洪水竟是滔滔而来,平阳之地万万不能再住。幸喜得这时搬到新都去的百姓已有十分之九,城中所余无几,但还有数百户之多。帝尧的意思,处处以百姓为重,以百姓为先,百姓未迁移完之前,他绝不肯先适乐土。哪知这日竟万万不及待了,西北方堤坏,一股洪水直扑平阳,顷刻之间,城内水深三尺。帝尧没法,只得率领了他的皇后散宜氏和子女等仓皇出宫,坐了早已预备的船只向东南而行,到了一座小山之上,暂时休息。此外群臣,除出大部分已往新都经营外,其余大司农、大司徒的眷属等,都跟了帝尧逃避。大司农等则乘舟尽量救援百姓,使他们陆续都到小山上居住。

回首一望,平阳一邑早已沦浸在水中,连屋顶都看不见了。估量自己所住之小山,并不甚高,而那股洪水的来势,则甚为凶猛。大家皆万分担忧,这一夜不但没得吃,并不敢睡,亦无可睡,枯坐于林下草中而已。到了次日,左右较高的大山都已浸没于洪波之中,独有帝尧等所住的这座小山,却依旧兀立在大水的上面,仿佛拔高数十丈,浮起水面似的。大家看了,都不解其故。但是水患虽则不愁,而数百人一无粮食,何以持久?又无不共起忧虑。

到了第三日,洪水逐渐向下流退去,左右的大山已多露出在水面之外,但是仔细看自己所住的这座小山,水线仍在原处,并无减退。大家更是奇异,无不说是帝尧盛德之所致,不然,天生成的石山怎能够随时消长呢?因此后人就给这座小山取一个名字,叫作浮山(现在山西浮山县)。

且说洪水既然暂退,帝尧和群臣商议道:“此山无粮,再住势将饿毙,不如趁此往岳阳去吧。”诸臣皆以为然,然而往北是逆水,舟行不便,只能先往东行。到了一座山中,登岸,先猎些禽鸟充饥,然后再翻过两山,才到岳阳。(两山均在浮山县,后人就叫它南北两尧山,都以尧经过得名。)大众至此,都饥疲极了,幸而到了岳阳之后,那里的人民竭诚欢迎,扫除房屋,供给饮食,贡献器具,无不齐备,便是那群臣家属和随同避难的百姓,亦各得其所。大家在此休息数日,方才起身。

后世因此将这个地方亦叫作尧都(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