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微表情心理学全书(套装共3册) > 前言preface

人生就是一场化装舞会,每个人都用面具挡住自己的真实表情。站在你面前的他(她),是言为心声,还是口是心非?让FBI——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告诉你,如何识别他人脸面真假,让他人的内心想法**呈现,装不成,藏不住!

美国联邦调查局曾抓捕过一名间谍,虽然这名间谍愿意谈论自己涉及此案,但却拒绝说出他的同谋的名字,于是经验丰富、成熟老练的FBI特工戴维森使用了这样的方法。首先,戴维森列出曾与这名间谍一同工作过的所有人的名字。然后,把每个名字分别写在小卡片上,一张一张地拿给间谍看,并让他大致描述下每一个人。

其实,戴维森并不关心间谍的回答如何,而是注意观察他的脸部表情。虽然间谍在面对戴维森时目光坚定,嘴里说出的都是否定的答案,但戴维森还是发现,当间谍看到其中一个人的名字时,眼睛突然睁大,然后瞳孔迅速收缩,并将眼睛轻轻地眯了一下。

戴维森是研究肢体语言的专家,他知道当间谍看到同伙的名字时,因为紧张眼睛会下意识地突然睁大,但为了掩饰不安,又会将瞳孔迅速收缩,所以眼睛也变成了眯缝状。这些就是戴维森想知道的信息,他收起卡片起身离开了。

第二天,戴维森带着间谍有所反应的那个人的照片,对他说:“跟我说说这个人吧。”间谍的眼睛瞪得如同碟子般大,惊讶地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戴维森说:“你不会真的认为你是唯一一个与我们合作的人吧?”间谍大骂:“这个畜生!”接着,他开始掏心挖肺地如实说来。最后,两个间谍都被定了罪。

所以,别再想当然地以为出卖你的只能是“第二者”“第三者”“第N者”。当你的“小心思”被别人猜透,当你的“小九九”被人家看穿,这很可能是你的微表情在作怪,也就是说是你的微表情出卖了你。

其实,不仅是一瞥一蹙,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是一个信息,一种身体上的语言,唯有在一个人的躯体意欲如此行动时,他才会出现那样的动作。

我曾参加过一个研究会,主要讨论一项极具科学价值的新产品。所要讨论的内容包括专利权、权益情况、版税、研究开发费用,以及如何说服委托公司生产和销售该产品等各项问题。

讨论刚开始,对方团队里的一名成员便出现了一种跃跃欲试的姿态:浅坐在椅子里,身体向前倾斜,踮着脚尖,就像短跑运动员在等待发号令一样(见下图)。

跃跃欲试的姿势

由于他是对方团队中的一名技术人员,所以他的反应直接影响着我的推销结果。他这种“蓄势待发”的姿势就告诉我,他对正在讨论的东西很感兴趣。于是,我引导他提出一些技术性的疑问,然后由我方的科研人员分别给予解答。

其实,在刚开始的座位安排中,我就特意选择坐在这位重要人物旁边,以便更好地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当我们充分解答了他在技术方面的疑问,消除了他的顾虑之后,他的态度显得非常乐意合作。

可以说,这次谈判进行得如此顺利的关键就在于,我在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位技术人员所表现出的愿意合作的姿势,并且善加利用,于是很快签订了这份双赢的合作协议。

“谈判训练之父”杰勒德·尼伦伯格(Gerard I. Nierenberg)以真实的谈判经历告诉我们,与人交流时,只要稍稍留神对方的微动作,对方的心思就完全暴露在你眼前。因为不论多么不经意的小动作,都是心理活动引发的,都能彻底暴露埋得很深的心理状态。

你可能不知道,微表情又称为“面孔微反应”,微动作又称为“身体微反应”,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广义的“大词”——微反应。

一张或陌生或熟悉的脸孔下面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情感表达,都可以通过微反应一览无遗。因为微反应是人们在受到有效刺激的一刹那,不由自主地表现出的不受思维控制的瞬间真实反应,是人类作为一种生物经过长期进化而遗传、继承下来的本能反应,是刻意“装”不出来的,因此是了解一个人内 心真实想法的最准确线索。

微反应是人们内心情绪的“阅读放大器”。一旦这个“放大器”像嗅觉灵敏的警犬一样,捕捉到对方眉毛抖动、擦揉鼻子、双臂交叉等隐藏的“潜台词”,你就会发现:看透人心不再是难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