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微表情心理学全书(套装共3册) > 挑衅动作:握手时一直盯着你的人,心里在想什么

西班牙斗牛节目中,那些被激怒的公牛会在进行角斗之前,把眼睛瞪圆了一直盯着对方。在这点上,人类也是一样。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都不会对不熟悉的人进行直视,一直盯着对方会被认为是没有教养的表现,甚至被看成一种故意挑衅的行为。某人和你握手时如果一直直视你,甚至盯住你不放,这其实是对你的挑衅,他想要战胜你。

目光接触是非语言沟通的主渠道,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人们对目光的感觉是非常敏感、深刻的。通过目光的接触来洞察对方心理活动的方法,我们称之为“睛探”。目光接触可以促进双方谈话同步化。在对方和你交谈时,如果他用眼睛正视你,你可以更有效地理解他的思想感情、性格、态度。同时,通过“睛探”,可以更好地从对方的眼神中获得反馈信息,及时对你的谈话进行必要的调整。通过这样的审时度势,一旦发现问题,可以随机应变,采取应急措施。

如果对方和你握手时一直盯着你,并且注视时间超过五秒,这人除了想战胜你之外,往往还对你具有威胁性。这种盯视还会被用到其他场合,例如,警察在审讯犯人的时候通常对他怒目而视,这种长时间的注视对于拒不交代罪行的犯罪者来说,有着无声的压力和威胁。有经验的警察常常用目光战胜罪犯。

可见,即使是罪犯也不喜欢别人用眼睛紧紧盯住自己。因为被人紧盯住之后,心里就会产生不安全感。事实上,在你和对方握手、交谈时,如果对方长时间盯着你,由于他的眼神传递出来的信息产生了副作用,你从他的视线中是感受不到真诚、友善、信任和尊重的。

在生活中,人的角色是多样的,眼神可以传递不同含义的讯息,而影响一个人注视你时间长短的因素主要有三点:

◎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不同的人注视对方的时间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西方,当人们谈话的时候,彼此注视对方的平均时间约为双方交流总时间的55%。其中,发言者注视对方的时间约为他说话总时间的40%,而倾听者注视发言者的时间约为对方发言总时间的75%;他们对视的时间约占35%。所以,在西方国家中,当一个人说话时,对方若能较长时间看着对方的眼睛,会让说话的人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他认为这说明对方很在意他的讲话,或者是很尊重他。

但是,在一些亚洲和拉美国家中,如果一个人说话时,对方长时间盯着他看,会让他感到不舒服,并认为对方很不尊重他。比如,在日本,当一个人说话时,如果你想表示对他的尊敬之情,那么你就应该在他发言时尽量减少和他的眼神交流,最好能保持适度的鞠躬姿势。

◎情感状态

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状态(比如喜爱或是厌恶),也会影响到注视对方时间的长短。比如,当甲喜欢乙时,通常情况下,甲就会一直看着乙,这会让乙意识到甲可能喜欢自己。如此一来,双方眼神接触的时间就会大大增加。换言之,若想和别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话,你应有60%~70%的时间注视对方,这就可能使对方也逐渐喜欢上你。

由此,你就不难理解那些紧张、胆怯的人为什么总是得不到对方信任了。因为他们和对方对视的时间不到双方交流总时间的1/3。与这样的人交流,对方当然会产生戒备心理。这也是在谈判时应该尽量避免戴深色眼镜的原因。因为一旦戴上深色眼镜,就会让对方觉得你在一直盯着他,或是试图避开他的眼神。

◎社会地位和彼此熟悉程度

很多情况下,社会地位和彼此熟悉程度也会影响一个人注视对方时间的长短。比如,当一个普通员工和董事长谈话时,就不应该在董事长发言时长时间盯着他。如果那样的话,他就会认为你在挑战他的权威,或是你对他说的某些话持有异议。

所以,和领导谈话时,最好不要长时间盯着对方。你可以采取微微低头的姿势,同时每隔10秒左右和他进行一次视线接触。不太熟悉的两人初次见面时,彼此间眼神交流的时间也不宜太长。如果一方说话时,另一方紧紧盯着对方,肯定也会让对方感到非常不舒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