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打哈欠会传染,通常一群人中有一个人有了这个动作,其他人就会竞相效仿。关于原因,科学家们还不是很清楚。但身体语言专家亚伦·皮斯认为打哈欠是一种模仿行为。应该说打哈欠是最显着的模仿行为之一:只要一个人打哈欠,他身边的那些人就会接二连三地打哈欠。模仿行为并没有固定的动作,最初可能只是有人随意做了一个动作,但后来者做出了跟他一样的动作,比如撩起耳边的头发,抚摸另一只手的手背,等等。我们不讨论这些动作本身的含义,只探究后来者进行模仿的这个事实的含义。
对肢体语言同步现象的研究显示,如果人们彼此之间有着相似的情绪,或是具有相同的思路,他们就很可能互相产生好感,而且会模仿对方的肢体语言以及面部表情。也就是说,模仿的产生不仅仅是外在的,正是因为内在的某些相似性,人们才会从“打哈欠”这样的动作开始模仿。而反过来,从模仿里,他们也能找到“同类者”,也可以说是寻找到跟他们志同道合的人。
保持“同步”是人与人之间的一条纽带。有一个有趣的说法是,当我们还是子宫中的胎儿时,就已经开始学习“同步”。因为我们的身体功能和心跳节奏都会尽量与母亲保持一致。所以,模仿可以说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
◎模仿使人安心
我们和陌生人打交道时,通常会仔细观察他们是否会模仿自己的行为与姿势,如一个哈欠,一个手部动作,等等。因为,如果他们对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就代表着他们认同了你,接受了你,这是建立友善的关系的开始。所以,当我们看到对方模仿自己时,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的朋友,心里会产生一种亲切感。
比如,一个刚认识的朋友到你家里做客,可能会感觉到很拘谨,尤其是在餐桌上。他会很担心自己的习惯和你家里的不合拍,于是会小心谨慎地先看看你和家人怎么做,然后模仿你们的做法。再如,刚转到另一个学校的学生,课间休息时会感觉很不安,于是他就可能会观察其他的同学都在干什么。如果发现大家都出去进行体育活动,想要迅速融入这个集体的人也会克服自己的紧张走出教室,做出活动姿势,并在心里期待其他学生能够邀请自己加入。
◎模仿获取认同
模仿就是人类的一种社交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的祖先成功地融入群居生活之中。不仅如此,模仿还是最为原始的学习方法之一。理解模仿行为的含义是肢体语言学习中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因为这是其他人向我们传达肯定或好感的最显而易见的方式。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模仿其他人的肢体语言,直接而便捷地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善意。
一个高明的推销员曾经对同行们这样说:“客户开始模仿你的动作,就是他们认可你、认可你的产品的前奏。这时,你不妨假装不经意地模仿客户的动作。这样,彼此的认同感就会增强,最终客户将接受你向他们推销的产品。”模仿为什么会获得认同感,一个很可能的原因就是,人都有自恋的一面。模仿是一种恭维的暗示,被恭维的人很容易解除防线,接受外人的建议。
◎被模仿者才是主导者
有模仿行为,必然存在着被模仿的原始行为。虽然两者都有着相似的表象,但内部体现出来的地位差别却是很大的。模仿也可以被看作一种学习行为,对方在学习你的一举一动。而促使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他对你的尊敬,或者喜爱,他认为你身上有比他更有优势的地方。所以,优势地位是在被模仿者这一边的。
小王想找老李借钱,于是他来到了老李家。他没有首先就表明来意,而是跟他们聊天。然后小王发现,老李很爱模仿妻子的动作。当妻子叹气时,老李也紧接着叹气;当妻子喝茶时,老李也端起了杯子。于是小王把主要对象确定在了李太太身上,向她表明了借钱的愿望,并且阐述了一系列理由以及按时还钱的保证。
小王很注意观察夫妻之中是谁在模仿谁,因为这可以揭示出谁的家庭权力更大或者能够做出最终决定的是谁。如果妻子首先做出某些动作——不管这些动作有多么细微,如交叉双腿、手指交缠或是做出思考的姿势——只要这个男人跟着模仿,那么你就可以确定让这个男人做出决定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决定权。
◎模仿改善关系
模仿也可以影响其他人对你的印象。如果一位老板期望与一个拘谨紧张的员工建立亲善关系,并且营造出轻松的谈话氛围,那么他可以通过模仿这个员工的肢体语言来达到这个目的。对方会觉得他很平易近人。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能在双方间产生亲和感的模仿动作,都应该是没有攻击性的,也不应该是炫耀意味过浓的姿势,否则将会引起不快和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