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道医馆笔记 > 第16章 医之秘在于量

道医馆笔记 第16章 医之秘在于量

作者:苓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3 00:39:18 来源:23小说

俗语有云,医之秘在于量不传。

这句话几乎所有的学中医的都听过。

但是貌似从来没有人重视过。

所谓不学易,不足以言太医。

这里说的用药,药量就是大有讲究。

这一章读起来或许有些枯燥。但是如果是中医爱好者,看起来估计会有一点点帮助吧。

在《温病条辨》一书之中,有这么一个方子,叫化症回生丹。

化症回生丹方

人参(六两)安南桂(二两)两头尖(二两)麝香(二两)片子姜黄(二两)公丁香(三两)川椒炭(二两)虻虫(二两)京三棱(二两)蒲黄炭(一两)藏红花(二两)苏木(三两)桃仁(三两)苏子霜(二两)五灵脂(二两)降真香(二两)干漆(二两)当归尾(四两)没药(二两)白芍(四两)杏仁(三两)香附米(二两)吴茱萸(二两)元胡索(二两)水蛭(二两)阿魏(二两)小茴香炭(三两)川芎(二两)**(二两)良姜(二两)艾炭(二两)益母膏(八两)熟地黄(四两)鳖甲胶(一斤)大黄(八两,共为细末,以高米醋一斤半,熬浓,晒干为末,再加醋熬,如是三次,晒干,末之)

共为细末,以鳖甲、益母、大黄三胶和匀,再加炼蜜为丸,重一钱五分,蜡皮封护。同时温开水和,空心服;瘀甚之证,黄酒下。

——治症结不散不痛。

——治症发痛甚。

——治血痹。

——治妇女干血痨证之属实者。

——治疟母左胁痛而寒热者。

——治妇女经前作痛,古谓之痛经者。

——治妇女将欲行经而寒热者。

——治妇女将欲行经,误食生冷腹痛者。

——治妇女经闭。

——治妇女经来紫黑,甚至成块者。

——治腰痛之因于跌扑死血者。

——治产后瘀血,少腹痛,拒按者。

——治跌扑昏晕欲死者。

——治金疮棒疮之有瘀滞者。

这个方子呢,不常见,也可以说是《温病条辨》一书之中的一个神方了。

它主治的病症有很多。

不能说是包治百病吧,但是凡是有淤血引起来的病它都能治。

《金匮》鳖甲煎丸与回生丹脱化而出。此方以参、桂、椒、姜通补阳气,白芍、熟地,守补阴液,益母膏通补阴气,而消水气,鳖甲胶通补肝气,而消症瘕,余俱芳香入络而化浊。且以食血之虫,飞者走络中气分,走者走络中血分,可谓无微不入,无坚不破。又以醋熬大黄三次,约入病所,不伤他脏,久病坚结不散者,非此不可。或者病其药味太多,不知用药之道,少用独用,则力大而急;多用众用,则功分而缓。古人缓化之方皆然,所谓有制之师不畏多,无制之师少亦乱也。此方合醋与蜜共三十六味,得四九之数,金气生成之数也。

这是一段比较经典的吴瑭对于这个药方的解释。

最后一句尤其有趣。吴瑭说,此方共有36味药,得4.9之数,金气生成之数。

吴瑭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事情要从传统文化的根源来说,传统文化就是河图洛书。

河图是先天之数,主生。

洛书是后天之数,主杀。

吴瑭说的这个49之数,就是河图之上的西方之数。

所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地五生土,天十成之。

四九之数位于西方,均是金数,金有破溃之能,所以能够破气通淤血。

其实吴瑭在这里,我个人感觉属于泄露了一下真谛吧,也不能说是天机。

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细心就看不到这一点了。

有人说,你这不是扯吗,这能有关系吗?

我可以直接的告诉你,必须有关系!而且有非常大的关系!

可能说起这个方子,大家太陌生了。

说一个耳熟能详的吧。

六味地黄丸。

一说这个词,大家就想起广告词。

九芝堂六味地黄丸,治肾亏不含糖。

六味地黄丸能够补肾阴,是一个滋阴治疗肾阴虚的方子。

最早呢,六味地黄丸是一个儿科的药,主要用来治疗这个小儿发育迟缓的这么一个问题。

确实这个药有益精填髓的功效。

但是为什么这个药要六味呢?

因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中医之中讲,肾脏,五行属水。

所以用六味药对应肾脏,用来补肾,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而且六味地黄丸这个方子,是用淡盐水送服,肾属水,本味是咸。所以用盐水送服,事半功倍。

而后呢,仲景书中有记载,崔氏八味丸。用来补肾气。

八味肾气丸,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桂附地黄丸。

就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之上,加了一味肉桂,一味附子。

这两个药都是辛热的药。

如此一来此方有6味药,变为了8味药。

这样呢,药性完全转变了,本来滋肾阴的一个药,变成了助肾气的一个药。

为什么呢?

因为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八为木数,木曰曲直。

草木森森,代表的是阳气旺盛之意。

故此用八味药来助肾气。

而我们转头看去,肾气丸的服用方法是啥样呢?

用清酒送服。

酒是辛辣之品,能够大大提升人体阳气,如此利用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说道这里,我们就可以解释一下伤寒论之中的方子了。

例如桂枝汤,麻黄汤,为什么桂枝汤中桂枝用3两,麻黄汤之中麻黄用3两。

三两,三为木之数。

这些发汗的药物,为的就是通过提升阳气,打开人被风寒之邪堵塞的气脉,如此3即是提升阳气的位置和数理。

3是木,木在天地之间还有个属性,就是风。所以又对应风寒之邪。

现代还有一个学派,叫三两三医派,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