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道医馆笔记 > 第268章 有亿点影响

道医馆笔记 第268章 有亿点影响

作者:苓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3 00:39:18 来源:23小说

西方庚辛金,属于肃杀,主杀伐。

所以东西方医学是有差异的。

比如《黄帝内经》也曾经说过,各地区医学的不同,不过我们现在更喜欢叫他因地制宜。

所以在《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篇第二十之中有此记载:

“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爇。故灸爇者,亦从北方来。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就可能引用原文太长了,有人骂我凑字数,但是苦笑脸,真不是。

我想的是给大家展现真正的中医,就得这么用原文。

我的语言,一万句,抵挡不了古文的一句话。

每一句话都充满着内涵和意义。我们能够品了又品,而不像现在的快餐文化一般,如同嚼甘蔗一样,一开始一嘴甜,但是后来发现没有可品味的意义,全都是渣渣。

当然了,我写的也是快餐文化嘛。所以这里不过多赘述。

我就是在这里给大家多解释一下这篇原文的意思。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这篇原文的意思是这样的。

东方的人饮食习惯的问题,所以东方人适合应用砭石的治疗方法。

砭石,在古代有这样的解释。砭者,以石刺病也。

西方的人饮食生活习惯的问题,有毒的药物更适合西方人的体质,比如现在的西药啊,等等吧。

北方天气寒冷,人能因为寒冷的原因,多容易伤阳气,所以北方人应该多用艾灸啊,扶阳的方法去治疗疾病。

南方多热,属于离卦,更适合应用九针治病。

既然说到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黄帝内经之中的九针吧。

给大家说一个顺口溜,黄帝九针,镵圆提锋铍圆利毫长大。

就是我解释完这个事之后,大家可能就明白一个事,就是说为什么现在针灸医生,针灸的时候,主要治疗痛症好用,别的疾病效果差。

因为这里已经提示了,毫针,我就是咱们现在市面上最流行的针灸针,黄帝内经之中写到“主寒热痛痹在络者也。”,所以说,在古代,这个针就是用来治疗疼痛的。

所以我还是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传统的九针。

第一曰镵针者,取法于巾针,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主热在头身也。

长一寸六分,是取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意思,针是金,金生水也。

二曰圆针,取法于絮针,筩其身而卵其锋,长一寸六分,主治分间气。

圆针是一个意思。

三曰提针,取法于黍粟之锐,长三寸半,主按脉取气,令邪出。

提针,长三寸半,三为木数,主要是放邪气出,而不是杀邪气,所以制式是以三寸半为主。

四曰锋针,取法于絮针,筩其身锋其末,长一寸六分,主痈热出血。

这就是类似于小手术刀了,放血做手术用的。

五曰铍针,取法于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主大痈脓,两热争者也。

诸疮痛痒,皆源于心,广二分半,以二为火数。疮肿为火毒,长四寸,直取金数,破的就是皮肤的热毒。

而在的这个半分,就是土数,土能生养万物,所以多出半分。

六曰圆利针,取法于氂针,微大其末铍,反小其身,令可深内也,长一寸六分。主取痈痹者也。

七曰毫针,取法于毫毛,长一寸六分,主寒热痛痹在络者也。

八曰长针,取法于綦针,长七寸,主取深邪远痹者也。

九曰大针,取法于锋针,其锋微员,长四寸,主取大气不出关节者也。针形毕矣,此九针大小长短之法也。

这就是说什么呢,古时候所有的东西,其实都是合乎规律的,不是说冒昧,贸然出现的。

不是说我高兴我就咋咋地的。

苏子阳有时候说话属于即兴而为的,不是说准备好的,所以一番话,在场的所有人都惊了。

“苏大夫,你要这么一说。我觉得自己妄为一个华夏子孙啊。”

张雨惊讶的说道。

“我吧,有时候偶尔感慨一下。也不是说说教啊。两位这么大年纪的主任,听我一个小毛孩子瞎说,见笑见笑了。”

苏子阳喝口茶,哈哈一笑,和宋良涛以及张雨谦虚道。

“谦虚了。”

宋理听的也是津津有味,自从认识苏子阳,宋理对于养生颇多兴趣。

经常手里抱着一本黄帝内经在办公室睡觉,虽然看不懂,但是也属于“手不释卷”了。

如今听苏子阳这么一说,感觉自己又加强了信心,尤其是对于中医的信心,以及坚定了让自己姑娘拜自己为师的这个心。

“对,我一定要让自己得孩子拜这个人为师!”

宋理心里想。

事实证明,苏子阳这番话的影响是巨大的,宋良涛学了一辈子中医,临了被苏子阳的几句话感动。

转而学起了中医,有句话说的好,秀才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