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行大论篇》上,又说及了六气于人合,或及万物的生化特性与征象,这里简单说说,详情请参阅原文,为方便查阅对应,此列成表格形式作表示如下。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爬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牌,……。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西方生规,操生金,金生辛,辛生脑,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成,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
《六微旨大论篇》:“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也。”古圣人多面南而立,则左东而右西,且多居于北半球而言。
《六微旨大论篇》:“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
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
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
本标不同,气应异象。”如此,如人身手之脉位,为本图,前面的天元纪三阴三阳合图为标图。然标亦本,本亦标,可相对而言。也就是说,若观天元纪三阴三阳合图,其本之下中之见者,可观对反面的右旋边位之对应而为中见。下以人身右手之经络的对应,而画三阴三阳中见本图。若观天元纪三阴三阳合图,就是以少阳厥阴为中轴作非反面而是对面之见。
《六微旨大论篇》:“帝曰:善。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气,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气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
帝曰:何也?岐伯曰: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观此段,则知为何十二生肖,以及子午流注,如笔者所言,皆多以克入,克为顺克则有承有制。
于空间位置而言,古之乘者,为在上凌下:承者,为在下承上。笔者依上描述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图”,如图所示。
因相火、君火,合皆为火,故若画成五行生克之如河图状,则将相火、君火合于一处即可。故“木气治之;复行一步,群火治之”,正是此理。然君火退行一步为相火治之,乃火之名位体用而言,故人身方有体温。其对应于卦象而言,皆先后天之离卦于东与上之位应,则名同为火,而位有别应之故也。
运气同化,在五运六气里,《内经》认为,无论运或气,只要它们遇着统一性质(指五行性质)的变化,必然有统一气象的反映,便谓之运气同化。运气同化有“岁会、天符、太一(又名太乙)天符、同天符、同岁会”五种。
1、岁会:凡值年岁运与同年年支,两者五行属性相同的,称为岁会。岁会也叫岁直,承岁。《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帝曰:盛衰何如?岐伯曰: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邪则变甚,正则微。帝曰:何谓当位?岐伯曰: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西,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帝曰:非位何如?岐伯曰:岁不与会也。”“土运临四季”者,以辰、戌、丑、未分布在4个季月(辰为季春,成为季秋,丑为季冬,未为季夏),同属于土寄王之支也。以乙酉年为例,乙庚化金,可知乙酉年为金运不及之年,年支为酉,酉位西方属金,以是乙西年岁运与年支的五行属性不异而夹杂,便为岁会之年。甲子六十年中有八年为岁会:甲辰、甲戌、己丑、己未、乙酉、丁卯、戊午、丙子。此中己丑、己未、乙酉、戊午四年又属天符;因此,单纯岁会之年,只有甲辰、甲戌、丁卯、丙子四年。
2、天符:凡值年岁运与同年司天之气,两者五行属性相同的,称为天符。《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帝曰:土运之岁,上见太阴;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金运之岁,上见阳明:木运之岁,上见厥阴;水运之岁,上见太阳。奈何?岐伯曰:天之预会也。故《天元册》曰天符。”以己丑年为例,甲己化土,可知己丑年为土运不及之年,逢丑逢未为太阴湿土司天,以是己丑年岁运与司天之气的五行属性不异而夹杂,便为天符之年。甲子六十年中有十二年为天符:乙卯、乙西、丙辰、丙戌、丁巳、丁亥、戊子、戊午、己未、己丑、戊寅、戊申。
3、太一(太乙)天符:既属天符,又是岁会,即值年岁运与司天之气,以及年支在五行属性上三者相同,便称为太一天符。也就是司天之气、岁运之气与岁支之气在五行属性上都不异。《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天符岁会何如?岐伯曰:太乙天符之会也。帝曰:其贵贱何如?岐伯曰:天符为执法,岁位为行令,太一天符为贵人。”以戊午年为例,戊癸化火,为火运之岁,又逢少阴君火司天,即所谓“火运之岁,上见少阴”之天符,且地支午为已经午火,即所谓“火运临午”之岁会,是以戊午是太乙天符年。甲子六十年中,太乙天符有四年:戊午、乙酉、己丑、己未。
4、同天符:凡岁运之年干与气之年支同为阳属性(逢阳年),同时又与下见在泉之气,或上见司天之气,其于五行属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