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 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第294节

一边唱着,她一边做着洗手的动作。

看着她魔**的洗手舞蹈,李逸有些惊讶,刘艺菲则看得一脸惊喜,笑得开心。

赵金麦被她笑得不好意思了,唱到一半就唱不下去了。

见状,刘艺菲就哈哈笑着抱住了她:“哈哈!你好可爱呀!”

赵金麦一脸通红,解释:“都是跟我老弟学的。”

“你快教我。”

刘艺菲兴致勃勃的拉着她回**水池旁,学了起来。

面对两个重温起了幼儿园洗手课程的大朋友,李逸摇了摇头,就回**案台前,拿过喷枪,继续燎起了猪头。

等刘艺菲她们洗完了手回来,李逸已经把猪头燎得差不多了。

前厅外传来了一阵说笑声,却是黄小明他们卸货小组回来了。

“逸哥,那些肉都卸排酸室了。”

吴垒一进厨房就向李逸汇报,跟着就鼻子一伸,在空气中嗅了嗅:“什么味儿?这么香?”

“是逸哥刚刚熬的叉烧酱。”

赵金麦解释:“肉已经腌起来了,明天就能做叉烧吃了。”

“哇!真的啊?我可太喜欢吃叉烧了!”

吴垒很兴奋,屁颠屁颠的就跑来了李逸身旁,四下扫寻:“叉烧呢?”

“放冷藏柜了,得腌一晚上。”

李逸冲冷藏柜抬了抬下巴。

吴垒兴奋的来到冷藏柜前,打开柜门,探头看了眼盆中的叉烧。

但左右打量了下,他却有些失望:“怎么都是瘦的呀?有没有肥一点的?”

李逸头也不回,随口解释:“最传统的叉烧,都是瘦肉,没有肥的。”

第338章 兼收并蓄

“没有肥的?不可能吧?”

吴垒不解:“我去过香江,吃的叉烧也都是有瘦有肥的啊?”

“对啊!现在的叉烧的确有肥叉有瘦叉,我也喜欢吃肥的。”

李逸关了火,拿过钢丝球,把燎得黢黑的猪头放进了池子里,擦洗了起来,一边解释:“在粤式烧味里,无皮无骨的叫叉烧,有皮有骨的叫烧肉,无皮有骨的叫烧排。

以前的叉烧,其实是叫插烧,两肋插刀的插。

意思是把肉插在铁叉上,由厨师手持伸入烘炉中或炭火上,精心控制火候而烧制。

这种做法,是宫廷或官家的制作模式,就像是《红楼梦》里用烤鹿肉来描述贾家的富贵一样,普通人家里是烧不起那么多炭来烤肉的。”

象牙山六人组看到李逸清洗猪头,也都过来搭手帮忙了。

听到李逸的描述,杨树林笑道:“说白了就是烤肉呗?”

“这么说也差不多。”

李逸笑了笑,才继续说道:“其实叉烧进入粤菜食谱里的历史并不算长,差不多就是在道光二十年左右,才开始在羊城兴起的。”

听到他一口叫出年份,一旁的文淞听得惊讶:“你咋知道是道光二十年兴起的?”

“书上都有。”

李逸笑道:“叉烧的发展,其实是和烧鹅技术息息相关的。

烧腊行里有一句话,叫头炉烧鹅,尾炉叉烧,叉烧一般是在烧鹅后面烤出来的。

所以,想判断叉烧是什么时候兴起,看看粤式烧鹅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就知道了。

粤式烧鹅的技术,是源自于金陵的宫廷名菜手摝烧鸭。

在南宋末年,建康府的御厨跟着宋帝赵昺的抗元大军来到粤省新会。

后来因为崖门海战失败,所以御厨散居在了新会各处,烧鸭的技术就在新会流传开了。

新会当地养鹅比较多,所以后来就改良成了烧鹅来吃。

不过新会烧鹅一直到道光二十年以前,都没有在粤省当地流传开来,是道光二十年以后,才传入羊城,渐渐流传开来的。”

听着李逸的讲述,在场众人都入迷了,像是在听故事一样。

二人转里也讲究捧哏,听到李逸语气稍顿,唐建军就垫了一句:“为啥呢?不是南宋就传过去了么?咋**道光还没传开呢?”

“因为在明清以前,淮扬菜一直都是宫廷菜的主流,宫里的御厨,也都是从淮扬地区选进宫去的。”

李逸把手中的钢丝球递给了吴垒,一边继续说道:“上行下效,淮扬菜在宫廷受重视,下面的官员也都以淮扬菜为贵,民间也是如此。

在道光二十年以前,羊城的高档食府里,厨师大都是南下官员带来的衙厨把持的。

就连本地人经营的高档食府,也不会轻易拔厨房交给本地厨师,所以本地的粤菜,一直没能占据官方主流位置。”

吴垒用钢丝球刷洗着猪头上的碳化层,丝毫没有察觉到自己怎么不知不觉间就干起了活儿,还在看着李逸好奇询问:“那道光二十年以后呢?”

“那就要提一个人了,他叫温训,是清代梅州客家四才子之一,长乐登畲下滩村人,长乐县志就是他主纂的。”

李逸洗了洗手,解释:“不过他对厨界最大的贡献,是他率先在羊城河南,就是现在的海珠区那边设了厨馆,传授粤省本土的烹饪技法,培养了大量的羊城子弟。

道光二十年,因为战争爆发,羊城又首当其冲,所以很多高档食府的衙厨都回乡避难了。

为了正常营业,羊城高档食府的老板,不得不起用学艺初成的羊城子弟来主持大局。

从那时起,羊城子弟就成了本地高档食府的顶梁柱,本地特色的粤菜菜开始崭露头角。

新会的烧鹅技术,就是在那个时候,传进羊城的,叉烧也是从那个时候,在羊城兴起的。”

听着李逸的描述,在场众人似懂非懂,但却依然忍不住感叹:“看来这不同地区的菜,都相互融合过啊!”

“粤菜烧鹅居然是从金陵传过去的,我还是头一回听说。”

“粤菜在历史上风光的时间没有淮扬菜那么长,但广博奇杂,兼收并蓄,才是让它走出国门,风靡世界的主要原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