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 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第339节

“不一样,真不一样。”

赵金麦感叹:“南方和北方差别真大。”

黄小明在一旁听着,好奇问:“那糯米呢?糯米属于哪一种?”

“糯米属于两种都是。”

李逸笑道:“咱们说的长粒糯米,就属于籼稻里的糯**米,学名叫长粒糯,也叫小糯。

圆糯米就属于是粳稻里的糯**米了,学名叫团粒糯,也叫大糯。

糯米属于是突变型的米,它里面含有100%的支链淀粉,所以粘度特别强。

据说金陵的城墙,就是用花岗岩做砖,然后往砖缝里灌入糯米汤,所以才特别坚固。”

“真的假的?”

吴垒听得好奇:“糯米能粘得住城墙?”

“那肯定不可能全是糯米汤了。”

李逸笑道:“有人化验过,粘合砖缝的是用桐油、糯米汤和石灰水调成的浆糊,但起到主要粘合作用的,的确是糯米。”

“太强了!”

吴垒惊叹:“用糯米来筑墙,我以为只是小说里杜撰的,没想到是真的啊?”

赵金麦在一旁听着,还是有些疑惑:“搞不懂,既然籼米都是直链淀粉,为什么还有全是支链淀粉的糯米?这不是矛盾了吗?”

“不矛盾。”

李逸笑着解释:“其实是因为突变,现在经过研究以后,学术界通过基因测序,确定咱们栽培稻米的起源是在8200年以前。

那时候咱们种植的都是原始的野生水稻。

野生水稻的样子,更接近籼米,所以学术界一般把籼米认定为基本型。

后来随着驯化稻的比例上升,原始野生习**减弱,稻米的产量开始增加,突变也就逐渐出现了。

**大概3900年前,原始稻分化成了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

籼稻保持着接近原始稻的外观和**质,而突变出了一部分支链淀粉的粳稻也开始被分离了出来,单独进行播种。

至于糯稻的出现时间,暂时还不确定,但三千年前的《诗经》里就已经有糯稻的记载了。

所以,糯米应该是先人在粳稻出现以后,开始有意的收集粘**更强的粳米,最终培育出来的粘**最高的米种。

它出现的时间,应该就在粳米出现的3900年前,到《诗经》出现的这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了。”

听着李逸的讲述,赵金麦已经听得入神了。

等李逸讲完,她才忍不住感叹:“好神奇!听着感觉有点像袁爷爷培育水稻的方法啊!”

“不一样的。”

李逸笑道:“袁爷爷是用三系杂交和两系杂交来培育杂交水稻的,那时候的古人是不懂这些的,用的都是最原始,最质朴的留种法。

也就是把每一季种下的稻谷里最大,最饱满的种穗留下来当下一季的种子。

就这样一季接着一季的种,用漫长的时间来完成优育。”

听着李逸的描述,所有人都入神了。

所有人仿佛都跨越了时间长河,看**数千年前的祖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种植着原始的稻谷。

即便是那些颗粒大小和饱满程度都和今**无法相比的稻谷,他们也舍不得吃,都把大颗的留下来,当做来年的种子。

刘艺菲忍不住感叹:“一千年,好长啊!”

“是啊!”

黄小明神色复杂的点了点头:“那时候的人,估计活三四十岁,就已经算是长寿了。

一千年,要历经二十五代人,才能培育出一种新的稻米来。”

“这才叫史诗啊!”

吴垒深吸了一口气,沉沉感叹。

赵金麦摩挲着汗毛竖立的胳膊,她已经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第389章 抚远建三江米

听着李逸几人聊的内容,直播间观众也讨论得热火朝天。

“真·糯米史诗!”

“咱们是农耕文明,历史上经历过太多磨难了,但靠着种地,咱们还是一次又一次的熬过来了。”

“我知道!最早种稻谷的就是神农氏!”

“袁爷爷就是当代神农!”

“想想真的神奇,几千年前,第一个想到种植野生稻谷的人,会知道一粒小小的种子,居然能哺育一个辉煌而又伟大的文明吗?”

“细思极恐,究竟是我们驯化了稻谷,还是稻谷驯化了我们?”

就在观众们聊得热火朝天之际,老板已经让人把李逸要的五袋糯米搬出来了。

“圆糯米要么?”

老板冲李逸询问。

“要,有哪儿的?”

李逸扒拉了下糯米袋。

老板顺嘴问:“你要南方产的还是北方的?”

“废话,当然是北方的。”

李逸疑惑看向他,笑问:“咋滴?想糊弄我啊?”

圆糯米的主要产地都在北方,品质最好的就是东北产的。

南方产的圆糯米,粘**是比不上北方圆糯米的。

老板显然也清楚这点,赶忙笑着解释:“没有没有,问习惯了,顺嘴问了句。

你是懂行的,我怎么糊弄得了你?”

说着,他就提过了两个半袋的样品糯米,指着左边的一个介绍:“这个是五常产的……呃,其实是五常当地的粮厂加工的,米是牡丹江种的,品质也不差,我就当五常米卖了。”

他嘿嘿笑了笑,冲李逸使了个眼色,小声解释:“都是行业门道,你懂的。”

李逸自然清楚这种门道,不止是在粮油行业这样,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这种情况。

真正的五常大米一年也就能产65万吨,但全国每年能卖掉1000万吨的五常大米。

真正的阳澄湖大闸蟹,一年也就产个一两千吨,但却能销往全国,要多少有多少。

不管是加工米,还是过水蟹,都是行业门道,消费者自己也都清楚。

李逸抓起了一把“五常”圆糯米,嗅了嗅香气,又嚼了几粒。

没说什么,他就又抓了一把旁边袋子里的圆糯米,嗅了嗅香气。

“这是哪儿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