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陈医生,别怂! > 陈医生,别怂! 第103节

陈医生,别怂! 陈医生,别怂! 第103节

作者:手握寸关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3 01:48:32 来源:23小说

现场众人都纷纷看向陈南。

杨鸿年笑着说道:“小陈,你是怎么想的?”

“患者是一个什么情况?”

陈南认真说道:

“患者并非血瘀证。”

“望舌要看舌质舌苔,同样也要注意舌态。”

“患者舌颤抖,不居中,这是因为有内风!”

“而舌质晦暗,舌苔薄白,脉象上盛下虚,弦紧沉迟,这属于肝风内动,阴阳失守。”

“并非是气滞血瘀。”

此话一出,陈南相当于彻底否定了刘泉之前的诊断。

刘泉闻声,脸色瞬间拉胯下来,像极了一个口癖患者久治不愈面肌塌陷的样子。

赵建勇则是根本没有回头看陈南一眼。

而杨鸿年却眼睛一亮,陈南刚才的一番话,似乎点**杨鸿年的最敏感的那一个点上。

瞬间通透了起来!

肝风内动!

杨鸿年作为科主任,虽然是庸才,但是也是有能力的。

这个社会,能站在高处的人,绝非偶然或者巧合,他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杨鸿年也不例外。

杨鸿年师承三晋名医陶老陶训义,晋省中医药研究所之前的老所长,对于脉诊有着独特的研究。

所以,杨鸿年的脉诊水平是有的。

他在一开始就感觉**,这不是一个瘀血证患者该有的脉象,上实下虚,内有虚风啊!

只是,杨鸿年很好奇,陈南是怎么发现的呢?

他的脉诊,竟然这么厉害?

要知道!

脉诊传承,是中医传承中最难的一个环节。

全凭悟**和经验的积累。

缺一不可!

陈南才多大?

能有多少临床经验和心得感悟。

不对!

忽然,杨鸿年忽然想**一个人。

陈南的爷爷,是陈景亭啊!

这也是源城民间名医啊!

就连自己老师陶训义,也经常对陈景亭赞不绝口。

果然,世家还是有些东西的。

也难怪陈南有傲气。

此时,刘泉正要辩解说话。

而杨鸿年直接一个沉默技能打断对方施法,对着陈南说道:“详细说说!”

“包括治疗方案!”

刘泉瞬间愣住了。

杨鸿年的沉默技能直接把他打的晕乎乎的,竟然还有晕眩效果?!

甚至,一口75年的陈年老气差点没上来给憋死。

陈南见状,没有在意,反而趁机施法,决定把刘泉一套技能带走!

于是,陈南说道:

“我觉得,我们不能使用陈旧**的思维和固化的思想去使用中医!”

“中医,是辨证论治,并非辨病论治!”

“并非所有的脑挫伤患者,都是瘀血证,我们应该根据患者情况,重新思考患者的主证!”

说道这里,陈南用自己的中医思维,认真分析和解释起来。

“头为诸阳之会,脑为元神之府。

人身健康时,体内阴平阳秘,气血调畅。

人体之阴阳气血升降有度,运行有序,协调均衡,则头脑清宁而灵敏觉知。

一旦头颅为外力冲击,则巅中气血混杂,阴阳淆乱,清气不升,浊邪上干。

阴火随冲气乘机潛位,肝阳胆气由是亢逆,逆扰于上则目眩头晕,化风走于四末则振掉而不利于行,犯胃则呕恶,旁及五官则耳、目、口、鼻、舌为之失灵。

《内经》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既化风逆上,阴阳失于维系,则真阴失固。

且肝阳下吸肾阴,则阴伤更甚矣!”

说道这里,陈南停顿片刻。

而此时!

杨鸿年却被陈南的这一番话说的如痴如醉!

甚至,俨然有一种说**心坎上的感觉。

陈南对于患者的分析,十分有道理。

而且,这还是一个新的思路。

是和以往认为脑挫伤患者血瘀证截然不同的诊疗思路。

是一种打破了常规治疗方案和一些专家学者理论的方案。

但是!

偏偏这种方案,有理有据,言之有理,让人听了感觉不由心悦诚服,最起码也值得深思。

而一旁的何端康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没错!

就是陈南说的这样。

陈南的分析,同样让他也觉得很有道理。

但是,刘泉却眉心紧皱,想要说话,但是……没有机会,沉默技能的效果依然没有过去。

他只感觉自己的血条正在不断减少。

内心怎一个“草”字了得?!

陈南缓了口气,继续说道:

“所以!

我认为,治疗之法首须潜阳降逆!

然真阴已伤,倘若不滋填根本,欲潜其阳而阳终不潜,欲降其逆而逆必难降。

所以,单纯的滋补,是不可行的。

需要重镇降逆的同时,进行滋补肝肾。

据于此理,我认为,治疗之方当以“镇肝熄风汤”最为合宜!”

陈南的这一番话,让现场众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中医是什么?

是辨证论治!

而辨证论治的基础,是望闻问切的诊断。

显然,陈南的诊断,和他的病机分析,甚至是诊疗思路都十分契合。

往往,辩证就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细节处,来决定成败。

陈南的这一番话,让现场众人都开始思考起来。

杨鸿年内心其实已经认可了陈南的想法。

甚至,他脑海深处,都开始滋生一种重新审视自己和陈南关系的冲动。

但是!

刘泉这个时候,直接反驳道:

“我不认可!”

这一次,刘泉也吸取了上次赵建雄被陈南拿捏的教训,有理有据的说到:

“大量典籍、病案,以及现在脑病领域国医大师徐爱文先生都认为,脑震荡、脑挫伤和脑裂伤等均为瘀血证。”

“毕竟,脑挫伤以后,脑组织中有大量的淤血,导致神经水肿坏死。”

“这是符合现代医学思维的一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思路!”

“《黄帝内经》中瘀血学说中同样也有相关记载,《伤寒杂病论》、宋代《局方》、金代李果《医学发明》……等都有相关记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