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 第343章 大手笔,千元机破亿战略!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第343章 大手笔,千元机破亿战略!

作者:无醉春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3 03:43:43 来源:23小说

一旦星逸半导体做大,各大一线城市为了抢着引入星逸半导体,必然会使出浑身解数。

不仅会像帝都一样送厂,送土地,还会给出各种优惠政策。

没办法,建晶圆厂花钱太多,当下要200亿。

几年后的四百亿,甚至五百亿!

若是有各大城市抢着送土地,送厂,送优惠政策,王逸只负责出设备,出技术,那压力就小多了。

不过前提是星逸半导体能够做大做强,量产先进制程。

最起码要超越中芯国际!

一线城市的资源也是有限的,都会优先投给内地龙头企业,让龙头企业变得更强,去和台积电,英特尔,三星半导体竞争。

而不会投给内地千年老二,让千年老二去追赶内地龙头。

毕竟老二追上内地龙头,也意义不大,依旧离着国际巨头差了很远。

因此,星逸半导体只有超越中芯国际,成为内地半导体龙头,才会得到最多的资源支持,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去追赶三巨头!

至于被超越的中芯国际,大概率只能沦为40纳米的低端代工厂。

多年后,才能量产28纳米,仅此而已。

一群只知道争权夺势的人,没有逆天改命的能力!

尤其是有了更加卓越的星逸半导体,前世中芯国际的战略意义和地位,就会被星逸半导体取代,从而大幅度下降!

这些道理,秦主任不说,可王逸看得都透。

既然中芯国际烂泥扶不上墙,那王逸就取而代之,全力以赴打造星逸半导体,做高端。

倒是40纳米的低端订单,以后可以丢给中芯国际,也算是支持中芯国际。

毕竟星逸半导体自己的晶圆厂产能有限,一旦28纳米制程成功量产,未来将优先用于生产先进的28纳米以及更高制程!

低端的40纳米没必要挤占12英寸的先进生产线,不如交给中芯国际代工。

至于当下量产40纳米,也只是因为28纳米还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突破。

这一切,王逸都规划好了。

回到星逸科技园,已经是下午七点。

“董事长,您回来了?”胡老眼巴巴地等着。

王逸有些意外:“您还没下班?”

“呵呵,不碍事,半导体部门加班都正常。”胡老笑说。

不知道洽谈的结果,他可没心思回去。

王逸微微一笑:“幸不辱命,加班加点地赶工,晶圆厂第一个厂房下个月就能交付。虽然不大,月产能只有5000片晶圆,但也够用了!”

“5000片晶圆?那已经很好了,最适合当做研发厂房!”

胡老喜出望外。

王逸将从秦主任那里带回来的晶圆厂资料,展示给胡老:

“整个晶圆厂分成多个部分,主要有三大厂房,第一個小厂房,月产能五千片晶圆,全力赶工,四月份就能交付。”

“第二个大厂房,月产能一万片,得八月份交付。”

“第三个大厂房,月产能也是一万片,要十一月了!”

“好,没问题!”胡老双眼放光:“四月份交付第一个小厂房,我们引入设备,加上调试需要三四个月,这样七八月份就能试产,顺利的话,一旦试产成功,年底就能量产40纳米。若是试产失败,再调整,明年上半年也能量产40纳米!”

“很好!”王逸心情大好,四十纳米已经实现了自研,实现自产也前途可期。

“胡老,这些资料我留给你,还有这是晶圆厂建设总工和相关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你安排人和他们接洽,谈好下个月交接和设备入驻的事。”

胡老喜上眉梢,郑重地接过资料:“放心,王董,明天我亲自带人过去!”

虽然只是星逸半导体的第一座晶圆厂,但起步就是最先进的12英寸,胡老觉得已经非常难得了。

“好!”王逸点点头。

不出意外的话,这座晶圆厂明年将全面量产40纳米,月产能2.5万片晶圆。

快充芯片c1这类低端芯片比较简单,一片晶圆能切出一千多枚c1芯片。

月产能2.5万片晶圆,也就是2500万枚c1芯片。

一年就是3亿枚。

届时p1电源管理芯片,c1快充芯片,h1智能家居芯片,各一亿枚。

若是产能不够,还可以继续台积电代工。

至于第二座晶圆厂,差不多2013年年底,或者2014年年初交付。

等28纳米制程研发成功,正好用来量产28纳米的手机芯片。

28纳米的手机芯片更为高端复杂,晶体管数量多了很多倍,切出的芯片数量也就更少了,估计也就600-800片。

王逸记得前世的麒麟990,7纳米,一片晶圆只能切出640片左右。

再算上良品率,去掉劣质芯片,就只有500多片了!

不过,一旦40纳米量产成功,星逸半导体就算是追赶上中芯国际,算是彻底立起来了。

届时王逸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帝都给的第二座晶圆厂,规模也可以做到更大,产能更多。

比如做到月产能三万片晶圆,甚至四万片!

这样一来,也能年产三亿多枚28纳米高端芯片。

星逸手机、星逸平板、星逸电视,全部加起来,都够用了,甚至用不了,还能匀给其他产品一些产能。

届时,一座12英寸的40纳米晶圆厂做低端芯片,一座12英寸的28纳米晶圆厂做高端芯片,也暂时够用。

等到后年22纳米量产成功,40纳米晶圆厂就可以全面升级22纳米工艺,至于落后的40纳米芯片订单,丢给中芯国际好了。

这一切,王逸都规划妥了。

接下来就是等!

等四月份,第一个厂房交付!

等八月份,40纳米试产!

等年底,整座12英寸晶圆厂全面交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