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简单的字还好,可那些字形繁杂的文字,有时候写一个字就要蘸上好几次墨水。」
「自己书写还好,可若是想要将整个秦国所有的书籍都抄录在纸张上,竹籤写字的方法肯定不行。」
范睢吐出一口气,笑道:「听闻吴国、燕国与楚国一直有殷商以前流传下来的一种书写工具,吴国的叫『不律』,楚国的叫『聿』,燕国的叫『弗』。越国亡吴,越王勾践亡于楚国之手,因不曾确立继承人而分崩离析,成为如今的百越。」
「而百越又与楚国相邻,「不律」与「聿」都存在于楚国。是以,我前段时间便让人找到楚国的商人,向其讨来了两种书写工具。」
「只是现在出现了一点小小的问题,无论是吴国的『不律』,还是楚国的『聿』,也都如竹籤一般,必须隔一会儿就蘸墨。」
这应当也是毛笔在被蒙恬改良之前,不曾流行开来的原因吧。
赵馨之前就想要将毛笔给造出来,只是想起毛笔的改良者蒙恬似乎已经出生,自己抢在他长大之前,将他的功劳占据了,有些怪怪的。
但这种奇怪的感觉在自己的任务面前,实在不值一提。
听闻范睢已经将毛笔的雏形都找到了,她便果断抛弃掉那点儿介意,开口说道:「不知范宰相可否将这两样工具给我瞧瞧?」
范睢愣了下,笑着点头:「当然可以!」
于是转头看向秦王嬴稷。
秦王嬴稷点头之后,他才走出大殿,吩咐自己带进宫的侍卫回去将不律与聿取来。
范睢的家距离咸阳宫不远,侍卫很快就将两者带到咸阳宫。
赵馨接过一看,发现这两种工具其实都是毛笔,名字不同只是因为形状略有差异,且各自材料也有着相当大的差别。
但其实两者本质都是将木头或竹子的一端劈开,然后将一撮儿动物毛髮夹在中间,外面缠着一圈儿丝线,再涂上一些漆而已。
外形相当简陋。
燕国的「弗」,外表应该也差不多,毕竟同出一脉。
赵馨非常怀疑,毛笔一直没有流传开来的原因,除了蘸墨频繁不易于书写之外,颜值应当也占据了相当大的原因。
毕竟无论是不律还是聿,颜值都一言难尽。
其他两国不知道,但楚国向来最爱附庸风雅,毛笔如今的样子,真不一定可以获得楚国权贵的欢心。
她将两支笔翻来覆去的看过之后,点点头,看向范睢:「范宰相,这样的工具还有很多吗?」
范睢愣了下,点头:「这东西製作简单,很容易得到。」
赵馨放心了,笑道:「既然如此,希望范宰相割爱,将这两种工具送给我了?我有了一点儿想法,想要试着改造一下。」
范睢怔住,旋即惊喜开口:「若是如此,可就太好了。我得到这两种工具后便请了不少匠人研究,希望能做出更方便书写的工具,却不想一直不得其法。若是夫人有了想法,还请尽情研究。若是两隻不够,在下府上还有不少,都可以送给夫人。」
赵馨正想摆手,想了想,还是点了头:「那我便却之不恭了,还请范宰相儘快将找到十支不律送到我那儿。」
范睢看向赵馨:「十支就够了吗?」
赵馨点头:「够了。」
其实两支就够了,她脑子里装着一个图书馆,毛笔的製造步骤随便一查就能知道,只要严格按照上面步骤就能做出毛笔来。
多一支,便是备用。
至于让范睢准备的十支不律,只是为了掩人耳目而已。
范睢看向秦王嬴稷,见他点头,这才应了下来。
毛笔的製作方法非常简单,只是比不律与聿多了一个将毛髮插入竹管中的步骤。虽然这个步骤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小细节,但并不算特别难。
真正困难的,从来只是做好毛笔。
一支好毛笔必须有尖、齐、圆、健的特点,而且不同动物毛髮因为上面附着的油脂含量不同,做法也有细微的差别,想要做好,自然需要一定的调整。
但赵馨只是想要做一支可以蘸墨不那么频繁的工具,至于品质问题,如纸张一样,总会有其他人发现研究,她就不凑这个热闹了。
次日,赵馨就带着已经改良过的毛笔出现在了秦王嬴稷面前。
范睢也在,她便直接将毛笔交给了他:「虽然还是需要不停地蘸取墨水,但并不如竹籤与不律频繁。」
范睢直接将毛笔转交给了秦王嬴稷。
秦王嬴稷对毛笔也挺好奇,于是立刻让人研墨,然后在竹简上写字。如赵馨所言,这毛笔一直写了四个字,字迹才由浓转淡,写起来也不如之前顺滑。
但这比起竹籤与不律,确实已经好很多了。
秦王嬴稷与范睢二人对视一眼,对毛笔出现都非常高兴。
秦王嬴稷更是直接看向赵馨:「这书写工具既然是你改良的,就由你来取名吧。不律这个名字一听就不是秦国的风格,聿又太简单了些,你想一个合适的名字吧。」
赵馨张了张嘴,厚着脸皮开口:「那就叫毛笔吧。毛竹聿,一看就知道是用什么做的,又是什么作用,挺合适的。」
秦王嬴稷立刻拍板,定下了这个名字。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如今可齐了。
范睢高兴非常,秦王嬴稷把整理秦国上下所有书籍,并将其抄录于纸张之上,本来是一件让他可以扬名的好差事,他却被书写工具给难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