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谈脚步一顿:日,被公孙敖搞得差点把最重要的事情给忘了!
嗯,一定不是滚滚的错,滚滚能有什么坏心眼!
第215章 [一更]215
虽然嘴上叫着钢筋,但是刘谈很清楚,他现在能做出来的钢筋跟后世那种有着标准规范的钢筋完全不同。
现在的技术水平完全达不到后世那种标准,但即便如此,在城墙里面加上这些东西也能让城墙更加坚实一些。
说实话,以前製作的东西,不管是什么,刘谈都因为各种兴趣而接触过。
甚至有些东西更是亲手做过,然而钢筋这种东西真的超出了他的知识结构范围。
他唯一记得的就是冷轧和热轧,至于怎么轧……不知道。
在完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他唯一能做的,是不停地实验。
只不过国库钱财有限,肯定是支撑不起这样的实验,所以到最后刘谈还是决定他自己来搞钢筋,弄出成品就卖给朝廷,然后给一个优惠价格,卖掉的钱再根据汉律上税。
这个模式也是他和霍光两个人商议出来的结果。
首先是能够儘可能地减少国库支出,其实就是刘谈都带头纳税,那么剩下那些想要逃税的人就要思考一下自己的能耐比不比北境王大。
这年头,朝廷的主要收入都是靠税收来保障,霍光就是想让刘谈当一个金字招牌。
刘谈也觉得这样处理比较好,难道将手下的铁匠全部召集起来全力攻坚钢筋製作。
虽然刘谈是个半吊子,但是他手下的工匠已经有了经验。
至少之前在锻造百炼钢的时候积累下了不少经验,刘谈先是告诉他们想要什么样的成品,然后再大致说了一下製作过程,这一次的製作过程是真的非常简略,毕竟刘谈不懂的东西也不敢随便说。
工匠们在结合刘谈所说的成品和製作过程之后就直接集思广益,最后给了他一个暂定的流程。
首先就是锻钢,钢筋钢筋,不能锻造成钢的话那叫铁筋!
而锻钢首先要确定的一点就是可否需要达到百炼钢的效果。
如果是的话,按照工匠的速度,可能一根钢坯需要两到三天才能成型,这还是不停换班不停锻造的结果。
然而钢坯并不是最后的结果,在得到钢坯之后,还要想办法将它加工成钢筋。
刘谈算了一下,按照这样的效率,大概十天才能打造出两根钢筋,还是在他要求不高,或者说钢筋根本没有标准要求的情况下。
这样锻打出来的钢筋能不能用还是个问题。
刘谈十分发愁地让他们先打造出一根钢筋来试一下强度。
然后自己回去想怎么才能改进一下锻钢的方法。
他自己对锻钢了解得不多,但是史书上曾经写过锻钢历史的发展。
于是刘谈就蹲在自己的书房,开始头秃的回忆史书。
亏他背的书多,这才在脑子的角落里翻到相关记载,一个是在东汉《太平经》卷七十二,中提到过:使工师击治石,求其铁,烧冶之,使成水,乃后使良工万锻之,乃成莫邪耶。
这个就是传说中的炒钢法,在铁水之中加入精矿粉,然后再进行反覆锻打。
刘谈在写下来之后直接就把纸给撕了,这个方法也不靠谱,还是要反覆锻打,虽然可能需要锻打的次数不那么多,但是万锻还是把他给吓到了。
他仔细在脑子里有找了半天,最后想起来历史上有个人叫綦毋怀文,这个人发明了宿铁。
所谓的宿铁也就是灌钢法的产物。
从名字上来看,炒钢法和灌钢法一般人都分辨不出哪种方法好,刘谈也分辨不出。
但是《太平经》是东汉时期的着作,而綦毋怀文是南北朝时期的人,根据时间来看灌钢法胜出。
从东汉到南北朝虽然经历了五胡乱华,但也不至于让技术倒退吧?
而綦毋怀文的灌钢法是: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
翻译成人话,不,是翻译成大家都能看懂的话就是冶炼优质生铁,然后将生铁熔至液态,然后浇注在熟铁上,经过几次熔炼之后就能让生铁成为钢。
这个过程可以说省下了很多力气,熟铁和生铁基本上就是一个互相作用的过程,生铁的碳会渗入熟铁,让熟铁成为钢,而生铁因为脱碳也会成为钢。
然后在高温状态下能够将铁中的杂质去除,提高品质。
既然想到了方法,那么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实验生铁和熟铁的比例,渗入和脱出的碳都不能过多,过多反而容易出问题。
刘谈把自己关在书房三天之后,总算是有了成果,当他走出书房的时候差点没喜极而泣。
说实话,当年他考试的时候背书默写都没这么用功,该怎么说,需要是最好的老师?
刘谈将事情交给手下会认字的小宦官,特地叮嘱他们一定要将上面写的传达给工匠,因为其中一旦有哪里出问题,就容易导致前功尽弃。
至于为啥他不亲自去。
一方面是他每次去都要被霍光念叨一顿,时间长了他都不想去了,总觉得霍光都那么忙了还要天天操心他是不是做了什么不符合身份的事情,他也很过意不去啊。
反正交给下面人之后,刘谈就直接跑去找滚滚玩了。
刘谈一忙起来就容易废寝忘食,哦,对,这一点霍光也经常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