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弘羊想了想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一旁的王卿默默地又给刘谈打上一个标籤:思虑周祥。
刘彻看了一眼天色,果断决定结束这次会议——再晚他就得留桑弘羊和王卿用晚膳了。
倒不是缺这点吃的,而是一般不是特殊时候,都不会选择这么吃饭,大臣难受皇帝也不舒服。
在临走之前,桑弘羊问道:「不知之前的言行录可否给臣一份?」
王卿回过神来也说道:「臣也要。」
他们两个对荫职那一块还没太多了解呢。
也幸好刘彻早就想到这一点,直接安排了刀笔吏记录刘谈说的话,为了保险他安排了两个刀笔吏,结果……幸好安排了两个,这两个都差点把自己手写废了。
不过这个还要等整理才行,要不然……没法看。
刘谈好奇凑过去看了一眼,这年头还没有起居注这种东西,也不存在不让看的规矩。
然后刘谈一探头就看到了满纸如同咒语般的:北境王曰……
第565章 [三更]565
刘谈看着那份言行录整个人都有点不太好:「你们记录就记录,干嘛还把是谁说的都记录下来啊,不嫌累吗?」
刘据站在一旁理所应当说道:「不记录下来怎么行?到时候太史令怎么写史?」
刘谈:!!!
他整个人都惊了,穿过来这么多年,他一直都是遇到了奇怪的事情就对照着史书去判断到底是什么情况。
虽然到现在已经偏离史书很远,但很多事情还是能提供一下助力的。
结果现在告诉他,他也即将成为史记里的一员?
这种感觉真是……太奇妙了。
刘谈在最初的惊讶之后很快也就回过神来,其实这件事情倒也没什么不能理解的,以他做的那些事情,若他是个平民或者普通官员,哪怕凭藉着北境犁和收割机也能在史书上占据几十个字甚至上百字的地方。
别小看这上百子,种花家历史浩瀚如烟,能够在史书上留下上百字的人寥寥无几——当然这个寥寥无几是根据人口规模来计算的。
所以做官的一般都想要一个青史留名。
然而刘谈不是平民也不是普通官员,身为诸侯王,还是大有作为的诸侯王,他估摸着自己可能……值得有一篇北境王列传。
刘谈整个人都有些恍惚,很想去见见司马迁,然后看看他已经成书的那些《史记》。
虽然大家都说司马迁是在遭受宫刑之后才完成的《史记》,然而他家时代为太史令,《史记》这一部着作是一直都在写的,只不过后来他身残志坚的完成《史记》更容易让人记得而已。
不过,现在李陵算是靠谱,应该也不至于打仗被俘害得长安误会他投降。
整件事情形成误会的缘由很大一部分都在于这个时代通信不够发达。
不过现在刘谈坐镇北境国,如果真的出什么事情他完全可以先把消息压下来,或者先替李陵做保,他的话应该比别人更有分量一些,而且他也能及时把李陵就出来。
话又说回来,若是李陵在他手底下带着精锐团还能被匈奴俘虏,那刘谈真的要把他打包扔回长安——太笨了教不会。
刘谈在好奇之下派人去司马迁那里询问能不能看手稿,其实他倒是很想去亲自见一见这位太史令。
只不过他跟司马迁一向没有什么交集,突然上门很可能让司马迁会被各种目光注视——刘谈现在无论身处哪里都备受瞩目,大臣们的这种反应几乎是成为了条件反射,就怕忽略了北境王,万一出什么事情他们反应不过来。
至于能出什么事情……坦白讲,大家都想不到,但问题是能让大家猜到那还是北境王吗?
刘谈为了让司马迁安安静静写史,也只好遗憾的不给他添麻烦,准备回头找个机会去大朝会上晃悠一圈,然后看看司马迁——司马迁的官职不算低,别说大朝会,就算小朝会都够格去。
司马迁对于北境王突然派人来询问是否能够看写好的那些史书也不意外,甚至欢天喜地的将自己的成稿全都交给了使者,除了本朝,或者说是除了刘彻登基以后的史记。
为了儘量减少干扰,这一任皇帝在位期间,除了皇帝没人能够看到写好的史书。
司马迁将书籍都整理好交给使者的时候,认真说道:「劳烦阁下转告北境王殿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一句实乃振聋发聩之言,殿下对迁助力良多,迁无以为报,若有用处,还请殿下儘管吩咐!」
使者显然有些意外,但他好歹是跟在刘谈身边许久的小宦官,固然不如苗瑞和毕高对刘谈一言一行都很了解,但也差不到哪里去。
他听后笑道:「太史令放心,小的一定带到。」
使者回去的时候自然是将话转告给了刘谈,刘谈有些意外:「你去的时候他的态度如何?」
小宦官喜滋滋说道:「十分殷切,对殿下更是推崇备至。」
刘谈一脸的茫然,不明白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但他还是有些警惕。
如果将这一场穿越比作一个游戏的话,太史公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游戏人物,可不可攻略放到一边,这个人就是能够维持游戏正常运转的非玩家角色之一。
他跟太史公没有任何交情,对方为什么会对他推崇备至?
司马迁其人因为《史记》的光环,大家说的时候都是讚扬的,偶尔也会调侃,却都不带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