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就是之前燕国那边的边境出现了很多问题,自从北境国这边的边境进出都十分严格,战略物资不给运输之后,大部分人都开始从燕国那边走。
导致燕国边境城池如今真的是鱼龙混杂,别说什么治安了,当地百姓想要安安静静过日子都难,杀人越货的事情时有发生,到现在那些想要平静过日子的老百姓都已经搬走,那些城池基本上剩下的都是逞凶斗狠作奸犯科之人。
因为这一份混乱,匈奴也开始在那边布局。
刘谈的北境国看管已经很严格,但也架不住匈奴早就开始在这边埋线。
北境国都能抓到细作,就更别说燕国了。
之前刘彻也派了很多人整治那边,但问题在于那些城池并不属于一个郡,郡守与郡守之间立场或许是一致的,但是他们的想法不一致,导致实行的政策也不一样。
哪怕就算是刘彻规定死了让他们怎么做,而这些人在执行的过程中也个人有个人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到统一,每个城池都有漏洞,哪怕城池不行,城池与城池之间的大片荒地也拦不住人家啊。
之前刘彻失踪的消息就是从那边走漏的,刘彻在查清楚之后就有些生气,直接派了绣衣使者过去打算治罪,结果没想到派去的绣衣使者也折了好几个在那边。
绣衣使者那可都是刘彻精心培养出来的谍报人才,自从成立之后这么多年都没怎么吃过亏,这些人代表的就是皇帝,平时不显露于人前也就罢了,若是真的现身就连刘谈都对他们十分客气,平日里打闹归打闹,但是在刘谈这里,给他们的待遇可都是最好的。
在这种情况下派去的绣衣使者几乎全军覆没,刘彻的震怒可想而知。
结果皇帝震怒皇帝的,那些人依旧我行我素,大有天高皇帝远的架势,刘彻眼见能派过去的人能力不行,能力可以的又不能派过去,就把注意打到了刘谈身上。
其实刘彻让刘谈代领燕国政务还真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在刘谈离开长安之前他就有这个想法,只是一直没有跟刘谈说,因为他知道就算说了他儿子也不会同意,并且不仅仅是他儿子的问题,还需要跟朝臣也商议一番。
跟刘谈想的不同,中枢那些大臣对这件事情的抵触情绪也不是那么重。
首先就是燕国的问题的确很严重,需要人去处理,可能在长安当官的谁愿意跑到那个穷山恶水的地方?
就算胸有抱负的人也要掂量一下,绣衣使者都折在了那里,他们过去万一人也没了呢?他们肯定比不上绣衣使者厉害啊。
现在有现成的人顶缸也挺好,最主要的是北境国发展的快速,去年甚至能够交一些税给中枢了,虽然不算特别多,但至少看到钱了啊。
要知道在北境王过去之前,那些地方都是要免税的。
燕国的情况跟北境国也差不多,他们还指望着北境王能够照顾一下燕国,缓解一下中枢财政压力呢。
据新任大司农的说法,现在很多人已经不拜钱童改拜北境王了。
甚至已经渐渐有了钱童和北境王合二为一的画像。
正因为如此,大家对于这件事情没什么太大的抵触。
反正北境王也是暂代,短时间内他成不了气候,至于时间长了以后……随着燕王逐渐长大,到时候可以做的手脚也很多,现在就很好。
刘谈放下刘据的信之后心很累的嘆了口气,他之前也是真的没想到燕国已经乱到了这个地步。
陆悬看着他眉头紧皱忍不住摸了摸他的脸说道:「别担心那么多,实在不行我们就提前……」
「别别别,按照原定计划来吧。」
刘谈知道陆悬想说的是提前发动战争,但刘谈想了想军队都没有训练成型,甚至很多都是新兵,就这么拉到战场上去基本就是送死。
以前大家都这么做是他们的事情,刘谈肯定不会这么做的。
而且让他管理燕国那边的边境城池他也不是那么抵触,因为说起来是分燕国和北境国,实际上这一条线都是连着的。
燕国那边混乱多少还是能够影响到北境国,尤其是雁门郡,之前刘谈就一直在关注雁门郡,只是一直没有太好的办法。
做得多了吧,代郡郡守就曾经表示北境王这是以邻为壑,但是不做他又觉得憋屈。
现在倒是好了,刘谈完全可以大刀阔斧。
唯一让他在意的就是燕国国相的人选。
只不过到现在燕国国相好像都没有选出来,刘谈在小朝会上提起这件事情之后,忍不住沉思半晌说道:「你们说有没有可能让你们兼任?」
毕竟如果选出新的官员,刘谈首先要做的就是跟这些人进行一定时间的磨合,想要快速上手政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如果直接让刘谈手下的那波人兼任就容易多了,大家完全可以把之前的那一部分经验借鑑过来,都不用刘谈多布置,他们就能顺利操作。
刘谈这句话说完之后,除了霍光之外其他人都是面露惊恐:这就不必了吧?
就算是霍光表情也微微变色,只是他一向稳得住情绪,表现得不是那么明显而已。
都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现在大家感觉自己哪怕不是超负荷运转也差不多,管不过来那么多地方啊。
霍光深吸口气说道:「陛下不会如此下令,否则,以后燕国和北境国又哪里还分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