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没有竹林,取材之前,还得自己亲手种。这又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程。
指引精灵难得有活干,打起精神来,建议他在屋后的山坡上种箭竹。竹林可以乘凉解暑,竹笋可以挖来炖汤炒菜,味道鲜美。
诸葛亮也觉得不错,采购了工具,第二天就开始干活。
小鸡仔们吃饱了就围着他转悠,唧唧叫,不多时又来了个年轻人,捧着茶杯,也蹲在旁边观摩。
诸葛亮觉得他有点面熟,好像是哪个邻居,将铁锹从土坑里□□,回头看他。
年轻邻居自我介绍说,姓陶,住在180号。
原本他也跟着朋友勤勤恳恳练级,嚮往着大展身手,可总不得要领,在竞技场里多人群架,永远是挨揍的那一个,一气之下,决心告别江湖,专心当一个生活玩家……
听起来还挺坎坷的。《盛世》里天才辈出,又有大批氪金玩家野心勃勃,崭露头角的新人想要在一群老手之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不易。
陶渊明郑重道:「向前辈学习,我今天开始就学种菜!」
诸葛亮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共勉共勉。」
当下,他便是来学习的,一边看诸葛亮忙活,一边四处转悠,观察环境。
小山坡上原本光秃秃的,只有些杂草和石头,诸葛亮花了一个上午时间,才将向阳的半面土坡犁了一遍。鬆土后,再逐个将细长的竹苗移植栽入土坑中,浇水施肥。这地方并不大,把箩筐里的竹苗种完也花了两天时间,还好已经入秋,天气凉快许多,也不会让人太过烦闷。
陶渊明也想着帮忙,积极地撸起袖子毛遂自荐。但他一伸出手来,看那毫无茧痕的娇嫩手心,就知道也是大家门户里养出来的孩子,于农活毫无经验,被诸葛亮委婉地劝到一边观摩。
他也不觉得枯燥,兴致勃勃地做笔记,走来走去,口中念念有词。等这个冬天过去,到来年盛夏,一片竹林环绕,苍翠静谧,支一座凉亭,悠然安逸地泡茶饮酒,多有意境……
鸡仔们到了饭点就开始叫唤:「唧唧唧——」
诸葛亮从兜里掏出一把谷子,扔过去,它们便一拥而上。
陶渊明问:「孔明哥,这里为何如此安静,没有蝉鸣呢?」
「因为已经九月了。」
「那怎么山下的小树林里依然吱儿哇吱儿哇地吵呢?」
这倒是个好问题。
诸葛亮停下动作,撑着竹竿想,这里四季变化没有想像中那么分明。都说七月流火,本该早就转凉的天气,现在已经九月了,却没有感到多少寒意,也许是因为在游戏里的关係。
不然,若是严格按照二十四节气耕种收穫,那也太漫长了,没有人会那么有耐心将一年时间耗在田里的。
陶渊明又问:「孔明哥,那山下的蝉能吃吗?」
「……可以,蝉和蝉蛹都可以油炸,嘎嘣脆。九月天气还这么热,就是为了把它们骗出来给你们吃的。」诸葛亮煞有介事,不紧不慢道,「你回家的时候,路过村口那棵树可以留意一下,是不是能看到金色的蝉蛹?营养很好,滋补身体,还可以壮阳。」
不仅蝉蛹可以,只要人敢想,万物皆可以壮。
陶渊明:「……啊,那还是算了。」
但消停没一会儿,他又把主意打到了这批箭竹上。
「这种竹子是不是也可以吃?」
「箭竹可以食用,不过一般是给食铁兽吃的。」诸葛亮看了他一眼,「你如果是食铁兽化形,那想必没什么问题。」
陶渊明当然不是,牙口也没那么好,挠了挠脸颊:「那竹笋呢?我看茶楼里都喜欢用这个炒菜。」
诸葛亮颔首,却说:「竹笋么,是留给小白的。」
大熊猫吃竹子,小熊猫吃竹笋,完美。
陶渊明嘆了口气:「那我还是老老实实种点给人吃的东西吧。」
诸葛亮以过来人的经验口吻给出建议:「对新手而言,豌豆和黄豆都不错。我觉得黄豆更好,豆苗可以入菜,黄豆可以做酱,还能留着种豆芽——最重要的是,长得快,简单。」
年轻人点点头,眼睛亮了起来。
「好,我这就去学!」
……
诸葛亮回家翻了翻日历,这几日忙着照顾小鸡,许久没有看书了,翻出白起送的那套兵法。
古籍最早都是竹简用的,后来誊抄时才用上好一点的纸张,重量轻,好携带,也便于流传。他拿到的便是先人誊抄后的书卷,也许并不完整,还需整理,重新抄写。
秋季白昼短,诸葛亮才坐到桌前,翻了开头,天就彻底暗了下来。
一隻纸鹤颤悠悠地从尚未合起的窗缝里钻进来,停在书桌。
诸葛亮捡起来,是周瑜从学宫那边给他发来的。邹衍先生神出鬼没,并没有固定的授课时间和场所,目前也就收了三个学生,来去自由。这一隻纸鹤,就是为了通知他明日开课的。
「顺便见一见你的二师兄。」他调侃道。
诸葛亮:「……谁呀?」
周瑜也没见过,想了想:「好像是叫,**什么的。」
「……」
「不是这个意思!」周瑜回復消息很快,「他是姓司马……叫什么来着?哦,司马德操。」
好傢伙,一个名字里有三个字是会被屏蔽的。